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的预防方法

作者&投稿:庄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机械伤害事故的防范措施有那些?~



若对上述危害因素不加以有效控制,如对运动部件防护不当、无保险装置或保险装置失灵、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转、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或操作者不按规程操作等,都极可能导致机械伤害事故。  
机械危害
现代工业生产中所用到的机械设备种类繁多,且各具特点,但也具有很多共性。因此可从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安装、使用;维护保养;作业环境诸方面加强机械伤害事故的预防:
⒈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预防措施
机械设备生产制造企业,要在设计、制造生产设备时同时设计、制造、安装安全防护装置,达到机械设备本质安全化,不得把问题留给用户。具体要求为:
⑴ 设置防护装置
要求是,以操作人员的操作位置所在平面为基准,凡高度在2m之内的所有传动带、转轴、传动链、联轴节、带轮、齿轮、飞轮、链轮、电锯等危险零部件及危险部位,都必须设置防护装置。
对防护装置的要求:
a·安装牢固,性能可靠,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b·适合机器设备操作条件,不妨碍生产和操作;
c·经久耐用,不影响设备调整、修理、润滑和检查等;
d·防护装置本身不应给操作者造成危害;
e·机器异常时,防护装置应具有防止危险的功能;
f·自动化防护装置的电气、电子、机械组成部分,要求动作准确、性能稳定、并有检验线路性能是否可靠的方法。
⑵机器设备的设计,必须考虑检查和维修的方便性。必要时,应随设备供应专用检查,维修工具或装置。
⑶为防止运行中的机器设备或零部件超过极限位置,应配置可靠的限位装置。
⑷机器设备应设置可靠的制动装置,以保证接近危险时能有效地制动。
⑸机器设备的气、液传动机械,应设有控制超压、防止泄漏等装置。
⑹机器设备在高速运转中易于甩出的部件,应设计防止松脱装置,配置防护罩或防护网等安全装置。
⑺机器设备的操作位置高出地面2m以上时,应配置操作台、栏杆、扶手、围板等。
⑻机械设备的控制装置应装在使操作者能看到整个设备的操作位置上,在操纵台处不能看到所控制设备的全部时,必须在设备的适当位置装设紧急事故开关。
⑼各类机器设备都必须在设计中采取防噪声措施,使机器噪声低于国家规定的噪声标准。
⑽凡工艺过程中产生粉尘、有害气体或有害蒸汽的机器设备,应尽量采用自动加料、自动卸料装置,并必须有吸入、净化和排放装置,以保证工作场所排放的有害物浓度符合TJ36-7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GBJ4-73《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的有关要求。
⑾设计机器设备时,应使用安全色。易发生危险的部位,必须有安全标志。安全色和标志应保持颜色鲜明、清晰、持久。
⑿机器设备中产生高温、极低温、强辐射线等部位,应有屏护措施。
⒀有电器的机器设备都应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以防止触电,同时注意防静电。
⒉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预防措施
⑴要按照制造厂提供的说明书和技术资料安装机器设备。自制的机器设备也要符合GB5083-85《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的各项要求。
⑵要按照安全卫生“三同时”的原则,在安装机器设备时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如防护栏栅,安全操作台等。
⑶设备主管或有关部门应制订设备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及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并贯彻执行。
⒊加强维护保养
⑴日常维护保养,要求操作工人在每班生产中必须做到:班前、班后要认真检查、擦拭机器设备的各个部位;按时、按质加油;使设备经常保持清洁、润滑、良好。班中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机器设备,发生故障及时排除,并做好交接班工作。
⑵一级保养,以操作工人为主,维修工人配合,对机器设备进行局部解体和检查;清洗所规定的部位;清洗滤油器、分油器及油管、油孔、油毡、油线等,达到油路畅通,油标醒目;调整设备各部位配合间隙,坚固各部位。
⑶二级保养,以维修工人为主,在操作工人参加下,对设备进行针对性的局部解体检查、修复或更换磨损件,使局部恢复精度;清洗、检查润滑系统,更换陈化油液;检查、修理电器系统、安全装置等。
⒋改善作业环境
⑴作业场所的地面要平坦清洁,不应有坑沟孔洞等;不得有水渍油污,以防绊倒、滑倒。
⑵机床设备的周围,应留有必要的空间、通道,其间距须符合相应最小安全距离要求。最小安全距离可参照如下数字:机床侧面与墙壁或柱子之间无工作地时,间距为400—500mm;有工作地时,间距为1000—1200mm;机床之间无工作地时,间距为800mm;机床某一边有工作地并有行人定期通过时,间距为1200mm;机床两边均有工作地时,机床之间间距为1500mm;机床两边均有工作地并有行人通过时,间距为1800mm;排成15度的自动机床的间距为600—800mm。



