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皇帝既然选择了托孤大臣,为什么又要分全给两宫太后呢

作者&投稿:庄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咸丰皇帝临终前为什么指定由肃顺 端华等八名大臣进行辅政,而不是由两宫太后和恭亲王?~

大臣是家奴,弟弟是皇族,儿子才五岁。
八个大臣辅政,其实可以互相牵制,谁也不能做大,而且大臣很难得了江山。
但他弟弟就不一样了,那是皇族,如果花个十多年,培养亲信,那么他五岁的儿子,还能不能有亲政的一天就难说。
看看清初,假设当年多尔衮起了异心就是要当皇帝,顺治能有办法吗。
所以绝对不能交给皇族的啊,自家人才能夺自家人的权,因为都是正统。

因为“八大顾命大臣”只是咸丰帝留给同治帝的辅政大臣,当时两宫太后慈安与慈禧是临朝听政的,所以顾命大臣始终是慈安与慈禧的家臣,再加上当时慈禧又联合了恭亲王奕䜣在前朝支持两宫太后,所以八大顾命臣他们最终都斗不过柔弱的慈禧和慈安。

咸丰帝31岁便英年早逝,当时他只有一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同治帝,小帝王继位,哪个做父亲的都会无比担心他的帝位不牢靠。因此咸丰帝煞费苦心,在临死前给同治帝留下八大顾命大臣,还让他妻妾临朝听政,这样的话,两宫太后代表的皇权与大臣之间相互制约,那么同治帝的帝位就会非常牢靠。

咸丰帝的想法是好的,可惜他千算万算偏偏算漏了皇室宗亲。其实他不是不知道皇室宗亲的力量,如果可以为他的儿子保驾护航那是最好的,可是大清刚入关的时候,便是多尔衮这个皇室宗亲把持朝政,差点顺治帝都有可能不能亲政。再加上恭亲王当年与自己争夺过帝位,因此,咸丰帝也是有意回避皇室宗亲来辅佐他的儿子。

可是他留下的八大顾命大臣是处处制肘两宫太后,而且当时大清是有规定后宫妃子不能干政,所以这八大顾命大臣也总是可以压过两宫太后,当时慈禧便联合了恭亲王,这样的话,两宫太后在前朝便有支持的力量,再加上她们是同治帝母亲的身份,前朝后宫一气呵成,所以两宫太后才能除掉了八大顾命大臣。

为了三方势力能够相互约束,所以又分权给了两个宫的太后。在当时咸丰皇帝离世的时候,因为小皇帝年纪太小,并没有处理朝政的能力,因此咸丰皇帝将权政大权一分为三,交给了八个大臣和两个宫的太后,意思是希望三方势力相互约束,能使小皇帝坐稳皇位,然而咸丰皇帝并没有想到最后大权由慈禧太后全权把握。

咸丰皇帝在临死的时候安排了八个大臣作为辅助大臣辅助小皇帝,然后又给了皇后一枚印章“御赏”,又给了小皇帝一枚印章“同道堂”由他的母亲保管。并且还很明白的表示了,辅助大臣写的所有圣旨颁布的时候一定要,两枚印章都盖上才行,也就是皇后的“御赏”和小皇帝的“同道堂”印章。由此可见,咸丰皇帝虽然让八个大臣辅助小皇帝,但是两个太后的权力其实更大,其实咸丰皇帝还是担心小皇帝的地位不稳,被他们八个大臣夺了皇位。

咸丰皇帝这么做虽然很符合一个皇帝的怀疑心理,也的确可以凭借这些约束关系从而保证小皇帝的皇位稳定。然而在咸丰皇帝死后没多久,两个太后就开始计划要垂帘听政,一般情况下小皇帝年纪太小,太后管理朝政很正常,但是如今已经有了八位辅助大臣,辅助小皇帝,因此辅助大臣根本就不会同意太后管理朝政。

之后没过多久慈禧太后就联合恭亲王奕欣就解除了八个大臣的辅助权力。咸丰皇帝虽然是为了三方势力能够相互约束,从而达到稳定小皇帝的皇位,但是最终却让慈禧太后把握了权政大权。



因为他觉得两宫太后互相制约着,才能不会让一方得道。

可能咸丰当时也有自己的想法吧,要不然也不会这样做。

因为咸丰皇帝这么做是为了使这些势力相互制约。

我个人觉得咸丰皇帝他是一个非常有想法有心意皇帝。

咸丰皇帝既然选择了托孤大臣,为什么又要分全给两宫太后呢
答:为了三方势力能够相互约束,所以又分权给了两个宫的太后。在当时咸丰皇帝离世的时候,因为小皇帝年纪太小,并没有处理朝政的能力,因此咸丰皇帝将权政大权一分为三,交给了八个大臣和两个宫的太后,意思是希望三方势力相互约束,能使小皇帝坐稳皇位,然而咸丰皇帝并没有想到最后大权由慈禧太后全权把握。咸...

