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都学哪些内容

作者&投稿:尤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教都有什么经~

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

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
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
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贝旺旭仁波切 为师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江央确吉宁玛仁波切
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 !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

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一念不生,回光返照,了了分明,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

《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念:
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
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
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4.修行需要先消业障,在消业障方面《地藏菩萨本愿经》甚佳,读经、念: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名号。
《地藏菩萨本愿经》: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益,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太多太复杂了!我用最简单的比方来给你说吧:
佛教是一门揭示宇宙自然人生规律、洞悉真相的教育学科。
假定用以传播佛教的所有教团合并成一所大学,那么地球上的这所大学应该命名为“娑婆世界佛教大学”,现任校长就是大家熟知的释迦牟尼佛。
这所大学分别设有三大学区,分别为汉传佛教(学区设在中国汉地)、藏传佛教(学区设在中国藏地)、南传佛教(学区设在东南亚)。
三大学区讲述的课程和内容都包含了低级课程、高级课程两大类,低级课程叫“世间法”,教导大家如何改善当下的生活,拥有幸福人生,可谓“财智双赢”。这样的结果又叫“人天福报”或“龙天福报”);高级课程叫“出世间法”,教导大家如何使自己的生命升级换代,最后离开地球,去到更高维度的空间去生活,在那里,人的寿命延长(最短是地球的900万年起),能力增强(类似地球上认知中的神仙),继续修行并成为更高层次的生命体(超凡入圣),这样的结果又叫“解脱生死,超越轮回”。当然,由于三大学区的学生素质不一样,所以主修课程会有一定的差别。
——这些课程,就是佛法的全部内容。

佛的大义是让众生解脱三界。如果你看的是现代人写的就不要看,因为是错的,他们不说四谛、十二因缘、三十七品道。

小乘
经藏 — 四部阿含经。
律藏 — 四分律、五分律、及十诵律等 (6)。
论藏 — 六足、发智等论。

大乘
经藏 — 华严经等。
律藏 — 梵网经等。
论藏 — 瑜伽师地论等。

四圣谛
一、苦谛——说明人生多苦的真理,人生有生老病死,人人免不了的痛苦。还有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都是苦的果报。

二、集谛——是说明人生集起贪嗔痴等许多烦恼的"因",去造种种的不善业,才会招受种种的苦果,故"苦"以"集"为因。

三、灭谛——是指修道所证的圣果,即是烦恼灭除,获得无生(解脱生死)的真理。

四、道谛——道就是正道,道有多种,主要的指修习八正道,就会得到最胜智慧(般若),修善断恶,解脱生死痛苦。

"集"为"苦"的根本,此二谛又为流转於世间的因果;知苦而断集,断集以离苦,为声闻乘厌离世间的观行。

"灭"为"道"的收获,此二谛即为超出世间的因果;求证灭而修道,由修道以证灭,是为声闻乘修证涅盘的行果。

声闻乘证得涅盘果,即断集谛所集起之烦恼见思二惑,此见思二惑具含有十使:贪,嗔,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断此十使乃修戒定慧三学,以破我执,证得我空真如,而解脱生死。

十二因缘
无明而有行

云何无明?
众生不知五阴(色受想行识)是变易之法,会变易既是无常,无常既是苦,空,非我,非我所。而有造作。

如何得知无常?
五阴会变易。

如何得知苦?
有爱才会有苦,且五阴变易时(老病死或失去)就有苦。

如何得知空?
由断(断欲)而知,且五阴变易时皆成空。

如何得知非我?
不能主宰,请看[一一○、萨遮经:本经叙述萨遮尼揵子欲攻破佛说之五阴非我之论,然而反之而被佛说服。]

