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在等腰△ABC中,底边BC=8,高AD=2,一动点Q从B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BC向右运动,到达D

作者&投稿:盍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图1,在等腰△ABC中,底边BC=8,高AD=2,一动点Q从B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BC向右运动,到达D点~

(1)当点N落在AB边上时,△BPN∽△BAD,NP=1,∴BPBD=NPAD,即:BP4=12,∴BP=2,又∵点P从距离B点1个单位的位置出发,所以t=1;当点N落在AC边上时,△CPN∽△CAD,令NP=a,NPAD=CPCD,即:a2=4?a4,∴a=43,所以BP=163,又∵点P从距离B点1个单位的位置出发,所以t=133,故答案为:1;133;(2)如图1,当1<t<2时,设EQ交AB于R,则重叠部分为五边形PQREN,∵ME=2-t,MR=12ME=12(2-t),∴S△MRE=12ME?MR=14(2-t)2,∴S=S正方形PQMN-S△MRE=1-14(2-t)2=-14t2+t.当133<t<5时,如图2,设MN交AC于S,PN交AC于T,则重叠部分为五边形PQMST,∵AM=2-(t-3)=5-t,MS=2AM=2(5-t),PC=7-t,PT=12PC=12(7-t)∴S△AMS=12 AM?MS=(5-t)2,S△PTC=12PC?PT=14 (7-t)2,又S△ADC=12AD?CD=12×2×4=4,∴S=S△ADC-S△AMS-S△PTC=4-(5-t)2-14(7-t)2=-<table cellpadding="-1" cell

N在AB边时就是NP=1求BP长 AD为2 三角形ABD和NCP相似 BD=4 所以 BP=2 再减去本来QP的距离1(BP=BQ+QP) P运动了1个单位 也就是1秒 同样的落在AC边上就CP=2 BP=6 减去1动了5个单位 就是5秒
分情况 N落在AB 边上之前S为三角形 0<t<=1
N过AB M未落在在AC 这时S为正方形去掉一个三角形的面积 1<t<2
M过AB N未到AC(这时S一直为正方形 S固定为1 ) 2<=t<=5 注:N到AC时P就是到了DC 中点 运动就停止了 就这三种
因为要求的是五边形也就是第二种 图你自己画一下 正方形面积是1 QM与AB交点J MN和AC交点K BQ=t 相似三角形 QJ=t/2 MJ=1-t/2 还是想死MK=2-t 表示出三角形MJK的面积(1-t/2)的平方 所以S=1-(1-t/2)(1-t/2) 1<t<2
G的移动速度是1还是√ 5 ?你没打出来 (1的话只有刚开始t=0的时候 G的起点本来就是厨师PN的中点 也是CE1的中点 这很明显 然后运动了就再也遇不到了)
感觉√ 5 的可能性大点 那么G就一直在落PN上了 因为√ 5 的话水平方向速度就一直是1 和P速度一样 也是相似的知识 (这应该看得出来吧 我不解释了 虽然很明显 说起来麻烦) 就是G距离BC1/2的时候在PN中点 所以t就是0 2 4的时候与中点重合



赶脚是初中的题目哇 希望可以帮到你(可能有字母看花了表示错了 我没画图 请见谅哈)

(1)1   
(2)  
(3)可能.t=0或t=2或4≤t ≤5

如图,等腰△ABC中,AC=BC,CD是底边上的高,∠A=30°.(1)CD与AB有什么数量...
答:(1)∵AC=BC,CD⊥AB,∴AD=BD= 1 2 AB.在Rt△ACD中, CD AD =tan30°,∴CD=ADtan30°= 1 2 AB× 3 3 = 3 6 AB.(2)填表依次为: ( 3 4 ) 2 a (或 3 2 4 2 a 或 9 16 a )...

如下题,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C=BC=5,AB=8,D为底边上一动点……
答:2,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上的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和等于一腰上的高。在等腰△ABC中,AB>AC,AB>BC。又因(AC)²+(BC)²=50,(AB)²=64 所以(AC)²+(BC)²<(AB)²(即等腰△ABC为钝角三角形)∴等腰钝角△ABC一腰上的高在三角形的外部 如图(...

