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正于言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貂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行胜于言是什么意思~

“行胜于言”是清华大学的校训之一,它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一起共筑清华精神、清华魂。
“行胜于言”论述的是做和说的关系,其真谛是告诫人们做人做事要务实。如果语言能创造财富的话,那么夸夸其谈的人早就都成为百万富翁了。实践证明这是不可能的!从哲学意义上讲,行胜于言强调的是实践的重要性。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被人们镶嵌在他的墓前,永久醒示后人。

做事要首先着眼于做好当前的事。古人云:“行远自迩,登高自卑,可大可远,与世推移。”行远自迩,就是说做事(包括做学问)要从眼下事做起,要由浅而深,循序渐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从当前的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就能做到事事落实。反之,好高骛远,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终将一事无成。

做事就要不畏艰难。言之易,行之难。社会复杂,任何一个事物都与其它事物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在现实生活中,轻而易举就办成的事越来越少。遇到困难,遇到矛盾,就退缩,也将一事无成。因此,下决心做的事,对党和人民有利的事,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事,不管有多难,也要以大无畏的精神去做。认准了的事,只要挺住,很可能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做事还要善始善终。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走一百里路,走完了九十里才算走完了一半路程,意喻做事越接近成功越困难。老百姓更懂得“编筐织篓全在收口”的道理。因此,做事一定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千万不要功亏一篑。

行胜于言说的是,行和言之间有重有轻,而行和思之间则是相辅相成的。行成于思。行离不开思,缺少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有了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行动才不会摇摆不定。大道理如此,小道理亦然,在平日工作中,做任何事,也必须思考,要往里“悟”,要有“道道”,就是说要有智慧,这样才能做成事。

行胜于言,强调行的重要性,但决不是用行取代言,更不是只能做,不能说。

人生旅程中少不了行、思、言。对一个人来说,应当做到行成于思,行胜于言,言行一致。这三者是统一的,也是每个人的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当然,时下世风浮躁,大力倡导行胜于言,凸显“少说”也许更具有现实针对性。

讷于言而敏于行是一个汉语词汇,直译为君子做到话语谨慎,做事行动敏捷。
真正的意思是:人们应该说话谨慎,因为祸从口出,说话不谨慎,伤害自己又伤害他人,招来麻烦甚至招致灾祸。少说多做,绝对是至理名言。
出自《论语·里仁》篇。

答:行正于言:是表示一个人正气浩然,作风正派,处处事事都是言行举止正气满满,以自己敏然正能量容得了满满的正气。所说的每句话都撞地有声。因为行得正言就有声。在这里形容一个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是什么意思?
答:释义:孔子说:公正的人,秉性刚直;果毅的人,立志坚定;质朴的人,居心笃厚;口纳的人,说话信实。这四种人,资质纯良,和仁道是相近的。注音:zǐ yuē:“gāng yì mù nè ,jìn rén”。出处:《论语·子路第十三》:子曰:“刚、毅、木、讷,近仁。”注释:刚:公正无欲。毅:果敢坚忍。木:性情...

纵横在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
答:《朱子语类》卷三:“纵横在这里,以屈伸往来之气言之,则来者为神,去者为鬼。” 郭沫若《水平线下·到宜兴去》:“纵横是做装饰品的,弄得好看一点,觉得于自己的面子上也还可以过得下去罢?” 3. 文言文:横行是什么意思 “横行”在文言文中,本义是“不循阡陌,跨越田亩而行”。不走田间的道路,直接从田地中...

言为行表,是本心术,心既不真,行何能正的意思
答:出处:印光大师《德育启蒙》:言为行表,是本心术,心既不真,行何能正。望尔后生,切勿妄语,口是心非,终无结局。作者介绍: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于夏历十一月初四日卯时,念佛见佛,在苏州木渎灵岩寺关房坐化生西。大师具祖师作略,称四依垂范,其生平以文字三昧宏扬净土、阐明因果,则有正续编《...

真正热忱的人止于言,动于行,啥意思?
答:真正热诚的人止于言动于行,啥意思?那就是少说话,多干实事,想帮助别人,不要嘴皮子上,我怎么怎么样帮助你?我怎么怎么地?而且在实际行动中,要真真正正地帮助别人,这就是说,止于言,动物于行的意思

30句名言,解释意思?
答: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义相同。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论语集注》)又释:“事难行,故要敏;言...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是什么意思
答:原文: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注释:行,小步也,这里指行事。孔子说,把实际的行动摆在言论的前面,不要光吹牛而不做。先做,用不着你说,做完了,大家都会跟从你,顺从你。古今中外,人类的心理都是一样的,多半爱吹牛,很少见诸于事实。理想非常的高,要在行动上做出来就很...

...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什么意思啊?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出自《论语·子路》。《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

“正知、正行、正念”是什么意思?
答:正知指符合佛教教义的认识,没有败坏戒律的作用,是一个佛教名词。与之相反的是不正知,意思是败坏了戒律。正行,是指规范人们的行为,确立行事的准则。也是北京土话,调皮,没正经的意思。行,读"形"。正念的意思,就是觉照,同时它也意味着深入地观察。正念是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来觉察,即有意识地...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的意思
答:“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的意思是: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纠正自己的缺点。“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出自《论语》,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君子的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

...身正则名正,名正则言正,言正则事成是什么意思要最简练的回答?_百度...
答: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出自《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