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桩特殊的灭门惨剧看晋国六卿之间及六卿与国君之间的混合博弈

作者&投稿:傅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周平王东迁后,进入春秋时期,周王室式微,诸侯逐渐坐大。南面的楚国一贯不遵从周王室,在王室衰微之际更是加紧了向中原的渗透。于是齐桓公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和中原的诸团结一致对抗楚国,并取得了一些胜利,齐桓公也成为春秋首霸。 但是齐国很快就衰落了下去,对抗楚国的责任就落在了晋国身上,此后近百年间一直是晋楚争雄。晋国自晋文公开始实施三军六卿制度后,军力强盛,在城濮之战退避三舍,击败楚国,一战而成为霸主。此后晋襄公、晋厉公都称霸,到晋悼公时,晋国国力达到顶峰,独霸中原。 晋国在国际上争霸的同时,国内也存在矛盾,主要表现在六卿之间以及六卿和晋国国君之间。六卿之间有利益乔不定,引发矛盾;六卿和国君之间则是六卿想架空国君,国君想收回权力的矛盾。当矛盾不可调和时就会发生六卿之间的碾压,弑君或者六卿中的某个卿族被灭。 很有意思的是晋国三次有名的灭门惨案的导火索都是通奸。当然通奸只是借口,背后是六卿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以及国君想收回权力的迫切心情。 赵庄姬与赵婴齐通奸导致赵氏被灭门 赵氏孤儿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只是正史里面的故事更奇葩。赵氏孤儿赵武的爷爷是赵盾,赵盾是晋文公以后晋国第一个权臣,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虽然他维护了晋文公开创的霸业,但是也造成了赵家一家独大的局面,赵盾的弟弟赵同、赵括、赵婴齐以及堂弟赵穿都是晋国的大夫,赵家的势力给晋国国君带来了莫大的压力。 赵穿还曾经弑君,杀死了对赵氏有意见的晋灵公,虽然赵盾宣称不知,但后来赵盾仍然担任正卿之职,赵穿也没有得到惩罚,可见赵盾对晋灵公被杀也没有什么意见。因此晋国的史官董狐记录了"晋赵盾弑其君夷皋"。 赵氏能弑君,并且在新君继位后没有得到任何惩罚,可见在晋国的影响力之大。赵盾的儿子叫赵朔,娶了晋成公的女儿,根据春秋时的称呼方式晋成公的这个女儿被称为赵庄姬。赵盾死后赵朔成为晋国新的卿,但是赵朔年纪轻轻就死了,留下赵庄姬孤儿寡母。 赵朔的叔叔赵婴齐年纪比赵朔大不了几岁,生的相貌英俊,看名字就知道了,赵婴齐就是牙齿很好看的意思,想想今天的奶油小生们哪一个不是牙齿漂亮的。 这个赵婴齐还是晋文公的女儿生的孩子,无论从哪边算他都比赵庄姬的长一辈,也许因为有双重亲缘关系,也许因为赵婴齐英俊潇洒,一来二去,二人竟然勾搭成奸了。 事情被赵婴齐的两个哥哥赵同、赵括知道了,于是二人将赵婴齐发配到了齐国。晋赵婴通于赵庄姬,五年春,原、屏放诸齐。 此时赵氏在军中有赵括、赵同、赵旃,势力庞大。晋国国君晋景公为了躲避赵氏的势力,迁都到新绛。 此后《左传·成公八年》记载:"晋赵庄姬为赵婴齐之亡故,谮之于晋侯,曰:'原、屏将为乱。'栾、郤为征。" 赵庄姬因为赵婴齐被发配到齐国而和赵氏兄弟结怨,趁晋侯迁都之际诬陷赵同、赵括即将作乱。当时的正卿栾书、下军佐郤锜作证二赵即将作乱。 于是晋景公依靠栾氏、郤氏的帮助发兵消除专政的赵氏家族,取得了公室对卿族的第一次胜利。 赵氏被灭族,表面上是赵庄姬不满自己的奸夫赵婴齐被发配,实际上是六卿中的其他家族对赵氏的嚣张气焰无法忍受,爆发了矛盾,尤其是赵朔死后,赵括作为赵氏宗主作风强悍,与哥哥赵同、堂侄赵旃成为六卿中其他家族的公敌。 而晋国国君自晋灵公、晋成公以来受到赵氏的架空,赵氏将国都绛打造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晋景公为了躲避赵氏才不得已迁都新绛。 所以,灭掉赵氏只是时间问题,而赵庄姬的出现,一句谎言被当作证据,六卿中的其他家族附和,赵氏怎能不完蛋呢? 