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族有哪些节日和风俗习惯

作者&投稿:驹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达斡尔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阿聂节:就是一年一度的春节,是达斡尔族最大的节日,家家户户都认真对待。全家从过了腊八就开始忙,母亲仍给子女赶制过年的新鞋新衣,做“西日格勒”点心等;男子汉们则进城办年货—酒、年画、对联纸、鞭炮等。二十九那天,忙着写对联,贴对联。大小门上、隔栅上,到处贴上新鲜的对联,墙上的年画和窗户上佛龛下的彩色挂笺,更是给家家户户增添了节日的气氛。——摘自 华夏民俗文化网

  除夕,即大年三十,达斡尔人称“布图”。“布图”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封闭的意思,一层是完成的意思。全年过完了,老天爷把这一年在三十夜里封闭掉了;全年过完了,一年的事情至这最后一天全完成了。除夕的高潮要从傍晚开始到深夜。傍晚,太阳未落之前,各家各户就点燃上了大门正前方的粪垛。一屯十家百户的烟火,使整个屯子笼罩在层层缭绕、徐徐升腾的蓝灰色暮霞之中,呈现出一种和睦吉祥、安居乐业的节日气氛。男女老少都换上节日盛装,家家户户都在吉祥、和偕的气氛中围坐炕桌,进入过年的第一餐——除夕晚餐。并祷告新的一年里人畜安康,五谷丰收。初一是春节的高峰。清晨人们争先早起。在院内西置一桌子,摆上供品,祭祀天神,并开始拜年活动,直到初五。首先是晚辈到长辈前拜年问安,长辈用吉祥语言祝福,然后互相串门,走亲戚拜年。节日期间,文娱活动丰富多彩,有打曲棍球、跳舞、唱歌、玩踝骨、玩纸牌等等。

  欢度阿聂的活动: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这一天,正月十五,达斡尔人称“哈钦”,认为这一天是天神“恩都日巴日肯”归界的节日,是小年。哈钦一过,阿聂的活动就要收尾了,人们相遇也不再请安了。从正月十六日起就该干活了。

  达斡尔族的其它节日还有:
  清明节:达斡尔人叫“寒稀”。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去莫昆或贝功墓地扫墓,上坟,摆供,叩头。

 五月初五:被认为是天下之水复活的日子。人们在早晨早早起来,给小孩身上挂一条红布,头上戴彩色纸花,大人领着小孩一块去江河淋浴,认为从这一天起就可以游泳了,或用露水擦脸,认为病人用这一天的露水擦身子,可以去病。

  七月十五:认为是阴间节日。扫墓,上坟,烧纸,有的还哭上一场。

  八月十五:吃好的饭菜,如酥饼或饺子,用月饼和西瓜等供月,供神。

  十月二十五:千灯节。做“米扬干桌拉”(千盏灯)去庙里点燃,认为点得越多越吉利,海拉尔地区的达斡尔人过此节日,大概是受了蒙古族影响。

  腊月初八:吃荞麦芯子(尼吉)或黄米(皮斯格依)做的“拉勒”(腊八粘稠粥),盛在碗里后,用筷子钻个洞,放进黄油白糖或奶油蘸着吃,别具异香。

  腊月二十三:认为是小年,吃得好一点。晚上祭灶,供酒肉点心,认为灶王爷要上天了,所以给他嘴巴上粘上麻糖,求他上天言好事,然后烧化他的偶像。人们从这天起停止干大活儿,全力准备过大年,天天打扫房屋院庭。 

风俗习惯各地不同

 达斡尔族简介
  
  达斡(wò)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一带;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达斡尔族也有分布于俄罗斯(石勒喀河与伯力一带),俄罗斯称相关地区为达斡里亚,即外贝加尔。
  
  达斡尔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布特哈、齐齐哈尔和新疆三种方言,文字上清代使用满文,称为达呼尔文,现使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新达斡尔文。
  
