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的成就用四个字来表达?

作者&投稿:沈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

一、政治上
高太后一临政,便拜司马光为相,立即赢得了相当的人心。就连大宋的敌国契丹,听说司马光为宋朝宰相后,也大为敬畏,告诫己方的边关守将不要轻易挑起争端,要维持辽宋双方友好关系。
高太后垂帘后,“以复祖宗法度为先务,尽行仁宗之政”,尽量与民生息。她治下的九年,史称“元祐之治”,被认为是宋朝天下最太平、百姓最安乐的时代,堪比汉朝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贞观之治”。
司马光上台后,把变法的责任都推给王安石,攻击“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接着全盘否定了新法,诬蔑新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名为爱民,其实病民,名为益国,其实伤国”。
新法大部废除,旧法一一恢复。司马光在宋神宗变法时隐居洛阳达十五年之久,他废除新法之彻底,不能不说他受到了自己数年来政治上郁郁不得志情绪的影响。
然而,高太后却不仅一味信任司马光,委以重任,还在司马光病死后,将其反对变法的措施执行到底,并起用大批保守派人物如文彦博、吕公著、范纯仁和吕大防等人。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元祐更化”。
二、文化上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年间,司马光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上疏请求外任。
熙宁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御史台,自此居洛阳十五年,不问政事。这段悠游的岁月,司马光主持编撰了294卷近400万字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

扩展资料: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介绍: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光

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司马光留存下来的书法作品不多,他的字瘦劲方正,一笔一画都写得十分规矩,即使是长篇大幅,也毫不马虎。如此端劲的书风,与他忠直严谨的个性也是相似的。
在经学上,司马光弘扬儒术,力辟佛老,对儒家经义做了许多开创性的阐释,朱熹将其与同时的周敦颐、邵雍、二程(程颢、程颐)、张载合称为北宋“道学六先生”。

扩展资料
人物轶事:司马光破瓮救友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水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的一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聪明机灵,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被人们广泛流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光

司马光的成就太多了,无法用四个字来表达,因为有政治上的,人文上的多个方面的成就,但是对于这个人是可以用四个字来评价的,就是忧民误国,
很多人对司马光的了解是在于一个砸缸的故事,实际上这个人真正的可聊的事情是后面做官,他是个廉明的官员,在北宋时期,他认为,只有节省民力,减少支出,这样国库就会充盈,而且对于北宋的军队招兵政策还很有见解,但是,没有被采纳,可以看出他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员,但是他面对积弊很深的北宋政府,却没有改革的观念,甚至妨碍改革,是一个守旧派,缺少格局的宰相,因此,才说他忧民误国

司马光是北宋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我们小时候就学过他的司马光砸缸,他的成就四个字的话,就是资治通鉴

司马光的成就用四个字来表达?
答:司马光的成就太多了,无法用四个字来表达,因为有政治上的,人文上的多个方面的成就,但是对于这个人是可以用四个字来评价的,就是忧民误国,很多人对司马光的了解是在于一个砸缸的故事,实际上这个人真正的可聊的事情是后面做官,他是个廉明的官员,在北宋时期,他认为,只有节省民力,减少支出,这...

用四字成语描述司马光
答:1. 司马光砸缸课文中四个字的词语是那几个 四字词有:又高又大、急中生智、机智勇敢、勤奋好学和博学多闻。1、又高又大(水缸又高又大,小孩儿很快就会被淹死。)指建筑或者人的身材高度高,体积大。也可指指人或者事物重大,重要。造句:这栋楼房真实又高又大,一看就是有钱人家住的。2、...

如何用四个字来概括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答: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用四字词语概括是:1、急中生智 拼音:jí zhōng shēng zhì。释义:形容事态紧急的时候,突然想出办法。出自:鲁迅《田原思想》:“当我把《语丝》读完的时候,想念《莽原》的心思却忽然增高万倍,急中生智,马上写了一封信给我的可爱的表弟。”2、聪明绝顶 拼音:cōng míng jué...

《司马光砸缸》,我们可以用什么(四字词语)来概括这个故事?
答:急中生智 【拼音】: jí zhōng shēng zhì 【解释】: 智:智谋。紧急的时候,猛然想出办法。【出处】: 唐·白居易《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序》:“今足下果用所长,过蒙见窘,然敌则气作,急则生智。”【举例造句】: 当我把《语丝》读完的时候,想念《莽原》的心思却忽然增高万倍,急中生智,...

司马光是怎样救人的?
答:司马光砸缸用四个字概括这个故事: 砸缸救人。本身故事很简单,原文: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文章出自《宋史.司马光传》意思是:一群小孩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爬上一口大水缸,不当心失足跌落进水缸,水没过了小孩头顶(马上要溺水而亡)...

谁有没有四个字励志的成语越多越好,说明白意思。谢谢、、、多点给我参 ...
答:成语: 坚定不移 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记·文宗开成五年》:“推心委任,坚定不移,则天下何忧不理哉!” 典故: 稳定坚强,毫不动摇。 坚强不屈出处: 《荀子·法行》:“坚强而不屈,义也。” 典故: 屈:屈服。坚韧、刚毅,毫不屈服。 将勤补拙 出处: 唐·白居易《自到郡斋题二十四韵》:“救烦无...

我读书的成语故事
答:卧具很简单:一架木板床,一条粗布被子,一个圆木枕头。 为什么要用圆木枕头呢?说来很有意思,当读书太困倦的时候,一睡就是一大觉。圆木枕头放到硬梆梆的木板床上,极容易滚动。只要稍微动一下,它就滚走了。头跌在木板床上,“咚”的一声,他惊醒了就会立刻爬起来读书。司马光给这个圆木枕头起了个名字叫:“警枕”...

名人读书的成语(含故事)
答:”释译:晋朝车胤恭谨勤苦,学习不知疲倦。学问渊博,通晓许多门知识。由于家里穷,不能经常弄到油点灯,夏天他就用白绢袋装几十只萤火虫来照亮读书,一直读到天亮。清张英《渊鉴类涵》卷二0二:“孙康家贫,无油,尝映雪读书”。《尚友录》卷四:“孙康,晋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尝...

中国历史中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单单从这字面上说 这是四个字是什麼...
答:《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叫《资治通鉴》。

励志四个字成语
答:成语: 坚定不移 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记·文宗开成五年》:“推心委任,坚定不移,则天下何忧不理哉!” 典故: 稳定坚强,毫不动摇. 坚强不屈出处: 《荀子·法行》:“坚强而不屈,义也.” 典故: 屈:屈服.坚韧、刚毅,毫不屈服. 将勤补拙 出处: 唐·白居易《自到郡斋题二十四韵》:“救烦无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