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学期物理测试题,一定要全,快考试了,希望多找些题做一做,也希望大家快帮帮小妹我!!!

作者&投稿:希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初二的物理题,希望可以手写,谢谢!~


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DE=AD+BE;
证明:∵∠ACB=90°,∠ADC=90°,∠BEC=90°
∴∠ACD+∠DAC=90°,∠ACD+∠BCE=90°,
∴∠DAC=∠BCE,
在△ADC与△BEC中,
∠ADC=∠BEC=90°∠DAC=∠BCEAC=BC,
△ADC≌△BEC(AAS),
∴AD=CE,BE=CD,
∵DE=CE+CD,
∴DE=AD+BE;

(2) 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
同理:AD=CE,BE=CD
∵CE=CD-ED
∴AD=BE-ED,即ED=BE-AD;

1.王某是希望村的村民,一天她在家用洗衣机洗衣服时,突然洗衣机坏了,于是她请来同村的电工小刘,小刘虽然对电工的知识了解不多,但他的胆子是够大的,他一进家门拿出工具就开始修理,王某见后说电源没切断;小刘说没关系,我经常这样修,没事。本来王某家的洗衣机是三角插头的,但因买回来的时候,家中没有三孔插座,于是他就把上面的一个角弄弯了插在两孔插座里,一直用来也相安无事,此时他看到地上有一些水,于是他就用拖把把水拖开,刚一会儿,只见小刘一头倒在地上,王某丢掉拖把立即跑到外面大喊:“不好了,有人触电啦。”人们到处去找村里的医生,好不容易找到来了医生,医生来到王某家立即切断电源,然后去看小刘,已晚了,小刘因触电身亡。回答下列问题:
a) 读完本文章,你认为小刘的死是因为什么造成的?
b) 在此文中有哪些地方操作违背了安全用是常识?
答:A:没有安全用电,修理电器时,应先切断电源,洗衣机应用三孔插座,小刘触电后先切断电源再去叫人来救。
2.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小明和她的同学一同去效游,在野外他们看到小鸟停在高压线上欢快的歌唱,他们感到很奇怪,老师不是才讲了的吗,人接触高压线时,会触电的,那么小鸟为什么不会触电呢?针对这个问题,她们讨论了以下四种结论,你认为谁说的有道理?(B )A小鸟是绝缘体,所以不会触电B小鸟两个瓜间的电压低,不会使小鸟触电C小鸟生命力强,所以不会触电D说线路中电流太小,不能使小鸟触电
3.某同学在学完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后,他想导体和绝缘体都是电工原件中的重要材料,那么导体和绝缘体中有没有绝对的界线?于是他带着这个问题去查了许多资料,最后他只知道常温下普通的玻璃是绝缘体,因为玻璃内自由电子很少,但是玻璃变成红炽状态时,又变成导体,这是玻璃内的自由电子增多,他看后还是想不通是为什么?你能帮他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吗?
答:把玻璃接在有小灯泡的电路中,小灯泡不亮,然后对玻璃加热到红炽状态,小灯泡亮了则可说明玻璃是导体。
4.小亮的妈妈出差回来,买回一个很别致的工艺品,小亮看后爱不释手,他看到这个工艺品有的地方是金属的,有的地方是陶瓷的,于是他想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你能帮他设计一个实验吗?
答:如图所示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然后把工艺品中的各部分分别接入AB两点之间,如果小灯泡亮了则是导体,若没亮则是绝缘体。
5.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并将你的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写出来。
答:将同样多的酒精分别倒在一个瓶子里和一个碟子里,会发现倒在碟子里的酒精先蒸发完,这就说明在同样的条件下,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6.现有一杯很烫的水,要使这杯水冷却得快些,你准备采取哪些做法?请你至少写出两种方法,并指出每种做法所应用的物理知识或原理。
答:1)用嘴吹气或用电风扇吹,此法就应用加快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水分蒸发吸热,使水放热冷却得快些。
2)改用表面积较大的碗或盆装水,此法应用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蒸发,使水放热冷却得快些。
3)在烫水中加冰或加冷水,此法利用低温的冰块或冷开水吸收烫水放出的热,使水冷却得快。
7.小琦和小明在家煮鸡蛋,当水开后,小琦说把火关小一点然后再煮,这样既可节约能源,又可把鸡蛋煮熟,但小明后马上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说用大火煮快些,这样才能节约能源,你认为他们俩谁说的有道理。
答:小琦说得对。因为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火大或火小不会改变水沸腾时的温度,所以小琦说得对。
8.刚出锅的鸡蛋为什么不烫手?
答:刚出锅的鸡蛋由于表有一些水,水蒸发要吸热, 这就使得鸡蛋表面的温度较低,等水蒸发完了后,鸡蛋内部的温度会使鸡蛋外面变得烫手。
9.壮壮到剧院去看演出时,他看到在舞台上,有时为了增加效果,剧务人员用机器把一些小颗粒吹向舞台,这样在舞台上形成一团团“白气”,请你解释一下“白气”是怎么形成的?小颗粒是又什么?
答:这些小颗粒是干冰,由于干冰升华吸热会使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于空中形成白气。
10.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把水和酒精分离。
答:可利用酒精和水的沸点不同把它们分离。具体作法是:把水和洒精混合液加热到酒精的沸点,此时酒精会沸腾,收集酒精蒸气,冷却液化就可得到酒精。
11.夏天,人们常用扇子或电风扇来降温;冬天寒风吹来觉得特别冷,这引起事实使小明猜想:风能导致气温的降低。小明想通过实验来检验这个猜想是否正确,请你帮他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把实验所需的器材和实验步骤写在下面。
答:用电风扇对着温度计吹,看温度计的示数是否降低,若降低则说明风可使气温降低;若不降低则说明,风不可以使气温降低。
12.小伟在卫生间里洗热水澡时,发现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但洗完澡后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什么?小伟想若是在洗澡时,玻璃镜面要是不模糊,该多好呀!于是他弄清了镜面变模糊的原因,并通过自已所学的知识设计了一个不产生水雾的镜子,并还申请了专利。你知道小伟设计的不产生水雾的镜子的原理吗?
