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虎的典故有哪些?

作者&投稿:乜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关老虎的故事典故~

1,药王孙司邈在去山中采药的路上突然被一只老虎拦住了。老虎就在前面,想要逃走已是不可能的了,药王随身带着一条用来挑草药的长扁担,但要用这条笨拙的扁担对付老虎这又谈何容易。他一无所措,只是恐惧地盯着老虎。奇怪的是这只老虎并没有向他扑来,正相反,它张大着嘴蹲在地上,它以一种忧伤的眼神注视着药王似乎是在乞求什么,并不停地轻轻摆动着脑袋。药王被眼前如此的情景震惊了,他缓缓地接近眼前这头庞然大物,他看见一块硕大的动物骨头深深地扎入了这头老虎的咽喉。善良的药王想要帮它,替它去除这块骨头,但他担心的是,眼前这头动物要是因为疼痛而突然闭嘴的话,他的胳膊一定会被咬断,正在这时他想起他扁担上的一个铜环,他取下铜环并将它放入老虎的口中将那大口撑开,这样他就不必再为自己的安全担心了。他将手从铜环中央穿过伸入那血盆大口中迅速地拔出骨头并麻利地在伤口抹上药膏。当药王取走了虎口中的铜环后,老虎不住地点头,似乎是在答谢这位仁慈的医生。从那以后,铜环被改造成一个手摇铃,成为采药的标志,所有的医生出门采药时都会带上它,用于显示他们都是药王的弟子,只有药王能够为老虎看病并且不会受到它们的攻击。
2. 一个印度动物园主带着他的家人和动物,搭乘一艘日本货船移居加拿大,不幸海上遇险,货船沉没,最后只剩下两个幸存者,一个是园主16岁的儿子帕特尔,另一个是一只名叫帕克的孟加拉虎,人虎共处于一只小救生艇,在无边的大海上漂流了227天.

这的确是一个奇特的故事.海上生存已是难事,况且还要对付那头老虎.然而,恰恰是这头老虎,成了让帕特尔活下来的救星.

失事之初,帕克的确是帕特尔面临的头等难题.一开始船上剩有四只动物,鬣狗吃了斑马和猩猩,老虎又吃了鬣狗,下一个该轮到帕特尔了.因此,他一心盘算如何杀死老虎.但帕克在饱食之后的表现使他改变了主意.它专注地看着他,发出哼哼声.作为动物园主的儿子耳濡目染的经验使他理解了这种友好的表示,做出了驯服它的决定.驯虎的关键是保证其饮食,这使他有大量事情要做,忙于钓鱼,捕杀海龟,使用海水淡化器等.忙碌使他免于精神崩溃.如果没有帕克,他将独自面对绝望,那是比老虎更可怕的敌人.

可是,不要以为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兽相爱的浪漫童话,结束的场景无情地粉碎了这个错觉.船终于漂到了大陆,帕克跃到岸上,径直走向丛林,没有看帕特尔一样.它只是目不转睛地看着丛林.然后,向前走去,永远从帕特尔的生活中消失了.其实,帕克始终是一头猛兽,最后仍如此,产生错觉的是我们,还有帕特尔.他哭了,无法理解在经历了漫长的共患难之后,帕克怎么能如此无所谓地离他而去.

虎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三,在十三地支配属“寅”,故一天十二时晨中之=“寅时”--清晨三点至五点又称“虎时”。

  在远古时候,属相中有狮子,没有老虎。由于狮子太凶残,名声不好,主管封属相的玉皇大帝想把狮子除名,但是又必须补进一位镇管山林的动物。这时,玉帝想到殿前的虎卫士。

  天宫的虎卫士从前也只是地上的一种不出名的动物。它从猫师傅那里学得抓、扑、咬、煎、冲、跃、折等十八般武艺后,成为山林中的勇士。凡是它较量的,不死即伤。从此,老虎雄霸山林。后来,玉帝听说老鸦勇猛无比,便下旨传老虎上天。老虎上天之后,同玉帝的卫十较量,赢得胜利。从此,老虎便成了天宫的殿前卫士。

