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文宗叶圣陶,离不开酒,也擅长写酒,后来怎样了?

作者&投稿:代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世界上有一粒种子,像核桃那么大,绿色的外皮非常可爱,凡是看到它的人,没有一个不喜欢它,可是从来没有人种过它”,——叶圣陶

苦难的生活,使他从中对生活更加理解,之后他用笔抒发着自己的情感,承担着责任。朴实干净的语言富有表现力。他是白话文的巨星,中国童话的开创者,他就是一代文宗叶圣陶,而他的长寿秘诀就是喝酒,对于喝酒,他也有着自己的看法。

平凡出身,成就非凡

1894年叶圣陶出生于江苏,这一年正值甲午中日战争,都说只有复杂的环境才能成就一个人,而叶圣陶正是这样的,叶圣陶的父亲靠在账房中的微薄收入来维持家中的生活,虽然生活艰苦,但是叶圣陶却一直没有放弃。

在长大后,他进入中学学习,毕业后他开始了自己小学教员的生活,但是这样平静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在他20岁那年,他遭到排挤,被迫离开那里。

“理想是事业之母”,对于叶圣陶来说他的理想就是文学写作和教育,在离开学校后,他开始了自己文学创造之路,教育和编辑也是他一生都在为之努力的事业,对待事业他非常的严谨和负责。

叶圣陶为人忠厚随和,他的朋友朱自清曾经这样描述他:“他不喜论辩,从无怒色,有种幽默的风度。但他却对文字要求严格。”在他主编杂志期间,他对于大家也是不留情面,在他的眼中文章是不能敷衍的。

后来叶圣陶搭档丰子恺开始编撰用于小学教学的《开明国语》,出于对孩子的负责,他整整一年都伏案在册,改写了400多篇文章,之后他找到丰子恺,让他帮忙用手写体将文章重新抄写一遍,然后搭配上图画。

1932年《开明国语课本》发行后,马上引发了轰动,之后再版40多次,直到民国结束才停止使用,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孩子们在这本书上得到了安抚,为传统国学教育注入了一股清流。

之后叶圣陶还主编了《新华字典》,撰写多篇文章,成为一代文宗,他的成就是一次次的突破,他最终成长为那个仰望星空的人。

杯酒一生,喝酒是长寿的秘诀

和很多人一样,叶圣陶也非常喜欢喝酒,最早对酒的接触应该受他父亲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曾经描写过自己放学回家,然后陪父亲一起去酒店喝酒的经历,叶圣陶喝酒的习惯也是在这种情况下慢慢养成的。

上个世纪30年代,叶圣陶在开明书店负责主编《中学生》杂志,之后他和几个好朋友创办了一个酒会,他被选为会长,在每次活动中他们会谈心,讨论文章。

而在那个时候这个酒会有个规定,那就是一次喝酒达到5斤才能成为成员,叶圣陶有一个同事很想加入进来,但是酒量达不到标准,之后他去找叶圣陶,叶圣陶幽默地回答道可以让他先做预备会员,等达到标准,就可以成为会员了。

在结束一天事情后,叶圣陶和家人一起吃饭的时候必定会来上一杯酒,然后和家人一起聊聊家常,对此他曾经表示道,自己会借饮酒作为一天的慰劳,也可以作为家庭聚会的助兴。

对于叶圣陶来说他的一生经历了很多的苦难,从小时候的艰苦开始,他的一生过得并不算顺利。当在他90岁生日时,曾经有人问他长寿的秘诀,叶圣陶的回答是喝酒,喝酒也是讲究的,要少喝多次喝,他的一生中贯穿了他80多年的生活,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根据儿子记忆,叶圣陶一生曾经有两次喝醉过,一次是在朱老总60岁生日宴席上,当时在上海居住的叶圣陶受邀参加,到那里后,因为兴奋,喝醉后的他被警卫员送回家中。

还有一次是在抗战时期,当时有个武汉大学的教授听说叶圣陶非常喜欢喝酒,于是就想和他比较一番,之后邀请叶圣陶前往,叶圣陶答应了。

因为两人酒量差不多,这次较量一直持续到傍晚,之后叶圣陶回到家中就睡过去了,那个教授则在自己家中睡着了。

而在1949年后,叶圣陶担任国家教育部副部长等职务,在他北京的院中有一个海棠树,每到海棠树开花的时候,他都会邀请朋友到家中聚会,饮酒。

有一次诗人郑振铎去找叶圣陶喝酒,郑振铎是非常豪爽的,每次都是一杯一杯的喝,颇有梁山好汉的气概,之后他邀请叶圣陶一起喝,而叶圣陶却回答道:“酒要慢慢喝,喝酒的乐趣就在这一小口中。”

对于叶圣陶来说酒不仅是普通的饮品,也是生活的体现,酒要慢慢喝,日子要慢慢过,人生就像一杯酒,轻重缓急要了然于心。他的一生也是这样的写照,

作品中的酒,将内心剖析

酒不仅是可以品尝的,也是可以写出来的,在现代诸多作家中,叶圣陶是一个擅长写酒的作家。

在《多收了五斗米》中,他描绘了借酒消愁的农民,在《席间》中,他借酒席中众人的表现讽刺了存在于校园中的腐败。

叶圣陶笔下的酒席,不仅是对社会现实的讽刺,还有对于自己内心的剖析,在长篇小说《倪焕之》中,他曾经四次描写主人公喝酒的场景。

而这四次喝酒的场景贯穿了主人公重要节点,也是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反映,而这何尝不是叶圣陶自己内心的一种反映。

