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你发现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作者&投稿:鄞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隆中对的古今异义词 通假字有哪些???~

古今异义词
  遂用猖蹶:猖蹶 古意: 失败; 今意:嚣张。   凡 古意:总共; 今意:平凡。   孤 古意:古代王侯的自称,这里是刘备自称; 今意:孤单。   遂用猖蹶 用 古意:因此 ;今意:使用。   将军宜枉驾顾之 顾 古意:拜访; 今意,照顾、看。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殆 古意:大概;今意,危险、输。(百战不殆)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日 古意:一天天;今意,太阳或日子。   抑亦人谋也 抑 古意:而且;今意,压抑,或者。   此人可就见 就 古意:接近,趋向 今意:就是。

世说新语
字词
柳絮(xù) 无奕(yì) 尊君在不(fǒu) 谢道韫(yùn)
谢太傅(fù)差(chā)可拟(nǐ) 雪骤(zhòu) 太丘舍(shě)去
内集:家庭聚会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一会儿 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
差可拟:大致;差不多 差可拟:相比
未若:比不上 期:约定
日中:正午十分 太丘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去后乃至:才 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下车引之:拉 入门不顾:回头看
尊君在不:通“否” 相委而去:离开
柳絮因风起:凭借;乘 何所似:什么
公大笑乐:高兴 即公大兄:就是
时年七岁:当时
句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不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 “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2、撒盐空中差可拟。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3、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飘起。
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与别人约好了一起走,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
6、君与家君期日中。过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和我父亲约好了正午时候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7、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君”的解释
君:有礼貌的称呼对方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你自己看着办吧!

七年级上 1、昂首观之,向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童趣》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高兴。《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人称代词,你。《论语十则》 4、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乌,通“无”,没有。《山市》 5、客问元方:“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疑问。《陈太丘与期》 七年级下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伤仲永》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木兰诗》 3、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通“座”,座位。《口技》 4、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智慧。《两小儿辩日》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止,副词,通“只”。《狼》 八年级上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通“邀”,邀请。《桃花源记》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核舟记》 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核舟记》 4、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核舟记》 5、虞山王毅叔远甫。 甫,通“父”,男子美称,多赋予字之后。《核舟记》 6、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与,通“举”。《大道之行也》 7、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大道之行也》 8、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通“层”。《望岳》 9、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通“缺”,中断。《三峡》 八年级下 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转,通“啭”,鸟叫声。《与朱元思书》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反,通“返”。《与朱元思书》 3、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见,通“现”,露出。《与朱元思书》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马说》 5、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表现。《马说》 6、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才能。《马说》 7、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马说》 8、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送东阳马生序》 9、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送东阳马生序》 10、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岳阳楼记》 11、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托。《岳阳楼记》 1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羞,通“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行路难》 九年级上 1、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首发。《陈涉世家》 2、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陈涉世家》 3、将军被坚执锐。 被,通“披”。《陈涉世家》 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唐雎不辱使命》 5、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仓,通“苍”。《唐雎不辱使命》 6、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隆中对》 7、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已,通“以”。《隆中对》 九年级下 1、公输般诎。 诎,通“屈”,理屈。《公输》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通“横”,梗塞,不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鱼我所欲也》 7、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辩 ,通“辨”,辨别。《鱼我所欲也》 8、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恩惠;与,通“欤”,语气助词。《鱼我所欲也》 9、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鱼我所欲也》 10、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论战》 1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愚公移山》 12、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愚公移山》 1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愚公移山》 词义扩大 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中的“江”“河”与“淮”“汉”并列,指“长江”和“黄河”。“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又如“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的“好”,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词义缩小 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又如,“瓦”古代泛指一切陶制品,现代只把“一种铺盖屋顶的建筑材料”称为“瓦”。 词义转移 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中的“涕”指眼泪,现转移为“鼻涕”了;再如,“闻”,本指听见,是听觉,现一般指“嗅觉”。 感情色彩变化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地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 名称说法改变 文言中某些事物的称呼,在现代汉语中已换成另一种说法。只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或固定短语中还保留着。如成语“目不识丁”现在已改用“眼睛”一词;“寡不敌众”中的“寡”现在已改用“少”字。 词义弱化 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词义强化 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古褒今贬 如,“爪牙”古时指武臣或得力助手,属于褒义,如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而现代汉语中的“爪牙”则是“比喻坏人的党羽和帮凶”,为贬义。 如,“明哲保身”古时指通达事理,洞见时势,善于避威就安,适应环境,是褒义词,如《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而现代汉语中的“明哲保身”指不坚持原则,只顾自己的处世态度,为贬义。 如,“浑浑噩噩”古时用来形容人浑厚严正,为褒义,如杨雄《法言·问神》:“虞夏之书浑浑尔,……周书噩噩尔。”句中的“浑浑”是“浑厚”的意思,“噩噩”是“严肃”的意思。现代汉语中则用来形容人浑浊无知,愚昧糊涂,为贬义。 如:“卑鄙”古义:地位低,见识浅。今义:品德低,含贬。例:《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贬今褒 如,“乖”古时指偏执,不驯顺,为贬义,如《林黛玉进贾府》:“行为偏僻性乖张。”而现代汉语中则用来形容人听话,安顺。 如,“锻炼”其本义为“冶炼”,古时多用来指玩弄法律,罗织罪名,对人进行诬陷,属于贬义,如《后汉书·韦彪传》:“忠孝之人持心近后,锻炼之吏持心近薄。”而现代汉语中则指通过体育运动是身体强壮,培养勇敢机智的品德,或通过生产劳动和工作实践来提高素质和能力,变成褒义词了。 如,“泼辣”古时指凶悍,蛮横不讲理,为贬义,如《水浒传》(第十二回):“(牛二)专在街上撒泼辣,行凶。”而现代汉语中多指勇猛,有魄力,是褒义。 名称说法改变 如“市”古义:买。例:“愿为市鞍马” 如“谢”古义:告诫

