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的原名是什么?

作者&投稿:漫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慈禧太后的原名叫什么?~

叶赫那拉氏。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叶赫那拉氏,原系明末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叶赫部的氏族。叶赫那拉氏族谱与所有满族族谱一样,均渗透着汉族传统的儒家影响,它既是官职承袭的重要凭证,亦为表明身份地位的证明。
叶赫那拉氏于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

扩展资料: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大行皇帝无嗣,经她命,由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其子溥仪为帝,年号宣统,慈禧被尊为太皇太后。
1908年11月15日17点(未正三刻),叶赫那拉氏于中南海仪鸾殿病逝,享年七十四岁。慈禧临终遗言说:“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
宣统元年(1909年)十月,葬于河北省遵化市菩陀峪定东陵,定徽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太皇太后”,谥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简称“孝钦显皇后”,谥号共22字,谥号长度超过清朝开国皇后孝慈、本朝孝德、孝贞两位正宫皇后,为清代及中国历代皇后之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慈禧

慈禧的真名叫叶赫那拉·杏贞。
民间传说或影视作品,一般称慈禧太后为兰儿或玉兰,是因为慈禧进宫后的第一个封号为“兰贵人”。
其实据慈禧家族后人叶赫那拉·根正称,慈禧的乳名实际上叫“杏儿姑”,“姑”是满人对未成年女子的通常称呼,而“杏儿”的名字则是因为当时家中庭院种有几颗白杏树,由此,慈禧的爷爷给她起了个大名叫“杏贞”,小名“杏儿”,取义“忠贞”之意。
而如今慈禧的名字仍不为众人所知,多是因为历史上避讳的原故。所以人们常尊称其为慈禧,而不称杏贞,久而久之慈禧就为世人所知了。

扩展资料:
慈禧太后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无法回避的人物,其实慈禧既不是她的姓也不是她的名,常说的慈禧只是她的一个徽号。
徽号和谥号有着本质的区别,谥号是在人死了之后为其一生所做的总结,而徽号则在人活着的时候就给你加上去的。慈禧就是那拉氏在做皇太后的时候同治皇帝给她的一个尊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慈禧

原名:叶赫那拉·杏贞。

民间传说或影视作品,一般称慈禧太后为兰儿或玉兰。可能是因为慈禧进宫后的第一个封号为“兰贵人”,很多小说笔记误以为“兰儿”是她的乳名,实则不然。

据慈禧家族后人叶赫那拉·根正称,慈禧的乳名实际上叫“杏儿姑”,“姑”是满人对未成年女子的通常称呼,而“杏儿”的名字则是因为当时家中庭院种有几颗白杏树。

由此,慈禧的爷爷给她起了个大名叫“杏贞”,小名“杏儿”,取义“忠贞”之意。至于咸丰皇帝初封杏贞姑娘为兰贵人,大概是因为咸丰最喜欢玉兰花,因此给她这样一个封号,以表示自己对杏贞的爱慕之意。

扩展资料:

慈禧出身于叶赫那拉家族,传说爱新觉罗家族和叶赫那拉家族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尤其是那句“兴于叶赫,亡于叶赫”,更为慈禧披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相传叶赫那拉家族世代出美女,清朝皇室多与这个家族联姻,仅皇后叶赫家族就出了三个,其他妃子、福晋更是数不胜数。

努尔哈赤的母亲就出自这个部落,而皇太极生母孝慈高皇后更是叶赫部首领杨吉努之女。在明朝末年,叶赫部非常强大。

因为世代联姻,努尔哈赤在统一蒙古与东北其他各部的战争中得到了叶赫部的大力支持。谁知硝烟尚未散去,努尔哈赤便转过身来向叶赫那拉氏宣战。

领兵包围了叶赫城后,努尔哈赤没有立即攻城,而是跪在城前三天三夜,请求叶赫部投降。努尔哈赤的理由是女真人要团结成一个部落,才能反抗明朝的压迫。

可是叶赫家族却不愿被人统治,更不愿再为一个忘恩负义的人卖命。于是努尔哈赤下令,只要叶赫部的人投降,一律给以高官厚禄;凡是反抗的,一个不留,全部杀死。

叶赫部宁死不降,拼死抵抗,但是寡不敌众,经过激烈的战斗,仍然被努尔哈赤攻入城中。叶赫部数万族民被毫不留情地杀死。

叶赫部的首领金台吉死前诅咒说:“即使我叶赫部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让爱新觉罗家族灭亡!”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满洲镶蓝旗人,以秀女身份入宫,想尽办法吸引咸丰帝的注意,终于得到宠幸。