  准知不久之后,地上的飞禽走兽见无人镇管,开始胡作非为起来。给人间造成了灾难这事惊动了土地神,土地神连忙上报天庭,请玉帝派统勇天神镇住百兽。玉帝便派老虎下凡,老虎要求每胜一次,便给他记一功。玉帝只求人间安宁,当然满口答应老虎的要求。

  来了凡间,老虎了解到狮子、熊、马是当时最厉害的三种动物。它就专门向这三种动物挑战。凭着老虎的勇猛和高超的武艺连接击败了狮子、熊、马。其他恶兽闻风而逃,藏进了无人居住 的森林荒野。人间欢声动地,感谢老虎为人世间立了大功。

  回到天上,玉帝因老虎连胜三伏,便在它的前领刻下了三条横线。后来,人间又受到东海龟怪的骚扰,大地一片汪洋。虾兵蟹将作恶人间,老虎又来到凡间,咬死了龟怪。玉帝一高兴,又给老虎记一大功,在额头的三横之中又添了一竖。于是一个醒目的“王”字现在老虎前额。从此,老虎便为百兽之王,总管百兽。时至今天,虎额上也还可见到威风的“王”字。

  在狮子的恶名传来天宫后,玉帝便决定除去狮子的属相头衔,补进了兽王虎。从此,虎成为了属相,狮子则被贬到遥远的南方去了。当然,老虎也从玉帝的殿前卫士下凡间,永保下界安宁。今天也还有虎符、虎环、虎雕等除灾免祸的镇邪物。在农村,不少人家也喜欢给孩子戴虎头帽、穿虎头鞋。为个咐,这不是图个趋吉避邪,吉祥平安。

  凌晨3-5时(即“寅时”)。据古书载。这时候,老虎是最活跃、最凶猛、伤人最多,因为寅时同虎搭配。

历史上关于虎的典故还是挺多的,作为力量和权力的象征,虎的形象曾经被用到了很多地方。我来讲两个个大家不太熟悉的,为虎作伥、十二生肖之寅虎

【为虎作伥】

相传,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的鬼叫做伥。这些伥没有了人的思想,会以老虎为尊,一致维护老虎的利益。

相传曾经有一个读书人游玩时差点儿掉到猎人的陷阱里,然后猎人让他上树和自己一起待着,并告诉他这个地方老虎为患,这个陷阱就是为了抓老虎的。

半夜时来了一群人,发现了猎人的陷阱,然后特别生气地破坏掉陷阱走了,说是要维护他们大王的安全。这个读书人非常奇怪,就问猎人这些人怎么回事,怎么破坏陷阱,他们不知道是为了捕捉老虎的吗?

猎人说这些不是人,而是伥,它们生前都是被老虎吃掉。这些伥为老虎服务,死心塌地向着老虎。猎人重新把陷阱搭好,过了不久老虎就来了,然后掉到陷阱死了。结果这些伥发现老虎死了哭得特别伤心,一直都在说是谁害死了他们的大王。

后世用为虎作伥来形容一个人善恶不分,专门替坏人做事。

【十二生肖之寅虎】

很早的时候十二生肖中有狮子没有老虎,但是狮子太凶残了,它常常危害其他动物,弄得其他动物们怨气很大。玉帝知道了这件事,就想把狮子从十二生肖中踢出去,然后换一个既有震慑力又有威望的动物。可是这样的动物也不好找啊,既有凡间管理的能力,同时还得有威望,而且还得要对玉帝足够忠心,一时之间玉帝也是犯了愁。

后来,偶尔之间,玉帝发现了殿前的虎卫士。在成仙上天之前虎卫士可是在凡间很有威望的,而且他作为卫士曾经立过不少功劳。玉帝越看越觉得虎卫士合适,派他到凡间代替狮子的位置简直不能再好了,他比狮子在动物中的威望高,然后他对动物的管理也很有经验,最重要的是虎卫士对天庭足够忠心。

