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古代至今的钱币的资料???

作者&投稿:氐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想知道这些古代的钱币是什么朝代的~

北宋、崇宁通宝,价在35元左右,元符通宝,价在3-5元左右。

春秋战国各国不同,秦统一用秦两半,汉五铢,后来基本都是天圆地方

可以去盛世开元泉社 分类清晰
啥时候的都有
西周
铜贝、原始空首布

春秋
晋:空首布

战国
齐:齐刀、齐圆钱三种
燕:明刀、针首刀、齐明刀、一化、明化、明四、方足布
秦:重一两十四铢、两锱、文信、长安、半两
楚:印子金、连布、殊布当十、蚁鼻钱
赵:尖足布、方足布、圆足布、三孔布、直刀、圆钱
韩:锐角布,方足布
魏:桥足布、方足布、圆钱
中山:大尖首刀
东周:东周圆钱、东周方足布
西周:西周圆钱

西汉
高祖(刘邦) 前206~前195 三铢半两、榆荚半两
惠帝(刘盈) 前194~前188
少帝(刘恭) 前187~前184 八铢半两
少帝(刘弘) 前183~前180 五分钱(六铢半两)
文帝(刘恒) 前179~前157 四铢半两
景帝(刘启) 前156~前141
武帝(刘彻) 前140~前87 三铢、郡国五铢、 赤仄五铢、上林三官五铢
昭帝(刘弗陵)前86~前74 昭帝五铢
废帝(刘弗贺)前74
宣帝(刘询) 前73~前49 宣帝五铢、小五铢
元帝(刘大) 前48~前33 四出五铢
成帝(刘骜) 前32~前7
哀帝(刘欣) 前6~公元1
平帝(刘刊) 公元1~公元6
(刘婴)公元6~公元8


王莽 9~20 契刀五百、货布、布泉、货泉、一刀平五千、六泉十布(小泉直一、幺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大泉五十、小布一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第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黄千)

更始帝(刘玄) 21-23 更始五铢、

公孙述
铁半两、铁五铢

东汉
光武帝(刘秀) 23~57 建武五铢
明帝(刘庄) 58~75 五铢
章帝(刘怛) 76~87 五铢
和帝(刘肇) 88~105 五铢
殇帝(刘隆) 106~106 五铢
安帝(刘佑) 107~125 五铢
少帝(刘懿) 125 五铢
顺帝(刘保) 126~144 五铢
冲帝(刘炳) 144~145 五铢
质帝(刘缵) 146~146 五铢
桓帝(刘志) 147~167 五铢
灵帝(刘宏) 168~189 五铢、中平四出五铢
废帝(刘辨) 189
献帝(刘协) 190~220 五铢、董卓五铢(无文小钱)


文帝(曹丕) 220~226
明帝(曹睿) 227~239 魏五铢
齐王(曹芳) 240~254 魏五铢
高贵乡公 254~260
元帝(曹奂) 260~265


大帝(孙权) 222~252 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
会稽王(孙亮) 252~258
景帝(孙休) 258~264
末帝(孙皓) 264~280


昭烈帝(刘备) 221~223 蜀五铢、太平百钱、世平百钱、太平百金、定平一百
后主(刘禅) 223~263 直百五铢、直百、直一

西晋
武帝(司马炎) 265~290
惠帝(司马衷) 290~306 西晋五铢
怀帝(司马炽) 306~313
愍帝(司马邺) 313~316

东晋
元帝(司马睿) 317~322
明帝(司马绍) 322~325 沈充造“沈郎五铢”
成帝(司马衍) 325~342
康帝(司马岳) 342~344
穆帝(司马聃) 344~361
哀帝(司马丕) 361~365
海西公(司马奕) 365~370
简文帝(司马昱) 370~372
孝武帝(司马曜) 372~396
安帝(司马德宗) 396~418
恭帝(司马德文) 418~420

