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与字有什么区别

作者&投稿:少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名和字有什么区别?~

1、取名与取字的时间不同
先命名后取字,根据周代礼制规定,孩子出生三个月,由父亲给他命名,男性二十岁举行冠礼时取字,女性十五岁举行笄礼时取字。
2、字义不同
“名”是本名的意思,“字”是表字的意思。古人用姓氏加上“名”和“字”来指代一个人。姓名是一个人的社会符号,表示了这个人的存在。“字”是对“名”的补充,一般用名的本意相近词或者相反词来充当。例如李白,字太白;韩愈,字退之等。
3、功能不同
在古代,人在成年后,社会上会给予相应的尊重。这个时候,长辈可以直呼其名,但是同辈人就不适合这样了。据《礼记·檀弓》所载:“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因此,名字只有长辈可以称呼或者自己作谦称时用,一般的同辈朋友会称呼他的字。

扩展资料:
古人的名与字都有意义上的密切联系,或同义近义,或互补呼应,或相对成义,而且在结构方面也有一定的规律。
其格式大体有这些:
1、(并列式)即名和字是同一属性,如周瑜字公瑾,瑜和瑾都是玉器;
2、(连贯式)即一个双音词的词头词尾分别做名和字,如班固字孟坚,取坚固一词;
3、(注释式)即名与字有互注的功能,如孙策字伯符,策是占卜用的蓍草,可解作符命;
4、(对立式)即名与字的含义相悖逆,如吕蒙字子明,蒙与明一正一反;
5、(纵横式)即名与字分别为经向和纬向,如张敞字子高,宽敞对崇高;
6、(因果式)即名与字之间的因果关系,如鲍照字明远,之所以远近明亮,是因为日月当空照耀;
7、(推理式)即由名可推断出字所表示的是何种状貌,如李贺字长吉,吉宿长临,何尝不值得庆贺;
8、(借典式)即名与字之间包含一个典故,如关羽字云长,庄子《逍遥游》有鹍鹏展翅九万里,其云程雾路之长;
9、(同一式)即名与字用同一个字,如李白字太白;
10、(综合式)即名与字之间含有多种关系,如曹操字孟德,操与德既可并列也可连贯,白居易字乐天,既是因果又是推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名
百度百科—字

名,是指在古代社会中使用的个人的符号,要是自己称呼就用名,如果外面称人用字。字常常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互为表里的关系,所以它又叫“表字”。名字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就是一种称谓,但它对于古代人的意义是大不一样的,因为名和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古代的“名”和“字”的关系有好几个,第一个的关系:是“并列式”即表字和名意义相同,它们之间是相通的,是并列关系。例如诸葛亮,字孔明。都是亮的意思。第二个的关系是“矛盾式”:即表字和名意思是相反的。例如朱熹,字元晦,熹是天亮,而晦是黑夜。第三个的关系是“扩充式”:即表字和名出自一句话中,它们之间意思是相顺的,而且字为名作补充解释。例如赵云,字子龙。《周易》里说:“云从龙,风从虎。第四个的关系是“延伸式”:即表字为名字意思的延伸。例如杜牧,字牧之,牧之即放牧的意思。第五个的关系是“辅助式”:即表字和名意思是相近,但也不完全相同,是相互辅助的。例如陈琳,字孔璋,琳、璋都是玉石。



古代的名和字也存在不同,它们的区别是:名和字是古人人生中两个不同阶段而起的称谓,有着不同的寓意,名是起于出生的时候,标志着一个人的降临;字起于冠礼或笄礼时,它代表着一个人进入了成年。古人还认为成年之后,直呼其名就是不礼貌的了,所以取一个字让人称呼自己。也就是说不论是男是女,只有在成年之后了才取字,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让人称呼他。一般人,尤其是同辈或者下属之间,只允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称他的名。

