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佛教的东西?

作者&投稿:蔚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佛教的东西,好像有些自相矛盾啊?请耐心看下去!~

为何会有恶报,善报。首先恶报善报是客观的存在,佛教为此提供了自己的解释,比如阿赖耶识种子说,缘起论等等,但这些偏于理论,所以为了通俗,就简单的说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地狱恶业看着恐怖吧,可往昔我们折磨小虫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恐怖?吃肉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恐怖?背后说人坏话,当面冷嘲热讽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恐怖?拳头打墙,拳头疼就是我们自己导致的恶业,不是墙强加给你的。如此等等,地狱是我们自己恶业感召,不是谁把我们抓进了地狱,而是我们为自己造了地狱。若害怕地狱,应该从先开始努力行善,改善我们的业报方向。

某人因为内向,被人疏远,这当然不是内向的原罪,只是客观条件,但在这个条件下,有的人虽然内向但能自强克服缺点一样可以生活的很好,而有的人不能积极改善自己的缺陷,轻易就怨天尤人,倒了霉就骂天不公,受了挫折就觉得自己是莫名受了报应。这个要调整心态,看心理医生,或是找人开解心结,怪不得佛教。所谓逆风扬尘,尘土袭身,逆风只是条件,怪风那是没有道理的,只能怪扬尘这个行为,而抱怨尘土袭身这个结果则是更没有道理的。

至于说和尚也好名利,毕竟和尚们还是凡人,凡人就会有凡人的缺陷,好虚荣也是可以理解的,有的时候并不是老和尚自己有多虚荣,他的徒子徒孙们喜欢弄一个特厉害的师傅显得自己也很牛。佛教就是要修行接触虚荣,如果大家都没有虚荣心了,佛教的修行就可以省略一项了。

至于说借助某些名人、政府官员宣传,一方面也是出于虚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传教,吸引信徒,毕竟大家都不会自动的亲近佛教,了解佛教,需要通过一些手段来向大家推介佛教,吸引人们的关注。

你的问题其实能写很多,水平、时间有限,暂时就写这么些。

1、唐·惠能《菩提谒》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译文: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佛性就是一直清澈干净,哪里会有什么尘埃?
2、唐·惠能《菩提谒》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译文: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妙的佛家思想?以此进行修行自身,极乐世界也就在眼前!
3、唐·吕岩《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译文: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4、唐·白居易《花非花》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译文:说它是花不是花,说它是雾吗不是雾。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来时仿佛短暂而美好的春梦?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无处寻觅。
5、宋·道潜《口占绝句》
寄语东山窈窕娘,好将幽梦恼襄王。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译文:寄语东山那位窈窕的姑娘,总喜欢用幽梦去烦恼襄王。禅心早已化作沾泥的杨絮,不会再随着春风上下颠狂。

扩展资料:
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让尼泊尔民众一向不满。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
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佛姓新称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旧称瞿昙;因为他属于释迦(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
参考资料:
禅诗 百度百科

  佛教 (Buddhism):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他的名字是悉达多 (S.Siddhārtha, P. Siddhattha),他的姓是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因为他属于释迦 (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自西向东传入我国。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是佛陀的教育,而不是拜佛的宗教,佛教非宗教,非哲学,讲佛教是宗教只是一种通俗的方便说而已,实则以般若的智慧自内证打破无明烦恼,成就菩提(觉悟)之道,佛教在历史上曾对世界文化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依然深深的影响着我们。

  世界上大部份的宗教,都只承认他们自己所信的宗教教义才是唯一的‘真理’,而排斥他教教理为‘邪说’。

  而佛教认为一切宗教,祗有教义深浅的区分,很少有好坏邪正的差别的。任何一种能够存在世上千年以上的宗教,一定对世道人心有着或多或少的裨益的,否则这个宗教早就被人类的‘智慧’所唾弃,同时也被时间的浪涛所冲失了。

  问题只是在于某些宗教只能给人以短暂的、少数的快乐;而有些宗教则能予人以永恒的、多数的幸福。而佛教正是属于为数不多的后者之一。

  在佛法传世的近二千五百年中,佛教一直与其他宗教和平共处,历史上为了传教而与其他宗教发生流血冲突的事,在佛教历史上从来没有过。

  这里我要请朋友们看印度阿育王(西元前三世纪),遵照释迦牟尼的宽大慈悲、兼容并蓄的遗教,有一段至今原文尚存,被雕刻在岩石上的诰文:‘不可只尊重自己的宗教而菲薄他人的宗教。应如理尊重他教。这样做,不但能帮助自己宗教的成长,而且也对别的宗教尽了义务。反过来做,则不但替自己的宗教掘了坟墓,也伤害了别的宗教。’ ‘因此,讲和谐才是最好的。大家都应该谛听,而且心甘情愿地谛听其他宗教的教义。’(谛听即留心听。)从这一段文字看来,这种宽容和诚意,正是佛教文化中最珍贵的遗产之一。

  ‘真理’在佛教看来是没有国界的,它不须任何宗教的‘商标’。它也不属于任何一个宗教,或属于任何时代中的任何一个人。所以佛所说的真理,不是他一个人独有的,因为佛只不过是一个‘真理的发现者’而已,就像牛顿所发现的‘地心吸引力’,并不是牛顿专有的一样。因此佛教认为一切合理的、具有永恒不变的道理的都是‘佛法’。

  ‘你要爱你的仇敌。’虽然出自于圣经,但佛教毫无疑问地承认它是具有美德的真理。(与佛教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相同。)

  佛法像浩瀚的江海,它能容纳地球上的一切大小河川。所以佛经上说:‘一切法皆是佛法’啊!