咸丰皇帝既然选择了托孤大臣,为什么又要分全给两宫太后呢?
答:因为毕竟有很多人都对于皇位是虎视眈眈的。咸丰这么做是为了平衡一下各方面的权利。咸丰有一个弟弟恭亲王还在外面。可能是为了防止之前的多尔衮事件发生。所以先放在临死之前托孤给八位大臣和两位太后。咸丰也怕这些大臣保不住自己的儿子。万一有人篡位了也没有办法。两个太后也执掌着印鉴,还可以平衡一...

赞襄政务王大臣肃顺是怎么被处死的?与皇太后有什么恩怨?
答:肃顺,晚清大名鼎鼎的重臣,深得咸丰皇帝信任,被咸丰皇选为托孤大臣,辛酉政变后,被斩杀与菜市场。1860年,英法联军打入北京,咸丰皇帝带着自己的媳妇儿子和众大臣逃亡避暑山庄,在承德,肃顺更加信任肃顺,肃顺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当时大臣们多次启奏皇上回京,都被肃顺挡了下去,当时京城开始流传咸丰皇...

咸丰帝临终托付的“顾命八大臣”,他们为何都斗不过柔弱的慈禧和慈安...
答:然而,亲王派也没有明显的劣势,虽然他们被排除在托孤大臣之外,没有染指国家最高权力的“上岗证”,但是恭亲王奕欣早在咸丰初年就担任首席军机大臣,并且为国家“剿匪(匪指太平天国)”大业可谓鞠躬尽瘁,又加之近来处理国际外交问题也是井井有条,使得天朝恢复了暂时的和平,工作能力有目共睹,赞不绝口想必也已经响彻许...

恭亲王才智过人,为何咸丰帝托孤时,没有任命他为顾命大臣?
答:咸丰帝和恭亲王奕欣虽不是一母所生,却是一个母亲抚养成人的,二人原本十分亲密,但在咸丰帝临终时,却没有把他这位才智过人的兄弟纳入顾命大臣的最高权力核心,为什么?咸丰继位后,遵照道光帝遗旨,封奕欣为恭亲王。但奕欣对咸丰继位,不是那么服气。咸丰三年十一月,奕欣受任军机处领班军机大臣...

恭亲王奕?才智过人,为何咸丰帝托孤时,没有任命他为顾命大臣?
答:咸丰帝也看出了这位兄弟的心思害怕他壮大的势力有天会做出叛乱的事情,所以一直也在各种打压他的恭亲王,这也是为什么咸丰帝托孤的时候没有让奕欣成为辅佐他后人的重要大臣的原因。奕欣是道光帝的第六子,他从小和咸丰帝一起长大而且授命抚养他的静贵妃是奕欣的亲生母亲。小时候的奕欣就受到了非常严厉的...

咸丰临终前煞费苦心托孤是为了防备慈禧吗?
答: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上,咸丰帝也表现出了他的执政勇气,他的判断善于分清主次。他动用大量兵马和金钱镇压太平军,可见其决心之大。咸丰帝为了提高薪水,保证军队行军,下令铸造钱币,另一种海运操练军队,出台的措施都是有效的。黄河泛滥,灾情严重。咸丰帝还是下令改道黄河,联合水利专家。咸丰帝在顺应潮流...

为何咸丰帝托孤时,没有任命恭亲王奕为顾命大臣?
答:咸丰帝托孤时,没有任命恭亲王奕为顾命大臣是因为咸丰帝本来就不相信恭亲王。恭亲王奕的头衔是咸丰的父王道光帝封的,但是当初咸丰继位以后,恭亲王并不服气,处处跟咸丰对着干。虽然刚开始咸丰称帝以后还是想要重用恭亲王的,还让他当了军机大臣,并且经常召唤他来商议国事。但是恭亲王这个人有些...

恭亲王才智过人,为何咸丰帝托孤时,顾命大臣没有他?
答:他们想因此来引起咸丰对恭亲王的不满,从而使得咸丰不会考虑认命他为顾命大臣。另外,咸丰去世的时候,同治帝只有六岁。为了让同治执政道路上一路平稳,咸丰对这几位顾命大臣也是丝毫没有放松警惕。咸丰在认命顾命大臣时,虽然认命恭亲王。但是也没有撤回恭亲王当时的职位和权力,为的就是如果日后这些顾命...

慈禧年仅二十六岁,为何斗赢了咸丰皇帝的顾命八大臣?
答:1、咸丰安排的托孤权力结构,给了慈禧可趁之机 咸丰在临终前,做了三件事:一、立皇长子载淳(慈禧所生)为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同治帝;二、任命郑亲王端华、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异母弟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肃顺等八人为顾命大臣,协助小皇帝处理政务。理论上,在同治成年之前,他们八人掌控朝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