  达斡尔族的节日
  
  阿涅节
  
  阿涅是达斡尔语,意为大年,达斡尔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日举行,节期十五天。初一早晨,人们梳妆打扮,先向天神、娘娘神、灶神及祖神烧香叩拜。祈求庇佑和恩赐丰年,再向长辈行敬酒磕头礼并接受老人们的新年祝福。做第一顿年饭(饺子)时,或包进一根红线,认为吃到者会长命百岁;或包进一枚硬币,认为吃到者不缺钱花。内蒙古等地达斡尔族还俗以包进八个小面团或一摄面粉,分别象征八女满堂和心地善良。早饭毕,青年男女各由同辈兄长带领,逐户拜年。若某家长辈过世未满三年,晚辈拜年者要向设在南炕的灵位磕头敬烟。初二至初五外出拜年。阿涅期间,妇女聚在一起,喜跳民族舞蹈“鲁日给勒”,少女们则摆玩“哈聂卡”(纸人)或“萨克”(踝骨),成年男子举行赛马等活动,少年男子则要分成两队,举行“坡列”(曲棍球)比赛,晚上还要举行火球比赛。
  
  抹黑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这是全国人民都开心热闹的日子。而对达斡尔族同胞来说,他们还有一个更加欢乐有趣的正月十六“抹黑节”——达斡尔族传统节日。据传说,每年农历正月十六这天,“五谷之神”要下凡巡视,人们互相往脸上抹黑,是为了祈求“五谷之神”不要把黑穗病传到人间,使小麦丰收,百姓平安。按照达斡尔族的风俗,这一天族里的长者都要早早起来,给每个族人的额上抹上一个黑点。年轻人手涂抹油的锅底黑灰,争相涂抹在对方脸上,以此互相取笑逗乐。因此,这天早晨,少男少女们的面孔,常被抹得黑油油的。达斡尔人认为,这种抹黑娱乐,象征着吉祥、好事不断。
  
  敖包沃贝
  
  敖包沃贝,达斡尔语即敖包祭。达斡尔族传统节日。每年春秋两季各择吉日举行一次,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一带达斡尔族则选定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节期一天。敖包,即高岗或山上用石块堆积而成的圆锥形祭坛,在达斡尔族心目中,它象征着民族保护神或山神。届时,人们身着礼服,抬着供品,聚集在敖包周围。先在敖包上插立带有青枝绿叶的柳树或桦树枝,象征五谷丰盛、六畜兴旺。祭祀时,以煮熟的牛、羊、猪肉为供品,并向敖包祭酒白酒、奶酪,张挂各色彩旗、布条。尔后,在敖包四面点火焚香,主祭者巴格其(萨满助手)朗读祭文,萨满围绕敖包唱求神歌,跳吉祥舞,参加祭祀者齐向敖包叩拜,祈祷风调雨顺、家畜平安。祭毕,大家共食祭品并进行摔跤、赛马、射箭、歌舞等娱乐活动。
  
  端午节
  
  达斡尔族端午节又称五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纷纷早起,前往江河沐浴,或以野外露水擦脸,并采艾蒿插于耳畔和衣冠上,以求一年身无疾病。此日中午,各家要吃馅饼、饺子或荞面饸饸。尔后,妇女们成群结伙,挎框提篮,到江河两岸采集喜食的“坤必乐”(一种美味野菜)。靑少年们则举行“坡列”(曲棍球)比赛。
  
  二月二
  
  达斡尔族二月二于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吃猪头肉,有些地方吃馅饼,禁忌做针线活,以为此日碰针线会得骨节病。
  
  腊八节
  
  达斡尔族腊八节于每年农历腊月初八这天,人们停止劳动,以“尼基”(即荞麦米磨成粉,箩后留在箩上的粒状部分)做成酸奶粘粥,再拌奶汁(或奶油)食用。晚上,举行歌舞娱乐活动。
  
  千灯节
  
  千灯节是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一带达斡尔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举行。届时,人们纷纷制作式样各异的灯盏,尔后上寺庙点燃。当地人认为此日灯点得越多越吉利。
  
