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网友:汉字有不少不足之处,中国人为什么还没抛弃汉字?

作者&投稿:函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字够用吗,为何几乎没有再发明新的汉字了?~

我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字可以有多个多音,甚至是多层意思。而对于文字的形成,我国也有一个传奇的故事,讲的就是仓颉造字,到底是谁创造了文字至今还没有定论,因为在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资料来证实是谁发明的汉字。而汉字流传至今,几乎没有再发明新的汉字了,那么汉字够用吗?其实是够用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事物也越来越多,而汉字没有在增加,是因为我国采取了两种方式:一种是音译的方式;一种是组成新词。

在我国古代也存在汉字不够用的情况,所以也出现过造字的情况,几乎在各个朝代都有造出新字。而在明朝,还发明了很多无行为部首的文字,所以随着发展我国的汉字越来越多,同时也越来越完善。而我国最近的一次汉字危机就是出现在西学冲击的时期,此时有化学元素周期表传过来,因为当时的中国并没有相关的汉字能够表达,所以依据这些化学元素的特点,便统一用气字作为部首,这才有了“氢”“氦”等字体的出现。

随着国际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的英语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所以就有了外来词,例如因特网、沙发等词语,这些就是通过音译的方式来造的新字。另外就是随着网络文化的传播,所以越来越多的术语出现,为了更好的表达,只能根据汉字中的一些意思来命名,比如火车、汽车等。

一个民族想要得到长久的发展,必然有文字的出现,才能记录历史,记下一个民族璀璨的文化。所以我国的古人真的很厉害的,创造了很多的字体,并随着这社会的发展,不断的完善和创新,这才促进了当下的文化交流。

  因为最能体现汉字特点的是中国古典诗词,而一个中国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诗词已经规定、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表达方式。

  原文: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纽约时,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日、:“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的确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语又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知己”“芳草”“眷眷”“依依”……都能使受到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从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的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背诵许多古典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除旧岁”;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尽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表达方式。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了。以我国古典诗词为例,全部改成拼音文字以后,还能设想原汁原味的诗词的存在么?
  

这位美国网友提到汉字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是这样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得先认识到汉字的不足之处到底在哪里。按照我的想法,在他看来,汉字相比于英文可能写起来太繁琐了,它的书写很复杂,而且汉字使用起来需要去记那么上千个字,显得十分困难。除此之外,汉字还有语意丰富,多音字,繁体简体字等问题。

还有就是汉字在计算机时代初期,曾因为难以在计算机中被处理而陷入尴尬的地步,不过,中国出了一位名叫王选的科学家,他被称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他让汉字从此可以在计算机上输入处理了。
汉语的确被称为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但我们不需要也不可能放弃中华民族投资了几千年的语言。汉字是当今世界世界上最为古老的表意文字,且不说它的研究价值,作为象形文字语言,它在视觉上就会比语音文字(如英语)更加明显,从而增加人们的阅读速度。

尽管我们的书面字符系统庞大,可是中国普通成年人的实用识字率可以达到几千字以上,虽然这看起来让人感觉学习的难度十分大,可是和西方的字符相比,汉字的排列组合方式十分灵活,相同的字可以组成不同意思的词语,这就使得可用词汇就非常丰富,这在英语中相当于成千上万个单词,英语单词背起来是真的让人头疼。

还有就是,如果放弃了汉语,那我们要使用什么需要?英语吗?虽然现在是全民学英语的时代,但这并不包括许多的中老年人,他们根本没办法也没有精力重新学习一门外语,国家也不会浪费一两代人的时间去改变自己的母语。
最后,汉语是我们国家文化的瑰宝。它不仅书法多种多样很是好看,而且表意也十分优美,比如古代的那些诗歌,这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有很多人认为汉字保存了许多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因而应该被无条件的保留。当然这其中有很多民族主义感情在,被很多所谓的“理中客”诟病。我今天想说的是,即便抛开民族主义感情,汉字仍然是在功能性上极具优势的字体。

首先,在读写上汉字是写相同,读不尽相同。早在新文化运动期间,一批知识分子就曾经说要废除汉字。连鲁迅先生都曾经主张过汉字的拉丁化,但是这批先贤们并没有考虑到中国的方言问题。比如我所在的浙江温州的方言号称中国第一魔鬼语言,有很多词语我现在都不知道普通话怎么说,但我就知道温州话怎么讲。于是乎我们很容易想象,在一个多元又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假如我们使用拉丁字,在许多年以后肯定会出现读音的分化。


比如“今天”这个词语,我们用拼音写作jintian,但我们温州人多年以后就写成ginni。因为拉丁文字本身就是读音演化过来的,所以势必会导致分裂。你看欧洲说是有那么多语言,实际上就是拉丁字母根据各地的方言进行略微的修改罢了。语言、文字不统一,国家谈何统一?


在信息不通畅的古代,官方一直用各种方式推广过“普通话”。但实际上收效甚微,基层老百姓的方言还是传承了数千年,会官话的一般只能是中上层的知识分子。在这种情况下,汉字这种读不一致,但写一致的文字的优越性就体现出来了。即便是在中央权利难以触及的边陲,也会有乡绅对中央政策进行解读和推广。

上面说了一堆汉字在古代的功效,那么现在又有人问了, 汉字是世界上学习成本最高的文字,非常不利于中国文化在全世界的推广。但问题在于,提出这样论调的人一定是“西方中心论”的代表。西方世界多少人?欧美总人口加上一些发达国家,总计人口才不过10亿上下!而中国有14亿人!难道中国人14亿人,不比欧美10亿人多?中国人,就不是人了?

