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中规定的年休假,工作时间累计是指什么?

作者&投稿:洪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劳动法中规定的年休假,工作时间累计是指什么?~

工作时间累积就是连续工作时间,比如每天八小时,每周五天,连续上满12个月就有年休假了,下面我们来查找一下,相关劳动法:
依据《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施行方法》:
第三条 职工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享用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
第四条 年休假天数依据职工累计工作时间肯定。职工在同一或者不同用人单位工作期间,以及按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则视同工作期间,应当计为累计工作时间。
第五条 职工新进用人单位且契合本方法第三条规则的,当年度年休假天数,依照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折算肯定,折算后缺乏1整天的局部不享用年休假。前款规则的折算办法为:(当年度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365天)×职工自己全年应当享用的年休假天数。


年休假就是一年中固定的年假,连续上满12个月就有年休假了。工作时间累积就是连续工作时间,比如每天八小时,每周五天,相关劳动法:

依据《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施行方法》:

第三条 职工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享用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

第四条 年休假天数依据职工累计工作时间肯定。职工在同一或者不同用人单位工作期间,以及按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则视同工作期间,应当计为累计工作时间。

第五条 职工新进用人单位且契合本方法第三条规则的,当年度年休假天数,依照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折算肯定,折算后缺乏1整天的局部不享用年休假。

前款规则的折算办法为:(当年度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365天)×职工自己全年应当享用的年休假天数。

扩展资料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一)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

(二)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

(三)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四)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

(五)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



年休假就是一年中固定的年假,连续上满12个月就有年休假了。工作时间累积就是连续工作时间,比如每天八小时,每周五天,相关劳动法:

依据《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施行方法》:

第三条 职工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享用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

第四条 年休假天数依据职工累计工作时间肯定。职工在同一或者不同用人单位工作期间,以及按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则视同工作期间,应当计为累计工作时间。

第五条 职工新进用人单位且契合本方法第三条规则的,当年度年休假天数,依照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折算肯定,折算后缺乏1整天的局部不享用年休假。

前款规则的折算办法为:(当年度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365天)×职工自己全年应当享用的年休假天数。

扩展资料:

同时《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施行方法》也指出:

第四条 年休假天数根据职工累计工作时间确定。职工在同一或者不同用人单位工作期间,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视同工作期间,应当计为累计工作时间。

第五条 职工新进用人单位且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当年度年休假天数,按照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折算确定,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

前款规定的折算方法为:(当年度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

第六条 职工依法享受的探亲假、婚丧假、产假等国家规定的假期以及因工伤停工留薪期间不计入年休假假期。

第七条 职工享受寒暑假天数多于其年休假天数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确因工作需要,职工享受的寒暑假天数少于其年休假天数的,用人单位应当安排补足年休假天数。

第八条 职工已享受当年的年休假,年度内又出现条例第四条第(二)、(三)、(四)、(五)项规定情形之一的,不享受下一年度的年休假。

第九条 用人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年休假。用人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年休假或者跨1个年度安排年休假的,应征得职工本人同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



是指在本单位的工作时间累计年限。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规定

劳动法休年假的规定

员工如果连续工作满十二个月以上的,享受年休假。即工作年限满一年以上是员工享受年休假的一个重大标志。

年休假工作年限的计算,它是根据员工累计的工作年限为基础。即在同一或者不同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计计算,而不是仅计算本单位的工作年限。如员工在参加工作之前(间)服兵役、作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计划经济时期转正前在转正单位的临时工工龄等均与参加工作后的工作年限综合累计计算。

对于工作年限的确认,员工的档案是确定工作年限最好的依据。同时确认员工的工作年限还有以下几种方式予以确定:

1、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记录社保机构记录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的资料是全面确定员工工作年限的一个重要依据。从记录中可以明确确认员工参加工作的起始时间,以及各阶段在同一或者不同用人单位的工作经历。

2、员工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由于劳动合同期限是劳动合同基本内容之一,在用人单位没有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的情况下,劳动合同确定的合同期限实质上也是员工的工作年限。

3、用人单位制作的《职工名册》《职工名册》中包含劳动者用工起始时间、劳动合同期限等内容。它是确定员工工作年限的依据之一。

4、用人单位下达的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员工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时,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是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的必备条款之一。该内容也是确定员工工作年限的依据之一。

5、员工的退保记录由于社会保险现阶段尚不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转移,导致不少外来员工对于自己缴纳的社会保险,在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时采取退保的方式领取个人缴纳部分。由于社保机构给付的退保记录等相关材料也能证明工作年限,因而也是确定员工工作年限的依据之一。

