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知音的故事?

作者&投稿:蓍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伯牙绝弦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琴声。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长江,黄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长江黄河在我面前流动!” 

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钟子期去世后,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

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2、知我者鲍子也

管夷吾字仲,是颖上人。年轻时常常和鲍子交往,鲍子知道他很能干。管仲很贫困,常常欺骗鲍子,鲍子始终好好地对待他,不当一回事。

不久,鲍子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登上诸侯王的位置,成为齐桓公时,公子纠死了,管仲也被囚禁了。

鲍子就进荐了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掌管政事,齐桓公因此称霸联合各方诸侯,匡正了天下,这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说:我起初穷困时,曾经和鲍子一起做生意,分红利时,大多给自己,鲍子不认为我贪婪,知道我是贫穷的缘故。

我曾经替鲍子做事,却使境况更困苦了,鲍子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做事常会遇上不利的时机。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子不认为我不能干,知道我没有遇上好时机。

我曾经多次作战多次逃跑,鲍子不认为我胆怯,知道我有老母亲要赡养。公子纠失败了,召忽为他而死,我被关押、受辱却不自杀,鲍子不认为我不知廉耻,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耻、而以声名不能显扬于天下为羞耻。生养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子啊。

鲍子进荐了管仲后,把自己置身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在齐国世世代代享受俸禄,有封地的子孙有十几代,子孙常常成为著名的大夫。天下人不赞美管仲的能干,却赞美鲍子能够了解人。

3、刎颈之交

战国时,赵国宦者令缨贤的门客蔺相如,受赵王派遣,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从邯郸出发出使秦国。他凭着智慧与勇气,完璧归赵,得到赵王的赏识,封为上大夫。

后来,秦王又提出与赵王在渑池相会,想逼迫赵王屈服。蔺相如和廉颇将军力劝赵王出席,并设巧计,廉颇以勇猛善战给秦王以兵力上的压力,蔺相如凭三寸不烂之舌和对赵王的一片忠心使赵王免受屈辱,并安全回到邯郸。

赵王为了表彰蔺相如,就封他为上卿,比廉颇将军的官位还高。

这下廉颇可不乐意了,他认为自己英勇善战,为赵国拼杀于前线,是第一大功臣,而蔺相如只凭一张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颇很不服气,就决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便处处回避与廉颇见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称病不出。有一次,蔺相如有事出门在回车巷遇到廉颇。

廉颇就命令手下用各种办法堵住蔺相如的路,最后蔺相如只好命令回蔺相如府。廉颇就更得意了,到处宣扬这件事。

蔺相如的门客们听说了,纷纷提出要回家,蔺相如问为什么,他们说:“我们为您做事,是因为敬仰您是个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现在您居然对狂妄的廉颇忍气吞声,我们可受不了” 。

蔺相如听了,哈哈一笑,问道:“你们说是秦王厉害还是廉颇将军厉害?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么怕廉颇呢?秦国现在不敢来侵犯,只是慑于我和廉将军一文一武保护着赵国,作为赵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顾国家的江山社稷呢?”

廉颇听说后,非常惭愧,便袒胸露背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向蔺相如请罪。从此,他们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齐心为国效力。

4、如鱼得水

三国时期前,曹操的实力很强大。刘备在还没有做皇帝之前,被迫依附于亲戚刘表的军队阵容,并且驻守新野这地方。

可是刘备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他并不想长久寄人篱下,只做别人的军师。正好这个时候徐庶向他推荐诸葛亮是个难得的好人才,徐庶劝刘备一定要网罗诸葛亮。

为了请诸葛亮协助自己获得天下,刘备曾经三次亲自到他住的茅庐(今襄阳古隆中,)拜访他,诸葛亮看到刘备非常诚恳,最后才同意与刘备见面。

刘备向他请教许多治理国家的方法,诸葛亮仔细分析了当时的情势,建议刘备先占据荆州,这样才能有机会和曹操、孙权鼎足而立,互相抗衡。

刘备很欣赏诸葛亮的见解,而且和诸葛亮的感情逐渐加深,高兴的刘备甚至对结拜兄弟关羽及张飞两人说:“我得到诸葛亮的辅助,就好像鱼得了水一样。”

5、桃园结义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

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

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结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刎颈之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我者鲍子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伯牙绝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如鱼得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桃园三结义



有哪些知音故事?
答:伯牙弹琴,钟子期能听懂他的音乐中的情感和意境。一次,伯牙弹奏“高山流水”,钟子期听后说:“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伯牙非常高兴,因为钟子期真正理解了他的音乐。然而,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再也无法找到这样的知音,于是他把自己最喜欢的琴摔断了,再也没有弹过琴。2.诸葛亮与周瑜:三国时期...

有哪些知音的故事?
答: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长江,黄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长江黄河在我面前流动!”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钟子期去世后,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

有哪些知音的故事?
答:1、钟子期和伯牙 春秋时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一次伯牙弹琴时,琴声时若高山,时若流水,只有钟子期能领会其中的含意。后来就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2、管宁和华歆 管宁和华歆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因为华歆爱财且学习不专注引起管宁的反感。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知音的故事
答:5、桃园结义 桃园三结义最初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故事,述说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关于知音的故事
答:钟子期说:“ 好啊!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又说:“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知音故事有哪些?
答:知音,源自中国古代的一个典故,意指能够理解、欣赏自己才华和思想的人。在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和文化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知音故事,以下是其中的一些:1.伯牙与钟子期:伯牙是一位著名的琴师,他的琴艺高超,但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懂他的人。直到有一天,他在山中弹琴,钟子期路过,被伯牙的琴声所吸引。

知音故事有哪些?
答:后小白采纳鲍叔牙的建议, 拜管仲为相,鲍叔牙举贤不避亲,小白用贤不避敌,齐国的霸业由此奠基,管鲍之交称为千古美谈。3、刎颈之交 西周时期的一对好朋友杜伯和左儒的故事。相传周宣王时期,有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宫女怀孕四十余年产下一女婴。周宣王认为该女婴是“妖女”,就杜伯将孩子扔到清水河...

在中国历史上关于“知音”的典故知道是哪个故事吗?请您写下来。_百度知...
答:典故1·高山流水(《列子·汤问》)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就摔破了琴,终身不再弹。...

中国古代十大知音故事是什么?
答:3. 蔺相如廉颇之交:赵国的蔺相如和廉颇是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将军。两人因一次冲突而成为敌人,但最终在蔺相如的智慧和努力下,成功化解了危机,并与廉颇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的故事强调了和解和团结的重要性。4. 季布一诺千金:季布曾经答应帮助别人,无论何时都会履行承诺。这个故事被广泛传颂,...

历史上的知己文言文小故事
答:6. 关于古代知音的故事 现在我们常用“高山流水”或“流水高山”来比喻知己或知音,含有象征深厚友谊的意思。 事实上,这个成语是从《列子·汤问》所记载的故事里概括出来的。这个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的楚国有个读书人,姓俞,名瑞,字伯牙。他还喜欢弹琴,从小跟一位名叫连城的先生学琴。 伯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