答:镜面变得模糊不清是因为水蒸气的镜面上液化成小水珠而使镜面变得模糊不清,洗完澡后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这是因为镜面的水蒸发了的缘故。小伟设计的不产生水雾的镜子,可能是在镜子后面安有一个电加热器, 这样一来,水蒸气遇到温度较高的镜面就不会在上面液化小水珠。
选择题
测绘图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mm,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 )A.100mm以外 B.50mm以内 C.略大于50mm D.恰为50mm
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下图,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使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使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C.使烛焰位于b点时,成缩小的实像D.使烛焰位于d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某同学在学习“眼球折光系统”一节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下图,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集体照相时,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为了使全体人员都进入镜头,应采取( )。A.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B.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C.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前伸一些D.照相机和镜头都不动,人站近一些
如右图,一塑料薄膜组成的顶棚下堆放着一堆干草,夏天雨后,阳光穿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到干草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大的凸透镜,如果其焦点恰好在干草处,干草有可能燃烧B.透镜都是固体物质组成的,液体不能起凸透镜作用C.起凸透镜作用的应是塑料薄膜D.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凸透镜作用
在放映幻灯时,想在屏幕上得到一个放大的钥匙的像,钥匙形状如A图示,则幻灯片应如何插法( )
如右图示,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A端得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间的距离,这时( )A.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楚B.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时就应该把B向外拉,增加A、B间的距离C.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窗外,B筒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D.应把B端朝着明亮的窗外,A筒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A.f<2cm B.2cm<f<4cmC.4cm<f<5cm D.5cm<f<8cm
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 )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如下图所示的虚线框内为一透镜,MN为透镜的主光轴,O为透镜光心、a(双箭头)和b(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已知光线a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P点,光线b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Q点。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小于焦距 B. 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大于焦距C.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小于焦距 D. 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大于焦距
二、填空题:
用照相机拍照时,要想使被拍的景物成的像大一些,照相机与被拍景物之间应 一些;底片跟镜头间的距离(暗箱)应 些.
用放大镜观察邮票,邮票应放在 以内;看到的像是 、 、 ;并且邮票和像在放大镜的 侧。(填“同一”或“两”).
物体沿着主光轴向凸透镜靠拢,当物体进入 之内时,在光屏上,再也找不到物体成的像.
要想利用凸透镜使点亮的小灯泡发出的光线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 上.
物体从焦点处逐渐远离凸透镜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的像越来越 ,像到凸透镜距离越来越 .
如右图所示中,矫正远视眼的是图 ·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在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其目的是为了 。(2)当蜡烛在凸透镜左侧距凸透镜20cm的时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当蜡烛再向凸透镜靠近5cm时,所成的像的性质是 、 、 ,利用此原理制成了 。
三、作图题:
如右图,题中已画出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请在(a)、(b)方框中分别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如下图,为某透镜成像的一种情况,其中AB是物体,AB是AB的像,试在图上的适当位置画上合适的透镜,并大致表出其焦点的位置。

四、简答题:
矫正近视眼的近视镜为什么要用凹透镜?
答:

我有哦,每章二套,如下所示,可惜不能贴完,也不能贴图,你有邮箱吗?留一个,我发给你!祝你考试顺利!
选择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一、填空题:
测绘图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mm,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 )A.100mm以外 B.50mm以内 C.略大于50mm D.恰为50mm
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下图,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使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使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C.使烛焰位于b点时,成缩小的实像D.使烛焰位于d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某同学在学习“眼球折光系统”一节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下图,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集体照相时,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为了使全体人员都进入镜头,应采取( )。A.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B.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C.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前伸一些D.照相机和镜头都不动,人站近一些
如右图,一塑料薄膜组成的顶棚下堆放着一堆干草,夏天雨后,阳光穿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到干草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大的凸透镜,如果其焦点恰好在干草处,干草有可能燃烧B.透镜都是固体物质组成的,液体不能起凸透镜作用C.起凸透镜作用的应是塑料薄膜D.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凸透镜作用
在放映幻灯时,想在屏幕上得到一个放大的钥匙的像,钥匙形状如A图示,则幻灯片应如何插法( )
如右图示,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A端得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间的距离,这时( )A.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楚B.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时就应该把B向外拉,增加A、B间的距离C.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窗外,B筒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D.应把B端朝着明亮的窗外,A筒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A.f<2cm B.2cm<f<4cmC.4cm<f<5cm D.5cm<f<8cm
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 )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如下图所示的虚线框内为一透镜,MN为透镜的主光轴,O为透镜光心、a(双箭头)和b(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已知光线a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P点,光线b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Q点。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小于焦距 B. 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大于焦距C.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小于焦距 D. 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大于焦距
二、填空题:
用照相机拍照时,要想使被拍的景物成的像大一些,照相机与被拍景物之间应 一些;底片跟镜头间的距离(暗箱)应 些.
用放大镜观察邮票,邮票应放在 以内;看到的像是 、 、 ;并且邮票和像在放大镜的 侧。(填“同一”或“两”).
物体沿着主光轴向凸透镜靠拢,当物体进入 之内时,在光屏上,再也找不到物体成的像.
要想利用凸透镜使点亮的小灯泡发出的光线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 上.
物体从焦点处逐渐远离凸透镜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的像越来越 ,像到凸透镜距离越来越 .
如右图所示中,矫正远视眼的是图 ·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在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其目的是为了 。(2)当蜡烛在凸透镜左侧距凸透镜20cm的时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当蜡烛再向凸透镜靠近5cm时,所成的像的性质是 、 、 ,利用此原理制成了 。
三、作图题:
如右图,题中已画出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请在(a)、(b)方框中分别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如下图,为某透镜成像的一种情况,其中AB是物体,AB是AB的像,试在图上的适当位置画上合适的透镜,并大致表出其焦点的位置。

四、简答题:
矫正近视眼的近视镜为什么要用凹透镜?
答:


你可以去百度文库下载,那里有许多的资料还有试卷,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

加QQ么?我还可以给你解决物理问题,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或者相互讨论qq:1229293511

让我问问吧!!!!

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题
答: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题  我来答 5个回答 #热议# 生活中有哪些成瘾食物? qazzcl 2010-01-26 · TA获得超过93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6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要使笛子发出声音,必须...

初二上学期物理试卷和答案(最好要经典题型)
答:初二上学期物理试卷和答案(最好要经典题型) 最好要经典题型啊!密度的也要啊!!!或者中考题,要有答案啊!不然做了也没有用哈@-@... 最好要经典题型啊!密度的也要啊!!!或者中考题,要有答案啊!不然做了也没有用哈@-@ 展开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请回答2021》瓜分百万奖金 百度网友9b57036 ...

初二上半学期第1 2单元物理试题
答:第一章 声现象测试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不仅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传播速度不一样,当温度相同时,在___中传播速度最大.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

初二上学期物理期末试卷附答案并有图
答:八年级(上)物理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附加题10分)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附加题 总 分 得 分 一、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15题,每题2分,计30分)1.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少噪声的是 ( )A.改进汽车发动机的性能使它的振动减弱 B.在居民楼靠近马路的一面...

物理初二上学期期末试卷人教版
答:新人教版初二 物理上册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将答案代号填在本大题后表格中)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振动停止,发声也一定停止 C.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音,主要是通过音调辨别 D.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2. 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中...

初二上学期物理一单元试卷
答: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第一章《声现象》) 一、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钢铁中的声速小于在水中的声速 B.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 C.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也能传播声音 D.人唱歌时歌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 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重点题
答:开关一定是装在 路上(填“干”或者“支”)。12.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 线实现遥控的;医院里用 线杀死微生物,达到灭菌的目的。位于我市市中心的镜湖以环种杨柳而景胜一方,湖畔垂柳成萌,水面倒影如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___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光的__...

跪求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
答:试题卷: 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期末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答卷时间80分钟)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均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本大题12小题,每题3分,共36分) 1.下列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的是 A.月球上 B.海水中 C.钢管中 D.大气中 2.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A.萤火虫 B.点燃的蜡烛 C.电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要快!!!
答:为了安全,交警部门规定,轿车在高速行驶时,坐在前排的乘客及驾驶员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是为什么?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四、作图题(26题6分)26.(1)...初二物理上学期期末测试题(第一章——第七章)(90分钟)一,填空题(每空1分25分)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3吨=___千克=___=毫克; 2米/秒=___千米/...

10道物理题,初二上学期的
答:(1)实验器材:除待检测的材料、鞋盒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其中,适合做声源的是___,这是因为 。(2)实验设计:陈明将声源放进鞋盒,在其四周塞满待测填充材料。设计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方案是()A.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