1861年至1908年间,成为大清王朝的实际统治者。据说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清朝的历代皇帝都避免册立叶赫部的女子为后。

而大清帝国正是在出身于叶赫部的慈禧主政期间走向了崩溃,因此后人说金台吉的诅咒应验在了慈禧身上。事实上,慈禧的叶赫部出身并没有给她带来任何影响。

咸丰二年,一个没落的满籍道员家中的17岁女儿被宫中选中,并被咸丰帝赐号为兰贵人,她就是日后执掌大清权柄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慈禧



原名:叶赫那拉·杏贞。

慈禧,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其执掌清朝政权达48年之久。慈禧的一生,经历了从1840年至1900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5次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她还是一个5岁的孩子。第二次鸦片战争,她已是咸丰皇帝的懿贵妃。以后的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入侵,她则是清王朝的最高决策者,从慈禧的主战与求和,可以看出慈禧与帝国主义关系的变化。

扩展资料

慈禧的一生,经历了从1840年至1900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5次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她还是一个5岁的孩子。第二次鸦片战争,她已是咸丰皇帝的懿贵妃。以后的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入侵,她则是清王朝的最高决策者,从慈禧的主战与求和,可以看出慈禧与帝国主义关系的变化。

1860年9月21日,清军在八里桥之战中遭到失败,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咸丰决定逃往热河避暑山庄。当咸丰 即将出发的时候,懿贵妃极力谏阻,请求咸丰留在北京,继续抵抗。

为此,她触怒了咸丰,差一点引来杀身之祸。奕䜣与英法联军签订《北京条约》,懿贵妃深以为耻,劝咸丰废约再战。因为咸丰病危,只好作罢。

慈禧一生中领导过两次改革,第一次是洋务运动,第二次是清末新政,前者是物质层面上的变革,后者是体制层面上的变革。

清朝晚期,由于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商品经济开始发达,资产阶级开始形成和壮大, 慈禧太后采用了适合生产力的君主立宪制。因此,封建社会,在慈禧太后新政的8年中逐渐消灭了,也就是说,清朝的晚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封建社会了。通常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实则那推翻的只是的封建王朝的最后躯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慈禧



叶赫那拉氏 (兰儿)。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其执掌清朝政权达48年之久。

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

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忠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

扩展资料

人物生平

咸丰时期

咸丰二年二月十一日(1852年2月,十七岁),叶赫那拉氏被选秀入宫,赐号兰贵人。

咸丰四年二月二日(1854年,十九岁),晋封懿嫔。

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生下咸丰帝唯一的皇子载淳(即同治皇帝),晋封懿妃。

咸丰七年正月初(1857年,二十二岁),晋封懿贵妃。

咸丰帝体弱多病,兼之当时的大清北有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南有太平天国反清农民运动,正值内忧外患之际,让他心力憔悴。懿贵妃工于书法,于是咸丰帝时常口授并让其代笔批阅奏章,并且允许懿贵妃发表自己的意见,因而大臣们多对叶赫那拉氏不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慈禧



“大清国当今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圣母皇太后”,死后谥孝钦显皇后,而老百姓俗称为慈禧或西太后的叶赫那拉氏,她本身叫什幺名字呢?是叫“兰儿”吗? 汉族人的习惯是正式的名字必须与姓联在一起用,名一般取一个字或两个字,加上姓或复姓,总共不超过四个字。汉族人重视姓氏如同重视祖宗。上古时代,王室有姓,诸侯有氏,黎民一无所有。当时姓的作用是为了别婚姻,氏用来明贵贱。男子出生三个月后取名,而女子终生无名只有姓,为区分女子就以排行称谓,如伯姬,即姬家的大闺女;孟姜,姜家的二女儿。婚后,在自己姓前冠以丈夫的国名或邑名即丈夫的姓氏以之为名——除了前面所说的部分妇女外,绝大多数劳动妇女的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 姓,对于女子有极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婚姻的需要,“同姓不婚”要她保证以高贵纯正的血统与另一个高贵纯正血统相结合,为男方产生一个不走样的后代,以使对方姓氏的香火后继有人,所以中国传统上孩子必须随父姓。 直到汉代,姓氏合一,统称为姓,黎民也开始有了姓。除了汉族的单姓外,后来又融进了一些少数民族的复姓,如慕容、哥舒、长孙等等。满族的姓就是本部族的族号。但男性的名字却很快随了汉俗,如顺治帝的福临及后来那几个皇帝,均由汉文字中寻找生僻冷稀的字作为自己的名字,以示区别于平民。 入宫的妇女被封为贵人、嫔妃后,为相互区别,便在其级别前冠以一个美好的字,连在一起作为封号,从皇太后到太监都可以唤唤。如非官称,在那个贵贱尊卑等级森严的时代里,哪个太监敢狗胆包天称呼皇帝的小老婆的芳名。 清朝宫廷的嫔妃分为皇贵妃、贵妃、妃、嫔及贵人、常在、答应等级。为表彰或相互区别等原因,在给妇女们封位以后,要在位前加号,这些号一般都很美,带有女性的特点,如珍、贞、瑾、淑等,所以看起来极像女性的名字。 慈禧的号,据资料表明,她在咸丰元年(1851年)被选入宫,当年就被封为兰贵人,咸丰四年被封懿嫔,生子后晋封为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同治元年上徽号慈禧皇太后。 玉牒(皇族家谱)对她的称呼记载是“叶赫那拉氏惠征之女”。由此可见,她在皇宫里没名字,至少没有见到留下她名字的记载,从始至终仅仅是“惠征之女”。 倘若一定要把慈禧叫成兰儿(或玉兰),把这名字强加于斯,慈禧如地下有知,肯定会为这有违祖制大逆不道的行径气得再死第二次。

