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西方的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紧急!

作者&投稿:宜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和西方的传统文化有什么不同~

这个问题说起来相当复杂。但是总的来说,中国文化注重感性、抽象、经验,西方文化注重理性、直观、理论。这可以从各个方面表现出来,如文学、艺术戏曲,中国强调留空白,西方注重重彩浓墨;医学,中国不注重解剖学,而近于巫术迷信,西方则相反。人际关系也是一样,外国人到中国如入无物之阵,关系学也就成了太极拳。鲁迅对此身恶痛极,我们至今也是徒唤奈何。

呵呵!中国需要学习西方文化,但要延续和保留传统文化,因为这是中国和所以国家是有区别的!

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和谐
作为中华文化源头的《易经》,以阴阳二爻演化出八卦继而六十四卦,分别各种阴阳组合状态,直观地讲述自然、万物皆由阴阳两种不同的元素组成,阴阳相互对应,相互依存,相互联结。阴阳组合得适当和有序,人和事的发展就能处于最佳状态(吉),反之,事物发展就出现不良状态(凶)。因此,“阴阳和谐”是一切变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阴阳变易,整体和谐,才得以化生万物。世上万事万物就处在这样一个统一的超巨系统之中而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达成整体运动,理想的状态便是“太和,和之至也”。这种注重整体与局部联系的萌芽态的系统思想,寓含着原始而朴素的协调、平衡与和谐的理念。

儒家从《易经》中引申出“天人合一”的重要思想,把天、地、人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认为人不过是天(自然)的一部分,认为“天之道”与“人之道”是统一的,人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孔子说“一阴一阳谓之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用现代哲学的话说,就是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推动事物的的变化发展,这是天(自然)的法则;人只有顺应这个法则,维护矛盾双方的动态平衡,以求得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协调、共生,这要成为人的基本素质,并由此衍生出“仁者爱人,礼之用、和为贵”的管理理念、“礼、义、仁、智、信"的做人准则和“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观(参见拙作《孔子大同演义篇》)。

道家除了更加重视处理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明确提出“自然之道不可违”之外,对个人自我修养的要求别居一格。道家强调在人与人之间要互助互爱,“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认为“天道助弱”、“天之道”就是要“损有余而补不足”,反对以智欺愚、恃强凌弱、以少犯老,从而把扶弱济困和公平正义提到了“天道”的高度。道家经典《道德经》提出处理人际关系的“不争”思想:“不自见,故明;不自是,自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说的是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要迷信自己,自以为是,争强好斗。只有先尊重别人,才能最终获得天下人的尊重。道家的“不争”说,与儒家的“中庸中正”、墨家颇具平民色彩的“兼爱非攻”、佛家的"八戒十善”是出一辙,各有千秋。即使是崇尚法治的法家,也是为了“抱法处势”、“无为而治天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依法治国,确保社会安定和谐。法家主张的“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体现了原始的司法公平与公正。

佛教所说的“净土”,即世界中的一切人事物象皆庄严、清净、优美、良好,这种净土也是一种和谐的社会;“普渡众生”是彻底的公平;“出家人不打诳语”就是诚实信用;佛教特别重视惩恶扬善以求公正;佛教讲“慈悲为怀”即是讲宽容、团结,处理好人际关系;另外,佛教也很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布施,戒杀,放生,素食等等,具有尊重生命,提倡节约,注重环保和生态平衡,具有朴素生态文明的深层意义,这些都是儒家和道家所不及的。本土化了的佛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合理内核中的瑰宝。

这里要特别提到集儒、佛、道之大成的宋代理学.宋代理学家概括了做人修身的四个基本点,即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大意是说:天地虽无“心”的思维,但是天地间的规律是可以通过人的努力实现的,所以要认识到自然、社会的规律以提高人自身的思维素质和行为能力;要以民为本,使老百姓有一个便于生存的环境,有一个美好的向往,有得以发展的物质与精神条件;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智慧,不要让圣贤之道断流绝根,而要为谋求千秋万代、和谐太平的社会而尽心尽力。这些,恐怕不仅仅是对知识分子而言的。

总之,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且有一条主线贯通其中,那就是整体协调、稳定和谐。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史观指导下批判地吸取中华传统文化之精粹;有选择地借鉴以竞争为核心的西方文化,把思维创新和制度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保障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以积极的和谐规范竞争,以有序的竞争促进和谐;不断充实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思想文化,这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思想文化领域必须认真对待的重大问题

中国与西方的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紧急!
答:本土化了的佛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合理内核中的瑰宝。这里要特别提到集儒、佛、道之大成的宋代理学.宋代理学家概括了做人修身的四个基本点,即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大意是说:天地虽无“心”的思维,但是天地间的规律是可以通过人的努力实现的,所以要认识到自然...

近代以来怎样处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
答:1、尊重传统与开放心态相结合:既要保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又要具备开放的视野和心态,积极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秀元素,以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2、坚持自主性与包容性相统一:既要维护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尊严,又要兼具包容性,尊重不同文化和信仰之间的差异,推动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3、注重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关系
答:第一、站在世界的高度看中国,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超越.这就是说,要把中国置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站在世界的高度,视野宽阔了,就不会囿于传统而固步自封,也不会因世界变化无穷而不知所措,而是冷静辩证地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传统和历史局限,做出符合历史潮流的文化选择.重...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有什么关系?
答:1)中华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人类文明历史最长。2)五、六十年代,中国社会是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苏联文化为主导。3)外来文化不断被中国传统文化所同化,不同文化的交流使中国文化变得更加丰富,更加深邃。4)学习他人长处,不等于崇洋媚外,当今世界,文化已无国界,文化乃是人类的共同财富。5...

中国近代哪些思想体现出西方现代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答:资产阶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思想 ①内容: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②代表: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 ③特点: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④影响:维新思想成为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具有进步性和爱国性。5、资产阶级...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西方文化有哪些方面?对立?融合?入侵
答:中国是世界上典籍最多的国家,一直到19世纪为止,小孩从小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他们的主要知识框架是四书五经,加上二十四史,加上历史上的经、史、子、集各个方面的东西.主要是跟科举制度结合起来的四书五经,以及由此延伸的一些知识.这些知识在社会结构方面起到什么作用呢?对建构中国传统社会作用很大....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西方文化的关系是什么?
答:其次,古代很大程度上是将此词作为一个动词在使用,是一种治理社会的方法和主张,它既与武力征服相对立,但又与之相联系,相辅相成,所谓“先礼后兵”,文治武功。有些还包括小吃,风俗等传统文化。西方文明是强调个人实现的物质文明,中国文明是和西方文明相异的,这是西方人的第一感觉。很多非西方...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英语作文
答:关于长城的传说 In the north of China, there lies a 6,700-kilometer-long (4,161-mile-long) ancient wall. Now well-known as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it starts at the Jiayuguan Pass of Gansu Province in the west and ends at the Shanhaiguan Pass of Hebei Province in the ...

【中西雕塑文化内涵之对比与鉴赏】 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答:对比中西不同的文化模式会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模式追求合二为一,把宇宙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综合的一元论;西方传统文化的思维模式则以分析为手段,把世界视为不同的部分,追求一分为二,是解析的二元论。 在中西思维模式发展过程中,西方形成了注重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并结合古希腊的理想主义和科学主义为雕塑艺术的...

我们该如何看待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关系?
答:首先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种发展到现在还依然不断延续和变化的文化,都是有他的魅力的。中华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都有他们的长处。我们无法否定这些文化的魅力,从建筑,文学到绘画音乐以及服饰,舞蹈,饮食等等各个方面的文化,中西方都有各自的特点。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风格,是可以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