如图1,在等腰△ABC中,AB=AO,分别延长AO、BO至点C、点D,使得CO=AO、BO...
答:解:△EFH是以EF为底的等腰三角形 如图,∵AO=AB=CO=CD ∴△AOB≌三角形COD 显然,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连接AF,∵AO=AB,H为BO中点,∴AH⊥BO 又∵E为AD中点,∴AE=DE=EH(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点等于斜边的一半)∵F、H分别为OC、OB中点,∴FH为△OBC中位线,HF=½BC ∵AD=...

如图1,在等腰Rt△ABC中,D为直线BC上一点,过点D作AD的垂线DE,过点B作AB...
答:1)疑似:求证:AD=DE 证明 在AC上截取AF=BD,因为AD⊥DE 所以∠ADE=90 所以∠ADC+∠EDB=90,又因为∠CAD+∠ADC=90 所以∠CAD=∠EDB 因为等腰Rt△ABC中,AC=BC,所以AC-AF=BC-BD 即CF=CD 又∠ACB=90°,所以△C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CFD=∠CDF=45 所以∠AFD=∠ACB+∠CDF=135° 因...

我们知道,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在△ABC中,∵AB=AC,∴∠B=∠...
答:1)证明:AC=AB AD=AE ∠CAB=∠DAE=90°,∠CAD+∠DAB=∠BAE+∠DAB=90° 所以:∠CAD=∠BAE 所以:△CAD≌△BAE(边角边)所以:CD=BE 所以:∠ACD=∠ABE=90°-∠ABC 所以:∠ABE+∠ABC=90°,∠CBE=90° 所以:CD⊥BE 2)AC=AB AD=AE ∠CAD=∠BAE=90°+∠DAB 所以:△CAD≌...

如图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90°,BC=6,D,E分别是AC,AB上的点,C...
答:(1)证明:见图1、图2,像这样的立体图形,一定要把平面展开图和立体图形结合起来看,这样做题就会简单许多,从而知道图形是怎样的来的。为今后解题掌握解题技巧。先看图1,因为△ABC是等腰Rt△,∠A=90°,BC=6,CD=BE=2,O为BC的中点.连结AO,交DE于F,则A'O垂直平分DE和BC(DE//CB),...

如图1△ABC是一块等腰三角形的废铁料,已知∠ABC为锐角,量得底边BC=...
答:1)因为矩形的一条边长为30cm,而另一条边长的不确定的,所以这样的矩形的截法有不同的四种如图3所示.(2)先对△ABC作一个剖析:①在△ABC中,AB=AC,BC=60cm,作AF⊥BC于F,则有BF=CF=30cm,AF=40cm,易知AB=AC=50cm,②再作CH⊥AB于H,由AF•BC=CH•AB,得CH=48cm....

如图,在等腰△ABC中,点D,E分别是两腰AC,BC上的点,连接AE,BD相交于点...
答:解:1)∵等腰△ABC ∴∠1+∠5=∠2+∠6 ∵∠1=∠2 ∴∠5=∠6 AO=OB ∵对顶角相等 ∴∠3=∠4 ∴△DOA≌△EOB ∴OD=OE 2)∴∠7=∠8 等腰△ODE AD=EB ∵对顶角相等 ∴∠AOB=∠EOD ∴∠1=∠2=∠7=∠8 ∴ED∥AB ∴等腰梯形ABED 3)∵△CDE∽△...

如图(1),在等腰直角△ABC中,CA=CB,∠ACB=90°,D为AB上任一点,连接CD...
答:解:(1)∵CE为平分线,∴∠1=∠2,∵沿直线CD翻折△ADC到△FDC,∴AD=DF,AC=FC,∠5=∠6,∵AC=BC,∴FC=BC,在△FCE和△BCE中CF=CB∠1=∠2CE=EC∴△FCE≌△BCE(SAS),∴EF=BE,∠3=∠4,∵∠6+∠4=90°,∴∠5+∠3=90°,∴DF2+EF2=DE2,∵AD=DF,EF=BE,∴...

如图,在等腰△ABC中,点D、E分别是两腰AC、BC上的点,连接AE、BD相交于...
答:(1)证明:如图,∵△ABC是等腰三角形,∴AC=BC,∴∠BAD=∠ABE,又∵AB=BA、∠2=∠1,∴△ABD≌△BAE(ASA),∴BD=AE,又∵∠1=∠2,∴OA=OB,∴BD-OB=AE-OA,即:OD=OE;(2)证明:由(1)知:OD=OE,∴∠OED=∠ODE,∴∠OED=1/2(180°-∠DOE),同理:∠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