赵同、赵括被灭族,赵氏大宗被杀得干干净净,只剩下赵庄姬之子赵武。后来赵氏的同盟韩厥一再请求,晋景公恢复了赵氏的封地,赵武成为赵氏新的宗主。赵氏被灭族十年后,韩厥升任正卿,赵武才有机会又回到了卿的行列。 赵庄姬为了自己的一时之快,诬陷赵家,哪里想到自己的儿子也是赵家人,他长大后怎么办。对此赵庄姬没有考虑,在情人和儿子之间她选了情人,但最后情人也没有回到她的身边。而儿子赵武如果没有韩厥的拼死维护也不会有封地。 栾祁与州宾通奸导致栾氏被灭门 栾书在帮晋景公灭掉赵氏后,又借助晋厉公灭掉了实力强劲的三郤,此后他成为了最大的权臣,为了防止晋厉公再对自己下手,干脆弑君,再拥立新君。栾氏在不断的巩固自己的势力和地位,在这个过程中也得罪了很多人。而栾氏的灭亡也与通奸事件相关。 栾书在世之时,与同为六卿之一的范匄结为儿女亲家,范匄的女儿嫁给了栾书的儿子栾魇,按照当时出嫁女子冠夫氏加母家姓的称呼,栾魇的这个妻子被称为栾祁。婚后二人生下了一个儿子就是栾盈。 栾魇谥号为桓,后世称为栾桓子,其人性格暴躁,人品也不太好,《叔向贺贫》中说他:"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货居贿"。他还因为自己弟弟的死与自己的老丈人范匄以及小舅子范鞅反目成仇,范鞅无奈流亡到秦国。此时的栾祁估计日子也不好过。 后来栾魇早亡,栾盈继承其父的卿位,担任下军佐。栾祁的好日子也来了,因为她和栾氏家臣的偷情再也不用偷偷摸摸了,但是二人玩的太大条了,把家里的财产几乎都变成了家臣州宾的。《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记载:桓子卒,栾祁与其老州宾通,几亡室矣。 栾盈当然知道了这件事,这成为他的心头之患,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件事情才好。但栾盈不是他父亲那样鲁莽的人,史书上说他:怀子好施,士多归之。栾盈乐善好施,门客众多,栾盈死后谥号为怀,故称栾怀子。 但是通奸的老娘坐不住了,害怕儿子对她不利,为了和州宾做长久夫妻,栾祁决定舍弃和栾盈的母子之情。于是她跑到自己的父亲范匄那里说栾盈要造反,还把栾魇当年的陈谷子烂芝麻的事情说了出来,说栾盈舅舅范鞅就不该回来,认为栾魇是被范氏气死的,要为父亲报仇剿灭范氏。范鞅赶紧在一旁作证,帮着姐姐说栾盈的坏话。《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记载: 祁惧其讨也,愬诸宣子曰:"盈将为乱,以范氏为死桓主而专政矣,曰:'吾父逐鞅也,不怒而以宠报之,又与吾同官而专之,吾父死而益富。死吾父而专于国,有死而已,吾蔑从之矣!'其谋如是,惧害于主,吾不敢不言。"范鞅为之征。 也是天亡栾氏,此时的范匄已经升任晋国正卿,而栾盈是六卿中地位最低的一个卿:下军佐。而栾盈门客很多,范匄也怕这个外孙日后对范家不利。于是范匄于是利用自己正卿的地位,让栾盈偏远的地方去筑城,把栾盈赶出晋国统治中心。栾盈走后范匄搜捕栾盈的党羽,杀了很多人。 后来栾盈又在齐国的扶持下回到晋国,企图攻打范匄,但范匄联合六卿的其他家族一起灭掉了栾氏一族,自此栾氏退出了晋国政治舞台。 栾氏被灭纯属六卿之间的矛盾,栾氏把能得罪的人都得罪了。先是赵氏,帮助晋景公灭掉赵氏,此时的赵氏孤儿赵武已经是上军将在六卿中排行第三,自然不会支持栾氏。 韩氏和赵氏是同盟,在灭赵氏满门的时候韩氏就持反对意见,因此韩氏与赵氏的态度是一样的。 栾魇还和六卿之一的中行氏把关系搞僵了,顺带和自己的老丈人家族结仇。当初晋国讨伐秦国,中行偃指挥大军进攻秦国,可是栾魇不听指挥,要撤退,和主帅唱反调,本来已经策划好的进攻只能作罢。 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栾黡曰:"晋国之命,未是有也。余马首欲东。"乃归。下军从之。……乃命大还。晋人谓之迁延之役。 而栾魇的弟弟栾针与小舅子范鞅急于立功,在大部队停止进攻后。不听从指挥私自闯入敌人阵中,结果栾针战死,范鞅逃回。