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当中为什么解释行为和预测行为总是紧密相连的?

作者&投稿:花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心理学当中为什么解释行为和预测行为总是紧密相连的?~

在心理学中,解释行为和预测行为是紧密相连的,因为它们共同构成了对人类行为的深入研究。
解释行为指的是对已经发生的行为进行合理的说明和解释,以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机制。这种解释可能涉及多个因素,包括个体内部的特征(如人格、情绪、认知等)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如社会文化、生活事件等)。通过对行为的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体的行为模式和决策过程,进而探究其心理现象和规律。
预测行为则指的是根据已有的信息和规律,对未来可能发生的行为进行预测。这种预测基于我们对行为原因和机制的理解,以及我们对个体内部和外部因素的观察和分析。通过预测行为,我们可以提前做好应对和准备,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风险。
解释行为和预测行为是相互关联的。一方面,对行为的准确解释可以为我们提供预测的基础。通过对行为的分析和解释,我们可以发现行为的规律和趋势,进而用于预测未来的行为。另一方面,对行为的预测也可以验证和改进我们的解释。如果我们的预测与实际行为不符,那么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解释,寻找更准确的原因和机制。
因此,解释行为和预测行为是心理学研究中相互促进、不可或缺的两个环节。通过深入研究和综合运用这两个环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为个体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关于态度对行为预测的研究,可以说是始于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理查德.拉皮尔(Richard Lapiere)在1934年所做的一项研究.不仅提供了看待人类社会行为的全新视角,还激起新的研究浪潮和许多后续研究.[3]
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存在着严重的种族偏见和歧视,并且这种带有歧视的行为非常普遍且被人广泛接受.例如,一些旅馆、餐馆常有拒绝为一些种族或少数民族的人提供服务的规定,这是很普遍的事情.拉皮尔决定利用这些带有种族歧视的规定来验证他的观点.与那些为人普遍接受的观点相反,他的研究理论假设是:人们的“社会行为”与他们口头表达的社会态度很少具有一致性.换句话说,人们的言行并不一致.
这项研究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着重探讨真实的行为,第二部分是评估与其相关的假设性态度.
在真实行为阶段,拉皮尔与他的中国朋友开车两次沿太平洋海岸线周游美国,对这对中国夫妇所受到的礼遇进行了详细的观察记录,但并没有告诉这对中国夫妇.他解释说,如果他们知道了详细情况,就会变得不自然,并改变自己的行为,这样就会降低研究的效度.在研究的第二部分中,拉皮尔给所有他们到过的地方寄了一份问卷,问卷与真实访问之间有6个月的时间间隔.他对于这种间隔的说明是:他希望让中国夫妇访问的影响得以消退.问卷感兴趣的主要问题是:“你愿意在自己的旅馆或餐厅接待中国客人吗?”餐馆、咖啡馆共返回81份问卷,旅馆返回了47份问卷,回收率为51%.为了进一步确保问卷的回答没有直接受到中国夫妇访问的影响,拉皮尔同时让另外32家旅馆和96家餐馆对同样的问卷作出回答,它们与中国夫妇访问过的餐馆、旅馆在同一地区.
在将近3年之后,拉皮尔终于有了确切的资料以对社会态度与社会行为进行比较.结果拉皮尔称,在251个他们曾光顾过的旅馆和餐馆中,他们只受到过一例由于他的这对同伴是异族所带来的冷遇.除了这次不愉快的经历外,他们在其他地方都受到了中等或中等以上的待遇,
6个月后,那些寄往他们曾经访问和未曾访问过的地方的调查问卷所得的结果.几乎所有的拉皮尔与中国夫妇到过的旅馆、餐馆、咖啡馆、旅行者之家(超过90%)都回答说他们将不会接待中国人.另外,来自于他们未到过的地区的回答,其分布状况实质上也是一样的.这就表明,研究结果并没有受旅行者最近造访的影响.