这真要论推广,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显然是汉语。至于老外学的麻烦?学的麻烦就学的麻烦,咱中小学生学英语还不叫一个痛苦,这是学习语言的一个必然过程。为了外国人更好的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我们还要为了他们自废武功不成?洋大人舔上头了?


可以说,汉字是中国人几千年试错下来,最适合中国人使用的文字,如果我们抛开汉字本身的本土性而去追捧所谓的“现代性”、“西方化”。难免落地生不了根。 



要抛弃早就抛弃了。4200年前的夏朝,文字还是象形字和拼音字母共用的,但也发展到了必须舍弃其中之一的时候。当时中国人选择了象形字,舍弃了拼音字母。而这拼音字母其实是拉丁字母或者说是拉丁字母前身,所以拉丁字母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汉字只要学习一两千个字就能书写看报,学习三四千个字那就完全够用了。那怕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民族共同学习汉字,也可以做到交流。用汉字普通人能看懂专业学求论文,能够和古人祖先交流。而英语那怕你学习八十万个单词,也不敢说你就学习完了。有很多单词能够读的出来,但是你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科技论文需要专业人士才能看懂,学习那个就要有专业单词,对普通人来说是天书。几十年前的文章,几十年后自己都有可能不知道,自己以前写的什么。更不要说几百年前的古人了,那要专业人士花费大量时间才能破译。所以如果汉字抛弃的话,英语早就该抛弃了。

地球空间当中人类运用的文字符号只有汉字传承了最少八千年!而其它任何种族的文字符号都有汉字改造的影子!更加可笑的是美国这个世界第一,超级大国居然没有自己的文字,一直都使用英语为自己国家政府的官方语言!是不是很讽刺,很滑稽呢?汉字,能够在人类文明的进化中流传至今。它的价值,存在的意义,自身的生机盎然的挺拔傲立。不是普通凡人可以理解亵渎的……!

美国网友:汉字有不少不足之处,中国人为什么还没抛弃汉字?
答:这位美国网友提到汉字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是这样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得先认识到汉字的不足之处到底在哪里。按照我的想法,在他看来,汉字相比于英文可能写起来太繁琐了,它的书写很复杂,而且汉字使用起来需要去记那么上千个字,显得十分困难。除此之外,汉字还有语意丰富,多音字,繁体简体字等问题。...

汉字的不足有哪些
答:汉字的不足之处常体现在以下几点:1、学习难度高: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相对于表音文字来说,学习难度较高。初学者需要掌握大量的汉字和词汇,并且需要进行反复的练习才能熟练运用。2、书写复杂:汉字的书写比较复杂,需要掌握正确的笔画顺序和书写规范。而且,一些汉字的笔画数目较多,写起来也比较费时费...

汉字的优劣
答:第二,汉语是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语法意义、语法关系主要通过词序和虚词表示,而不像印欧语那样要用音素表示形态变化,所以汉语的特点决定了它用汉字记录是合适的。比如英语的动词do(打)有doing、did、done等形态变化,一个词(尤其是动词)的词形在不同的句子中是不一样的,其音素要发生变化,这样的语言用音素文字记录比...

我国的汉字有没有缺点?
答:有。凡事没有完美嘛!而且还很明显呢!第一,因中国的历史十分悠久,所以,历代皇帝说使用的文字都有很多种。大约用了甲骨文、小篆、金文、隶书、行书、楷书、草书等。文字种类十分多,笔画也很多。每个字的字形不相似,记忆和学习都十分困难。第二,读音相似的字太多。这些字我们叫形声字。字音相似。而...

汉字韵文古今识字教材不足之处
答:自古以来,中国为了汉字的普及推广,众多学者倾力创作了一系列识字教材,如《急就篇》、《千字文》、《蒙求》等,这些教材在汉字推广上功不可没。然而,它们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许多教材存在重复字过多、常用字偏少的问题。如《龙文鞭影》中,重复字占60%,而常用字仅占7%。这种结构使得学习...

说明汉字奇妙的例子
答:汉字历经几千年而不败,社会无论怎么变化,她都以不变应万变,绰绰有余,游刃有余,都能满足社会和时代的要求。 有些汉字不仅意思好,而且看起来就美,如“美、山、大、西、人、中、王”,符合一定的美学规则,有些汉字则不仅意思不好,而且也不美观,如“骂、忍、杀、恨、”给人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 此外,...

有关汉字知识
答:人类首先掌握的概念可能是“无”和“有”。没水喝会渴,没东西吃就会饿。“有→?月”字中“?”表示手,“月”表示肉。“有”字原意“手下有肉”,有肉吃就不会挨饿。“有”进一步分化形成“一、二、三、多”等数的概念。 理”是“象、数”的扩展。汉字外延的演变主要是通过“理”来扩大的,即相“象”的...

汉字有什么特点
答:汉字特点: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对周边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是其它文字的母字。它是记录事件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所以,汉字具有集形象、...

如何体现信息化和汉字发展分不开
答:毛笔和书法是中国人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把文字、艺术和作者的情绪发挥有机的溶合。 恢复部件原始信息 承上启下的“部件”,这一在汉字产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构成部分,却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被弱化。在漫长的岁月中,虽然慢慢地丢失了不少部件信息和它的来源依据,但并不影响汉字的应用和传授。 在汉字教学传授...

汉字与中国心中 汉字的特点是什么?
答:中国心中汉字的特点:1. 民族文化的象征: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丰富内涵和独特精神。2. 与历史传统紧密相连:由于中国历史悠久,汉字在中国人心中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传统文化底蕴。3. 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汉字的使用范围被日益逼紧,但一种表现,它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