后赵
石勒铸:丰货

成汉
李寿铸:汉兴

北凉
沮渠蒙逊铸:凉造新泉


赫连勃勃铸:大夏真兴


武帝(刘裕) 420~422
少帝(刘义符) 422~424
文帝(刘义隆) 424~453 四铢
孝武帝(刘骏) 453~464 孝建四铢、大明四铢
前废帝(刘子业)465 永光、景和 两铢、永光
明帝(刘阈) 465~472
后废帝(刘昱) 472~477
顺帝(刘准) 477~479

南齐
高帝(萧道成) 479~482
武帝(萧赜) 482~493 刘悛在四川蒙山铸南齐五铢
明帝(萧鸾) 493~498
东昏侯(萧宝卷) 498~501
和帝(萧宝融) 501~502


武帝(萧衍) 502~549 天监五铢、公式女钱、背四决铁五铢、太清丰乐
简文帝(萧纲) 549~551
元帝(萧绎) 552~554
敬帝(萧方智) 555~557 四柱五铢、两柱五铢


武帝(陈霸先) 557~559
文帝(陈倩) 560~566 天嘉五铢
废帝(陈伯宗) 567~568
宣帝(陈顼) 569~582 太货六铢
后主(陈叔宝) 583~589

北魏
道武帝(拓跋珪) 386~409
明元帝(拓跋嗣) 409~423
太武帝(拓跋寿) 423~452
文成帝(拓跋睿) 452~465
献文帝(拓跋弘) 466~471
孝文帝(元宏) 471~499 太和五铢
宣武帝(元恪) 500~515 永平五铢
孝明帝(元诩) 516~528
孝庄帝(元子攸) 527~530 永安五铢
长广王(元晔) 530-531
节闵帝(元恭) 531
安定王(元朗) 531~532
孝武帝(元修) 532~534

东魏
孝静帝(元善见) 534~550 小样永安五铢

西魏
文帝(元宝炬) 535~551 大统五铢
废(元钦) 551~554
恭帝(元廓) 554~557

北齐
文宣帝(高洋) 549~559 常平五铢
废帝(高殷) 559~560
孝昭帝(高演) 560~561
武成帝(高湛) 561~564
后主(高纬) 564~577
幼主(高恒) 577 承光

北周
孝闵帝(宇文觉) 557 五行大布
明帝(宇文毓) 557~560
武帝(宇文邕) 560~578 永通万国、北周布泉
宣帝(宇文贇) 578~579
静帝(宇文衍) 579~581


文帝(杨坚) 581~604 置样五铢、五铢白钱、隋五铢
炀帝(杨广) 604~617 隋五铢
恭帝(杨侑) 617~618


高祖(李渊) 618~626 开元通宝
太宗(李世民) 626~649 开元通宝
高宗(李治) 649~683 开元通宝、乾封泉宝
中宗(李显) 684 开元通宝
睿宗(李旦) 684~690 开元通宝
则天皇帝 690~705 开元通宝
玄宗(李隆基)712~756 开元通宝
肃宗(李亨) 756~762 开元通宝、乾元重宝
代宗(李豫) 762~779 开元通宝、大历通宝
德宗(李适) 779~805 开元通宝、建中通宝
顺宗(李诵) 805 开元通宝
宪宗(李纯) 805~820 开元通宝
穆宗(李恒) 820~824 开元通宝
敬宗(李湛) 824~827 开元通宝
文宗(李昂) 827~840 开元通宝
武宗(李炎) 840~846 开元通宝、会昌开元通宝背有:昌、京、洛、益、蓝;荆、襄、越、宣、兖;洪、润、潭、鄂、平;兴、梁、广、梓、福;永、丹、桂字共23局种,为各铸地州名。
宣宗(李忱) 846~859 开元通宝
懿宗(李漼) 859~873 开元通宝、咸通玄宝
僖宗(李儇) 873~888 开元通宝
昭宗(李晔) 888~904 开元通宝
哀宗(李祝) 904~907 开元通宝

