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纳粹德国进攻苏联的总兵力是多少?

作者&投稿:郎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二战中德军的所有军力大约有多少?~

纳粹德国前后动员兵力大约在1500万左右,其中1200万左右是纳粹德国军队,其他为附属国士兵。纳粹德国就是德国(1933-1945)。第三帝国的军队是有很多外籍士兵的,外籍军士较多,外籍兵的军装是有袖章标志区分的。即使是在情况急剧恶化的1944年后期,第三帝国的军队仍然有900多万(一说1100 万),执行巴巴罗萨计划闪击前苏联之前,第三帝国总兵力大概是700-800万,其中500万是纳粹德国士兵。



扩展资料:一、二战德国损失
1945年底,德国被划分为二区,东德人口为一千五百万、西德人口为三千五百万,合计5000万人口。然而,在二战前:“德国8000万人口”是包括了奥地利、捷克苏台德地区、波兰的波属西里西亚、波属但泽等区域的“德意志人口总数”。
单论“德国”的人口,是6600万。按照战后人口的统计,德国在二战至少损失了1600多万人(其中士兵死伤高达600多万,平民约死伤1000多万),从1944年开始,只是短短的2个月之内,苏军攻入德国后,就屠杀了300多万平民,在盟军的空袭下也造成了约200万平民的伤亡。1945年5个月以来,苏军占领德国后,屠杀辱杀平民高达500多万。

二、纳粹德国介绍
纳粹德国指在1933年至1945年期间由国家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所统治的德国。纳粹德国先后有两个官方国名,分别为1933年至1943年使用的德意志国与1943年到1945年的大德意志帝国。“第三帝国”一词继承了中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与近代的德意志帝国。
纳粹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之一。奥地利与捷克斯洛伐克分别在1938年与1939年被纳粹德国吞并,其中捷克被直接吞并,斯洛伐克则是纳粹德国的傀儡政权。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闪击波兰第二共和国并与苏联共同瓜分,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至1940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占领了大半个欧洲,其中包括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丹麦、挪威。其占领区内的“不受欢迎的人”和另外一些民族亦不断受到迫害。1940年9月27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结成了侵略性军事同盟,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德军一度兵临莫斯科,在1944年红军发动十次斯大林突击。
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战争的天平已倒向另一方。德国城市遭到盟军大规模地轰炸,面临着严重地资源短缺问题。1945年初,盟军自西向东,而红军则自东向西不断推进。4月,苏联红军攻入柏林,4月30日希特勒自杀。5月8日,德国投降,并签署投降书,纳粹德国宣告灭亡。
三、纳粹德国军事成败原因
1、胜利灭亡法国
在英、法的压迫与希特勒的威胁下于1938年9月29日使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这一军事要区划分给了德国,这便是《慕尼黑协定》,史称“慕尼黑阴谋"但德国并不罢休1939年3月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既而希特勒的矛头指向了波兰,1939年4月希特勒发布了“永远消灭波兰”的作战计划。
9月1日德国出动了五十多个师、二千多辆坦克和二千多架飞机,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波兰的仓促应战加之武器落后、装备又差,且一味的依赖英、法两国。而英、法指望德国击溃波兰后进攻苏联。由于波兰是英、法的盟国,所以对德宣战其实是宣而不战。
那时候德军在西线只有二十三个师,而英、法拥有一百一十个师的庞大兵力,却不出击,出现了所谓“奇怪的战争”、“静坐战”、“滑稽的战争”的状态。而其实,德国与苏联已签定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德军进攻波兰同时,据内幕消息,苏联也正式从东线进攻波兰.苏联希望德国能与英法作战。
而英法也希望能"引水他流",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希特勒很好抓住了英法苏这一心理,从中抓住机遇,不断扩张获取资源为日耳曼民族获得生存权。但对波兰的战争中我们也已看出,除了这个原因外,另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德军自身的战斗力,德军的战斗力、士兵素质、战略、战术都处于世界最先进水平,这一点从对法国战争中实力展露无疑。
2、错失战机
当英、法军队错失良机的时候,德国却做好了西线进攻的准备.丹麦和挪威是控制北海和波罗的海必争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又是瑞典铁矿输往德国的交通要道.1940年4月9日清晨,德军空袭丹麦和挪威,四小时占领了丹麦首都哥本哈根,6月10日德军占领整个挪威.1940年5月10日德国计划绕过马其诺防线,然后迫使法国投降,卢森堡国小力弱,不战而亡。荷兰抵抗了四天后,于14日宣布投降。
