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音的5个故事(古代)

作者&投稿:许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知音的故事,五个字概括~

摔琴祭知音。钟子期死后,俞伯牙摔琴祭奠知音。

1、《三国志》与《晋书》上记载的两个人物,陆抗和羊祜。陆抗和羊祜分别吴、晋两国的将领,羊祜在襄阳为官,陆抗镇守荆州,两个人你想统一我,我想灭掉你,但却丝毫不妨碍二者是知音。陆抗病了,羊祜赶忙送药来,陆抗手下东吴将领齐劝陆抗不要吃。陆抗答道:“岂有鸩人羊叔子哉,汝众人勿疑”。遂服之。陆抗知羊祜爱饮酒,送自己亲酿佳酿给羊祜,羊祜部将陈元劝别饮恐有诈,羊祜说:“抗非毒人者也,不必疑虑”。竟倾壶饮之。

2、纳兰性德与顾贞观
康熙十五年,顾贞观四十岁,容若二十二岁,容若为相国长子,顾贞观一介寒儒,但容若一向扶困济贫古道热肠对境遇坎坷的落迫才士一腔真诚平等结纳,与顾贞观更是志趣相投相见恨晚,慷慨挥洒写下传诵不衰的《金缕曲·赠梁汾》,“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然诺重,君须记。”词中率真地表露了对荣华利禄的冷眼蔑视、对黑暗现实的清醒认识的和对高尚情操的执着追求,同时披肝沥胆地表达了对朋友生死不渝的真挚友情。他们相互倾慕彼此的才华和品格,文学见解和创作上也十分契合,二人的“性情说”是清初词坛上的重要文学主张,他们二人作品风格也相似,一样真纯清新,容若的《饮水词》和顾贞观的《弹指词》被视为当时的词坛双璧,名扬海内外。在腐朽的官场里容若更是不顾自身安危保护着挚友,贞观的好友诗人吴兆骞曾被清初冤案牵累流放塞外二十多年,容若得知此事后,毅然挺身而出用他的智慧和真诚历尽艰难营救了吴兆骞回京,不仅维护了正义,也为挚友贞观完成了极力想实现但无力实现的心愿,一时传为美谈。有生之年,容若以生命的高尚和心地的纯洁印证了他与顾贞观的知音深情,而顾贞观也同样倾注全部真诚珍惜这份友情,成为容若生平第一知己,容若英年早逝,贞观撰写了那篇感人肺腑的祭文,笔端吐露的是无尽的哀思,还有对容若价值的最深刻理解。

3、周瑜和孙策,周瑜从庐江跟踪孙策几百里路,为的就是共谋大业,从此结为兄弟,情同手足。连所娶的妻子都是好姐妹(大乔和小乔)

4、李世民和长孙无忌,李世民娶了长孙无忌的妹妹,长孙无忌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在李唐王朝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功不可没。两人关系十分好。

5、李白与杜甫李杜诗篇万口传,李白与杜甫齐名,号称李杜,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李白杜甫的交情也尤为深厚,二人中年时在洛阳相见,结为知交,此后长期分别几乎没有机会重逢,但两人的友情却历久弥珍,杜甫怀念亲友的诗中,以怀念李白的最为突出,从与李白分手直到晚年,写下了不少追念或谈到李白的诗,表现了他对李白的推崇和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作为知己对李白最深的理解和认知,杜甫在诗中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还有诸如“昔年有狂客,尔号‘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样字字千钧的评价更是成为文学史上对李白诗风的定论。唐肃宗年间李白被流放夜郎,杜甫对李白的生死存亡魂萦梦系,写下《梦李白》两首,流传千古,“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悬挂叮咛,一往情深。这首诗完全是深切思念和默契友情凝结而成,被誉为“笔笔神来”,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的同时,也将李杜的友情深深印在了后世文人的心中,赢得了“千秋万岁名”。

拓展资料:
“知音”一词来源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相传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子期死后伯牙再不弹琴因为再没有知音的人。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直至今天,人们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高山流水觅知音,俞伯牙与钟子期伯牙是春秋时期著名的琴家。荀子在《劝学篇》中说:“昔者匏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就是说匏巴弹瑟时,连水里的鱼都要越出水面倾听;伯牙弹琴时,正吃草料的马也仰首而听,高度评价了伯牙的演奏技术。

伯牙的成就来自其师成连的独特教学方法,他年轻时跟成连学琴三年,技巧已经掌握,就是达不到精妙的地步。成连称要带他去见自己的老师,就把他带到了蓬莱山,成连将伯牙留在山上,自己则乘船而归。伯牙独处山上,“近望无人,但闻海上汩没崩澌之声,山林杳冥,群鸟悲号,伯牙怆然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援琴而歌之”。他将听到的声音,看见的景物,融入自己的情怀之中,果然韵律与心神合而为一。伯牙因此悟得琴之妙趣,遂成天下妙手。

