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活用

作者&投稿:尧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名词的词类活用~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名词可活用为动词。如:
云青青兮欲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雨,用作“下雨”。
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沈括《梦溪笔谈》) 花,用作“开花”。
二、名词的使动用法。如: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项羽之死》) 王,即“使我为王”。
三、名词的意动用法。如: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宾客,即“以......为宾客。

古代汉语中的名词活用,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活用作动词,一种是活用为状语。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可以分为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三种类型。
(一)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有些名词可以作动词用,在句子中充任谓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名词+名词。如果一个句子中有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即不是并列关系、同位语关系,又不是偏正关系,句中也没有其它动词作谓语,那么其中的一个名词就是活用作动词。例如:范曾数目项王。例子中的“目”,名词作动词,当“看、使眼色”讲,作谓语,“项王”为其宾语。
2、能愿动词+名词。能愿动词的位置是在动词之前的,当一个名词置于能愿动词之后,句中又没有其它动词时,这个名词作动词用。例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例子中的“水”,名词,在能愿动词“能“之后用作动词,当“泅水”讲,作谓语。
3、名词+补语。补语的位置通常是附在动词之后。当一个名词在补语之前,句中又没有其它动词时,这个名词作动词用。例如:沛公军霸上。例中的“军”置于补语之前活用为动词,意为“驻扎”。
4、否定副词+名词。否定副词往往置于动词之前修饰动词的。所以紧接在否定副词之后的名词通常用作动词。例如:小信未福,神弗福也。例子中的“福” 紧接在否定副词“弗”之后,活用为动词,作谓语,当“保佑”讲。
(二)名词的使动用法。



指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如: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王我”是“使我王”,即“使我为王”。
(三)名词用作意动词。



就是名词带上宾语,主观上对宾语会有“感到它怎样”或“把它看作什么”的意思。

例如: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忧愁”,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忧愁。
二、名词作状语。有些名词用在动词的前面,对这个动词起着直接修饰或限制作用,在句中充任状语,名词作状语的用法常见有以下3种类型:
(一)表示比喻意

。这是指拿用作状语的那个名词的动态来描绘它所修饰的那个动词所表示的状态,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像……一样,像……似的。

例如:有狼当道,人立而啼。“人”作状语修饰动词“立”,意为像人一样站立着。
(二)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这是把动词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当作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来看待,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当作……那样”和“像对待……那样。

例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修饰动词“事”,作状语。
(三)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凭借的工具或动作行为使用的方法

。例如: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名词“廷”表示动作行为“见”发生的处所,意为“在廷上”。

一、知识梳理

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与现代汉语略有不同。实词一般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及数词等类;虚词分成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及助词等类。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语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这就是所谓的“词有定类,类有定职”。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经常用作状语、补语,等等,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

但是,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即原来词性),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词类活用。总的说来,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等。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规律

①名词后面带宾语就活用为动词:如“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中的名(命名)。

②名词后面带补语就活用为动词:如“沛公军霸上”(《鸿门宴》)中的“军"(驻扎军队)。

③名词前面有状语修饰就活用为动词:如“秦师遂东”(《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东”(向东前进)。

④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就活用为动词: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动学》)中的“水”(游水)。

⑤名词放在“所”字的后面就活用为动词: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中的“罾”(用渔网捕捉)。

 

 2.名词用作状语的规律

①一个名词在动词的前面如果不作主语就用作状语:如“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指南录)后序)中的“草”、“露"(在草丛里,在露水中)。

②两个名词(其中一个或者为代词)在动词的前面如果一个作主语,另一个就用作状语:秋水时至”(《秋水)中的“秋水”是主语,“时”(按时)就用作状语。再如“吾得兄事之(《鸿门宴》)中的“吾"(代词)是主语,“兄”(像对待兄长一样)就用作状语。

3.名词的使动用法规律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名词用作使动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文言文中名词的使动用法较少。

①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使“白骨”长肉)

②先破秦入成阳者王之(《鸿门宴》)(使“之”称王)

4.名词的意动用法规律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把……当成宾客款待)

②则席地倚墙而坐(《左忠毅公逸事》)(以…为席)

③孔子师郊子、苌弘(《师说》)(以…为师)



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几种用法
答:名词活用为动词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在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活用作了动词。古汉语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情形较多,其表现形式也较多。活用名词+名词 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分析:名词“籍”活用作动词,登记;其后紧跟名词“吏”“民”...

实词活用
答:实词活用是古代汉语中特有的语法现象,我们只有掌握了其一般规律,才能真正了解词语的准确含义。一.名词活用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在句子中一般作主语、宾语或定语。在古代汉语里,有些名词可以作动词用,也可以在句子中作状语。(一)名词活用作动词 (二)名词的使动用法 (三)名词用...

古代汉语的名词活用
答:古代汉语中的名词活用,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活用作动词,一种是活用为状语。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可以分为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三种类型。(一)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有些名词可以作动词用,在句子中充任谓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名词+名词。

常见的11种词类活用的用法
答:2 数量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是数量名词充当谓语或是其前面有能愿动词。例如:例4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例4句中的"五" 是名词用作动词,在句中充当谓语,"五里"就是"飞五里"的意思。例5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劝学》)例5句中的"十" 是名词用作动词,在能愿动词"能"的前面,有"走...

活用的含义是什么?活用最常出现于在什么之中?
答:本文从上古经典名著中广泛撷取论据,从名词活用的普遍性、动词活用的普遍性、形容词活用的普遍性等方面充分地证明了它使用的普遍性。[关键词] 名词活用 动词活用 形容词活用 普遍性所谓词的活用,就是某些类型的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原来的一般性质和语法功能而具有新的性质和语法功能的灵活用法,离开这种...

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的条件以及举例说明?希望可以尽快回复我...
答: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既不是并列结构又不是偏正结构,则前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一名词做它的宾语.例如:遂王天下,“王天下”不是“王和天下”而是“统治天下”2.形容词、名词放在“所”字后面,活用为动词 世之所高,莫若皇帝 3.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活用为动词 寡人...

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几种用法
答:名词指的是用来表示人、事物、地点等的词汇,动词指的则是表示动作、行为、状态的词汇。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活用作动词带宾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事物。一般有以下几种活用类型。1、名词+代词 代词前面的名词可考虑动用,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例:从左右,皆肘之。

有关名词的活用
答: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活用后既保留了名词的意义,又具有动词的功能。名词活用为动词后,译为现代汉语,有的译为述宾短语,[动+名]如: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 《吕氏春秋•上农》子高曰:“微二子者,楚不国矣。” 《左传•哀公十六年》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 《...

名词用作动词的活用形式
答:用在宾语“相如”前,活用为动词,是“安置(相如)住宿”的意思,“舍相如”是动宾结构;例2中“军”本是名词,用“函陵”前,活用为动词,是“驻扎”的意思,“军函陵”是动补结构。2.副词作状语十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例3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模仿)(《...

《出师表》词类活用是什么?
答:恐托付不效(动词“托付”作“恐”的宾语,用作名词,托付的事)。5、形容词作名词 此皆良实(形容词“良”、“实”充当判断句主语“此”的谓语,用作名词:善良笃实的人)。攘除奸凶(形容词“奸”、“凶”作“攘除”的宾语,用作名词:奸臣恶人)。内容解读:《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