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文中的个别字词翻译

作者&投稿:衅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言文个别字翻译~

无实义,第一个表顺承,第二个表转折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若:本意是如、如同。译为比得上是错误的,(虽然是教学中教的)。比得上是全句的判断句式表达出来的意思。为了译文和原意契合,也可以译作:比。(但这个比也必须是一种假设含义)
甚:原意是严重,是副词做动词,有形容词词性(有深的意思)。

这句话可以按原句的顺序做译文:不如(比)还来收我赋税的害处更大。

其实文言文有很多类似的关键字,本意都是一样的,但在现代语文教学中为了学生容易理解就将释义改动了。本人认为不必改,知道用法,知道本意,在结合句子做恰当的译文就可以了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语文教学有区别。

〈动〉
1. (形声。从贝,斦( zhì)声。 朱骏声认为“斦”是砧板。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抵押;以…作人质) 2. 同本义 [mortgage;pawn]
质,以物相赘也。——《说文》。按,以钱受物曰赘,以物受钱曰质。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 齐, 齐兵乃出。——《战国策·赵策》
遂纳子为质。——《后汉书·班超传》
犹质其首。——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质库(当铺);质作(抵押其身,使服劳役);质鬻(典押出卖);质录(收押);质卖(典押和出卖);质债(抵债);质当(典当;质押);质肆(当铺) 4. 通“诘”( jié)。问;诘问 [question]
爰质所疑。——扬雄《太玄经》
援疑质理。——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 又如:质之鬼神;质责(以正义质询责问);质问(向人询问疑难的问题);质让(诘问,谴责);质辩(质疑辩论);质论(质疑评论) 6. 双方对质,验证 [test and verify]
虽质君之前,臣不讳也。——《礼记·曲礼上》 7. 又如:质验(验证;勘验);质凭(证实);质审(质对审讯) 8. 评断 [judge]
司会以岁之成质于天子。——《礼记·王制》 9. 又如:质成(请人评断事情的是非);质律(古代评定市价的一种文书)
〈名〉
1. 抵押品;人质 [hostage;security;pledge]
故周郑交质。——《左传·隐公三年》
以三公子为质。——《左传·昭公二十年》
请以宝为质于子,以假子之邑粟。——《管子·山权数》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战国策·赵策》 2. 又如:质馆(安置人质的馆舍);质布(质人向犯约者所收的罚金,称为“质布”);质婆(作人质的妇女);质留(扣留作为人质);质宫(人质的居室);质任(人质和任子) 3. 盟约 [oath (treaty) of alliance]
黄池之役,先主与 吴王有质。——《左传·哀公二十年》 4. 古代贸易用的券书 [certificate]
并质共剂。——《后汉书》 5. 又如:质剂(古代贸易的券契);质要(古代买卖货物的凭证);质契(契约,契据) 6. 箭靶 [target]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荀子·劝学》
骑而驰,而击方寸之质。——《器胜策》 7. 又如:质的(射侯。箭靶) 8. 素质;本质;禀性 [nature;natural disposition]
太素者,质之始也。——《列子》
若仆大质已亏缺矣。——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王粲《登楼赋》 9. 又如:质像(资质仪表);质性(资质,本性) 10. 物质;事物 [matter;substance;object]
气形光声,无逃质理。——《物理小识》 11. 形体 [body]
骈门裸质。——《南齐书》 12. 又如:质辞(仪表言辞);质貌(形体相貌);质干(躯体);质象(形体);质状(形状;体态) 13. 质地、底子 [grain of a material]
黑质而白章。——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玉质而金色。——明· 刘基《卖柑者言》 14. 通“锧”。砧板 [anvil]。行斩刑时用的垫板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衣伏质。——《汉书·张周赵任申屠传》
欣已解衣伏质。——《汉书·王欣传》 15. 通“贽”。信物;见面礼[gift (presented to a senior at one's first visit)]
臣委质于狄之鼓。——《国语·晋语九》
出疆必载质。——《孟子·滕文公下》
惠王患之,乃令 张仪佯去 秦,厚币委质事 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6. 对象 [object]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左传·徐无鬼》
〈形〉
1. 朴实、朴素 [simple;plain]
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韩非子·难言》
以求其质。——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质木(质朴无华);质厚(朴实浑厚);质讷(朴实厚道,不善言辞);质简(质朴简易) 3. 信实;诚信 [honest]
楚子闻 蛮子之乱也,与 蛮子之无质也。——《左传·昭公十六年》