俞伯牙在蓬莱仙岛上学到高超琴艺后,被周天子拜为司乐太师之职。他奉命编修乐谱,专程去楚地采风。一天,俞伯牙带着琴僮顺汉水而下来到长江口,突然乌云盖顶,狂风大作。霎时之间,波涌浪翻,惊涛怒吼,将俞伯牙所乘的船颠得起伏摇晃。俞伯牙待风住雨停,站在船头一看,只见月儿初升,挂在崖顶,月影沉碧,波澜不惊,杜鹃啼鸣,更添幽静,不禁触动乐思,犯了琴瘾。他便回舱开囊取琴,对着明月和浩荡的江水弹拨起来。一曲尚未弹完,突然琴弦断了一根,按当时的说法,只有遇到懂得音乐并理解弹琴人心境的人,琴弦才会崩断。伯牙走出船舱,果然见到有一个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的樵夫,他手里拿着一把斧头,地下放着一捆柴。伯牙就高兴地请他到船舱中听琴,换好琴弦后,伯牙先弹了一首《高山》,乐曲刚完,樵夫就赞叹说:“太好了!多么巍峨的泰山啊!”伯牙随即又弹了一曲《流水》,音乐一停,樵夫就赞美说:“太好了,多么浩荡的江河啊!”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道:“你真是我的知音啊”!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后来钟子期不幸病故,伯牙伤心至极,认为知音已去,从此无人能听懂自己的琴声,也没有什么值得自己为之弹琴,遂大哭之后,将琴摔碎,毕生不再鼓琴。

有哪些知音的故事?
答: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长江,黄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长江黄河在我面前流动!”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钟子期去世后,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

古代关于知音的故事200字除伯牙子期
答:(一)鸡黍之约 秀才张劭,字元伯,乃汉明帝时人,汝州南城人氏。自幼奋志读书。有弟张勤同在家务农耕种,以供六旬老母。时到东都洛阳应举,于客店遇秀才范式正危于时疫之中。式字巨卿,乃楚州山阳人氏,年四十岁。元伯扶救巨卿于垂危之际,二人结成生死之交,式为兄,伯为弟。二人已误考期,...

古代知音的故事有哪些?
答:5、陆抗和羊祜 《三国志》与《晋书》上记载的两个人物,陆抗和羊祜。陆抗和羊祜分别吴、晋两国的将领,羊祜在襄阳为官,陆抗镇守荆州,虽是敌人但却丝毫不妨碍二者是知音。陆抗病了,羊祜赶忙送药来,陆抗手下东吴将领齐劝陆抗不要吃,陆抗依然食下,陆抗知羊祜爱饮酒,送自己亲酿佳酿给羊祜,羊祜部...

关于古代知音的故事
答:1、《三国志》与《晋书》上记载的两个人物,陆抗和羊祜。陆抗和羊祜分别吴、晋两国的将领,羊祜在襄阳为官,陆抗镇守荆州,两个人你想统一我,我想灭掉你,但却丝毫不妨碍二者是知音。陆抗病了,羊祜赶忙送药来,陆抗手下东吴将领齐劝陆抗不要吃。陆抗答道:“岂有鸩人羊叔子哉,汝众人勿疑”。遂...

历史上的知己文言文小故事
答:6. 关于古代知音的故事 现在我们常用“高山流水”或“流水高山”来比喻知己或知音,含有象征深厚友谊的意思。 事实上,这个成语是从《列子·汤问》所记载的故事里概括出来的。这个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的楚国有个读书人,姓俞,名瑞,字伯牙。他还喜欢弹琴,从小跟一位名叫连城的先生学琴。 伯牙...

关于俞伯牙 钟子期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我国古时常有提及,如:(至少五...
答:古时有俞伯牙摔琴以谢知音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音乐才子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出此曲的感情和意义,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伯牙多方打...

关于知音的5个故事(古代)
答:高山流水觅知音,俞伯牙与钟子期伯牙是春秋时期著名的琴家。荀子在《劝学篇》中说:“昔者匏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就是说匏巴弹瑟时,连水里的鱼都要越出水面倾听;伯牙弹琴时,正吃草料的马也仰首而听,高度评价了伯牙的演奏技术。伯牙的成就来自其师成连的独特教学方法,他...

中国古代有哪些知音的故事~?
答:1.伯牙子期。古时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

你知道的知音故事有什么?
答:后来,钟子期因病逝世,伯牙就悲痛欲绝的摔破了琴,扯断了弦,发誓终生不再 弹琴。——伯牙摔琴谢知音。2,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 马克思主义的两位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自1844年在巴黎结 识时起,两个人共同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努力奋斗,在斗争中结下真诚而无私的友谊。40年 间,他们精诚合作,亲密无间...

知音的相关典故
答:高山流水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故事,这则故事千百年来一起感动着人们,人们不是羡慕俞伯牙的高超的琴艺,而是羡慕他遇到了一个能听懂他的琴声的人——钟子期。《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