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满洲镶蓝旗人。生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十月,咸丰二年(1852年)五月入宫,封兰贵人,居储秀宫。

慈禧太后的全称是??
答:慈禧太后的全名是叶赫那拉·杏贞,死后清朝上谥号为“孝钦慈禧太后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总共25字,为有清一代皇后身后哀荣之最。慈禧,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其执掌清朝政权达48年之久。慈禧的一生,经历了从1840年至1900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5次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

慈禧太后的原名叫什么?
答:叶赫那拉氏。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叶赫那拉氏,原系明末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叶赫部的氏族。叶赫那拉氏族谱与所有满族族谱一样,均渗透着汉族传统的儒家影响,它既是官职承袭的重要凭证,亦...

慈禧太后的原名是什么?
答:原名:叶赫那拉·杏贞。民间传说或影视作品,一般称慈禧太后为兰儿或玉兰。可能是因为慈禧进宫后的第一个封号为“兰贵人”,很多小说笔记误以为“兰儿”是她的乳名,实则不然。据慈禧家族后人叶赫那拉·根正称,慈禧的乳名实际上叫“杏儿姑”,“姑”是满人对未成年女子的通常称呼,而“杏儿”的名字则...

慈禧太后的真名叫什么?
答:叶赫纳拉.玉兰

慈禧的真名叫什么?
答:慈禧真名(叶赫那拉 杏贞)乳名兰儿。1835年,慈禧出生在山西长治县西坡村一个王姓之家,父母是贫穷的汉族农民,为她起名叫王小谦。4岁时,小谦被父母卖给该县上秦村宋四元为女,改名宋龄娥。12岁时,宋玲娥又被卖给潞安府知府惠征为婢,改名叶赫那拉·杏贞。惠征在衙花园专设书房,对杏贞悉心栽培。

慈禧的本名叫什么?
答:慈禧的本名叫叶赫那拉氏。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

慈禧的原名
答:慈禧太后,乳名兰儿,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台惠征女。1835年11月29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1908年11月15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又称“西太后”、“那拉太后”、“老佛爷”。1852年5月,选秀入宫,赐号兰贵人。1854年,晋懿嫔。1856年,生同治,当日晋懿妃。1857年,晋“储秀宫懿贵妃”...

慈禧的原名叫什么
答: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1836-1908),乳名兰儿,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台惠征女。1851年以秀女被选入宫,号懿贵人,因得咸丰皇帝宠幸...慈禧太后出殡 1908年11月15日,病死。

请问慈禧太后的全名叫什么啊?
答:叶赫那拉.玉兰 确实就是叶赫部的人 清穆宗的母亲。姓叶赫那拉,满洲镶黄旗人。公元一八五二年被咸丰皇帝选入宫,封兰贵人,一八五七年封为贵妃。穆宗立,尊为圣母皇太后,尊号为慈禧。于穆宗、德宗两朝先后垂帘听政计四十七年。历经大事,能识人,有果断,晚年耽逸乐,宠佞幸,纲政遂紊。戊戍政变、...

人尽皆知的慈禧原名叫什么?有什么证据吗?
答:慈禧太后的原名叫做叶赫那拉氏,有清朝的史书作为证据。相信慈禧太后这个人我们都十分熟悉,在清政府晚期,就是只有她手握实权,也是她让八国联军攻打了我国天安门,自己和皇帝四处逃窜。现在只要提到慈禧这个名字,我们心里就会自然的冒出来,她是千古的罪人,把军费拿来给自己置办。慈禧太后是咸丰帝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