栾魇认为是范鞅把自己的弟弟置于死地的,不依不饶,想杀了范鞅,这样和自己的岳丈家也把关系搞僵了,范鞅只好逃到秦国。 靠一场战争与两家结仇,也是没有谁了。何况智氏和中行氏同宗,顺带连智氏也得罪了。 当然晋国国君对栾氏也不满,毕竟弑君的家族是谁都会防备的,晋国国君也想除掉栾氏,只是此时的晋平公并没有独立灭掉一个卿族的实力。当范氏像国君报告栾氏叛乱的消息时,晋平公立即批准对付栾氏。 至此只有魏氏与栾氏还算友好,但栾氏威逼利诱许以厚利,灭栾氏后可以把曲沃给魏氏。这样再也没有人做栾氏的内应了。六卿中的其余家族联合灭掉了栾氏,瓜分了栾氏的领地。 当然栾祁与自己的儿子决裂也是栾氏被灭族的一个重要原因。试想,如果栾祁能为自己的儿子着想,在范匄面前为他的外孙美言几句,惨剧也许不会发生。栾祁真是靠实力坑了自己的儿子,如果再给栾盈几年时间,结局肯定不一样。 祁胜与邬臧"通室"致使祁氏、羊舌氏被灭 自从栾氏覆灭之后,晋国卿族之间保持了相对的均势,因而能够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下各自发展各自的势力。六卿势力的壮大对晋国公室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六卿时时刻刻都想着瓜分公室的土地,只不过六卿的实力处于相对均势的情况下谁也不愿意第一个发难。 但是这种和平的环境是相对均势掩盖下的,是暂时的、脆弱的,六卿和公室的矛盾在逐步地积累中,遇到合适的时机总是会爆发的。接下来有一起通奸案引起了两个公族成员被灭族。《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详细记录了这件事情的发生过程: 晋祁胜与邬臧通室,祁盈将执之,访于司马叔游。……盈曰:「祁氏私有讨,国何有焉?」遂执之。祁胜赂荀跞,荀跞为之言于晋侯,晋侯执祁盈。祁盈之臣曰:「钧将皆死,憖使吾君闻胜与臧之死以为快。」乃杀之。夏六月,晋杀祁盈及杨食我。食我,祁盈之党也,而助乱,故杀之。遂灭祁氏、羊舌氏。 这里的通室有不同的解释,杜预为左传做注认为是:"通室,易妻"。但也有人认为是一种群体 *** 行为。不管怎样都是丑行和当年赵婴齐与赵庄姬通奸一样遭到宗主的厌恶,所以作为祁氏宗主的祁盈便不顾阻栏捉拿二人,他认为这是"私有讨",不干他人事。 当时祁盈是公室大夫,地位低于六卿,他以为这件事是自己家族内部的事务,与他人无关,没想到这样轻率的举动却为祁氏家族带来了灭顶之灾。 祁胜派自己的门客去贿赂了六卿之一的荀跞,荀跞便将此事告诉了晋侯并以君命抓了祁盈,罪名是"以其专戮",就是擅自杀戮。接下来祁氏的家臣把事情彻底搞砸了,他们认为即使要祁盈死也得先拉上那两个人做垫背的,于是私自把祁胜与邬臧给杀了。最后晋国国君把祁盈杀死。 六卿仍然不肯善罢甘休,认为另一个大夫羊舌食我和祁氏是一党的,就把祁氏、羊舌氏都给灭门了。 《史记·晋世家》对这件事是这样描述的:"晋之宗家祁仆孙、叔向子相恶于君。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各令其子为大夫。" 六卿瓜分了两个大夫的食邑,而作为国君的晋顷公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只是六卿借刀杀人的工具。 总结 三起事件看似偶然,其实是六卿之间矛盾或者六卿与晋国国君之间矛盾的必然爆发。六卿想壮大自己,途径包括六卿之间的互相瓜分土地和从晋国公室得到土地。而晋国国君想收回权力,让自己更有话语权就得消弱六卿。 因此,当有卿士报告另外的卿士之家族打算谋反时,晋国的国君都会偏听偏信,因为他们觉得六卿倒一个是一个,没准自己就有机会强势起来。而六卿也会利用国君的旗号,让自己讨伐敌对的卿士时师出有名。 刚开始晋国的国君还有一定的实力,从灭赵氏就可以看出,此时的六卿是借助国君的实力消灭自己的政敌。到后来国君的实力越来越弱,六卿只是利用国君的名号来作为党同伐异的幌子,驱逐栾盈是如此,灭祁氏、羊舌氏也是如此。 晋国国君没有从卿族的灭亡中得到什么好处,灭族的卿士家族的封地被六卿瓜分。



