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的句式

作者&投稿:张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七、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1、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来的一种句型.所谓判断句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2、古代汉语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不同,一般是不用系词“是”的,而是在谓语后面加语气词“也”帮助判断.
  3 、关于“是”字:1)我们讲古代汉语不用“是”,是指文言文说的,至于白话,是用系词“是”的,先秦文献极少用系词“是” ,汉代后有所增加.2)古代汉语里“是”可当形容词,词义是“对的”、“正确的”,意思是“认为…对”、“认为…正确”.出现在“名词+是+名词”的组合中.可单独作谓语,也可带宾语.3)“是” 字本是一个指示代词,常常用来复指前文,系词“是”字正是从代词“是”的复指用法发展出来的.
  4 、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几种形式:1)“主+谓+也”,如:此王业也.2)“主+者+谓+也”,如:陈胜者,阳城人也.3)“主+者+谓”,如:兵者,凶器.4)“主+谓”,如:兵,凶器.5)“主+副+谓+(也)”如:“身非木石.”“此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6)“主+为+ 宾”,如:“余为伯倏.”
  5 、古代汉语判断句的表达功能:古代汉语判断句有两种基本表达功能,主谓语除了在句法上构成判断外,在逻辑上也构成判断关系:1)表示类属关系.如:陈胜者,阳城人也.2)表示等同关系.如:梁父即楚将项燕.另外,有些判断句主谓语在逻辑上并不构成判断关系,而是:1)表比喻.如: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2)表示主语和谓语之间有某种逻辑关系.如:夫战,勇气也.3)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如: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第八节古代汉语被动意义的表达方式
  1 主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即施事者,如我读书.
  2 被动句:主事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的接受者,即受事者,如杯子打破了.
  3 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类型:
  A 语义上表被动的句子:如“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赋离骚.”B 有句法标志的被动句:
  (1 )“于”字句.
  a “及物动词+ 于+ 施事者”如:楚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 省略“于”字,“动+ 施事者”如:大树不夭斤斧,物无害者.
  c “于”字句经常用于主动与被动对比的复句里.如: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d “乎”(介词)的语法功能与介词“于”同.
  (2 )“为”字句.a “为+ 施事者+ 及物动词”,如:(吾子)今为赤帝子斩之.b “为+ 及物动词”,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 )“见”字句.a “见+ 及物动词”如:人皆以见侮为辱.b “见+ 及物动词+ 于+ 施事者”,如: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c 南北朝后,“见+ 动词(主动句)”表示“对我怎样”,如“慈父见背”
  (慈父背弃我).(不是被动句)(4 )“为……所……”句.a “为+ 施事+ 所+ 及物动词”.如: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b “为+ 所+ 及物动词”,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c 东汉后,“为……之所……”“为……所见”在汉魏六朝常见,唐后消亡.
  (4 )“为……所”句.
  a “为+ 施事+ 所+ 及物动词”,如: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b “为+ 所+ 及物动词”,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 东汉后,“为……之所……”“为……所见”在汉魏六朝常见,唐后消亡.
  (5 )“被字句”.
  a “被+ 施事者+ 及物动词”如:臣被尚书召问.
  b 先秦“被”是及物动词,意为“复盖、遭受、蒙受”,如:光被四表.
  c 汉代后,至今,“被+ 及物动词”.如:杯子被打破了.

举例说明古代汉语的几种被动句式
答:举例说明古代汉语的几种被动句式如下:1、用“于”表示被动关系。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例如:王建禽于秦。(齐王建被秦国活捉了.禽,通擒)[简析]句中的“于”用在动词“禽”的后边,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秦”,表示被动。“于”可...

文言文中的语法现象和句式。
答:3.介词宾语提前: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6.判断句:在古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谓语而表示判断的语句。有时也...

古代汉语特殊句式有哪些
答: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主语后面用“者”,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者,……也”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翻译时去掉“者,也”在主谓之间加“是”。2.主语后面...

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
答:古代汉语基本句法结构的类型同现代汉语大体上相似,但是二者之间的差异也是很明显的。分析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对于准确理解古文的意义十分必要。分析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词序,即各词类在句法结构中的排列顺序,特定的词序排列可以用来标明某种句法结构。二是句法结构直接成分间的结构关系...

文言文的句式有几种?分别有哪些特征?
答:(现代汉语中很难找到四种不同说法来译“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三个短句,在翻译时可凝缩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总之,我们要做好文言文的翻译题,除了要扎扎实实地掌握古汉语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外,还要了解一些古文化常识,我们才能更准确、更明白、更符合现代汉语规范地译出古文...

文言文的倒装句!
答:[小练习]判断下列各句中的句式。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②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③德何如,则可以王矣?④何由知吾可也?⑤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⑥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 ⑦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⑧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

古代汉语中的判断句有几种句式?
答:3、主语+“者”,谓语。(“兵者,凶器。”)4、主语,谓语。(“兵,凶器。”)5、主语+“是(为)”+谓语。 (“安能辩我是雄雌?”)5、主语+“是(为)”+谓语。 (“安能辩我是雄雌?”)判断句句式定义从战国末期开始,系词“是”已经产生,这时开始就是中古汉语判断句。但是汉代用“...

怎么判断文言文中什么是倒装句是什么到装
答:古汉语的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1、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文言文谓语前置
答:倒装句式(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 主谓倒装(...

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有哪些?
答:古代汉语宾语前置有一些遗留在现代汉语中,如“唯命是从”是古汉语中的用代词上或之代指的宾语前置句式,“时不我待”是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