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的哲书基础是哪些主义

作者&投稿:门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教育技术学的图书目录~

第一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论第一节 当前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一、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发展概况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意义)第三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实质)第四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途径)——国外的经验一、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进程中的“瓶颈”问题二、发达国家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三、发达国家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及效果第五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途径)——国内的探索一、要运用先进教育理论来指导“整合”二、要紧紧围绕“主导——主体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三、要运用“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进行“整合”课的教学设计四、要努力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五、要结合不同学科特点创建能支持新型教学结构的教学模式第六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我国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一、通过“整合”可弥补多年来教学改革所存在的重要缺陷——忽视“教学结构”改革二、通过“整合”和教育理论创新可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第二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之一——建构主义理论第一节 建构主义的由来与发展第二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简介一、关于学习的含义二、关于学习的方法第三节 建构主义教学策略的内容及实施一、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策略二、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策略三、随机进入式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策略第四节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特点一、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二、强调“情境创设”对意义建构的促进作用三、强调“合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深化作用四、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五、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六、强调学习过程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达成教学目标)第五节 建构主义理论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是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教学过程的前提条件二、建构主义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要理论基础三、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例第六节 进入21世纪以后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反思一、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还是“主导-主体相结合”?二、建构主义的认识论是“纯主观主义”的还是“主客观统一”?三、是否还应该将建构主义作为我国教育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第三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之二——教学结构理论第四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第五章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及有效运用第六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课内整合模式第七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课外整合模式

这三本书都是要看的,因为统考的话国家的参考书目是:1、教育学原理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
  王道俊、郭文安著:《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004年重印
2、教育史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修订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吴式颖著:《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裴娣娜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教育心理学
  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主要是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纲解析,高教版和北师大版的都不错。根据考纲解析去看参考书,会事半功倍的。