比利时同一战时一样英勇抵抗,5月28日宣布投降,但不一样的是没有能挽救法国.德军装甲兵团开始发挥其优势,前进速度之快让人瞠目结舌。然而正当众人都开始认为德军将横扫六合之时,希特勒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5月24日在比利时境内的英、法盟军有四十余万人,被迫退到一块狭小的三角形地带敦刻尔克。
而正当古德里安命令其所属第二装甲师挺进之时,希特勒却突然下达了坦克部队停止前进的命令。得以让盟军将33.8万人运到英伦三岛。这些人后来成为了反攻欧洲大陆的中坚力量。对这一命令有两种说法可以解释:一是不列颠民族是希特勒认为的仅次于日尔曼人的民族想放英国人一条生路为今后留有后路;二是因希特勒担心自己心爱的装甲部队过于深入会陷入孤立。
即使这样,6月5号德军兵不血刃的占领了巴黎,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极具讽刺的是,希特勒挑选的签字地点正是当年“一战”德国签字投降的地点。这也进一步表明了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使法国葬送在希特勒的铁蹄之下。
3、丘吉尔上台
1940年5月1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被迫辞职,保守党首领袖丘吉尔上台执行,决心挫败希特勒。丘吉尔在政期间做了件罕为人知却对“二战”有着巨大影响的事件。他将政府在瑞士银行里的资金用于买通西班牙政界人士,这才使西班牙在“二战”时保持了中立。
在1936年西班牙内战中,由于德国的大力帮助使西班牙法西斯专政推翻共和国。所以凭此关系,西班牙一定会加入到德国这一边来的,这样以后的战局就很难预测了。所以这算是一个“第三帝国”衰亡的外部原因。除此之外希特勒此时又犯了一个重大错误,他命令空军司令戈林对不列颠进行空袭,但只持续了两、三个星期,英国的主要军用设施并没有遭到毁灭性打击,相反使英国人的斗志更加坚强。
德国空军没有实现沉重打击英国的目标,而德国海军又难以与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抗衡。在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情况下德军无法对英国实施登陆。没有完全解决英国,也就没有完全解决德国腹背受敌的危险。希特勒便准备进攻苏联。

4、进攻苏联
希特勒进攻苏联恰恰又是他犯的一个毁灭性错误。在没有完全消灭英国之前,他对苏联的战争无疑是将自己的战线拉得更长。此乃军事上的大忌,但他别无选择。
纳粹德国的战争机器一旦发动就无法停止下来,因为纳粹德国的军备扩张和财政扩张是无止境的,这种无限度的军备扩张和财政扩张已经摧毁了纳粹德国的造血能力,迫使他们必须一次又一次的发动战争获取其他国家的收益和财富,并彻底从经济上掠夺犹太人以及各个占领区,用掠夺到的财富来支付他们天文数字一样的财政开支和军费支出。
假如这个过程一旦停止下来,那么等待着他们的就是必然的经济崩溃和军事失败!换句话说,纳粹德国从发动战争起就注定会失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纳粹德国

~~~楼主好~~

我认为楼主所说的从英法的角度出发可行
其原因很简单,首先相对于老牌帝国的英法两国,纳粹德国和苏联均为新兴的欧洲强国,同时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民族之间的仇恨,英法等国当然对苏德两国之间潜在的冲突求之不得。基于史实,英法两国在德国向波兰宣战的时候同时向德国宣战,却因为误以为德国的下一个目标是前苏联,所以并没有对德国本土发动进攻,只是龟缩于马其顿防线内静观其变。如果德军在击溃波军后旋即进攻苏联,英法军队依然将保持姿态不予出兵,旨在保持德军在假象的东线的兵力以抗衡苏军。(事实上在德军进攻法国之前,连德国军队的成员都以为和苏联签署的互不侵犯条约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被撕毁,他们在波兰之后的下一个敌人将是苏联。 同时在以下的部分我将提到苏德两国综合国力的巨大差距)。


然而从德国的国家利益出发是不可能实现的
1.不符合德军的战术指导方向
纳粹党执政后的德国军队,军官团中的成员大多数为少壮派的新人,其中菲利柯斯.施坦因纳引入了新颖的突击战术,即闪电战。基于闪电战的快速突击理论,其新颖之处即在于其惊人的挺进和随时改变的局部战略方向。在这一理论的支持下,德国军队大胆地在结束东线对波兰的战斗后,随即被投入刚刚开辟的西线,使得整条西部战线上的英法军队措手不及,最终导致了巴黎的易手和法国的战败。若在这时继续进攻苏联,首先,失去了突然性,在波兰被瓜分后仅仅在波兰的土地上就驻守了30万严阵以待的苏联军队,和有着严密准备的苏军作战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与其和苏军进行一场漫长的战斗,不如出其不意地袭击西线的法军和英军,损失必然相对较小。

2.凭借德国一国的实力无法与苏联相抗衡。