玉帝越想越觉得满意,就这样老虎从玉帝的殿前卫士变成了凡间的守护者,下凡之后永保下界的安宁。因为老虎本身是天上的神仙,所以它也就具有了辟邪、震慑的作用,世人们开始用老虎的形象来祈求平安,一些镇邪的物品纷纷刻上了老虎的形象。



关于虎的典故有非常的多,比如:为虎作伥、虎守杏林、武松打虎、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虎狼之师、谈虎色变等等。这里讲两个关于虎的典故吧,分别是虎落平阳被犬欺和调虎离山

虎落平阳被犬欺

老虎是独居动物,存环境是山林,这样便于隐蔽自己,对猎物发动突然袭击。犬科类动物是群居,耐力出色而爆发力相对较弱,所以它们的生存环境是平原,便于对猎物进行围捕和长距离追击。因此,单打独斗的老虎到了平原地区(“平阳”就是“平原”的意思),没有了丛林的掩护,它自身的爆发力和突击优势就不复存在,只能被群居的“犬”欺负了。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老虎离开深山,落到平地里受困。比喻世态炎凉,失势的人连平常的小人物都敢欺凌。有一个故事发生在太熙元年(290年),晋惠帝继位,可他生性愚弱,皇后贾南风得以专权擅政,而这却激起了很多人的不满,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也因此越演越烈,最终爆发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使得统治集团的的力量消耗殆尽,国力衰弱,永嘉五年(311年),匈奴兵攻陷京师洛阳,洛阳失守,建兴四年(316年),又围攻长安,断绝了长安城内外的联系。由于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司马邺最终递交了降书,自己乘坐羊车,口衔玉璧,侍从抬着棺材,肉坦而出,西晋王朝自此灭亡。

此后,司马邺被押送至平阳,对于年幼的亡国之君,匈奴人极尽羞辱之能。匈奴人一方面享受着折磨晋帝的快感,另一方面又担心长久下去会激起汉人的反抗,为了杜绝后患最终还是派人杀害了他。司马邺死时年仅十八岁。司马邺被匈奴虏至平阳受尽屈辱的这段国破君亡的史实,后来被如实的记载入史册,以至形成了谚语:虎落平阳被犬欺。

调虎离山

此典故又被称为彭德怀智取蟠龙镇,1947年3月,蒋介石命胡宗南以34个旅共23万人进攻延安,连连吃败仗,战争打到了夏天,彭德怀因我军还穿着棉袄不方便行进考虑解决办法,后决定向胡宗南领衣服。蟠龙镇是胡宗南的军需补给地,可对方的主要军力在镇守,且军力众多,于是就决定掉董钊、刘战“两只老虎”离山后再打,遂利用胡宗南急于找到我军主力决战的心理。

我军就特意部署摆出主力阵势,这支主力口语南腔北调、服装五花八门,给人是西北野战军主力的感觉,吸引对方把主力掉到绥德去,然后再趁虚夺取蟠龙。出色的演戏成功得吸引”老虎“出山,董、刘两个兵团带上7天粮食就从蟠龙向绥德挺进,没想到我军的主力会袭击蟠龙就为物资,后缴获山炮六门、子弹万余发、医药品无数、军衣四万套、面粉1.2万多袋、骡马一千多匹。



