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文言文中什么是倒装句是什么到装

作者&投稿:王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怎样判断古文中的倒装句?~

古汉语的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①主谓倒装(谓语前置);②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③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④状语后置,也叫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

判断古汉语中的倒装句的基本方法有三:

首先要按句法,将句子中的语法成分一一划分清楚。即:按主语、谓语、宾语,以及状语和补语等语法成份,划分句子。

其次判断句子中的语法成份,是否按语法的正常顺序排序。即:句子是否按照主语、状语、谓语、宾语、补语的顺序排列。除此外,还要按定中短语、状语中短语、述宾短语、述补短语的正常语序来判断倒装句。如果句子中的谓语在主语之前,就是主谓倒装句;如果句子中定中短语的定语在中心词之后,就是定语后置;如果句子中动词的宾语在动词之前,或者介词的宾语在介词之前,就是宾语前置;如果句子中介宾短语做状语的短语,放在动词之后,就是状语后置。

最后在古汉语的倒装句中,无论是主谓倒装,还是宾语前置,乃至状语后置等,都有着自身的一些规律。比如:动词宾语前置,其必要条件就是:动词的宾语是代词,而且当句子是否定句或疑问句时,动词的代词宾语前置。

上述只是判断方法而已,在实践中,还得多做相关练习和阅读相关的古汉语文章,最好是读先秦典籍。

简而言之:就是这样的
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3)用“者”表判断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否定副词)表示否定判断
6)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被动句
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
2)用“见”或“见......于......”表被动
3)用“于” 或“受......于......”表被动

【特别提醒】“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不表被动
这种情况在现代汉语里也有保留,如:望见恕(希望你宽恕我);有何见教(有什么指教我的);让你见笑了(让你笑话我了);望见谅(希望你原谅我)。
省略句
1)主语的省略
2)宾语的省略
3)介词的省略(常省略“于”、“以”)

宾语前置[疑问代词(谁、何、曷、故、安、焉、孰等),疑问语气词(乎、诸、哉、欤、耶等)以及疑问副词(岂、独、其等)]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格式:主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十宾【余、吾、尔、自、之、是】十动

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①宾语在动词前面
格式:主十宾【安、胡、何、曷、孰、谁、奚、恶、焉】十动?

②宾语放在介词前面
格式:主十宾【安、胡、何、曷、孰、谁、奚、恶、焉】十介十动?

③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
格式:宾十介十动
Eg:一言以蔽之 译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

④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格式:主十宾十之(是)十动

Eg:夫晋,何罪之有?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晋国,有什么罪过呢?”

⑤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
Eg: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译文:“到达北海,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

状语后置
①格式:动十以十宾
Eg:申之以孝悌之义 (《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把孝敬父母敬重兄弟的事向他们反复讲述”

②格式:动十于(乎,相当“于”)十宾
Eg:使归就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译文:“让他回去向孙将军求救”

③格式:形十于十宾
Eg: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译文:“虽然才能比世人高,但却没有骄傲的情绪”

定语后置
①格式:中心词十定语十者
Eg: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寻找可以出使秦国回来复命的人”

②格式:中心词+之+定语+者
Eg:马之千里者(《马说》) 译文:“千里马”

③格式:中心语+之+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译文:“蚯蚓没有尖利的爪牙和强健的筋骨”

④格式:中心语+而+定语+者
Eg: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五人墓碑记》)译文:“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官员,普天之下,有几个人呢?”

⑤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格式:中心语十数量定语
Eg: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译文:“吃东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古汉语的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

1、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2、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掉一石小米。)

3、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

例如: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

4、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副词、形容词、动词词组、介宾词组等用在谓语后面(如果谓语后面有宾语,则用在宾语后面)。是单音节词的,前面无语音停顿,书面上不用逗号隔开;是多音节词或词组的,前面有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隔开。意义上对谓语起修饰限制作用,就是状语后置。

扩展资料:

文言文中其他几种特殊句式:

1、判断句

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示判断的。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当作判断词用。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2、被动句

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

3、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在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主谓倒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定语后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宾语前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状语后置



笼统的来说,首先分析句子成分,也就是分析什么是主语,谓语,宾语,以及状语,定语。根据正常的语序——主谓宾依次,定语在名词前面,状语修饰谓语,如果语序不对,那就说明有倒装。

具体来说,文言文中的倒装句,一般出现在代词、疑问词做主语,或者有“之”字的句子中。

您可以参考总结:
倒装句常见于文言文,主要类型有宾语前置、主谓倒装,定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
1、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例如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
2、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如《愚公移山》中: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3、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第一种情况,、“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亭翼然临于泉上”是“翼然临于泉上亭 ”的倒装,定语后置,可译为“一座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上的亭子.”
第二中情况,“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

文言文判断句式类型
答:文言文判断句式类型参考如下:对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判断的句子是判断句,主语和谓语之间是被动关系的是被动句,句子成分省略的是省略句,为了强调、突出词语的目的而颠倒原有语序的句式是倒装句。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

古文中为什麽会有倒装句?
答:古文倒装句分四类,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①、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

文言文的几种句式详解,尤其是倒装句的几种形式
答: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

文言文倒装句 用法及例句
答: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特定条件下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宾语前置。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欺余)②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莫肯顾我)③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我无诈尔,尔无虞我)④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时人莫许之)⑤...

怎么理解文言文中的倒装句?
答:隧: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指从柴草堆中打洞.名作动)三、古今异义 股:(古)屠自后断其股:大腿 (今)屁股 几何:(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 (今)数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 耳:(古)止增笑耳:罢了,语气词.(今)耳朵 四、通假字 止有剩骨:“止”通“只”.五、倒装 1、投以骨...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如何辨别
答:动词+于…… : 这一般是状语后置。疑问代词+之+动词:宾语前置 ,其中“之”字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如:“何陋之有”、“何厌之有”名词+(之)+限制修饰性短语: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高中文言文里倒装句的种类标志性词语分别都是什么
答:高中文言文里倒装句有四种,分别是:一、谓语前置 有时为了强调谓语,把它放到主语之前,这就叫谓语前置。这种句式,通常出现在感叹句和疑问句中。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二、宾语前置 1.动词宾语前置,大致有三种情况:(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如: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初中文言文中倒装句的类型是什么?
答:初中文言文中倒装句只需要掌握4种即可。分别是: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句或疑问语气。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或“是”...

文言文中四种特殊句式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答:4,倒装句:如果以这个常规语序为标准的话,我们会发现一些文言文句子有许多次序颠倒的情况,这是古人说话的习惯。这就像广州方言"我走先"与普通话"我先走"一样,没有修辞或强调的意义。但为了方便我们学习,就称它为"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举例】1,判断...

文言文倒装句例句
答:4. 【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判断方法哪位高手能帮我讲解高中文言文的倒装句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介宾短语,什么是宾语,什么是定语 如:我坐在床上看着漫画书.这里,我 是主语 坐在床上 是状语 在床上 是介宾短语 看着 是谓语 漫画 是定语 书 是宾语 介宾短语后置,是将本应放在前面的介宾短语放在了后面,如: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