  多布抬克
  
  多布抬克是达斡尔语,意为求雨祭,达斡尔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或八月据旱情择日举行。节期一天。届时,各户妇女带一只鸡并一碗米,聚集在河畔一棵大柳树下,先由主祭的“巴格其”(萨满的助手)诵求雨祷词,然后前来协助的男人宰鸡设祭,将带毛的鸡皮挂在插好的三角木架上,妇女们则在数口吊锅里将鸡肉与米合煮为粥。肉粥熟后,“巴格其”再致祷词,妇女们为河神焚香叩拜。接着,家围树席地而坐,共食鸡肉粥。会毕,妇女们各以桦皮桶和盆瓢等轻便器皿,反复提取河水,互相追逐浇泼,直至彼此遍体淋湿,以为降雨之乐。据《辽史》载:“若旱,择吉日行瑟瑟仪以祈雨……又翼日,植柳天棚之东南,巫以酒醴、黍稗荐,植柳祝之……既三日雨,则赐敌烈麻都马冈匹、衣四袭,否则以水沃之;”“夏五月庚午,以旱,命左右以水相沃,顷之,果雨。”可见此节历史悠久。
  
  滚冰节
  
  滚冰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一带达斡尔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六落日后举行。这天,人们提早吃过晚饭,便纷纷邀约来到千里冰封的江面,一边歌舞娱乐,一边尽情地在冰上翻滚,取祛疾病之意。至晚方归。
  
  祭腾格里巴尔肯
  
  祭腾格里巴尔肯,达干尔浯,意即祭天神。达斡尔族祭祀节日,每年正月初一日举行。达斡尔族信仰萨满教,认为天神可以祛灾降福,故每年举行祭天神活动。届时,人们要杀牛宰猪作为祭品。事先,在大门外挂一双靴子,关紧大门,或者在大门上挂上鱼网、网绳等物,意为严禁人们进入。将一木杆,横放在正房的西南角,并用棉被将其盖上。随后念诵祭词:“为了遵守许过的愿,献祭你所需的牲。有象簸箕样的耳朵,有象黑果样的眼睛,有翻地的嘴巴,有绶子般的尾巴,有凳子般的腿子,有叉子般的蹄子,有黑呢绒般的毛,有腻人的肥脂,把可爱肥壮的牲物,供奉在你的面前”。念毕,将所供奉的牛或猪宰杀剥皮,将其内脏在院中设灶煮熟,将其骨肉在室内的灶中煮熟。然后在院中置香案,摆好煮熟的肉,焚香明烛,向天神叩拜,行祭祀之礼。祭毕,全家人共食牲礼之肉。食毕,将一节脊骨及四蹄插在木杆上,挂在门右侧的篱笆上。有一些地区祭祀腾格里巴尔肯时,只是关上大门,不挂靴子,要派一男子,手持弓箭站在屋顶。民间相传,古时初次祭祀天神者,苦于自己没有牲畜,则去偷别人家的小牛作为牲礼。为了不留下蹄印,就把靴子套在牛腿上,返家后才将靴子脱下,挂在大门上。又怕别人发现家中有牛则将大门关上。用棉被盖住横杆,是为了挡住“吉雅其”神的眼睛,不让其看到杀牲祭天,派人持弓箭立于屋顶,是为了防备外人发觉。因此而形成上述节日习俗。
  
  洁身祭
  
  洁身祭是达斡尔族的宗教节日。每年农历正月择日举行,节期一天。届时,主祭萨满通知请他跳过神的人参加,参加者带羊、酒、果食等礼物。仪式前,在大锅内放护心宝镜和各色卵石,倒满干净水烧开,即为祌水,然后宰羊设酒供献。仪式全过程中,主祭萨满不停地跳神,即将结束时,用锅刷点蘸祌水,洒拂本人全身,然后向参加者洒拂,象征洁身去灾。
  
  卡钦
  
  卡钦,达斡尔语意为正月十五。达斡尔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行。达斡尔人认为此日是“腾格里”(天神)归界之日,故前一天晚上,要给“腾格里”供陈祭品然后焚香叩拜,送其上程。这一天,人们要着盛装,吃猪尻背肉,有些地方的达斡尔人,还吃肉汤水饺。这天节日气氛很浓。
  
  库木勒玛日拜
  
  库木勒玛日拜,达斡尔语意为采柳蒿芽,达斡尔族传统节日。每年公历五月中旬举行,节期三至五天不等。届时,达斡尔族男女老少,尤以女性居多,邀约聚集,头裹白毛巾,腰系花围裙,三五成群,在辽阔的草原上,一边放声对歌,一边欢快地采集柳蒿芽。采得的柳蒿芽,除当日食用外,可晒干以备冬季食用,并择其最鲜嫩者精心包裹,寄赠远方同胞。
  