1、为虎作伥
出自《正字通·听雨记谈》
从前,在某一个地方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只凶猛无比的老虎。有一天,它因为没有食物充饥,觉得非常难过。于是,它走出山洞,到附近的山野里去猎取食物。正在这时候,老虎看到山腰的不远处有一个人正蹒珊地走来,便猛扑过去,把那个人咬死,把他的肉吃光。但是老虎还不满足,它抓住那个人的鬼魂不放,非让它再找一个人供它享用不可,不然,它就不让那人的鬼魂获得自由。那个被老虎捉住的鬼魂居然同意了。于是,他就给老虎当向导,找呀找的,终于遇到第二个人了。
这时,那个鬼魂为了自己早日得到解脱,竟然帮助老虎行凶。他先过去迷惑新遇到的人,然后把那人的带子解开,衣服脱掉,好让老虎吃起来更方便。这个帮助老虎吃人的鬼魂,便叫做伥鬼。后人根据这一传说,把帮助坏人做伤天害理的事情,称“为虎作伥”。
2、狐假虎威
出自《战国策·楚策一》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上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上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
指不敢进入虎穴,就不能捉到老虎的崽子。比喻人不冒大的风险,就不能取得大的胜利。
《后汉书·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4、放虎归山
出自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
秦穆公三十三年,秦国大将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三人被晋军军师先轸俘虏,准备将这三人献于太庙以表战功。晋襄公的后母文羸听说娘家的大将被俘,她找晋襄公极力劝说,最后终于把这三人放走了。先轸听到这个消息的时侯正在吃饭,气愤得把刚吃到嘴里的饭都吐出来,他怒不可遏地找到晋襄公问道:“秦国的囚犯呢?”晋襄公回答说:“遵照母亲之命把他们放走了。”先轸愤怒地吐了晋襄公一脸口水说道:“他竟然如此不懂事,我们费尽心思才把他们捉住,你却听信妇人之言轻而易举的把他们放了,这叫放虎归山,到时侯你后悔都来不及。”晋襄公这时才醒悟过来,再叫人去捉的时侯人早就不见了。孟明视等人跑回国后,并没有受到责怪,仍然掌握着兵权,三年过后孟明视等人带兵把晋国打败了,秦国终于成了新的霸主。

相传在远古时候,十二生肖中没有老虎的席位,只有狮子。由于狮子的性情刚烈、脾气凶残,把名声搞坏了,主管赐封属相的玉皇大帝就想把狮子除名,但又必须补充一个能够掌管山林的动物,为这事玉皇大帝伤透了脑筋。

一日,玉帝把众仙班都召集到庭前,就把这事说了出来要大家在一起议一议。众仙班一阵叽叽喳喳后,都说这事情不太好办,狮子的脾气大家都晓得,把他惹烦哒什么事都干得出来。难道就看着狮子为所欲为不成?只见太上老君站了起来,摇摇晃晃地走到玉帝面前:“陛下,让我来讲点个人看法。”

只见太上老君捋了捋胡子,清了清嗓子:“依我看哪,把殿前的虎卫士封个属相,看大家的意见如何,可供陛下定夺。”

玉帝便把老虎叫到庭前说:“朕深知你本事很大,所以派你到人间去走一遭,你可愿去替朕分这个忧吗?”

老虎听后直起腰来,一双前爪子朝着玉帝一拱:“陛下,这不过是小菜一碟,臣当在所不辞。不过,我有个小小请求。”“有什么请求,照直说来。”老虎把头一昂:“陛下,我身为您的殿前卫士,也是您的臣民,理应为您分忧解难。但我有个怪毛病,就是从来不把肉埋在饭里头,不论大务小事喜欢讲究来龙去脉,明明白白!”“明白就好,你有什么请求快快道来。”“其实,我的要求不高,只要求每胜一次,陛下给我记功一笔,不要陛下给我任何奖赏。”玉帝只想人间早日得到安宁,便满口答应了老虎的请求。

老虎来到凡间,了解到狮子、野猪、狗熊是当时最厉害的三种动物。它凭着自己的勇猛和高超的武艺,接连打败了狮子、野猪和狗熊。

老虎回到天宫后,玉帝因它连胜三仗,便用朱红大笔在它的额头上划下了三道红杠,说这是给它记功的标记。不久,东海龟怪带着虾兵蟹将又骚扰人间,大地一片汪洋。这时,老虎又奉玉帝圣旨下凡打死了龟怪。玉帝分外高兴,又给老虎记功一次,提起朱红大笔又在老虎的额头上深深地划了一竖。于是,老虎的前额上就留下了一个醒目而又威风的“王”字哒。



比如,“坐山观虎斗”的故事。庄子旁观两虎相斗,待到小虎亡,大虎伤,再刺大虎,一举而获双虎。后来这个故事被孙子写进《孙子兵法》,“坐山观虎斗”成为中国兵法之一计。

表现老虎的民间谚语有:老虎嘴边的胡须——谁敢去摸; 老虎下山——来势凶猛;老虎拧尾巴——发威; 老虎跳舞——张牙舞爪;老虎长了翅膀——神了;老虎打哈欠——口气真大;老虎不吃素——专啃硬骨头,等等。

