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马利不是科班出身,凭什么担任军部参谋?

作者&投稿:翠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英国二战名将蒙哥马利元帅,是一位饱受争议的将领,其过于谨慎、稳扎稳打的作战风格,在巴顿、艾森豪威尔等人眼里被视为“过时的保守”;而他所主导的“市场花园行动”大败而归,更让人们觉得他的战术思想,依然停留在一战时期。

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职业,一位军事将领的战术思想和作战风格的形成,离不开实战的锤炼。蒙哥马利也是如此,不仅是经过了血与火的考验,更有他亲身经历的总结,甚至差点被“活埋”。为此,“小心谨慎”是他的必然之举。



堑壕战带给他的“伤痛”,不仅仅是差点被“活埋”。

一心想在军人职业上有所建树的蒙哥马利,处处爱表现自己、事事争先,有些“一根筋”,能够参加一战更让他跃跃欲试;但其并不是“一介蛮夫”,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思考军事问题,尤其是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落后的军事指挥,让他深恶痛绝。

一是,第一次参加战斗,蒙哥马利手举指挥刀,带领全排一字排开向前冲锋,因摔倒让他与死神擦肩而过,爬起时,全排人就活他一人。原来,3挺重机枪就能轻松控制一个营。甚至进攻一方还未看到对手的影子,就已经倒在冲锋的路上。



二是,堑壕战形成的长期拉锯战,是最折磨人的。进攻成了“送死”的代名词,双方只能在阴暗潮湿的堑壕里严阵以待,谁也没有更好的办法。长期对峙,不能有效突破是对军人智慧的“侮辱”,蒙哥马利也试图通过“瞎折腾”寻找方法。

今天琢磨如何利用夜色抓个俘虏了解敌情;明天布置多个狙击手,杀伤敢露头的德军,打击对手士气,甚至从对手薄弱环节入手,在夜里进行小规模地偷袭。尽管蒙哥马利搞得“热火朝天”,但往往招致对手猛烈的炮击,始终蹲在堑壕里。



尤其是在第一次伊珀尔战役,双方进行了一场大厮杀,约有近50万人伤亡,战场犹如人间地狱。蒙哥马利的连队伤亡一半,而他就是其中之一,甚至差点被“活埋”。但更大的伤痛,不是身体的损害,而是没有一个减少伤亡、有成效的战术。

作为一名军官,蒙哥马利在战场上拼命冲杀,毫无战术可言,甚至面对德军忘记了用刀用枪。病床上的他,深感“书到用时方恨少”,对军事理论的理解浅薄,战术意识不强。“痛定思痛”,他决意解决现代武器的升级,与落后战术思想之间矛盾。



长期的参谋工作,开始形成自己的战术特点。

1915年,年仅27岁的蒙哥马利上尉担任步兵第112旅参谋长,旅长临近退休,放手让他处理全旅的大小事务。换句话说,蒙哥马利成为该旅的“代理旅长”,这对他以后担任更高级的职务,积累了很多经验,以及形成自己的战术特点。

首先,这个旅刚刚组建不到一个月,蒙哥马利一上任就以训练为契机,注重纪律的同时,传授自己的战术心得,尤其强调重火力下的步兵分队交替掩护进攻,以及纵深交替支援的防守战术,并将减少伤亡、提高作战效能,作为攻防战的关键。



其次,重返法国战场后,蒙哥马利负责全旅作战计划的制定,包括兵力部署、后勤保障、战术侦察等,甚至本该旅长的工作也都由他代劳了。在这里,蒙哥马利的严谨和务实得到了很好的证明,他会将每项工作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滴水不漏。

例如,按照上级要求,英军各部每天在早、中、晚进行3次战情通报,各单位时间一长,就会惯例式回复“一切正常”或“没有异常”。只有蒙哥马利认真起草部队驻守的情况,并在旅长同意后上报。他这种严谨、认真的态度深得上级好评。



更关键的是,蒙哥马利在实战中,开始关注炮火的掩护作用。以往的进攻都是先打一通炮,步兵开始冲锋,不仅无法消灭躲在堑壕的德军,而且部队伤亡很大。采取步炮协同,在步兵攻至其阵地前沿很近的位置停止射击,能快速突破防线。

凭借出色的参谋工作,蒙哥马利调任第9军担任二级参谋,在军部担任参谋工作,清一色是由参谋学院的毕业生担任,他是唯一一个不是科班出身,亲临战场的人。当然,他对业务的兢兢业业,以及“一根筋”似的心无旁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换句话说,蒙哥马利的快速升职不是“幸运”。他既有基层带兵打仗的经验,又有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二者合一,必定很快崭露头角。同时,大量的参谋工作丰富了其理论基础,并对形成自己特有的战术指挥,越来越有清晰的认识。

未完待续,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蒙哥马利传》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因为蒙哥马利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盟军最杰出的将领之一,以成功掩护敦刻尔克大撤退而闻名于世,有资质担任军部参谋。

蒙哥马利在校期间的表现也是很好的,并且也非常聪明,非常有主意,担任军部参谋也是他自己实力获得,同时也是他对战场的向往,对胜利的渴望让他能够担得起这份重任

因为他是一个小心谨慎、稳扎稳打的人,他亲身经历过很多场战争,经过了血与火的考验,也擅长对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总结,能力过人,因此能够担任参谋。

蒙哥马利不是科班出身,凭什么担任军部参谋?
答:凭借出色的参谋工作,蒙哥马利调任第9军担任二级参谋,在军部担任参谋工作,清一色是由参谋学院的毕业生担任,他是唯一一个不是科班出身,亲临战场的人。当然,他对业务的兢兢业业,以及“一根筋”似的心无旁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换句话说,蒙哥马利的快速升职不是“幸运”。他既...

紫川完整历史资料
答:结果是英国人蒙哥马利非常遗憾的看到,自己似乎是在最后,战胜了一个没有了隆美尔的非洲军团。我们在有生之年都没有从蒙哥马利将军那里听到,他自豪的对世人宣布:“我战胜了隆美尔!” 从而,就典型性和普遍性来说,老猪的历史见解非同寻常。其激烈,尖锐,直接点向了政治本身——名将是如何产生的,不是任何时代就可以出现名...

这是什么歌
答:·佛雷赛可以说是正宗科班出身的乐手,他念过北科罗拉多大学音乐系,也是波士顿百科理(Berklee)音乐学院的著名校友(说来好玩 ,佛雷赛的同学当中确实有不少名人,帕特马西尼跟他在百科理也 有同窗之谊),甚至还特别投入他心仪的吉他大师吉姆霍尔(Jim Hall)门下学艺,霍尔那种肌理层次细腻的音乐美学,...

这是什么歌 当你认真谈过一段感情,最后却分手了,后来你会很难再去喜欢...
答:既然认真为何会字迹潦草? 况且 文章已经写了就注定要有结局 感情一样 没有谁的感情一定会走到最后的 如果真的爱了 认真写了 就一定会有一个结局的 可能你的故事就是别人写的 把每个好的片段放在心里 准备下一段感情吧

这是什么歌
答:但是年轻的佛雷赛的口味却在这段时间受到冲击而转向,他听到了爵士吉他大师威斯蒙哥马利(Wes Montgomery)的音乐,大受震慑之余,音乐方向转到了爵士乐这一边。·佛雷赛可以说是正宗科班出身的乐手,他念过北科罗拉多大学音乐系,也是波士顿百科理(Berklee)音乐学院的著名校友(说来好玩 ,佛雷赛的同学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