  古人有名有字。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时举行笄礼取字,古人起名取字方式虽多种多样,但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其一:取字最常见的方法是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彼此能起解释的作用。例如屈原,其名平,字原;《尔雅·释地》中解释“广平曰原”。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班固,字孟坚,固和坚都有“坚定不可动摇”的意思;杜甫,字子美,“甫”的解解释则是“古代美男子的称呼”;北宋散文家曾巩,字子固,巩和固意义相同。再如毛泽东,字润之,“泽”与“润”含义也相近。
  其二:名与字所取文字的含义正好相反相对。比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字退之,愈的意思是“痊愈、越来越好”之意;北宋词人晏殊,字同叔,“殊与同”就是意义相反;再如宋朝著名理学家朱熹,其名熹,字元晦,“熹”明亮之意,而“晦”则是昏暗的意思。黄损,字益之,徐退,字进之, “损”与“益”,“退”与“进”,都正好可组成反义词,这类虽然不多,但细细品味也别有一番意思。
  其三:由此及彼,于联想中识雅趣。如关羽,字云长,由鸟儿的羽毛连想到天空的浮云。贾岛,字浪仙,由岛想到浪花的洁白自由。陆龙,字在田,钱谦,字受益,高明,字则诚,李宗仁,字德邻,这一种又是根据某一成语而来:此类成语分别是:“见龙在田”,“谦受益”,“明则诚”,“德不孤,必有邻”。
  还有一部分由于词义的变迁,现在已经很难看出他们的名和字之间的联系了,但如果我们深入的去了解,还是可以找到其中的奥秘。例如:孟子,名轲,字子舆《说文·车部》中解释:轲“接轴车”,舆“古代马车车厢”,由此可见孟子的名和字的关系应属于上面所说的第一中情况。再如:苏轼,名轼。字子瞻。轼:车前供人凭倚的横木。《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中有“君冯(凭)轼而观之”的句子,而“瞻”就有“向前看”的意思。从这里来看苏轼的名和字的关系应属第三中情况。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文人雅趣其多,因而取字的方法也十分有趣而多样,不是简单的概括所能完成的。但如果我们了解了古人名和字的关系,也可以帮我们解决一些问题。例如;北宋词人“秦观”中“观”的读音是读guān,还是guàn时,我们不妨通过他的字去推断。秦观,字少游,从他的字我们可以断定是读guān。
  一般来说,名是留着自称的,对人称自己的名,是一种谦虚与礼貌。比如,据《论语》记载,孔子为显示自己“圣人”的谦让有礼,在学生面前常自称“丘”。一般地说,自称名的场合,常是下级面对上级,臣子面对君王,晚辈面对长辈。同样地,称谓对方时,便以称字而为礼貌。尤其是下级谈及上级、臣子谈及君王、晚辈谈及长辈,绝不能直呼其名而得称字。至于平辈之间,为表示对对方的尊敬,也以称字的多。如西汉李陵《答苏武书》:“子卿足下,勤宣令德,策名清时。”子卿自是苏武的字。我们再举一个反面的例子。唐朝大诗人杜甫在成都时,曾作严武幕僚。一次醉酒后,杜甫竟当着严武的面说:“不谓严挺云乃有此儿!”因为失言,他竟直呼严武父亲的大名。这下可把严武弄火了,他顿时暴跳如雷“杜审言之孙敢捋虎须乎?”杜审言是杜甫祖父的大名。严武“回骂”又升一级,可见当时称谓要求之严格!

古人有名有字。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时举行笄礼取字,古人起名取字方式虽多种多样,但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

古人名与字的区别:

1、名是社会上个人的特称,即个人在社会上所使用的符号。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所以又称表字。

2、名是幼时起的,供长辈呼唤。字则是成人时所取,供外人称呼。



古人的名与字的不同之处是:“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正体是正名,表德是表字的意思。如《三国演义》中的关羽
张飞是姓名,而字则是云长、翼德。单称字时也与称名一样,要加上姓。
而现在,名字都是指姓名。

具体时间无考,但大约是西周开始的。因为商代的人并无有确切历史证据可考的“字”,而西周人有字则有明确记载。

记载周礼的《礼记·檀弓》曰:“幼名,冠字。”人一生下来就得由父母起个名,这是“小名”或“乳名”。等长到二十岁,可以挽起头发戴上帽子成人了,还得由父母郑重其事地为其举行“冠礼”,再给他起个名,这个名就叫“字”,也叫“表字”,这表示他“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称其名,故冠而加字”。古时女子十六岁可以盘头挽髻别上“笄”(jī簪),这时也可以取字,故女子成年称“及笄”,说到了出嫁年龄了称“待字闺中”,后来随着封建礼教统治的加强,“待字”也就徒有其名了。�

而字的消亡是20世纪的历史渐变,主要地说有两大事件。

第一是新文化运动,号召打倒孔家店,颠覆旧礼法。从此革命青年互相称名不称字。此后,虽然字还是有的,但是渐渐失去其社会功能,也就是存在的必要性。于是很多新生儿只有名没有字了。

第二是1955年6月9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建立经常户口登记制度的指示》,在全国重新登记户口,家家设立户口本。而新的户口本上没有“字”一栏,只有“姓名”。所以此后人们起名都没有字了。

字和名的区别在于,字是男子20岁成人以后加冠时取的,而女子在15岁许嫁的时候取的,而名却是一个人从出生的时候就起好的,一般指的是一个人的姓名或者是单指名。

字和名的区别是什么
答:字中的“观”和“游”就是同一个意义。2、“名”和“字”有意义相互辅助的:唐朝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宋朝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因能“补”过才能“无咎”。3、“名”和“字”有意义相反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他“名”、“字”中的“熹”与“晦”、是反义。

名、字、号,有什么区别?
答: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今天,我们说“名字”这个词时,通常是指人名。可是我国古人则既有“名”又有“字”,有的人在名、字之外还有号。那么,名、字、号的区别是什么呢?“名...

古人的字和名有什么区别
答:含义不同,取的时间不同等。古人的字和名的区别:1、含义不同,名是人在出生时由父辈或者是长辈取的小名,主要是用来对孩子进行称呼,字是在成年之后由父亲或者是长辈取的正式名字。2、取的时间不同,名是在出生之后不久就取的,字是在20岁男子加冠或者是女子成年的时候取的。

古代的“名”和“字”有什么关系,区别又在哪里
答:第四个的关系是“延伸式”:即表字为名字意思的延伸。例如杜牧,字牧之,牧之即放牧的意思。第五个的关系是“辅助式”:即表字和名意思是相近,但也不完全相同,是相互辅助的。例如陈琳,字孔璋,琳、璋都是玉石。古代的名和字也存在不同,它们的区别是:名和字是古人人生中两...

古人的名,字,号有什么区别?
答:号:是名和字以外的称号。古时,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其字,而称其别号。号和名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号可以有两个字的,也可以有三个字以上的。例如:陆游,号放翁;陶潜,号五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字数多的别号有时可以缩为两个字,如苏东坡、白香山。这些别号,多...

中国人的名字中的字和名有什么不同?
答:名,在夏朝之前已经有,而取字据说始于商朝,如推翻夏桀的商汤,原名履,又名天乙,字汤。还有,名与字是有区别的,古人常自称己名以表示谦称,称人之字以表示对人尊称,另姓与字连称亦是对人尊称。名与字是有关系、关联的。有的是意义上的联系,有的是意义上的相辅,有的是意义上的相反。另外...

古代的“名”和“字”有什么关系,区别又在哪里
答:字孔璋,均与玉石有关。8. 古代名和字的区别在于它们分别代表人生不同阶段的称谓。名起于出生时,标志着一个人的降临;字则起于成年礼,标志着一个人进入成年。9. 古人认为成年后,直呼其名是不礼貌的,因此取字以供他人称呼,以示尊重。通常只有同辈或下属之间才能称尊长的字,而不直接称名。

古代的字和名的区别是什么?
答:古代的字和名的区别是:1、在称呼方面,古人的名,主要用于自称。在长辈或君主面前,通常自称其名,以示谦逊。称呼他人时,则称其字,以示尊重。这是因为名是取与出生之时,自称其名,含有涉世未深,见识不广的谦逊意思。字是取于成年之时,称呼对方的字,则有对方比自己涉世经验深,见识广的意思...

名和字的关系是什么?
答:关於二者的作用,清朝人王应奎曾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意思是说,名是用来区分彼此的,字则是表示德行的,性质不同,用途也不大一样。一般说来,古时候,名是阶段性的称呼,小时候称小名,大了叫大名,等有了字,名就成了应该避讳的东西,相称时也只能称字而不称名。古人的名与字 古...

古人的字和名有什么区别?
答:古人的字和名区别在于名是小时候叫的,而字是成年后称呼的。"名”是一个人小时候取得,只能在小时候叫。或者是地位比自己高的人叫的,比如:君王、父亲等;在古代男子二十岁成年,成年要举行加冠之礼。女子十五岁成年,成年要举行及笄之礼。在这个典礼上面古代的成年男女才会获得属于自己的“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