  以下是全部的佛教图书,经过整理和编篡后,汇集成一部全书,叫做《大藏经》。大藏经由三藏(经、律、论)十二部组成。
  大乘佛教常用的佛教图书:
  [经]的佛教图书有: 《大般若经》、《心经》、《金刚经》、《妙法莲华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维摩诘经》、《胜鬘经》、《大方等大集经》、《大般涅盘经》、《楞严经》、《解深密经》、《楞伽经》、《大日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

  [律]的佛教图书: 《四分律》、《梵网经》,《菩萨戒本》。

  [论]的佛教图书: 《大智度论》、《中论》、《大乘起信论》、《摄大乘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瑜伽师地论》。

  如果你想下载的佛教图书,可到“佛教都市网”:

  http://www.budd.cn

http://www.ebud.net/
很好的佛教知识网站

问个关于佛教的问题,希望有些对佛教了解的大仙能够回答我
答:舍掉自己的东西送给大家,使大众得安乐。己身不自私自利,心不舍离利益众生的觉悟。也只有因修得好,才有好的果报。 虚空藏菩萨的仁爱遍满虚空法界,使大众福慧同修,舍苦趣乐,得证福果的无尽仁爱精神令后世得益无穷。八大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佛教说的东西都是真的吗?
答:即便你是世俗一人,但人有一副皮囊,是没有意义的,人除了外表,还应该,或更应该有精神寄托。我不信佛,但佛教的一些东西确实值得我们去领悟,来提高我们的修养,修为。如果你确实有心的话,就能利用佛教来化解你的一些戾气,进而让自己缓解疲劳。但佛教的东西,不建议沉迷于中,人毕竟是世俗之人。希望...

佛教中的舍利子是什么东西?
答:像佛陀涅盘后,所烧出的舍利就有一石六斗之多,在当时有八个国王争分佛陀舍利,每人各得一分舍利,他们将佛的舍利带回自己的国家,且兴建宝塔,以让百姓瞻仰、礼拜。另外,修行有成就的高僧及在家信徒,往生后也都能得到舍利。如中国的六祖惠能,近代的弘一、印光、太虚、章嘉等大师们,他们都留下...

佛教讲的主要是些什么东西
答:所谓缘生,就是因缘所生,也就是由于各种关系的结合而产生各种的现象。比如一篇文章能够成为文章,能够达到读者的手里,能够使得读者明白一些有关佛教的问题,这中间的关系(因缘),看来简单,实际则复杂之极;文字的来源及修养,知识的累进及吸收,作者的健康热忱及见解,加上文具的制造及运用,文稿的检...

关于佛教的起源
答:“三法印”指衡量是否真正佛教教义的三条标准。即“诸行无常”,指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变化的,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不变的;“诸法无我”,一切事物或现象都是因缘和合(各种因素和条件聚合)而形成,没有独立的实体和主宰者;“寂静涅槊”,超脱生死轮回的涅榘境界是永恒清净、没有烦恼的。如果符合这...

原来,这些常用语都与佛教有关!
答:称为“相续无常”。佛家认为世间事物都是“变易法”,有生必有死,有成必有毁,有合必有离……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东西。无常毁灭一切,称为无常火;无常吞噬一切,称为无常狼。人身易老易死,亦不免无常。常用意:表示非常短暂的时间。佛教用来表达事物迅速变化。参考资料:《俗语佛源》

佛教有什么好点的经文呢?哪些经文可以辟邪呢?最近总觉得有一些不干净的...
答:念时观想地藏王菩萨在你座上方,观想你和家人还有过世的怨亲债主在菩萨坐下念地藏王菩萨经,一节念完,才可以休息一下继续念下节,不能中间停止,这样直到念完整部经,再用两只手举过《地藏王本愿菩萨经》头顶礼,说:念经所得到的功德回向给,您和你家人的宿世怨亲债主,愿他们早日听到佛法,去...

有没有关于佛教的成语
答:“单刀直入”佛教比喻认定目标,勇猛精进。现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梦幻泡影”源于《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教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梦境、幻觉,和水泡和影子一样空无,转瞬即逝。现用来比喻不实在、不存在的东西和不能实现的妄想。“降龙卧虎”源于佛教故事。一些...

佛教中一共有几种佛?
答:佛教有几种 确实只有两者,大乘和小乘。 若是佛宗的话,有十大宗。高中一共有几种函式? 一次函式 二次函式 反函式 指数函式 对数函式 导数 三角函式 无理函式 幂函式 数列 一次函式 研究直线 二次函式 研究抛物线 反函式 研究与原函式的关习(关于y=x对称) 指数函式 研究y=a^x ...

关于佛教的缘起论,请问第一因是什么
答:因为不识那个名为【缘起性空】的东西(现在我们谈宇宙万物真相),而妄求一个“第一因”,这已经偏离了,而名为真相的东西,是文字言语思维达不到的,需要自己在实证中去领悟。南无阿弥陀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雄鹰3754 2019-01-31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