在对自己的研究结果进行讨论时,拉皮尔将焦点主要集中在调查个人真实态度的问卷缺乏效度.他提出:“直接比较对问卷回答的反应和对实际经历的反应是不可能的”.但他否认彻底排除问卷的有用性.他的建议是,在确定人们对假设性情景的假设性态度时,这些资料是有用的.因此他得出他的研究结论,如果你想预测一个人在面对某一真实的特定情景或特定人物时将如何表现的话,对假设性情景的口头回答(即态度问卷)是远远不够的.他主张,只有通过研究真实社会情景中的人的行为,才能可*地测量一个人的社会态度.
3.1.2其他后续研究
拉皮尔的研究结果,立即引起了大量的批评意见.有的认为,以一封信中对简单的是非题的回答为基础,不能有效的测量个人对某一群体的态度.例如,答题人大脑中对“中国人”表象,也许与他们实际遇得到的这对中国夫妇完全不同,他自己也提到“这对夫妇很有风度、富有魅力,并能很快赢得那些有机会与他们打交道的人的钦佩与尊重”.又或者说,这种态度外显量表测量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诸如被试反应粗心、极端化、默认、社会期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存在一些有关信、效度的争议.还有人认为,在他们3人访问过的地方的人中,只有半数对问卷做出了回答,也许那些花时间回答问卷的人正是对亚洲人有极端偏见的人.最后一种批评意见是,6个月后,对问卷题目做出回答的人也许已经不是他们曾经遇到的那些人了.
针对第一种批评意见,即测量技术上的缺陷,他们改良了测量技术,一种内隐(间接)测量技术随科技的发展应运而生.早期的间接测量曾使用过不显眼的行为测量以及丢失的信件程序,而瞳孔反应、皮肤导电反应、面部肌电图等生理测量技术则一直延用至今[4].对于现今的态度测量特别是内隐态度的测量或者说态度的内隐测量来说,更多的是内隐联想测验,情感性启动等等技术.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测量人们是否会花更多的时间将积极词汇与黑人面孔联系起来(与将积极词汇与白人面孔联系的时间比较)以测量内隐的种族态度.
但其他后续研究仍然发现,态度和行为的相关系数很低,基本在0.30~0.50之间[5].与此同时同时,相关论的证据也不断出现.就在拉皮尔研究不久1936年美国人盖洛普运用抽样调查法,以预测投票率与实际投票率相差不到1%的准确性,成功地预测了罗斯福总统的当选.又比如Gibb等人的研究表明对自杀的态度直接导致行为的预想以及行为的发生.
研究结果似乎不尽如人意,于是研究者开始不完全否认态度和行为的直接关联,而转向对态度行为不一致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且一些影响因素得到很好的控制.社会心理学家Wicker(1969)曾就种族关系、工作满意和教室消磨时间等课题,进行了45次有关态度和行为联系的测量,只有9次落在此范围内.为此,Wicker得出结论:“作为一个整体,这些研究表明,与态度和行为密切有关这一说法相比,极有可能的情况是态度与外显行为没有联系或只有极少的联系”.
3.3.3启示
心理学家对皮拉尔德研究反应就像一名运动员在极富挑战性的比赛中的反应一样.他们有的对此进行强烈的批评,有的研究者开始试图解释为什么态度的评估不能预测个人的真实行为,还有的还有的研究者试图发现态度何时能预测行为.很少有对这几个方向进行综合研究,一般的研究都是用方便的原则只用一种理论作为框架,至今还没有研究去探索究竟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理论,也许不同类型的态度行为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预测,但这些尚无明确的定论[6].态度行为关系的研究,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无论是消费,管理,犯罪,健康等等都会涉及到通过态度的转变来预测行为,多学科的研究往往是不同重点的,所以采用的理论也有很大的差异[7].
对态度的一些理论而言,如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等,我认为这些理论未必是孤立存在的,也许它们之间有嵌套作用,比如态度的强度可以嵌套在计划行为理论中成为它的一部分,而计划行为理论由可以嵌套在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中.作理论比较分析,而不仅仅做相关分析,这也许可以作为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因为一个人现在的行为和未来的行为总是一贯的密不可分的!行为是由思想观念芭至习惯所决定的!与性格也息息相关!有句俗话:性格格决定命运!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太大改变