从赵氏孤儿到三家分晋,赵氏是如何从家道中落重新崛起的?
答:关于《赵氏孤儿》故事的怀疑有许多,但历史上的晋国赵氏家族确实曾遭遇一次险些灭门的惨案,只是在这背后或许蕴含这一个更为惊天的秘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剖析一遍赵事情的前后经过吧。※ 赵盾:独断专权 ※ 从春秋初期开始,晋国逐步崛起成为雄踞一方的大国。然而在此期间,晋国公族之间为夺君位而屡屡内...

三国中的关羽为啥会被灭门?他到底还有没后人呢?
答:《三国志》有载,曹丕即魏王位之后,追谥庞德为“壮侯”,谥文中则有“先轸丧元,王蠋绝脰”之语,而春秋时的名将先轸首级却是被狄人所获,后来才被送归晋国,可见庞德死后极有可能已被削首。而在王隐的《蜀记》中,则有“钟会平蜀……迎德尸还葬邺,...

晋国在智氏没被韩赵魏三家灭掉的情况下,会是什么结局?
答:晋国韩氏是从曲沃桓叔(晋文公五世祖)时代就开启了,它们的家主是曲沃桓叔的小儿子。不过晋国后来打压公族,韩氏也受到牵连,一路沦为赵氏的家臣。后来在晋楚争霸中,韩氏才慢慢崛起,成为众卿之一。在赵氏的“灭门惨案”后,韩氏为了报答赵氏,而扶持了赵武。晋国魏氏是从晋献公时代开始的,它们的家...

古代被灭门的大臣有哪些
答:多的是春秋时晋国大臣赵朔被灭族,后屠岸贾也被灭族;秦时丞相李斯被灭族,赵高被灭族;汉时大将军韩信被族……明朝大臣方孝孺被灭族,胡惟庸,蓝玉,郭桓等被灭族。

智伯的详情
答:前453年3月,晋军阵营中一片寂静。韩虎、魏驹带领着两家亲兵进入汾水的堤坝上,趁智氏之卒不备,突然进攻,将智氏亲兵全部杀死,控制堤坝。然后将汾水导向智氏帅营,晋阳城中的水势减退。赵无恤知道事情已按照计划进行,率领赵氏亲兵,从城中杀出。 荀瑶此时还在梦中,听闻军营里一片混乱,惊醒之时,周围已是一片汪洋,智氏...

三国演义读后感 2000字左右
答:《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讲了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政府的反击,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 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

晋国最强大的家族的智氏为什么没有参与到三家分晋?
答:就这样,智瑶炫耀智慧的这件小事促成了韩赵魏三家联盟的形成,得意洋洋的智瑶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韩魏联军已经击垮了智氏,沉浸在即将胜利中的智瑶也被联军杀死,智瑶死后,智氏被灭门,强大的智氏从此消失不再。飞鱼评说:智氏是晋国最强大的家族,但三家分晋的却是韩赵魏,这其中的缘由只因智瑶向韩康子...

三国演义读后感!!!急!!!救命的呀!!!
答:读完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不禁感叹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真的为读者生动活现地演义了一个历史故事,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先来说说曹操这个人物带给我的启示。曹操一生都属于十分大胆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诈的。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错了,还要继续杀了吕伯...

轩辕4攻略
答:还可以顺便去洛阳找个看的懂晋国文字的人 ,可是水镜并没有出大寨的令牌,管同屋子的虞紫借来令牌,...3.在洛阳的奸商那里花1000元买得 4.在博浪沙内 5.在鲁班遗迹内有两个 6.在封神台 7.在地裂...从他们口中得到墨家将要遭灭门之祸,他们想请求一位研究机关术的白舆前辈帮助,但白舆前辈拒绝了,主角们...

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400字
答:他们三个人都是英雄豪杰。刘备是皇室后代,父亲是中山靖王,他有心去投军,为天下百姓着想;关羽也是英雄,他因为愤愤不平,而杀了家乡的解良恶霸,所以也来投军;张飞虽然说是个急性子,但是他从不向无能的人投靠,对自己的结义大哥二哥听命是从,也为百姓着想。所以,他们三人就像现代中人们的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