史思明
得壹元宝・顺天元宝

后梁
太祖(朱全忠) 907~910 开平元宝
末帝(朱友贞) 911~923

后唐
庄宗(李存勗) 923~926
明宗(李嗣源) 926~934 天成元宝
闵帝(李从厚) 934~935

后晋
高祖(石敬塘) 936~944 天福元宝
出帝(石重贵) 944~947

后汉
高祖(刘知远) 947~948 汉元通宝
隐帝(刘承佑) 948~951

后周
太祖(郭威) 951~954 周元通宝
世宗(柴荣) 954~960

刘仁恭
永安一十、一百、五百、一千、顺天元宝当千、应天元宝、应圣元宝、铁货布、铁五铢(仿隋式样)

前蜀
永平元宝、通正元宝、天汉元宝、光天元宝、咸康元宝、乾德元宝

南唐
唐国通宝、大唐通宝、保大元宝、永通泉货、南唐开元

南汉
铅开元通宝、乾亨重宝、乾亨通宝

后蜀铸
广政通宝、大蜀通宝


开元通宝背闽、福铅钱、永隆通宝、天德重宝

吴越
铅开元


开元通宝小铅钱、乾封泉宝大铁钱、天策府宝

北宋
太祖(赵匡胤) 960~976 宋元通宝
太宗(赵光义) 976-997 太平通宝、淳化元宝、至道元宝
真宗(赵恒) 998~1022 咸平元宝、景德元宝、祥符元宝、祥符通宝、天僖通宝
仁宗(赵祯) 1022~1063 天圣元宝、明道元宝、景佑元宝、皇宋通宝、康定元宝、庆历重宝、皇佑通宝、至和元宝、至和重宝、至和通宝、嘉佑元宝、嘉佑通宝
英宗(赵曙) 1064~1067 治平元宝、治平通宝
神宗(赵顼) 1068~1085 熙宁元宝、熙宁通宝、熙宁重宝、元丰通宝、元丰重宝
哲宗(赵煦) 1086~1101 元佑通宝、绍圣元宝、绍圣通宝、绍圣重宝、元符通宝、元符重宝
徽宗(赵佶) 1101~1125 建国通宝、圣宋元宝、圣宋通宝、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崇宁元宝、大观通宝、大观元宝、政和通宝、政和重宝、重和同胞、宣和元宝、宣和通宝
钦宗(赵桓) 1126~1127 靖康元宝、靖康通宝

李顺
应运元宝、应感通宝

南宋
高宗(赵构) 1127~1162 建炎通宝、建炎重宝、建炎元宝、绍兴元宝、绍兴通宝
孝宗(赵眷) 1163~1190 隆兴元宝、乾道元宝、淳熙元宝、淳熙通宝
光宗(赵敦) 1190~1194 绍熙元宝、绍熙通宝
宁宗(赵扩) 1195~1224 庆元通宝、庆元通宝、嘉泰通宝、嘉泰元宝、开僖通宝、开僖元宝、嘉定通宝、嘉定元宝
理宗(赵昀) 1225~1264 大宋元宝、大宋通宝、圣宋重宝、宝庆元宝、绍定元宝、绍定通宝、端平元宝、端平通宝、端平重宝、嘉熙通宝、嘉熙重宝、淳佑元宝、淳佑通宝、皇宋通宝、开庆通宝、景定元宝
度宗(赵基) 1265~1274 咸淳元宝、临安府钱牌
恭宗(赵显) 1275
端宗(赵显) 1276~1278
帝丙(赵丙) 1278~1279


太祖(耶律阿保机) 907~926 通行泉货、天显通宝
太宗(耶律徳光) 926~947 会同通宝
世宗(耶律阮) 947~951 天禄通宝
穆宗(耶律璟) 951~969 应历通宝
景宗(耶律贤) 969~982 保宁通宝
圣宗(耶律隆绪) 982~1031 统和通宝
兴宗(耶律宗真) 1031~1054景福通宝、重熙通宝
道宗(耶律洪基) 1054~1101 清宁通宝、咸雍通宝、大康通宝、大康元宝、大安元宝、寿昌元宝
天祚帝(耶律延禧) 1101~1125 乾统元宝、天庆元宝

