哈萨克毡房与蒙古包的区别都有什么

作者&投稿:楚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蒙古族和哈萨克族都是我国古老的游牧民族,他们逐水草而居,游牧到哪里,家就搬到哪里,由于需要频繁迁徙,住房就必须能够随意移动,蒙古包就是这种活动房屋的一个代表,而哈萨克族人住的毡房(又称哈萨包),因为外形近似,不了解的人往往容易将它与蒙古包混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哈萨克族文化 ,了解二者之间的区别。

  蒙古包呈圆形,一般高为3.3米至5米,其架设一般是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包的大小先画一个圈,再沿着画好的圆圈将哈那(即蒙古包的木制骨架,由2.5米长的柳条交叉编成)架好,再加上顶端的乌尼(即蒙古包顶端的伞形骨架,为3.2米长的柳条棍),接着将哈那和乌尼按圆形衔接在一起绑架好,然后在顶上和四周覆盖一至两层厚厚的毛毡,之后用马鬃或驼毛拧成的绳子捆绑好,顶端开一“套瑙”,意思是天窗,可以起到排烟、通气、照明、采光的作用,蒙古包就此大功告成了。

  而毡房,在哈萨克语里称为“宇”,它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一般而言,哈萨克毡房分为大和小两种,简易的小毡房又称为“阔斯”,它容易搭建,整体就是一个圆锥形,只不过在房墙数量上,有四块、六块、八块甚至更多一些的区分。

  大毡房就复杂得多。它一般由围墙、房杆、顶圈、房毡和门组成。大毡房的上部是圆弧形,下部为圆柱形,顶部有天窗,覆盖上活动的毡子,用于通风。大毡房最为复杂的部分是骨架结构,骨架结构部分又分为格架、支撑杆、顶圈和门四部分,格架又分为两种式样,一种是风眼式栅栏,排列稀疏且轻便,易于拆卸;另一种叫网眼式栅栏,格眼细密,结实坚固,可以抵御大风,但相对笨重。

  哈萨克毡房一般高3米左右,占地面积20-30平方米。四周是环形的毡墙,上面是圆形的屋顶。毡房的骨架是戈壁滩上的红柳木做的,这种红柳木坚固又极富韧性,能起到很好的支撑和固定作用。毡房的穹顶由几十根撑杆搭成,屋架搭好之后再在围墙和顶部铺设毛毡。毡房的骨架做好之后,还要在外围加设一道彩色的墙篱,墙篱是一种有对称花纹的草帘,是用同样大小、长短和粗细的芨芨草编织而成的,这使毡房显得更加漂亮、大方。另外,横竖交错成菱形的围墙也是用红柳木做的,连接的材料是牛皮绳和牛筋;门框和门用松木制作。

  蒙古包和哈萨克毡房最直观的区别,就是看建筑是圆形顶还是尖锥形顶,如果圆球形顶的就是蒙古包,而类似尖锥形的则是哈萨克毡房。整体来看,哈萨克毡房比蒙古包显得要小巧,顶部要尖一些,而蒙古包下部是规整的圆柱型,上部是三角型。另外,哈萨克族人搭建毡房用的支杆是一头弯的穹窿状,他们将此弯头绑在毡房的墙架上;而蒙古族人在搭建蒙古包时,用来支撑蒙古包圆形顶部的杆子两头都是直的,直接就搭架在墙架上,并且杆子数目要比哈萨克毡房用得多一些。此外,哈萨克毡房的门一般都向东开,而蒙古包的门一般都向南开。

  结束语:蒙古包这样的建筑形式,易搭易卸易移动,适于牧民轮牧走场居住,其制作技艺体现了蒙古民族独特的审美观与高超的技能;而哈萨克毡房不仅携带方便,而且坚固耐用,住居舒适,并具有防寒、防雨、防地震的特点。房内空气流通,光线充足,深受哈萨克牧民喜爱,是哈萨克先民在早期艰苦游牧生活中经济实用的重要创造,二者都凝聚了先人高度的生活智慧。

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
答:一、蒙古包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或“毡帐”。据《黑鞑事略》记载:“穹庐有二样:燕京之制,用柳木为骨。正如南方罘思,可以卷舒,面前开门,上如伞骨,顶开一窍,谓之天窗,皆以毡为衣,马上可载。草地...

蒙古包的简介,特点是什么?
答:蒙古包自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外观呈圆形,顶为圆锥形,围墙为圆柱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每块高16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围砌盖;游牧区多为游动式。游动式又分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两种,前者以牲畜驮运,后者以牛车运输。哈萨克、塔吉克等族牧民游牧时也居住蒙古包。蒙古包是许多...

新疆天山大峡谷住蒙古包一天多少钱
答:否则有时会另加钱!另外更正一下,如果是天山大峡谷,都是哈萨克,那个房子叫哈萨克毡房,不叫蒙古包,毡房和蒙古包外形上有点儿像,但还是不同的,房屋开口,还有顶部,以及天窗开口,都是区别,过去玩的时候别叫错,虽然做生意的哈萨克嘴上不说,其实心里不高兴的,哈哈!祝你玩的愉快!望采纳。

内蒙和新疆的蒙古包有什么不同
答:内蒙的,是蒙古族建造的,所以叫蒙古包 新疆的,是哈萨克族的游牧民族建造的,名为“哈萨克白宫”,俗称“哈萨克毡房”!(不叫蒙古包!)

简述藏族和蒙古族的民居的不同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蒙古族定居者增多,仅在游牧区尚保留蒙古包。除蒙古族外,哈萨克、塔吉克等族牧民游牧时也居住蒙古包。西藏的传统民居,与西藏的其他文化形态一样,具有其独特的个性。藏族民居丰富多彩,藏南谷地的碉房、藏北牧区的帐房、雅鲁藏布江流域林区的木构建筑各有特色,就连窑洞也能在阿里...

哈萨克族的毡房有着怎样的历史来源呢?
答:毡房的骨架是戈壁滩上的红柳木做的;外围的墙篱是用芨芨草编的;横竖交错成菱形的围墙也是用细红柳木做的;连接的材料是牛皮绳和牛筋;门框和门用松木制作。除此之外,要用大量的毡子和毛绳,整个毡房不用一枚钉子。牧区的哈萨克族一年要搬十几次家,除冬季外,一年三季都要住这种毡房。这种毡房不仅...

穹庐和蒙古包的区别
答:穹庐和蒙古包没有区别,指的是都是蒙古包,只是不同的人叫法不一样。蒙古包还被称作毡房、毡包,古代中原人称之为穹庐。

蒙古包的简介
答:毡房是哈萨克族民间建筑。春、夏、秋三季,哈萨克牧民住“宇”,是可以拆卸和搬运的圆形毡房;冬天则在冬季牧场(俗称“冬窝子”)修建平顶土房。毡房一般就地取材,用红柳做成圆栅和顶,构成立架,然后在木栅外围上芨芨草编成的墙篱,再包上毛毡。顶部有天窗,覆以活动的毡子,用以通风。有的房顶毡上...

蒙古包是哪的一种居住形式呢?
答:“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描写了内蒙古蒙古族和新疆哈萨克族等民族聚居地区的草原风光,在绿色的大草原上散布着许多白色的毡包,这就是适应他们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而产生的别具一格的居住形式——蒙古包(或称毡房)。蒙古包是一种圆形的活动房屋,由于它外形隆起,所以古人称...

牧民在草原放牧时住的房子叫什么???
答:蒙古族牧民叫蒙古包,哈萨克族牧民叫毡房,有一种小的放牧时常用的叫霍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