质:1本质、实体 2朴实,缺乏文采,与“文”相对 3质问、问 4人质,两国交往,各派世子或宗室弟子留居对方作为保证,称作“质”或“质子” 5买卖的券契 6箭靶 7评判,对质 8刑具,杀人时用的砧板 少:1数量少,缺少 2削弱,减少 3轻视,看不起 4不多时,一会儿 5年轻、年幼 6哨,小 7次序排在后面的既:1尽了,完了 2副词,已经 3副词,既然 4副词,不久 5既……且…… 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知:1知道 2见解、见识 3了解、赏识 4交好、相亲 5主持 6通“智”聪明方:1方形 2古代称面积的用语 3方向 4地的代称 5方法 6两船并行 7比拟 相比 8副词正在 数:1数目,数量 2几、几个 3规律,必然性 4天命,命运 5道术、方法 6技艺,方术 7密,与“疏”相对 8计算 9屡次绝:1断绝 2极,非常 3超越 4横渡强:1弓有力 2强大 3有余、略多 4竭力,尽力 5强褓通“襁褓”婴儿的被子 6强御,强暴闻:1听见 2见闻,知识 3wen第四声 声誉。名声 4用鼻子嗅之:1到……去 2第三人称的代词 3指示代词 4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助词“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为:1做 2作为,当做 3认为 4是 5如果假如 6介词 给 7介词,因为 8介词,被 9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或感叹以:1用 2率领 3认为 4原因 5介词,因为 6介词,用 7介词,凭借 8介词,在……的时候 9连词,相当于“而” 10和上、下、左、右连用,表示时间、方位 11通“已”已经焉:1在哪里 2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3于此,在这里 4代词,相当于“之” 5连词,相当于乃、就、则 6语气词 7形容词词尾于:1介词,可以翻译为在、到、向、从 2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过 3介词,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4叹词

质:质问;质量。少:年轻;孩童;多少;一点儿。既:既然;是;知:了解;明白;智慧。方:方向;形状;姓氏;数:数字;数数;绝:断绝;停止;绝望。强:强大;倔强;强行。望:看,指远眺。闻:嗅;听说。之:语气词;助词;代词,的。为:被;因为;为了。以:以…为;用。焉:语气词。无实意。于:在;从;以。

《说虎》古文里加点字词的翻译。。。
答: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译文 老虎的力气,比人的力气不止大一倍。老虎有锋利的爪牙,但是人没有,又使力气比人大几倍。那么人被老虎吃掉,就不奇怪了。然而老虎吃人不常见,而老虎的...

古文满井游记的全文翻译和字词翻译
答:白话译文 北京一带气候寒冷,每年二月花朝节过后,残存的寒气还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刮起就飞沙走石。(人)拘束在一室之中,想出去,但行不通。每次冒风快速行走,却走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我和几个朋友出东直门,到了满井。高大的柳树夹立在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

石渠记文言文翻译重点
答:إإ对水中石头,泉水都用"若"字表明,而对泉上的树和石,则用翠羽、龙鳞来直接比喻,"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 由于采用了多种比喻手段来精确形象地进行描绘,所以毫无重复之感,反而觉得洞天之中又有无穷洞天。 3. 文言文石渠记的翻译 作品原文 自渴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a)其上。有泉...

谁知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翻译和重点词语,字词的个别翻译...
答:【原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①之中,傅说②举于版筑③之间,胶鬲(4)举 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⑤,孙叔敖举于海(6),百里奚举于市(7)。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语文古文字词翻译
答:方位名词活用作动词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树立威望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名词活用作动词 名次活用作动词

文言文画蛇添足字词翻译
答:3. 画蛇添足,文言文加点字,翻译(所有) 画蛇添足,语出《战国策·齐策二》:“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有谁知道《六国论》的翻译、重要字词的解释和对这篇古文的鉴赏
答:《六国论》文言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1、暴[通“曝”,暴露,冒着]霜露,斩荆棘 1、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2、为国者,无[通“毋”,不要]使为积威之所劫哉!3、当[通“倘”,如果]与秦相较 二、古今异义 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它的实际数目]亦百倍。2、思厥先...

刻舟求剑古文个别字的翻译
答:【词语解释】比喻不会随着事物的变化来进步性的看待事物,仍然用旧的、不变的眼光看待事物。【典故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又名《吕览》):“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

古文中哪些字词表示被的意思
答:见:表被动时,在文言文中是助词,通常用在动词前面表被动,如见弃、见笑、见欺。翻译时可译为“被”。但它不等于“被”,只是在主语被动地受到宾语的行为动作时才成立。假如是见告、见示、见教等,也是用在动词前面,但不表被动,而是主语主动请求宾语施加行为动作,翻译时,可译为“请”,如请...

古文翻译句子+字词翻译 故曰: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句子翻译) 句中的...
答:翻译: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作者简介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