1988年叶圣陶在北京去世,终年94岁,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人生百态,从小学教员成为一代文宗,这其中的辛酸大概只有他自己知道。成长的过程注定是困难的,在这个过程中叶圣陶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用心编撰语文课本,让孩子们受到好的教育,是他一生事业的追求。

很多人称他为作家,但是比作家更值得敬佩的是他教育家的身份,在教育领域他从一而终在做匠人,为祖国的下一代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后来他撰写了语文课本,为我国教育界做了巨大贡献,而且他的一生是非常有追求,是值得我们后人去铭记的。

一代文宗叶圣陶,离不开酒,也擅长写酒,后来怎样了?
答:而在那个时候这个酒会有个规定,那就是一次喝酒达到5斤才能成为成员,叶圣陶有一个同事很想加入进来,但是酒量达不到标准,之后他去找叶圣陶,叶圣陶幽默地回答道可以让他先做预备会员,等达到标准,就可以成为会员了。在结束一天事情后,叶圣陶和家人一起吃饭的时候必定会来上一杯酒,然后和家人一起聊聊...

叶圣陶小说《隔膜》的简介
答:和文研会的其他成员如鲁迅、沈雁冰、王统照等人一样,叶圣陶是将文学作为一种实实在在的工作来,极切地关注着社会问题,当仁不让地汇入早期“社会问题小说”的创作队伍中,并成为“其中成熟最快且最有代表性的一位。” 《隔膜》之于叶圣陶正如《野草》之于鲁迅,它们都是“独语体”的,越过社会,越过众人,也越过自己...

“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是什么意思?
答:“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的字面看,意思是款为人心情的莫过于酒了。能够让人遣怀的莫过于作诗了。在中国古代有“诗言志”的理论表达,意思是诗歌就用抒发情怀的,也就是作者所说的遣兴的。可以看出作者真正是一位懂诗的人。作者的心怀是什么样呢?作者领略了盛唐的繁荣,也经历了安史之乱,经历...

关于酒的意象的诗句
答:" 唐朝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描写酒的诗句 《问刘十九》白居易 红泥小火炉,绿蚁新焙酒,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劝客赏。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

人生好比一杯酒短句子
答:这样的人生就如一幅用淡淡的笔调勾勒出的水墨画,虽然没有丰富的色彩,仔细去品味,同样别有一番韵味:朴实无华,如一坛老酒,醇香绵长。 9. 人生如酒,情到深处有苦涩。酒是人类生活的密友,古往今来,临风抒怀离不开酒,饯行送别离不开酒,壮士出征离不开酒,红白喜事离不开酒,寄托情思同样离不开酒。人是感情...

酒能干什么?孔老夫子如是说
答:孔夫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酒如是作可以观,欢乐时庆祝,悲伤时遣怀,可以颂生,也可悼亡,群斟,独酌,无不相宜。酒,忘忧者也,“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自古以来多少的名篇佳句讲到忧愁都离不开酒。人生漫长,...

请问中国的酒文化内涵是什么?
答:本来也就不是个贬义词。酒筹文化是中国饮食合餐制的产物,它的本质是农业文化。酒宴中的酒筹令有着很大的文化含量,参加者自古今名著、诗词歌赋,至天文地理、 民俗俚语都要胸中有数才能现场发挥得好而不被罚酒。人们在欢宴中也锻炼了才思敏捷和竞争精神;既活跃了饮食的氛围又增添了审美情趣。

读《我所见的叶圣陶》有感 150字
答:《我所见的叶圣陶》一文中,朱自清记述了两人初次见面时的情景,正是两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才使两人在以后的几十年间友谊不断。叶圣陶也是一位文人,寡言和易,但在与朱自清相处的第一个月里,朱自清却“看见他发过一次怒”,而这唯一的一次,起因“便是对于风潮的妥协论者的蔑视。”这了了数语便使...

谁能告诉我一些关于酒的,诗!
答:他的诗,他的精神,滋养了后世一代又一代文人。 读陶诗,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一位飘逸洒脱的诗人形象,仿佛看到他一手把菊、一手持酒,悠然地来往于他所钟爱的山水田园之间。酒,是陶渊明最好的朋友,是他欢乐时的抒发,痛苦时的解脱,孤独时的慰藉。他的生活离不开酒,他的诗中也处处散发着酒的淳香,令人深深陶醉...

从“认认真真”的叶圣陶身上你学到了哪些高尚品德?
答:所幸有万能的百度,搜索“叶圣陶认认真真”后,原来这是作家刘心武的作品《难忘怀的一杯酒》的一个片段,原本一个大作家的名作,重复使用这么多“认认真真”必有其深意,而在文末也强调了“认真谦恭平等”的本意。只是,这样一类重复_嗦至极的文章,若非出自于大家之手,文稿的命运离不开擦桌子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