亦称十二缘起,十二有支等,是佛教对众生“三世轮回”流转的缘起的一种具体描述,包括有十二支: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这十二支的缘起关系是:
(一)无明缘行(即以无明为缘引起行。下同)
这里“无明”是相对于智慧而言,特指不知道缘起性空道理的愚执,是众生的根本烦恼。“行”是指由无明所发动的招感果报的身、语、意三业。“无明缘行”即由于众生不明白缘起性空的道理,所以做出招感果报的身、语、意三业。
(二)行缘识
这里“识”简单说就是众生在父精母卵结合时前往受胎的那一心念。佛教认为一个胎儿的产生不仅仅是父精母卵的结合,它真正的种子(亲因)是这个“识”的介入,父精母卵只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外缘。“行缘识”,即依照过去的业行的牵引,“识”即入现世相应的胞胎中受生。
(三)识缘名色
“名色”即受胎后的父精母卵与“识”发展成“身”、“心”两者,此时还未形成六根。“名”即心,以无形故以“名”称之。“识缘名色”,指由识介入受精卵而形成的生命体,在六根尚未完备这一发展过程。
(四)名色缘六处
“六处”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名色缘六处”,指胎儿由身心的发展已产生六根至出生前的这一过程。
(五)六处缘触
“触”指六根具足的胎儿出生后,开始接触六境而产生的感受,此时尚未识别苦乐。相当于二三岁的幼儿阶段。
(六)触缘受
“受”指由于触觉而生的苦、乐、不苦不乐的感受。这相当于四五岁到十四五岁的儿童时期。
(七)受缘爱
“爱”指由苦乐等感受而生起的对世俗的贪爱执著。这相当于十六七岁以后的青年时期。
(八)爱缘起
“取”指由贪欲旺盛而产生的种种身、语、意的行为,狂热地追求与执取可供享乐的东西。这相当于人的成年阶段。
(九)取缘有
这里的“有”即业,指由于贪爱执著的种种思想行为必然作为而在今生来世产生果报的作用。
(十)有缘生
以“有”(现世的业行)为缘,必然导致识于来生投胎受生。
(十一)生缘老死
生活在无明之中的众生,有生必然有老、死等苦果。佛教中将十二因缘与轮回相配,有“三世两重因果”的说法。十二支中无明、行二支是过去世的二因,其次识、名色、六处、触、受五支是现在世的五果,以此说明过去世与现在世的一重因果;再次,爱、取、有三支是现在世的二因,最后生、老死二支是未来世的二果,以此说明现在世与未来世的一重因果。这个三世两重因果可以列表如下:
在这以十二因缘说明的三世之中,于过去世,以无明和业行进行了概述;于现在世,首先以识、名色、六处、触、受五支,概述了由精卵识结合而成的生命体至少年时期的发展过程,接着以爱、取、有三支概述了成年人生活的主要内容;于未来世,以老、死二支概述了人一生的流转性。
十二因缘是佛教对于情界(一切众生)缘起的一个精辟的概括,特别是在这十二因缘中将无明做为起始,显示了佛教强调智慧、觉悟的特色。
对于十二因缘,佛教修行中归纳出了四种观法(即修持方法):
第一种是杂染顺观,即从无明缘行、行缘识等顺次而观迷惑之生起;
第二种是杂染逆观,即从老死逆次第而观迷惑之生起;
第三种是清静顺观,即从无明灭则行灭等,顺次而观成正觉之真理。第四种是清静逆观,即从老死灭是由生灭故等,逆次而观成正觉之真理。
十二因缘为缘觉乘教义的宗纲,说明生死流转之因及出离生死之道,可分为“流转门”与“还灭门”。流转门,即顺着十二有支的次第,观生死流转的因果。还灭门,也叫做“逆生死观”,即依“此灭故彼灭”的法则,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处灭,六处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由此得出结果,只要灭掉无明,则出离生死,臻于涅磐。