教育技术的哲学基础:技术主义与人本主义

转载▼

分类: 基本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随着科技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教学体系和教学范式,由于教育技术一开始就受严密的逻辑科学及行为的影响,使得教育技术自身打上了“机械性、逻辑性、定量化”的烙印,在教学设计上注重了严密的程序操作和外部控制,使教学主体基本上丢失了自主性。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到多媒体网络教学阶段,为融入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创造了条件,这就要求在开发、设计、实施、评价、组织管理的程序化时,汲取人本主义思想的合理成分,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创设科学的、人本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有效地学习。
一、什么是技术主义
1.关于技术
纵观20世纪,技术这一术语不断发展变化着,到现在,已经包括了许多种类的技术:
?/P>
技术作为物体,象工具、机器、设备、武器、用具等等,指那些支持技术工作的物理设备。
?/P>
技术作为知识,那些支持技术创新的知识。
?/P>
技术作为行动,也就是人们的行为、技能、方法、过程、程序。
?/P>
技术作为一个处理过程,从需要出发,获得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P>
技术作为一个社会技术系统,综合地利用人力和其它物体。
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方式,改变了社会的面貌。技术的飞速发展,超出了人类所能够适应的速度,给社会带来了更为复杂的改变。因此对于技术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态度和思想观念。例如,有些人对技术极为钟爱,因此就有技术偏爱论;有些人认为技术对人类的自由构成了威胁,因此就有技术威胁论。技术主义是与技术决定论联系在一起的。
2.关于技术决定论
技术决定论认为,技术是对社会最具影响力的因素,是塑造社会的力量。技术决定论观点是关于社会变革的技术引导理论,将技术看作是历史的推动者。根据技术决定论,某些特定技术的发展,传播技术或媒体技术或更广泛的技术,通常是社会变革的唯一的或主要的前因,并且技术被看作是社会组织模式的基本条件。
技术决定论认为,技术特别是传播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象书写、印刷、电视、计算机等技术“改变了社会”。最极端的看法是,整个社会的形成被看作是由技术决定的:新的技术在每个层面上改变着社会,包括社会制度、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和社会中的个体。至少,大量的社会和文化现象被看作是由技术形成的,人的因素和社会的调节被看作是第二位的。
传播技术领域普遍存在着技术决定论的观点,认为传播技术的改变具有重要的文化影响,例如麦克鲁汉等都认为印刷媒体使得思维更有理性、更符合逻辑,善于抽象思维。
麦克鲁汉将不同媒体与特定认知结果相联系,这种观点被称为媒体决定论。他将传播媒体和技术看成和语言一样,塑造和影响着人类的感知和思维。
比较适度的媒体决定论认为,媒体的使用对我们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社会情境。极端的技术决定论认为特定的传播技术或者是决定社会发展的一个充分条件(唯一原因),或者至少是一个必要条件。技术发展的结果是必然的或至少是有很大的可能性。更为普遍适用的技术决定论则认为,传播技术是一种促进力量,但所提供的可能性并不一定发生。
返回页首
二、人本主义
1.人本主义的基本思想
人本主义具有许多不同的意义,每一种意义构成一种人本主义,可以归纳为:
文学人本主义
文艺复兴人本主义
文化人本主义
哲学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思想一般包括对自由和自治的信念,认为人类有能力克服遗传、个人历史和环境的限制而做出有意义的个人选择,强调个体重要性以及特殊的人类需要。人本主义思想的基本要素是:
?/P>
人性本善;
?/P>
个体是自由的、自治的,有能力做出自己的个人选择;
?/P>
人类的发展潜力是无限的;
?/P>
自我观念在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P>
个体有着自我实现的欲望;
?/P>
现实是由每个个体定义的;
?/P>
个体不仅对自己而且对他人负有责任。
  人本主义的教育基于相类似的思想,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发展自我实现的个体,人本主义的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其目的是发展能够快乐地过有意义的生活的个体。人本主义教育首先考虑的是:发展感情方面的能力,形成情感需求,充分表达美,增强自我导向和控制能力。人本主义教育者的本质特征是对感情的理解、尊重和接受。
2.人本主义与教育技术
19世纪末幻灯机出现以后,又先后有了电影、广播、录音技术,到了20世纪50年代,电视机、磁带录音机的出现,教学机器的发明,60、70年代,闭路电视、计算机开始进入人类社会的诸多领域,卫星电视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育开发和发展的重点。到了90年代,对着多媒体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系统成为教学开发和广泛应用的热点。近几年,计算机网络化的发展,使得多媒体教学真正实现了个别化教学、程序教学。计算机网络为人们的学习创设了广阔而自由的学习环境,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得教学从传统的密集型课堂教学走向了个别化、分散化、社会化和家庭化,不但突破了传统的教学形式,还延拓了教学时空的维度,为同伴教学、分组学习、合作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基础。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向,参与发现自己的学习资源,阐述自己的问题,决定自己的行动,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这样学生就有责任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容易全身心地把情感和理智投入到创造性学习中去,并对自己的学习结果作出评价。这基本上实现了人本主义所主张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和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实现、自我评价的目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允许学生自己学习,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建立一种开放平等的教学环境,实现教学手段和目的相一致。
同时,由于现代教学技术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这对教师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由传统的一味的知识传授者改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和咨询者。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不是不平等的权威关系和依赖关系,而是师生双向参与、双向沟通、平等互助的关系,达到人本主义尊尚的人的尊严、民主、自由、平等的价值观。
返回页首
三、技术主义与人本主义之协调
持人本主义观点的教育观察家们曾经认为,教学硬件设备在课堂中的广泛使用导致一种欺骗学生的倾向,好象学生不是人而是机器。也就是说,技术的使用使教/学过程忽略了人性特点。但是,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运用得当,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赋予这一过程以个性,从而也就使这一过程具有人性的特点,而这在以前被认为是不能达到的。
海涅克(R. Heinich)认为所谓的技术主义,其根源不在于使用了媒体。如果教师把学生看作机器,那麽不管用不用教学媒体,他们都会一样地不把学生当人对待。如果教师把学生看作是具有基本公民权利和意愿的人,那麽不管用不用教学媒体,他们都把学生看作进行学习活动的人。也就是说,是使用媒体的方式而不是媒体本身导致了把学生当作机器来对待。换一种说法,就是重要的不是课堂中使用了什麽教学媒体,而是教师在使用媒体的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处于某种压力下,高度忧虑的学生容易出错,学习的效率也比较低。很多时候,对那些高度忧虑的学生来说,充满压力的学习情境使他们很难取得成功。假设运用教学媒体进行相同序列的教学,只有在学生需要时才使用媒体,那麽就可能减少环境带来的压力。这样,运用媒体就能够使教学具有人本主义色彩。
与一些教育者的观点相反,海涅克认为,其实技术和人本主义可以各种方式共存或各自独立存在。图2.8展示了技术和人文主义的四种组合方式。下面是一些例子:
?/P>
 