采纳哦

通假字有哪些?怎么区分古今异义?
答:“具”通“俱”,完全,详尽。二、古今异义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鲜美(古义:颜色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区别是什么?
答:1、北冥有鱼(“冥”通“溟”,大海)2、其翼若垂天之云(“垂”通“陲”,边际)3、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反”通“返”,返回)4、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5、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6、而征一国者(“而”通“能”,能耐)7、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

列举你发现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答:辟,通“避”,躲避。《鱼我所欲也》 7、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辩 ,通“辨”,辨别。《鱼我所欲也》 8、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恩惠;与,通“欤”,语气助词。《鱼我所欲也》 9、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鱼我所欲也》 10、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偏,通“遍”,遍及...

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答:通假字:1.不亦说乎 说:同悦,喜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1.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2.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古今异义 3.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4.饭疏...

扁鹊见蔡桓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等
答:一、通假字 1、“汤”通“烫”:用热水捂 。2、“还”通“旋”:回转、掉转。3、“齐”通“剂”:药剂。二、一词多义 1、之:(1):(代词,带他跑的原因)(2):(结构助词,无意义)(3):(的)2、以:(1):(把)(2):(因为,由于)三、古今异义 1、居:(1)古:...

文言文《秋水》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特殊句型
答:一、通假字 1、“泾”同“径”,直的意思。2、“辩”同“辨”,辨识的意思。3、“虚”同“墟”所居之处的意思。4、“大”同“太”大的的意思。5、“豪”同“毫”动物身上的细毛的意思。二、一词多义 1、之:(1)结构助词,提宾标志。(2)结构助词,的。(3)代词,指天下。2、以...

世说新语两则的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文言句式)
答:一、词类活用 “友人惭” 意动用法。惭:感到惭愧。二、通假字 《陈太丘与友期》 尊君在不。“不”通“否”, 读 fǒu,表示否定。三、古今异义 《咏雪》1、儿女古义:子侄辈的人,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今义:指子女。2、因古义:趁,乘,凭借。今义:因为。3、文义古义:诗文。今义...

核舟记的通假字、一词多意、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
答:一、通假字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在古代是对男子的尊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 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着的。)盖简桃核修...

文言文《前赤壁赋》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特殊句型
答:一、通假字 1、举酒属客 (“属”通“嘱”,致意,此处引申为“劝酒”)注:高中课本上没有标明“属”通“嘱”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 乘)3、山川相缪(“缪”通“缭” 盘绕,环绕)4、杯盘狼籍 (籍,通“藉”,凌乱)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注:人教...

出师表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一词多义
答:一、通假字:1、阙,通“缺”,缺点。2、有,通“又”,跟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3、信,通“伸”,伸张。二、古今异义词:1、猖獗,古义:失败;今义:嚣张 2、顾,古义:拜访;今义:照顾 3、凡,古义:总是;今义:平凡 4、孤,古义:尊称;今义:孤单 5、用,古义:因此;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