西夏
景宗(李元昊) 1032~1048
毅宗(李谅祚) 1048~1067 西夏文福圣宝钱
惠宗(李秉常) 1067~1086 西夏文大安宝钱、大安通宝
崇宗(李乾顺) 1086~1139 西夏文贞观宝钱、元德通宝、重宝、大德通宝
仁宗(李仁孝) 1139~1193 西夏文乾佑宝钱、天盛、乾佑元宝
桓宗(李纯佑) 1193~1206 西夏文天庆宝钱、天庆元宝
襄宗(李安全) 1206~1211 皇建元宝
神宗(李顺顼) 1211~1223 光定元宝
献宗(李徳旺) 1223~1226
末帝 1226~1227


太祖(完颜阿骨打) 1115~1123
太宗(完颜晟) 1123~1135 天辅通宝
熙宗(完颜dan) 1135~1149 天眷通宝、元宝、皇统元宝
海陵王(完颜亮) 1149~1161 正隆通宝
世宗(完颜雍) 1161~1189 大定通宝
章宗(完颜景) 1189~1208 承安宝货银铤、泰和通宝、重宝
卫绍王(完颜永济) 1208~1213 崇庆通宝、至宁元宝
宣宗(完颜洵) 1213~1223 贞佑元宝、通宝
哀宗(完颜守绪) 1223~12324
末帝 (完颜承麟)

伪齐刘豫
阜昌元宝、通宝、重宝


世祖(忽必烈) 1260~1294 大朝通宝、中统元宝、至元通宝
成宗(铁穆耳) 1294~1307 元贞通宝、大德元宝、通宝
武宗(海山) 1308~1311 至大通宝、大元通宝、国宝
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 1311~1320 皇庆元宝
英宗(硕德八剌) 1321~1323 延佑元宝、通宝
泰定帝(也孙贴木儿) 1323~1328 至治元宝、通宝、大元至治
天顺帝(阿速吉八) 1328 泰定通宝、元宝
文宗(图贴睦尔) 1328~1329
明宗(和世剌) 1329~1332
宁宗(懿麟质班) 1332
顺帝(妥欢贴睦尔) 1333~1368 至元通宝、至正通宝、之宝

元末义军
大周 张士诚 1353 天佑通宝
大宋 韩林儿 1355 龙凤通宝
天完 徐寿辉 1358 天启通宝、天定通宝
汉 陈友谅 1360 大义通宝
吴王 朱元璋 大中通宝


太祖(朱元璋) 1368~1398 洪武通宝
恵帝(朱允炆) 1399~1402
成祖(朱棣) 1403~1424 永乐通宝
仁宗(朱高炽) 1425 洪熙通宝
宣宗(朱瞻基) 1426~1435 宣德通宝
英宗(朱祁镇) 1436~1449
景宗(朱祁钰) 1450~1457
英宗(朱祁镇) 1457~1464
宪宗(朱见深) 1465~1487
孝宗(朱佑堂) 1488~1505 弘治通宝
武宗(朱厚照) 1506~1521
世宗(朱厚璁) 1522~1567 嘉靖通宝
穆宗(朱载厚) 1567~1572 隆庆通宝
神宗(朱翊钧) 1573~1620 万历通宝
光宗(朱常洛) 1620 泰昌通宝
熹宗(朱由校) 1621~1627 天启通宝
毅宗(朱由检) 1628~1644 崇祯通宝

李自成
永昌通宝

张献忠、孙可望
大顺通宝、西王赏功、兴朝通宝

南明
弘光通宝、隆武通宝、大明通宝、永历通宝、兴朝通宝

三藩
利用通宝、昭武通宝、洪化通宝、裕民通宝


太祖(努尔哈赤) 1616~1626 天命汉钱、天命通宝
太宗(皇太极) 1626~1643 天聪汉钱
世祖(福临) 1644~1661 顺治通宝
圣祖(玄烨) 1661~1722 康熙通宝
世宗(胤禛) 1723~1735 雍正通宝
高宗(弘历) 1736~1795 乾隆通宝
仁宗(顒琰) 1796~1820 嘉庆通宝
宣宗(旻宁) 1821~1850 道光通宝
文宗(奕伫) 1851~1861 咸丰通宝、重宝、元宝
穆宗(载淳) 1862~1874 同治通宝、重宝
德宗(载湉) 1875~1908 光绪通宝、重宝
(溥仪) 1909~1911 宣统通宝