6、双方达成的调解协议、仲裁裁决书(调解书)、民事判决书(调解书)

发生劳动争议后,在用人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者有关部门主持下,双方达成的调解协议所确认的给付经济补偿年限、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下达的仲裁裁决书(调解书)、人民法院下达的民事判决书(调解书)所载明的员工工作时间,均可作为确定员工工作年限的依据之一。

如果没有上述文件证明员工的工作年限或者员工与用人单位在确认工作年限上产生分歧,双方协商又达不成一致的情况下,可依法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工龄鉴定,确认员工的工作年限。


年假工资计算方法

1.年假安排及未休年假的工资怎么算

用人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年休假。用人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年休假或者跨1个年度安排年休假的,应征得职工本人同意。

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职工未休年假的工资计算: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用人单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但是职工因本人原因且书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用人单位可以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2.离职时年假工资怎么算

用人单位与职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未安排职工休满应休年休假的,应当按照职工当年已工作时间折算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并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但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

折算方法为:(当年度在本单位已过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当年度已安排年休假天数。

用人单位当年已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多于折算应休年休假的天数不再扣回。

扩展资料

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规定

第四条 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设立的分支机构,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可以作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受用人单位委托可以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

第五条 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第六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

第八条 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的职工名册,应当包括劳动者姓名、性别、公民身份号码、户籍地址及现住址、联系方式、用工形式、用工起始时间、劳动合同期限等内容。

第九条 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连续工作满10年的起始时间,应当自用人单位用工之日起计算,包括劳动合同法施行前的工作年限。

第十条 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原用人单位已经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新用人单位在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计算支付经济补偿的工作年限时,不再计算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是在同一或者不同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计计算,而不是仅计算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规定
劳动法休年假的规定
员工如果连续工作满十二个月以上的,享受年休假。即工作年限满一年以上是员工享受年休假的一个重大标志。
年休假工作年限的计算,它是根据员工累计的工作年限为基础。即在同一或者不同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计计算,而不是仅计算本单位的工作年限。如员工在参加工作之前(间)服兵役、作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计划经济时期转正前在转正单位的临时工工龄等均与参加工作后的工作年限综合累计计算。

楼主你好!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2008年对上海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有一个《关于<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有关问题的复函,其中明确了《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四条中的“累计工作时间”,包括职工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从事全日制工作期间,以及依法服兵役和其他按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可以计算为工龄的期间(视同工作期间)。因此,职工可以享受年假的天数是由其工龄决定的,而不是您到本单位工作的时间。
同时,在该复函中,还提到职工的累计工作时间可以根据档案记载、单位缴纳社保费记录、劳动合同或者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材料确定。
现在实际生活中一般的做法是由您的存档单位(即档案管理单位)直接出具工龄证明即可。

上班时间12小时年休假怎么算
答:劳动法中是没有这么规定说按小时来算年假的,但是劳动法规定,一周工作小时不能超过44小时,具体规定罗列如抄下:1)每日工作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不超过44小时。2)保证劳动者每周最少休息一天。3)休假日工作报酬:(一)安排加班的,支付不少于150%的工资报百酬。(二)休息日不休息又不度补休的...

劳动法上班时间的规定
答:一、《劳动法》对工作时间、休息时间的相关规定第三十六条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第三十九条 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

劳动法规定的年假
答:法律主观:以下是关于劳动法规定的年假问题的回答劳动法年假规定--年假计算方法:按《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为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为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为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带薪年休假的假期。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就...

年休假是劳动法规定的吗?
答:年休假是劳动法规定的。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用人单位经职工同意不安排年休假或者安排职工年休假天数少于应休年休假天数,应当在本年度内对职工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按照其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其中包含用人单位支付职工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

您好,请问劳动法规定年假标准。工作年限的规定是指:在一个单位累计工作...
答:前款规定的折算方法为:(当年度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与职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当年度未安排职工休满应休年休假天数的,应当按照职工当年已工作时间折算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并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但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支付...

...规定,劳动者连续工作( )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连续工作(A、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我...

关于年假的劳动法规定
答:一、劳动法关于年假如何规定1、劳动法关于年假的规定如下:(1)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劳动者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假为5天;(2)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假为10天;(3)已满20年的,年假为15...

法定年假是怎么规定的
答:《劳动法》第45条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一条:为了维护职工休息休假权利,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根据劳动法和公务员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

劳动法年假天数规定
答:法律主观:劳动法规定年假天数按照职工累计工作的时间计算,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法律客观:《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三条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

劳动法工作时间规定是几个小时?超时怎么处理?
答:(一)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二)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第四十三条 用人单位不得违反本法规定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以上就是针对“劳动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