  干米南
  
  干米南,达斡尔语,意为萨满的盛典,达斡尔族宗教节日。每隔三年的农历三、四月间举行,节期三天。“斡米南”的目的是向诸神献礼,并为族人消灾求福。届时,人们各带礼物,聚集到用车轮、车辕临时架支的大棚,达斡尔语谓“谢林格”。先在“谢林格”内竖起两根带有青枝绿叶的桦树,称为“格力托若”(室内神树),再于距“格力托若”六丈远的南方,竖一根同样带有青枝绿叶的桦树,称为“博迪托若”(室外神树),然后在三根“托若”上张挂神灵的铜制假面具。仪式开始,陪祭萨满敲鼓念咒,请诸位神灵降临,之后,引领主祭萨满围绕“托若”跳迎神舞。神灵“附体”后,主祭萨满忽然仰倒,在地打滚,并与神灵“对话”,请求降示。神灵离去,陪祭萨满与主祭萨满跳送神舞。仪式结束后,大家共餐祭食。第二天继续跳神。第三天举行“库热”仪式,即陪祭萨满和主祭萨满用一根皮绳(用整张牛皮割成,中间没有接结)将所有参加仪式的人围住,各执皮绳一端,用力拉一次,以丈量皮绳的长短,如是三次。每次量绳时,如绳长度增加,便象征民族人丁兴旺。当夜,举行吃血仪式。先将白天杀的三、四岁牛的血,掺上牛奶和奶酒,并加九小块香与九小块牛肺、盛于木碗备用。夜间,将所有的灯熄灭。黑暗中,陪祭萨满与主祭萨满跳请神舞,围观者唱曲敲鼓助兴。神灵降临吃血时,主祭萨满仿布谷鸟叫,意为神变作布谷鸟来吃血,并给“托若”上的神像涂抹牛血。到此,“斡米南”最后告终。
  
  武神祭
  
  武神祭又称关帝祭,黑龙江省瑷珲一带达斡尔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节期一天。过去达斡尔族均有服兵役的义务,认为关羽是武神,可以保佑和帮助他们打胜仗。故要祭祀关帝。庙内正位是关帝画像,两侧系龙王、娘娘神等各种神位。届时,人们聚集关帝庙,杀猪供祭。
  
  药泉会
  
  药泉会是黑龙江省德都县一带达斡尔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间举行,节期月余。届时,远近牧民备足酒肉,携家带口,赶着大轮车云集药泉山下,搭篷为宿。每日饮泉水以祛病,并歌舞娱乐,通宵达旦。民间传说,很早以前,有个叫嘎拉秦白音的青年牧民,无辜遭牧主毒打。牧主家奴阿美其格趁夜深骑马救出嘎拉桑白音。两人逃离魔掌,阿美其格却被牧主的毒箭射中倒于山脚下。这时,见一负伤小鹿跳入一个水坑清洗,又跑到一口泉中饮水,竟伤愈而去。嘎拉桑白音喜出望外,亦用坑水清洗阿美其格的箭伤和自己的鞭伤,竟也迅速痊愈。两人再到那口泉边喝水,只觉心胸敞亮,浑身有力,那泉水还有股药味。嘎拉桑白音和阿美其格将此事告诉给每一牧场的牧民。从此便传开了。因为阿美其格和嘎拉桑白音得救在五月,后来人们就定五月为药泉会。
  