三十七品道
□四念处的四种观法都是以智慧为体,以慧观的力量,把心念常住於道法中,使之正而不邪。
□四正勤即是精进勤劳,修习四种道法,以策励身口意,断恶生善,最为殊胜,亦称四正胜。此时智慧力已增多,但禅定力较薄弱。
□四神足即是用四种定力摄心,使定慧均等,神力充沛,所愿皆得。欲神足是希慕欲乐,勤神足是精进无间,心神足是一心正念。观神足是心不驰散。
□五根五力,依程度深浅立名,如信根增长,破诸邪信,得名信力,故五根为生圣道的根本,五力为增长圣道的主力。佛经说:"能生善法,故名为根。能破恶法,故名为力。"
□五根:信根,於诸法谛理,信忍乐欲。进根,信诸善法理,倍策精进。念根,追念正道,不忘正法。定根,摄心正道,相应不散。慧根,以观照慧,抉择分明,思惟真理。
□五力:信力,信根增上,故能破疑障。进力,进根增上,故能破懈怠。念力,念根增上,故能破昏忘。定力,定根增上,故能破散乱。慧力,慧根增上,故能破愚昧。又五根五力以信为始,慧为终,显示信心是以智慧为主。
□七菩提分说明如下:
择法菩提分——以智慧择法之真伪。
精进菩提分——以勇猛心,力行正法。
喜菩提分——心得善法,而生欢喜。
轻安菩提分——除去身心粗重烦恼,而得轻安。
念菩提分——明记定慧,使其均等。
定菩提分——心唯一境,而不散乱。
行舍菩提分——舍诸谬妄,更行进益。
□七菩提分又名七觉支,在三十七道品中独得觉名,正因前修四念处至五根五力时未觉,后修八正道时已觉,唯中间修此七觉分法,是由迷而悟,由未觉而觉,故独得觉名。
□八正道以正见为首,即以正见为最重要,因为有了正见,对於事理才会有正确的认识,就能破谬妄偏差的俗知俗见,悟入正道。
□有漏——有烦恼,亦称有为。
□无漏——清净无烦恼,亦称无为

下载
http://passport.baidu.com/?business&aid=6&un=LOVELUM#7

楼主您好!

佛法义理,甚深极甚深,完全了知者,唯有诸佛世尊。作为“未来佛”的一切学人,可以熏闻学习,早日发愿尽未来无量世,度尽众生,圆成佛道,真正走上成佛之道。

下面略说佛教各部经典:
佛经有“阿含”“般若”“唯识”三类:

阿含诸经,是佛初转@@时,为小乘根性人宣说解脱生死之道;主要内容是“四圣谛”“八正道”“十二缘起”“三十七道品”等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宣说“一切法空(无常空)”。行者因信受奉行而证建立无我观,以断除我见为基础,次第进修直至解脱。
阿含经中,隐说第一义:阿罗汉取无余涅盘之前,因未证真心,害怕涅盘同于断灭,因此问佛。佛明确指示:“涅盘中有本际不灭”。此涅盘本际,即是一切有情本具的真心。若否定之,同于断见外道,非是佛教小乘正法。

般若诸经,是佛在二转@@时,为大乘根性人宣说实证真心之法。大乘人发无上菩提心,信受真心即是诸佛赖以成佛之根本,信受一切有情本具真心。因此欲求证、现观此心究竟如何。由是缘故,佛宣说种种方便法门欲令学人开悟明心。开悟明心之后。了知法界实相,发起般若智慧,在成佛之道上不再转退。而此真心,非空非有,是为上述“真实空”。非是大众所认知的“无常空”。若误会之,不落断见即落常见。非是佛教大乘正法。

唯识诸经,是佛在三转@@时,为悟后菩萨宣说悟后起修的成佛之道。悟后菩萨,具备了修除真心之中所含无量无边种子的污染性,由此修行,同时证得“道种智”。这就是“断一分烦恼,证一分菩提”。严格来说,是破初参明心,破重关见性,破牢关入初地之后的诸地菩萨才能如是实修。因此,初地菩萨可以得到诸佛的公开授记:何时成佛,名号如何等等。因此,唯识诸经所说之法,是究竟了义之法。是甚深极甚深之法,是真正的佛法:成佛之法。