太平天国
天国通宝、天国圣宝、太平天国、太平圣宝

中国古代的钱币各有什么名字
答:一、先秦:贝币、楚国地区的蚁鼻钱、黄河流域的布币、齐燕地区的刀币和三晋两周地区的环钱等等。中国最早的货币是海贝。海贝在史前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在夏代纪年范围内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和商周墓葬中,屡有发现。在商代晚期和西周,还出现无文字的铜仿贝。至东周发展成为有铭文的铜...

古代钱币的资料
答:1、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

古钱币有多少种类?
答:古钱币按材质分,可分为金币,银币,铜币,镍币,铝币,铅锡合金币,古币,贝币,陶币,纸币等;按形质分可分为刀币,铲形币,布币,蚁鼻钱,桥梁币,环钱,方孔钱,金银锭,金币,银元,铜圆等。刀币类货币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的燕国、齐国、赵国、中山国所通行的刀类货币。其种类有: a、燕国...

古代的钱币是怎样的?你能介绍一两个朝代的钱币吗?
答:5、天成元宝 天成元宝为五代时期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年间的货币。“天成元宝”的天成为五代时期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年号。天成年间(926-929年)明宗废铝锡铸造的劣等钱币,所铸成“天成元宝”。这种钱在制作上精整,文字十分清晰,钱径约2.3厘米,重3.4克左右,"天成元宝"几个字从上往右依次旋读。参考资料...

我国古代每个朝代用的货币
答:1、三国两晋的货币 魏:曾以谷帛相交易,也曾恢复五铢钱的流通;蜀:直百钱;吴:大泉五百、大泉当千。两晋:未铸新钱,西晋主要沿用汉魏之五铢及各种古钱,东晋元帝渡江后主要沿用孙吴地区流通的旧钱。十六国:河西凉州刺史张轨恢复五铢钱,汉兴钱为我国最早的年号钱。2、南北朝时期的货币 刘宋:...

布币详细资料大全
答:南宋时洪遵 《泉志》 已着录有平首布,而确定空首布为钱币的始于清人。从嘉庆、道光时开始,有的古钱学家已指出布币上的地名属于周的列国时期,从而否定了有些人以为是三皇五帝时期遗物的错误说法。 布币,春秋早期出现,直至战国晚期铸行并流通的铲形货币。“布”是“镈”的同声假借字,在古代通用。布币是从青铜...

中国最贵的20个古钱币分别是什么(含价格及图片)
答:梁钱。开平是五代梁朱温年号(907-911),存世仅通宝、元宝大铜钱各一枚,对其真伪钱币界看法不同。另有开平元宝铅质小钱,系南汉刘隐奉梁正朔而铸。16、天成元宝五代后唐钱。天成年间(926-930)铸。17、永平元宝前蜀钱。永平年间(911-915)铸,存世极罕。18、天德重宝闽钱。天德年间铸,有铜、铁两种,当百使用,背...

金币(古代的一种货币或现代的收藏品)详细资料大全
答:墨西哥的金彼索币始于1905年的货币改革,早期的金彼索是1905-1931铸造的,后期的金彼索铸于1943和1953年。由于 *** 经常用旧版铸新币,所以某金币真正的铸年代很难确定。金币直径37毫米,成色99.9%,币重41.66克。币面有鹰的图案,背面有灰格党胜利的标志。 金币 英国皇家金币铸发较早,1817年国王乔治三世即有...

中国从古至今有多少种货币、分别是那些?
答:贝是中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变大,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商朝时就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币的出现,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重大演变。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

古代曾用哪些东西为货币
答:1、海贝 海贝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货币,因其坚固耐磨、光洁美丽、易于携带和具有自然单位的特点,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即是最原始的货币。2、白银 作为主要货币在中国活跃了一千多年,在一些清朝签订的赔款条约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如《辛丑条约》中赔款9.8亿白银。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白银曾经是国际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