  依尔登
  
  依尔登,达斡尔语,意为萨满的祭祀,达斡尔族宗教节日。每年或来年的农历三月择日举行,节期一天。届时,人们携带酒,香、哈达和布匹等礼物前往主祭萨满家里,仪式前,在屋内竖立一根带有绿叶的小柳树,称为“托若”(即神树)上挂各位神灵的铜制假面具.仪式开始,由陪祭萨满敲鼓念咒,请神灵降临,然后引导主祭萨满围绕“托若”跳迎神舞。眺神分四段:第一段请主祭萨满的“温果子”(即本神)降临,第二段请萨满的主祭神降临,第三段请所有的神灵降临,第四段送诸神回归,当夜;举行吃血仪式。即杀一只三岁羊,取其血,拌以羊奶和酒,再加九小块香和九小块羊肺,盛于木碗,吃血时,将室内的灯媳灭。陪祭萨满和主祭萨满跳求神舞,其余的人唱曲助兴,一边跳,主祭萨满一边向“托若”上的神像涂抹羊血,象征诸神已经吃到了血。仪式完毕,将“托若”挪出埋葬,大家共餐祭品。
  
  达斡尔族的风俗习惯
  
  尊重长者
  
  达斡尔族非常注重礼仪,讲究道德,尊重老人和长者,暂别相逢,儿女别父母7日,儿媳别3日、村中年青人别长者15日、晚辈都要向老人、长者行屈膝请安礼(萨因哈索贝,同满族人的请安),前迈左腿、双手掌放膝盖上,曲右腿,目视对方,向前弯腰。对长者,无论是在路上行走,还是出入房门,青年人都要让路;儿女外出归来,要给老人请安;凡有好吃的或是老人喜欢吃的食品,首先要敬给老人或给老人留下一份。
  
  热情好客
  
  达斡尔族素以热情好客著称,每当宾朋光临,让座西坑、敬烟、献茶,问寒问暖,酒菜款待,逢年过节,杀猪宰牛(羊),竞相邀请亲友村邻,欢聚一番。客人来访,主人要递烟、敬酒、端出奶制品热情招持,若是贵客临门,还要增加“瓦奇”(猪肘子)和“手扒肉”等佳肴,盛情款待。无论谁家宰杀牲畜,都要选出好的肉分赠给邻居和亲友,狩猎或捕鱼归来,甚至路人都可以分得一份。
  
  婚俗
  
  达斡尔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姻,恪守氏族外婚制原则。
  
  过去达斡尔族社会婚姻关系的缔结讲究门当户对,门第、家境、声誉等都是考虑的重要因素。两家原来的友谊也在缔结婚姻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依照达斡尔族过去的风俗习惯,一般不与外族(民族)人通婚,特别是不把姑娘嫁去外民族。
  
  男女青年订婚后,男方要送女方家马、牛、羊和酒,称为“大礼”。这一天姑娘要躲起来,不见未婚夫。婚礼前一个月,男方还要送一次小礼,礼品主要是衣、物,这时未婚夫妇才可以见面,并在一起吃“拉里”和挂面。结婚要置办酒宴,食品和菜肴必须丰盛,特别是在迎亲时,如果沿途碰见行人,不论是否相识,都可分得一份酒肉和点心。结婚仪式后,主人要以炒犴鼻和手把肉等上等菜肴待客。
  
  在旧社会,达斡尔中封建的婚姻观念较强,婚姻大事完全由父母、长辈做主包办,送亲乘车、骑马,新娘乘坐蓬车,由她的亲弟弟或近亲弟弟驾车,女婿先驰马回报。时至当代,那些封建道德观念早已为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婚事简办等新风俗所替代。
  
  服饰
  
  男子夏穿布衣,外加长袍,用白布包头,戴草帽,冬戴皮帽。妇女穿长袍,不束腰带,不穿短衣。冬天男女皆穿寄卡米(皮靴),妇女穿以蓝色为主的长袍,夏日喜穿白袜、花鞋。
  
  丧葬传统
  
  人死后行土葬。长者葬礼隆重。
  
  达斡尔族的禁忌
  
  祭龙王时,不准妇女观看;渔场内不准背手走路;鼠日、火日忌开犁播种;忌砍伐祭祀树;忌用白桦、榆木盖房;女子不得在偶数年龄成婚;人临终前家人不得睡觉;双日不得入葬;外姓死者,忌从正门抬出;忌外人携武器人族人住所;女人忌上房顶;女人忌跨男人身体;孕期内不得往灶里看;忌外人横卧炕上;忌用尖状物指人。

达斡尔族有哪些节日和风俗习惯
答:滚冰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一带达斡尔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六落日后举行。这天,人们提早吃过晚饭,便纷纷邀约来到千里冰封的江面,一边歌舞娱乐,一边尽情地在冰上翻滚,取祛疾病之意。至晚方归。祭腾格里巴尔肯 祭腾格里巴尔肯,达干尔浯,意即祭天神。达斡尔族祭祀节日,每年正月初一日举行。达斡...