在1939年之前的20年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美国的大萧条对德国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加之一战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使得德国自威廉一世以来积聚的家当消耗殆尽,国力倒退,虽然希特勒上台后立即将国家的经济政策更改为准战时经济,使得成千上万的工人获得了工作,军队的规模膨胀到条约规定的12-14倍。然而同时苏联也即将完成其第二个五年计划,五年计划的实施使得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工业和重工业上在原有的基础上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这段时间内,因为西方对苏联的封锁使得苏联成功地躲开了经济危机的风暴,成为了1929年以后的7年间唯一一个工业总产值大幅上升的国家。此时德国人口为苏联的十二分之一,工业生产总值为欧洲第三,落后于苏联位居世界第二的位置,军队的数量德军为苏军的五分之一。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仅仅凭靠德国一个国家的能力从定义上就不能与苏联相抗衡。至于闪电战不能应用在苏联事实,这是后话。


3.西欧国家对战争初期的德国的意义更为重大
如题,楼主不要仅仅着眼于苏联所拥有的资源,请楼主不要忽略西欧工业区队对于对抗苏联的重要性。虽然经历了经济危机,1935年之后各国的国力有逐步开始回升,加之原本雄厚的基础,1936年年终时西欧欧洲工业总值与苏联相当。而且西欧地形平坦,是闪电战理论最为理想的实践地点,因而和进攻苏联相比,先行征服西欧显得更有价值。
更多的,关于兵源的问题,楼主提到的假设也曾经被希特勒的将军们所提到,然而由于纳粹德国的极端种族主义,以及之后德国军队在东线对平民所实施的暴行,使得德国军队的兵源中不可能存在斯拉夫人种。相对地征召西欧国家的人员入伍对于二战初期的德国军队是更为实际可行的,德军吸收了相当数量的法国,比利时等国的志愿人员,组成了颇具战斗力的外籍军团并取得了相当的战绩。

5. 日本需要时间完成在中国国内的战争(假设)
在1940年中签署的轴心国条约中,明确了德日两国对共同的假想敌(苏联)的作战放案,即德军从欧洲向东挺进,日本从大兴安岭一线向西推进,两军最终于乌拉尔山脉一线会师。然而在德军进攻波兰的同时,日军依然在与中国军队苦战而无暇顾及欧洲盟友的形势。

总之,个人认为德国征服西欧各国的目的便是在于为日后进攻苏联打下雄厚的基础,所以先征服西欧或先征服苏联,不仅仅是一个顺序的问题,同样关系到各种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以及战术战略的应用等诸多方面,还请楼主仔细斟酌,万不可本末倒置。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总兵力550万人。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伙同仆从国匈牙利、罗马尼亚、芬兰以事先拟订好的一份代号为“巴巴罗萨”的计划,集结了190个师550万人、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47000门大炮、190艘军舰,划分为三个集团军群,从北方、中央、南方三个方向以闪击战的方式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为赢得这场战争,苏联人民遭受了惨重的伤亡。据统计,苏联共有超过2700万人伤亡,其中苏联红军部队累计死亡人数为865.6万人左右,包含300万上下死亡的俘虏,其余1800多万伤亡为平民,全国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人员伤亡。

纳粹德国则因为与苏联的战争消耗了大量的实力,大量德军无法撤出苏德战场,甚至被大量歼灭,因而极其有力地支援了美英在北非、意大利的作战以及盟军第二战场的开辟。最终德国的陆军主力在苏德战场被决定性的击败,东部防线也彻底被苏联突破,首都柏林被红军攻克。

扩展资料:

苏德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反对纳粹德国及其欧洲盟国的争,时间从1941年6月22日开始到1945年5月苏联攻占德国首都柏林为止。

德国集结了550万人,对苏联发动了代号为“巴巴罗萨”的军事打击。在苏联国境和受空袭地区,有人看见了漫天飞舞、疯狂投弹扫射的德国飞机,有人则遇上了猛烈的炮火和隆隆逼近的德国坦克。在战争的初期,德军占有巨大优势。

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当时的苏联人民,并没有惧怕德军的炮火,他们同仇敌忾,不屈不挠,终于在1945年5月,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苏联在赢得了长达四年、艰苦卓绝的卫国战争同时,也承受了巨大的战争苦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德战争



纯德国军队大概是500万左右 但是加上后来加盟的国家,诸如跟苏联有矛盾的芬兰,拉脱维亚,保加利亚等国家的军队。

在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的军队账面数就有900万,实际动用了730万,一线作战部队190个师(包括19个坦克师,14个摩托化师),5600多辆坦克(性能远远超越苏联坦克,实际对战置换比高达1:9),火炮4.72万门(高于苏联的3.75万门,而且德国的火炮无论威力,口径,射速都比苏联厉害),4980多架飞机(飞行员素质,飞机质量也远远高于大清洗后的苏联),作战舰艇193艘(这个数字远远低于苏联海军的396艘,但是大陆战争海军作用有限)。

德国动员的总兵力为1700万人

二战时,纳粹德国进攻苏联的总兵力是多少?