机械伤害预防措施
答:法律分析: 防止机械伤害事故的防范措施有:1)检修机械必须严格执行断电挂禁止合闸警示牌和设专人监护的制度。机械断电后,必须确认其惯性运转已彻底消除后才可进行工作。机械检修完毕,试运转前,必须对现场进行细致检查,确认机械部位人员全部彻底撤离才可取牌合闸。检修试车时,严禁有人留在设备内进行点...

机械加工常见事故和预防措施有哪些
答:- 定期检查和保养起重机械,保持其良好工作状态。- 对起重机械操作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坚持持证上岗制度。- 严禁违章指挥、操作,严禁无上岗证的人员操作起重机械。(3)机械加工伤害事故的预防措施包括:- 保持设备和工作场地清洁,物品堆放整齐,道路畅通。- 对有毒害作业场所保持良好通风,维护通风设备,妥...

施工现场机械伤害事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答:6、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保持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各种安全防护设施齐全可靠。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 消防不安全因素,如机械处于危险状态,应立即采...

机械设备危害因素及预防
答:除上述外,还有飞出的刀具或工件、运转加工件的打击等其他风险。预防这些危害需要从设计、制造、安装到使用全程关注。例如,生产阶段需设计并安装防护装置,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并配备必要的安全规程;维护保养时,确保设备清洁、润滑;作业环境要整洁,保持适当的安全...

机械伤害预防措施
答:机械伤害预防措施如下:(1)、操作各种机械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能掌握该设备性能的基础知识,经考试合格,方能上岗。上岗作业中,必须精力集中,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2)、操作前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安全检查,而且要空车运转一下,确认正常后,方可投入运行。(3)、机械设备在...

机械加工常见事故和预防措施有哪些
答:(1)预防机械伤害事故的一般措施。① 机械工具所有外露的旋转部分(如传动带、.转轴、传动链、联轴节、带轮、齿轮、飞轮、链轮、电锯等)都必须设置防护装置 (防护网或防护罩)。防护装置必须安装牢固,并且性能可靠。② 为防止运行中的机械设备或零部件超过极限位置,应配置 ③ 机械设备应设置可靠...

预防木工机械事故的安全措施
答:(二)预防木工机械事故的措施主要有以下五方面:1.各种木工机械设备均应设置有效的制动装置,安全防护装置和吸尘排屑装置。2.木工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必须保证在任何切削速度下使用任何刀具时都不会产生有危害性的振动,以免操作时发生危险。3.凡是外露的皮带盘,转盘,转轴等,都应有防护罩壳。4.刀...

机械伤害预防措施是什么?
答:(1)制定详细的机械设备操作规程,加强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2)为员工配备合格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并督促员工正确使用。(3)加强设备操作区域的管理,及时清理杂物。(4)定期检查机械设备,及时处理设备的隐患和问题。3.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操作人员应注意作息时间,充分休息,保持良好状态。扩展数据 挤压、...

机械设备的预防方法
答:b·适合机器设备操作条件,不妨碍生产和操作;c·经久耐用,不影响设备调整、修理、润滑和检查等;d·防护装置本身不应给操作者造成危害;e·机器异常时,防护装置应具有防止危险的功能;f·自动化防护装置的电气、电子、机械组成部分,要求动作准确、性能稳定、并有检验线路性能是否可靠的方法。

如何预防机械伤害?
答:(一)压力机械的危险和防护1、主要危险(1)误操作;(2)动作失调;(3)多人配合不好;(4)设备故障;2、安全防护措施(1)开始操作前,必须认真检查防护装置是否完好、离合器制动装置是否灵活和安全可靠。应把工作台上的一切不必要的物件清理干净以防工作时震落到脚踏开关上,造成冲床突然启动而发生事故。(2)冲小工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