当然,也有讽刺老虎的谚语,比如,表现老虎人面兽凡,假装人相的,老虎戴玛尼珠——假充活佛;老虎当和尚——人面兽心;老虎披着皮——装样(羊),等等,讽刺的谚语,表现了人们对老虎的畏惧。

民间传说中有许多虎的故事,如母虎乳人、老虎报恩、义虎送亲、虎守杏林、老虎听经、虎媒、孙思邈为虎治病、老虎拜猫为师、狐假虎威等等,都很脍炙人口。

拓展资料

狐假虎威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 ‘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关于虎的典故有哪些?
答:1. **为虎作伥**:传说中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的鬼称为伥。这些伥失去了人的理智,会服从老虎的指挥。曾有一个读书人差点掉入猎人的陷阱,但他被允许上树与猎人一同等待。猎人告诉他,该地虎患严重,陷阱旨在捕捉老虎。半夜时分,一群人来破坏陷阱,称要保护他们的大王安全。读书人询问这些人...

十二生肖——虎的典故大全
答:庞葱说“街市上没有老虎是很明显的,然而三(多)人说就成了有老虎了”。虎的典故2:调虎离山:东汉末年,军阀并起,各霸一方。孙坚之子孙策,年仅十七岁,年少有为,继承父志,势力逐渐强大。公元199年,孙策欲向北推进,准备夺取江北卢江郡。卢江郡南有长江之险,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难攻。占据...

有关老虎的故事典故
答:1,药王孙司邈在去山中采药的路上突然被一只老虎拦住了。老虎就在前面,想要逃走已是不可能的了,药王随身带着一条用来挑草药的长扁担,但要用这条笨拙的扁担对付老虎这又谈何容易。他一无所措,只是恐惧地盯着老虎。奇怪的是这只老虎并没有向他扑来,正相反,它张大着嘴蹲在地上,它以一种忧伤...

有什么和「虎」有关的历史事件?
答:一、三人成虎相传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 "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魏王道:"我不相信,大街上怎么会无缘无故的出现老虎呢,这绝对不可能的。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真的吗,有...

关于虎的典故有哪些?
答:【为虎作伥】相传,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的鬼叫做伥。这些伥没有了人的思想,会以老虎为尊,一致维护老虎的利益。相传曾经有一个读书人游玩时差点儿掉到猎人的陷阱里,然后猎人让他上树和自己一起待着,并告诉他这个地方老虎为患,这个陷阱就是为了抓老虎的。半夜时来了一群人,发现了猎人的...

关与老虎的典故或故事
答:" 庞恭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 庞恭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

虎的故事典故
答:魏王道:“我不相信.”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 了...

关于老虎的故事,典故,成语
答:故事典故:武松打虎;李逵杀虎;狐假虎威;成语:虎口拔牙;狼吞虎咽:虎头蛇尾

有关虎的典故〔短〕
答:虎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三,在十三地支配属“寅”,故一天十二时晨中之=“寅时”--清晨三点至五点又称“虎时”。在远古时候,属相中有狮子,没有老虎。由于狮子太凶残,名声不好,主管封属相的玉皇大帝想把狮子除名,但是又必须补进一位镇管山林的动物。这时,玉帝想到殿前的虎卫士。天宫的虎卫士...

外国/中国神话中有哪些虎的传说?
答:妈祖奉天宫金虎爷 金虎爷原本只是土地爷手下的普通坐骑,后屡显神迹,先除去危害百姓的鸡脚怪,又警示百姓逃过洪灾,相传曾经救过清朝嘉庆皇帝的性命,被嘉庆皇帝封为“虎状元”,赐头上金花两朵,特许神像从供桌下请到供桌上供奉。金虎爷能成为妈祖手下的第一护卫,还有一段渊源。相传清朝时妈祖庙被洪水冲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