图2-8 技术与人本主义之协调关系
?/P>
大学里的讲座,教授和学生之间很少或根本没有交互作用——技术水平和人本水平都很低。
?/P>
由一系列模块组成的一门课,而每一模块又都是由作业目标、完成这些目标要用到的材料以及一种自我评价模式组成的——技术水平高,而人本水平低。
?/P>
与范例B相似,但是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请教教师之后选定研究的课题。在这一教学系统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定期的,比如讨论现在的学习情况和下一步应该研究什麽时——技术水平高,人本水平也高。
?/P>
一个学习小组定期见面,讨论彼此共同的阅读作业——技术水平低,人本水平高。
这些例子都经过了很大程度的简化,仅用来展示上面所形成概念,但是它们可以作为分析人文主义和技术之间的关系的基础。这些例子说明教学过程的技术和人文主义水平可以很低,同样,也可以很高。
教学技术的运用并不排斥充满人本主义色彩的教与学的环境。恰恰相反,教学媒体能够有助于提供一个学习环境,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如果教学媒体在课堂中运用得当,而且运用时具有一定的创造性,那麽随心所欲打开或关上的是机器,而不是学生。

教育技术学的哲书基础是哪些主义
答:教育技术的哲学基础:技术主义与人本主义转载▼分类: 基本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随着科技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教学体系和教学范式,由于教育技术一开始就受严密的逻辑科学及行为的影响,使得教育技术自身打上了“机械性、逻辑性、定量化”的烙印,在教学设计上注重了严密的程序操作和外部控制,使教学主体基本上丢失了自主性。现代教...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有哪些?
答: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教学理论: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法、布鲁姆的掌握学习、范例教学、巴班斯坦的最优化教学

教育技术主要理论基础有哪几种?
答:在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学科对其形成和发展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很多理论变成了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对于教育技术有最基本的三个理论基础:①传播学理论、②学习理论、③教学理论。(一)传播学理论传播就是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过程,是利用各种媒体把信息从信息源传递到接受者的过程,具有沟通、协调、教育和娱...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有哪几个部分?
答:教育技术理论基础主要涉及到教育技术学的基本问题和理论,包括:1. 认知心理学理论:教育技术学建立在认知心理学基础上,研究人类思维和信息加工的过程,探讨学习、记忆、思考等认知过程,以及教育技术如何促进这些认知过程。2. 学习理论:教育技术学建立在学习理论基础上,研究人们如何获取、存储、应用和评估知识,探...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有哪些?
答: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基于现代教育理论、语义网络理论、认知学习理论。一、现代教育技术是基于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 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育技术。它以实现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效果、教学效益最优化为目的,是现代教学...

教育技术理论的主要理论基础有哪些?
答:1、视听教学理论,指出了各种视听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2、学习理论,阐明人们的行为变化如何产生,揭示学习是依据什么机制而形成的理论;3、传播理论,是全面研究人类进行信息传送、交换、加工的科学;4、系统科学理论,包括了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包括三个理论:1、...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有哪些?
答: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基于现代教育理论、语义网络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现代教育技术是基于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 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包括
答: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计算机科学等。这些理论为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支撑和指导。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理论基础:行为主义:行为主义理论是教育技术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它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并关注通过操作条件来改变行为。在教育技术中,行为主义被广泛...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有哪些??
答:现代教育技术主要的理论基础有:1、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即现代教育媒体;2、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即媒传教学法;3、优化教育、 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哪些?
答:比较典型的说法是:1、视听教学理论,代表是戴尔的经验之塔 2、学习心理学,代表有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 3、传播理论,几个典型的传播模型都对教育技术有启发 4、系统科学理论,系统论里的新旧三论 具体的内容可以找本书看看,或者看看网上的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