三转@@之后。佛“化缘已尽”,因此入灭。留下三藏十二部供后世各种根器、各种证量的学佛人修学(悟后菩萨,可以随愿往生诸佛净土,亲随佛学;不必在此世间修学;受生此世界,是因悲心,不舍众生,乘愿再来)。
此三藏十二部,现存7000余部。是为“住世法宝”。
敬请参与佛法问答:http://tieba.baidu.com/club/6261652/p/6037915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常住十方佛
南无常住十方法
南无常住十方僧

简单说,学的内容是佛所说经、佛所制律、前辈大德祖师的论说;所有这些内容涵盖了戒行的意义、定心的手段、增长智慧的方式。

佛教解释宇宙人生的真谛,使人开阔视野,增长智慧;例如揭示了人从何而来,去往何处,我们应该做什么;其中唯识学是佛教中瑰丽的华章,区别于唯物、唯心的理论;

啊我弥陀

佛教的五大部包括哪些?
答:五部大论是指:因明学《释量论》、般若学《现观庄严论》、中观学《入中论》、《俱舍论》、戒律学《戒律本论》。

佛教都学哪些内容
答:二、集谛——是说明人生集起贪嗔痴等许多烦恼的"因",去造种种的不善业,才会招受种种的苦果,故"苦"以"集"为因。 三、灭谛——是指修道所证的圣果,即是烦恼灭除,获得无生(解脱生死)的真理。 四、道谛——道就是正道,道有多种,主要的指修习八正道,就会得到最胜智慧(般若),修善断恶,解脱生死痛苦。

佛教都学哪些内容
答:简单说,学的内容是佛所说经、佛所制律、前辈大德祖师的论说;所有这些内容涵盖了戒行的意义、定心的手段、增长智慧的方式。

中国佛教学院有哪些课程?
答:公共课课程:主要有中国历史文化、中国当代社会、中国宗教和引领信众能力培养四个模块。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时不低于总学时的10%,中国文化与社会课程学时不低于总学时的20%。学院还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来院做专题讲座。

佛教的教义有哪些?我需要的是8年级上册学的!!速度回答的人加分啊...
答:八正道又叫八圣道,包括: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即要求人们按照佛教的教义来观察、思考、说话、行动和生活。从某种意义上,佛教教义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关于善恶因果与修行方面的,这是佛教教义的实践方面、宗教方面、道德说教方面。阿弥陀佛,晚钟合十!

初学者如何学习佛教,入门先学习什么?
答: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能即...

我想问一下学佛主要学哪些知识呢
答:推荐《入菩萨行论》,简称《入行论》,在智悲佛网上有索达吉堪布著作的对该论的广释,意思是广讲。虽说是一问大部头,但语言简单易易懂,内容丰富全面,除非你没上过小学,否则都能看明白。该论将佛法的基础、核心和修行方法方式讲解的非常详细。如果你有希求心的话,该网站还有针对在家居士的招生...

请问想学佛学从哪些经典入手、
答:望各位同修,无论修学显、密、禅、净,都能从宗喀巴大师的圆满教法中获得真正的利益。瑜伽师地论的中心内容是论释眼、耳、鼻、舌、身、意六识的性质及其所依客观对象是人们根本心识——阿赖耶识所假现的现象;禅观渐次发展过程中的精神境界,以及修行瑜伽禅观的各种果位。以分析名相有无开始,最后...

藏传佛教中的密宗主要学习哪些方面的知识?
答:(六)众生的心识是狭小和蒙昧的「知觉」;有道行的瑜伽者的心识是有限的「明觉」;开悟的菩萨是广大的「明空觉」;佛陀的则是「最极广大的明空觉」。 (七)佛法的一切教旨都只是为了建立一些准备、阶梯和指针,以导向此最极广大之明空觉。 (八)当这个宇宙心或佛心全部显露时,无限的悲心、功德和妙用都会自然的...

佛教学院到底学的哪些课程?
答:本人曾经就读闽南佛学院预科班,印象里其时开设的课程有佛学基础,戒律(包括沙弥戒和菩萨戒),止观,遗教经,普贤行愿品,二时课诵,百法明门论,历史,语文,政治,书法,四书和英语。学制两年,入学考试的时候考的佛学,语文,英语,历史地理和政治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