心理学当中为什么解释行为和预测行为总是紧密相连的?
答:因为一个人现在的行为和未来的行为总是一贯的密不可分的!行为是由思想观念芭至习惯所决定的!与性格也息息相关!有句俗话:性格格决定命运!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太大改变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人的行为是()的研究目的。
答:一、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其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类行为。下面对这四个研究目的进行简要解释。二、描述:心理学致力于准确地描述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特征、模式和变化。通过观察和测量,心理学试图建立关于人类行为的客观描述,以获取对现象的全面理解。三、解释:心理学寻...

怎么理解心理学的解释预测和调控
答:心理学揭示了客观现实对人的主观精神或心理的决定作用,揭示了心理与脑的关系、心理发展与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还说明了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是如何产生,它们又是怎样实现对行为的调节等等,这些方面积累起来的科学事实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感性认识与理...

心理学的目标?滁州学院考试大纲上的
答:②解释行为,就是说明行为产生的原因。解释行为回答“这种行为为什么会发生?”。③预测行为,是对于发生的情况(条件),根据心理学研究成果预测可能出现的行为。④控制行为,是根据行为预测结果,改变影响行为的条件。

心理学为什么研究人的行为
答:人们的行为很多是与忌妒有关的,比如说,婚姻关系中的矛盾源于忌妒,出现一些抢夺他人财物或者谋害他人性命的行为,也很多处于忌妒心理。那么忌妒心理是怎么产生的呢?之所以出现忌妒心理,是有那些能引起我们产生爱的条件的人。这个不难理解,一个人之所以忌妒,是因为他们之间有爱的连结。忌妒心理在文学作品...

心理学的主要功能是哪些
答:心理学具有多种功能,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功能:1.描述和解释行为:心理学致力于描述和解释人类和动物的行为。通过研究认知、情感、行为、个性等方面的现象和过程,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和动物的行为模式、决策方式以及社会互动等。2.预测和控制行为:心理学也致力于预测和控制人类和动物的行为。通过研究...

心理学为什么研究人的行为
答:很简单,因为人的行为是心理的表现,所以心理学要研究人的行为。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人的行为的复杂性是由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引起的。同一刺激可能引起不同的反映,不同刺激也可能引起相同的反应,因此,不理解人的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

心理学为什么必须研究人的行为?
答:通过对行为的观察,是可以实现对内部心理活动的了解。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在头脑内部,对于这种头脑内部的活动是无法直接观察或度量的。不过心理活动总是受内隐的心理活动支配和调节的。通过对行为的观察可以实现对内部心理活动的了解。比如说,郊游中看到一个不知名的大毛虫,有的人转向躲避,有的人停步观察...

心理学是怎样描述行为的?从描述解释控制预测四方面进行论述
答:现在;解释 未来:预测、控制 而总的目标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描述面临客观性的挑战 而解释又区分了秉性变量和情境变量,前者对内、后者对外。预测可以用可证伪来理解,它也面临这个挑战。控制特别提到了文化情境对它的态度。你是北印的吧,我妹妹也在那里,要我帮她写这个论文呢。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在...

心理学为什么和行为有关系?
答:心理学里面讲到。人的心理现象是由一定的刺激引起的。心理支配着行为,并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这就是我在看到这一章节的时候。脑子里面产生了疑惑。既然研究的是心理,那么为什么要讲一讲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呢?因为分为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什么是行为呢?行为就是有机体可测量的反应。这里面蕴含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