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最天文篇:最神秘的宇宙风暴

作者&投稿:施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所谓风暴就是空间中的粒子突然变得比平时多。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诸如雷暴、飑线、龙卷风(海上的称为龙吸水)、台风、热带气旋、热带风暴等风暴现象已足以让我们惊叹,宇宙中风暴的威力更是不可想象。由放射性的带电粒子所组成的威力强大的宇宙风暴,将定期席卷整个宇宙,结果将导致电子设备破坏,甚至烧毁。如果能量很大,会引起磁暴或破坏行星,甚至会使所有星系之间的界限模糊,距离缩短。

早年在为庆祝“哈勃”太空望远镜在轨道上运行13年时,科学家们发布过一张照片,照片上呈现的是编号为M17恒星形成范围内的一个很小区域,像天鹅星云一样。M17位于离开地球约5500光年的人马 星座 中。这图像便是“哈勃”太空望远镜成功拍摄到的完全形成的宇宙风暴,在涡流气体与辐射相互作用,作用区域产生的风暴看上去很像汹涌的大海。宇宙风暴的颜色取决于不同的气体,红色表示硫,绿色表示氢气,而蓝色表示氧气。

虽然宇宙风暴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但是宇宙风暴到底是什么?宇宙风暴是怎样形成的?目前为止没有人能给出确定的结论。有的学者认为宇宙风暴与太阳风暴类似。太阳风即恒星粒子风暴,在恒星耀斑的时候抛出大量等离子,从恒星上层大气射出超声速等离子体(带电粒子)流,它是一种连续存在的来自太阳并以200~800千米/秒的速度运动的等离子体流。在不是太阳的情况下,这种带电粒子流也常称为“恒星风”。恒星风是怎样产生的呢?在宇宙中存在许多像太阳一样的恒星,一般恒星都会释放高速的电子流。有一些还会释放高频的脉冲,即所谓脉冲星,脉冲星的脉冲形成的高功率微波辐射能量很大。由于电子流分布不均匀,在某一处如果强大电子流交叉碰撞后形成旋涡,便会像台风一样形成电子风暴。

持有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科学家则认为,宇宙风暴是宇宙形成的必要环节:爆炸产生后空间从无到有并急剧猛增,10~32秒后,便会暴胀到大约一光年的直径。在一秒钟时,由于大爆炸产生的极强高能辐射均匀地充满整个空间,宇宙成为高温的熔炉,所有物质被熬成一锅基本粒子汤。之后,原始宇宙风暴便开始了,基本粒子之间发生猛烈撞击,中子融入质子形成了氦核。这个过程历时约三分钟,直至所有的中子消耗殆尽。有约22%质量的物质聚合成氦核,余下的物质几乎为没有聚合的质子,即氢核,仅有十万分之几属于同位素氦3和氘,百亿分之几归之于锂。下一步便是原始星云的形成了。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宇宙风暴又称曼斯克帝斯之风,它和宇宙黑洞并称为宇宙的两大杀手,因为是德国人曼斯克帝斯首先发现的,所以命名为曼斯克帝斯之风。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宇宙风暴的发生起因于巨大的恒星死亡塌缩,此时会产生巨大的吸力,但恒星的质量又不足以形成黑洞,便会形成一个旋涡状的风暴眼,类似于地球上的龙卷风。相对黑洞来说,可以探测到它的位置而避开,但宇宙风暴却神出鬼没,极难探测到,它会不断飘移,还会吞噬附近质量较小的星体,甚至所发出的磁场还会影响宇宙飞船的导航系统使飞船无法航行,可以称得上是空间航行的头号杀手。

宇宙就是这样充满神秘,有许多现象对我们来说还是未知的,关于宇宙风暴的谜团,还需要科学家们进一步 探索 。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地球之最天文篇:最神秘的宇宙风暴
答: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宇宙风暴又称曼斯克帝斯之风,它和宇宙黑洞并称为宇宙的两大杀手,因为是德国人曼斯克帝斯首先发现的,所以命名为曼斯克帝斯之风。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宇宙风暴的发生起因于巨大的恒星死亡塌缩,此时会产生巨大的吸力,但恒星的质量又不足以形成黑洞,便会形成一个旋涡状的风暴眼,...

地球之最天文篇:最早实现宇宙会合与对接的飞行器
答:最早实现宇宙会合的是美国两艘“双子号”飞船。“双子7号”发射于1965年12月4日。11天后,“双子8A”按时升空,在围绕地球飞到第四圈时,“8A号”宇航员希拉和斯塔福德、7号宇航员博尔曼和洛弗尔靠火箭的推动,使双方飞行的轨道差不多变成两个相重的椭圆。在他们的默契配合下,两艘飞船比翼齐飞,最近...

地球之最天文篇:最早的多人驾驶宇宙飞船
答:1964年10月12日,前苏联发射的“上升1号”飞船、重达320吨,上面三个宇航员中有两名科学家:技术科学家奥克季斯托夫和医学家叶戈罗夫。“上升1号”是世界上最早的多人驾驶的宇宙飞船,它以90.10分钟的周期绕地球运行了16圈。它最突出的成就是第一次实现了飞船和人同时完整无损地返回了地球。在此以前...

地球之最天文篇:太阳系中“跑”得最快的行星
答:在它的轨道上,水星平均每秒移动48公里,这一速度使得它成为太阳系中移动最快的行星。水星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仅为88天。除此之外,水星本身也在自转,其自转周期为58天15小时30分钟。在水星上,一天的长度大约是地球上的59天。

地球之最天文篇:最早的流星雨记录
答:早在春秋时代,我国人民就知道陨石是从天上的流星陨落而来的。明末著名科学家宋应星也说“星坠为石”。北宋科学家沈括曾在他的名著《梦溪笔谈》中记载了流星陨落的全部过程,从摩擦生热发光,光球的大小,爆炸声,流星飞行的方向,余热,陨石的形状、大小,陨石坑,直到陨石的性质和收藏经过等都有记录,...

地球之最天文篇:天空中最暗淡的行星
答:这是在水、金、火、木、土等早为人们所知的行星之外,在18世纪第一颗被人发现的行星,也是肉眼能见到的最暗的行星。它被取名为天王星。天王星的发现,大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原先人们把土星作为太阳系的边界,而现在却一下子把范围扩大了一倍多。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地球之最天文篇:最大的卫星木卫3
答:提坦也是除月球外人们最感兴趣、最关心的卫星。用望远镜观测,它是一个橙红色的星,离土星中心的距离是土星直径的100倍。最奇特的是,它具有可与我们地球相比拟的浓厚大气层(其他两个卫星木卫3和海王卫可能也有大气,但没有它那样浓密)。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氢以及乙烷、乙烯、乙炔等有机分子,这恰与...

地球之最天文篇:最快的人造飞行器
答:世界上最快的人造飞行器是大名鼎鼎的“新地平线号”探测器。它要踏上一段航程约50亿千米、时间长达9年半的漫漫征途。在发射升空大约45分钟后,“新地平线号”成功与运载火箭分离。它的时速高达约5.8万千米/小时(约16千米每秒),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发射的速度最快的太空飞行器。也许你会觉得制造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