达斡尔族的民族节日
答:达斡尔族的民族节日 主要节日是春节。达斡尔族称春节为“阿涅”,是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节日里都着盛装,逐户拜年,妇女们互赠礼物。过年之前家家都要进行充分准备,杀年猪,打年糕。年三十用各种杂物码起一个垛,晚上点燃,老年人要把大块肉和饺子投入火中,祝福人畜兴旺,年三十吃饺子有的要在...

*** 尔族节日有哪些
答:*** 尔族信奉 *** 教,传统节日有:古尔邦节、肉孜节、诺鲁孜节等。 古尔邦节。 *** 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古尔邦”节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宰羊、煮肉、赶制各种糕点等。屠宰的牲畜不能出卖,除将羊皮、羊肠送交 *** 寺和宗教职业者外,剩余的用作自食和招待客人。 过肉孜节。过...

中国少数民族节日的达斡尔族
答:达斡尔族的节日有春节、中秋节等,大致与汉族的传统节日相同。但达斡尔人对这些节日却有自己传统的节庆习俗特点。每年6月8日,在新疆塔城地区的达斡尔人民过“沃其贝”节,祭拜、祈福、聚会、欢歌起舞等形式,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健康平安。

达斡尔族有拜年每家都备有蒸糕的习惯,过年为什么要用蒸糕款待客人呢...
答:通常达斡尔族:年年高。北方的达斡尔族有拜年的习惯,春节时,人们穿上节日盛装,逐家走访,互相祝贺。每家都备有蒸糕,拜年者主人就用蒸糕款待。“糕”在汉语中与“高”谐音,以糕款待,表示互相在新的一年中,水平进步提高达斡尔族还举行歌舞、体育活动。因为在北方的达斡尔族有拜年的习惯,春节...

达斡尔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答:达斡尔族的其它节日还有:清明节:达斡尔人叫“寒稀”。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去莫昆或贝功墓地扫墓,上坟,摆供,叩头。五月初五:被认为是天下之水复活的日子。人们在早晨早早起来,给小孩身上挂一条红布,头上戴彩色纸花,大人领着小孩一块去江河淋浴,认为从这一天起就可以游泳了,或用露水擦脸,...

达斡尔族节日,三天两夜莫力达瓦
答:这是一个达斡尔族一年一度最为隆重的民俗节日。为了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吉祥平安,斡包节的一般流程,就是当人们清晨来到祭坛周围,就地取一块石头,摆放到祭坛旁边,这是作为一种报到方式,属于族内清点人数的举动,如有yīn故不能前往者,可由家人或亲朋好友代放。斡包选定的位置也一定是在水草肥美、林木茂盛的高地...

达翰尔族节日:黑灰节(中国传统节日)
答:达斡尔族有哪些节日和风俗习惯 达斡尔族简介 达斡(wò)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一带;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达斡尔族也有分布于俄罗斯(石勒喀河与伯力一带),俄罗斯称相关地区为达斡里亚,即外贝加尔。 达斡尔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布特哈、齐...

达斡尔族节日介绍达斡尔族“布通”节
答:达斡尔人认为,点燃一堆火会持续几年,以显示家庭的繁荣和孩子的延续。家中长辈要围在火堆旁,问候自己的马、牛、猪、狗、鸡。他们还应该把一些肉,蛋糕和饺子扔进火里,让它闻起来像草原大火。当烟火升上天空,时空。大火可以燃烧到本月初五。过去,达斡尔族认为“不动”之夜是一年中各种神灵和...

达斡尔族春节的风俗都有哪些?
答:春节中国传统文化里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啊,这是全中国全民族的盛世。在这天在外的游子都要回到家中,一家人一起度过这个节日。在偏远的达斡尔族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里有着许多传统的习俗,是 达斡尔族文化 的重要组成。春节,是达斡尔族的大节,极为隆重。达斡尔人称春节为“阿涅”,意为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