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几种用法

作者&投稿:尉迟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简要分析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几种用法~

8种名词活用为动词
1、名词+代词
例:从左右,皆肘之。肘活用为动词,意为用肘击。(《左传·齐晋鞍之战》)
2、副词+名词
名词不受副词修饰,所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 晋灵公不君,君活用为动词,意为行君道。(《左传·晋灵公不君》)
成语例:不毛之地,不翼而飞,不胫而走,先礼后兵,未雨绸缪,莫名其妙
3、能愿动词+名词
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用如动词
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能为能愿动词,后跟的水字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游泳。(《荀子·劝学》)
成语例:能文能武
4、动词或动词性结构短语+“而”+名词
而字连接表示并列关系,前后一致,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
人非圣人,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过活用为动词,意为犯了过错。(《左传·晋灵公不君》)
成语例:华而不实 , 苗而不秀
5、名词+名词
双名词的名词活用需分情况,不是所有都是,主要的有三种:
· 动宾关系,两名词间形成动宾关系,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形成动词+名词的结构。
例:鄂侯争辨之,辨之急,故脯鄂候。脯名词作动词,意为把···晒成肉干。(《战国策·鲁仲连义不帝秦》)
曹子手剑而从之。手活用为动词,意为用手拿着。(《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 主谓关系,两名词间形成主谓关系,后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形成名词+动词的结构。
例:陈胜王。王作动词,称王。(《史记·陈涉世家》)
成语例:车水马龙 ,心猿意马,春华秋实,一诺千金
· 动补关系,后一个名词作补语,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一个名词多为表处所的名词,形成动词+名词的结构。
例:王关中。王作动词,称王。(《史记·项羽本纪》)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函陵,氾南都是表处所的名词,军活用为动词,意为屯兵。(《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6、所+名词
所字后一定要跟动词,所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置人所罾鱼腹中。罾活用为动词,意为用渔网捕,捕捞。(史记·陈涉世家》)
7、名词+者
者字前不能是名词,所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者有在着乎?侯活用为动词,意为称侯。(《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8、名词+介宾结构
介宾结构一般作补语修饰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馆于虞。于虞为介宾结构,修饰馆,馆活用为动词,意为投馆,住宾馆。(《左传·宫之奇谏假道》)

1名词作状语:名词一股是不能做状语的,做了状语就意味着带了副词的性质。在文言文当中,这也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所以名词做状语也是-种词类活用的现象。如:

(1)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
(2)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腑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

(3)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活板》)
(4)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促织》)
(5)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2名词作动词:名词动用的七个规律:
一、名词前有助动词、副词修饰限制,名词活用作动词。大家都知道,名词一般是不受副词、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的;因此,在名词的前面如果有了副词,或者助动词,那么,这个名词一定是活用成动词了。
二、名词的后面带有宾语,名词动用。- -般的说名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名词的后面如果带有一“个名词,那么,这个名词肯定活用作动词。

三、名词的后面带了补语,名词活用作动词。按照常理,名词也是不能带补语的,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确有名词的后面带了补语的情况在。此时,那名词自然也就活用成动词了。
四、名词与“所”组合,名词活用作动词。众所周知,“所”字短语的构成是:“所”加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构成的名词性短语。“ 所”的后面跟着的一定是一个动词,所以,它的后面跟着的如果不是动词,那么,不管是什么词性的词,一律活用作动词;名词也不例外。
五、名词的前后有“而”连接,名词活用作动词。一般的说, “而”是不能连接名词的,因此,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名词的前后如果有了连词“而”,那么,这个名词肯定活用成动词了。
六、名词在句中处在谓语的地位上,名词活用成动词。名词在句子里一般是不能充当谓语的,除了在判断句中,名词性短语可充当谓语外,其他情况下,名词在句子里一旦作了谓语,那么,这个名词一定活用成了动词。
七、名词与“者”组合,名词活用成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在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活用作了动词。古汉语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情形较多,其表现形式也较多。


活用名词+名词

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分析:名词“籍”活用作动词,登记;其后紧跟名词“吏”“民”。

活用名词+代词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分析:名词“志”活用作动词,做标记;其后紧跟代词“之”。

活用名词+介宾短语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   分析:名词“渔樵”活用作动词,打鱼砍柴;其后为介宾短语“于江渚之上”。

   


介宾短语+活用名词

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  分析:名词“盟”活用作动词,订立盟约;其前为介宾短语“与郑人”。

能愿动词+活用名词

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分析:名词“饭”活用作动词,吃饭;其前为能愿动词“能”。

活用名词+句末助词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分析:名词“水”活用作动词,游泳;其后为句末助词“也”。

②然而不王者(《寡人之于国也》)  分析:名词“王”活用作动词,为王,称王;其后为句末助词“者”。

活用名词直接在句末   

遂命酒(《琵琶行》)  分析:名词“酒”在句末活用作动词,摆酒。



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几种用法
答:(4)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促织》)(5)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2名词作动词:名词动用的七个规律:一、名词前有助动词、副词修饰限制,名词活用作动词。大家都知道,名词一般是不受副词、助动词的...

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
答:②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五. 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① 殚其地之出,竭其...

名词活用为动词
答:1.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 (《过秦论》)2. 吾师道也(师:学习)(《师说》)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1. 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 (《鸿门宴》)2.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 (《齐桓晋文之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动用法:...

名词用作动词的活用形式
答: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属于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后一个名词作动词的,属于主谓结构)例1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廉颇蔺相如列传》)例2 晋军函陵(军,驻扎.驻军)(《烛之武退秦师》)分析例1中“舍”本是名词,用在宾语“相如”前,活用为动词,是“安置(相如)住宿”的意思,...

古代汉语的名词活用
答:古代汉语中的名词活用,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活用作动词,一种是活用为状语。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可以分为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三种类型。(一)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有些名词可以作动词用,在句子中充任谓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名词+名词。

古代汉语(自考)中,怎样分辨名词作状语和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答:何谓"意动用法"?就是主语"主观"的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动词的特性。一种是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驼业种树"的业,(《种树郭橐驼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的宾客,(《伤仲永》),这是名词活用作意动。第二种是主语认为宾语具有什么性质,"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的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高中必修一至必修五中所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总结(详细)并总结规律...
答:2 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用作动词 例如:晋灵公不君 君 就是名作动 ,不 是否定副词 。 3,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也可作动词 例如:左右欲刃相如 刃就是名作动 , 欲为能愿动词 4,方位名词作动词 例如:秦师遂东 东即方为动词 向东的意思二、名词的使动用法:在古汉语里,名词使动是...

名词活用为动词
答:当名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不再表示人或事物,而是表示与这个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时,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了。一般有以下几种活用类型。一、一般说来,代词前面的名词可考虑动用,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其格式为“名词+代词”。如:(1)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狼...

文言文阅读中名词在什么情况下活用做一般动词,什么时候作状语_百度知 ...
答:(《伐檀》) *(2)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B. 并列关系 例如: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C. 同位关系 例如: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梅花岭记》) 两个名词连用,句中又无做谓语的动词,则其中可能有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上面三种关系除外) 例如:1.舍相如广成传舍。

初中语文古文中所有名词用作动词
答:3个回答 #热议# 职场上受委屈要不要为自己解释?匿名用户 2013-06-28 展开全部 1 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A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