答:总兵力550万人。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伙同仆从国匈牙利、罗马尼亚、芬兰以事先拟订好的一份代号为“巴巴罗萨”的计划,集结了190个师550万人、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47000门大炮、190艘军舰,划分为三个集团军群,从北方、中央、南方三个方向以闪击战的方式对苏联发动突然...

二战时德国为什么要进攻苏联
答:原因一:当时的欧洲英国被打残,所以只剩苏联,德国两个大国,早晚必有一战。这时的德军横扫欧洲,无论是战斗力,士气,还是德军的战术都是最好的,而希特勒又认为不宣而战在前期可以摧毁苏联在欧洲的主要军事力量,然后长驱直入,攻占莫斯科,这一切都可以在冬天前结束,所以准备入侵苏联。原因二:苏联...

二战的时候德国进攻苏联的路线?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军分北、中、南三路进攻苏联:1、北方战线,由德军威廉·里特尔·冯·勒布元帅指挥的北方集团军群负责进攻,苏联红军24个师被彻底击溃,20个师损失60%的人员和装备,德军北方集团军群进抵列宁格勒城下。2、中部战线,德军突击的重点地区,由德军费多尔·冯·博克元帅指挥的中央集团...

什么叫巴巴罗萨计划
答:巴巴罗萨计划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起侵苏行动的代号。该计划由时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部第1军需部长保卢斯起草和指导,1940年8月底制定完毕。原名为“奥托”计划,后于1940年12月改为“巴巴罗萨”。整场作战于1941年6月22日展开。计划为快速攻克苏联北至阿尔汉格尔斯克、南至阿斯特拉罕的苏联西部领土。

二战时德国投入了多少兵力进攻苏联?
答: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德国的一线部队大约投入300万人。有的资料最多可以达到550万人,我觉得这个应该是德国全国的总兵力,投入苏联的不会超过300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然入侵苏联,苏联人民奋起抗击,经过几次重大战役,粉碎了德军所向无敌的神话,并经过了近四年的战争...

二战德国打俄国打了那些大小战?
答:二战德国进攻苏联主要进程 1、巴巴罗萨计划:1941年6月22日,德国人突然发动对苏联的进攻,计划代号为“巴巴罗萨”(Operation Barbarossa)。无数苏联部队被包围并最终落入德国人的手中。1941年12月5日德国人抵达莫斯科郊外并停止进军。这一阶段主要为德军大规模进攻,苏军防御并后撤的过程,因为计划本身的...

二战时德国为什么进攻苏联?苏联如何战胜德国的?
答:如果德国拿下苏联,德国所面临的问题将迎刃而解。所以在利益的驱动下,德国才对苏联发动了入侵。第二,苏德矛盾由来已久 日耳曼的德国和斯拉夫的苏联本来就不和,苏联搞的社会主义更是让德国把苏联视为洪水猛兽。虽然两国因为共同利益在苏德战争前一直在穿一条裤子,但两国的矛盾一直没有解决。纳粹的...

二战德国的进攻路线是什么?
答:向苏联进攻的路线:希特勒总共发动190个师,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47000门大炮和190艘战舰,分三路向苏联进攻,“北方”集团军群,辖第16、第18集团军和坦克第四集群,共29个师,由莱布元帅指挥,在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以东向列宁格勒总方向实施进攻,消灭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苏军,占领苏港口,使苏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为什么要打苏联?
答:首先,在德国看来,苏联是最不能让人放心的“盟友”德国要攻打全球,离不开苏联的战略资源。二战打得就是现代化武器的战争,诸如飞机、坦克、自行火炮、潜艇、卡车等都离不开石油,而德国自己缺乏石油资源。希特勒当初之所以攻占罗马尼亚,是因为罗国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德国的战略供需都来自罗马尼亚油田。而...

二战德国突袭苏联时,苏联总共有多少兵力?
答:苏军另有15.4万内务部队,这是朱可夫总参谋长无权涉及的,它的数字和当时德国的党卫军相当,不应该忽略(在随后的边境交战中,将有7.49万边防和内务部队,和五大军区的苏军一起,抵抗德国的进攻)。普遍的观点认为,6月22日以前,有268-290万的苏军被部署在了西部国境线附近。五大军区268万苏联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