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姬乱晋后,晋国夺嫡大战中有哪些不为人知的隐秘?

作者&投稿:謇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你无意中发现过别人哪些不为人知的隐秘事情?~

在跟经营花店的朋友聊天的时候,无意中发现并了解到了鲜花行业的不为人知的隐秘事情。
提到鲜花,你可能会想到街边的花店,认为这是一个小型生意。但其实鲜花是一个全球化的大产业。据统计,全球每年鲜花市场的交易量高达400亿美元。可以说从生产、流通、建立规则到制造需求,每一步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

人们总是想要花型漂亮、色泽鲜亮的鲜花,但自然界的鲜花根本就做不到这样完美。我们购买到的鲜花,其实都经过了人工改造。比如,常见的“星象家”百合花,花朵大、向上开放,它是由花朵下垂、硕大艳丽的东方百合花,和花朵小、向上开的亚洲百合杂交培育出来的。
买花人都希望鲜花能够开得久一点,为了满足这个需求,工人甚至通过牺牲鲜花的香味,从而延长鲜花的寿命,因为散发香味需要消耗花朵大量的能量。你可能会问,那我们平时在花店闻到的花香又怎么解释呢?这只是花商使用的小技巧,用香薰喷雾让你误以为是天然的花香。

我们平时在花店看到的无刺玫瑰,你可能会觉得这是工人为了保护顾客的双手,才培育出来的。真相其实是:这是花商为了让鲜花实现大规模生产。无刺鲜花的种植更方便,能更好地用传送带运输,而且捆扎速度也能达到有刺玫瑰的两倍。
另外还有一件事,就是:母亲节其实是花商制造的节日!1908年,一位叫做安娜的女子提议设立母亲节,并且建议儿女们可以给母亲送上一朵白色康乃馨,她认为这种花最能代表母爱的纯洁。这本来是个人行为,但花商们看到了商机,纷纷响应并借此造势,母亲节送花的传统也就一直保持到了今天。

这些都是我跟朋友聊天时,偶然听她说起的。当时真的觉得既惊讶又涨知识了呢!

要说无论哪个朝代,总少不了那么一两个美女动摇君心,进而影响整个历史的进程。下面就来说说骊姬这个美女是怎么祸乱晋国的。
骊姬不是中原人,而是地道的骊戎人,是古戎人的后代。当时晋献公在骊戎打了胜仗,骊戎的国君很怕死,就跟晋献公讲和,献上了两个美女。这是一对姐妹花,妹妹叫少姬,姐姐就是骊姬。

骊姬要在现代那绝对是个蛇蝎美人,为啥这样说?为了废掉太子申生,立她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骊姬耍了一个又一个阴谋诡计。
申生是晋献公与齐姜(原献公父武公的小夫人)的儿子,心地善良,唯父是从,实质上就是一个很好欺负的软蛋。申生性格上的弱点,让骊姬钻了空子。
一次趁着申生献祭,骊姬在祭祀的酒肉里下毒,然后栽赃给申生,最后申生因为太善良,又怕说出真相惹老爸伤心,居然上吊自杀了,很轻松地就被除掉了。

骊姬没有就此罢手,接着又把狠毒的目光转向了晋献公的另外两个儿子――重耳与夷吾,又对晋献公吹枕边风,说重耳和夷吾都不老实,都知道申生的阴谋,但就是不对他这个老爸坦言。
重耳和夷吾两个为了活命,只好各自逃了,一个逃到蒲城,一个逃到屈城。
后来晋献公派人攻打蒲城,重耳不敢违抗老爸的命令,又翻墙跑去了狄国,从此就在外面流亡了19年。
虽然这19年很辛酸,但对以前一直养尊处优的重耳来说,却经历了种种坎坷、磨难,心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昔日的贵公子成熟了许多,开始伺机而动。
在重耳流亡期间,晋国连连发生重大变故,先是晋献公归天,接着奚齐即位,因不满骊姬弄权,里克、邳郑等重臣派人刺杀了奚齐。

骊姬不甘心,把妹妹少姬所生的儿子卓子立为新君,但没多久,又发生宫变,里克、邳郑等在晋宫中摔死仅九岁的卓子,并诛杀荀息、骊姬等。
然后,重耳上位的机会来了。
骊姬这个蛇蝎女人终于死了,她的儿子和她妹妹的儿子都死了,这下后宫清净了,里克就代掌国政,同时赶快派人去找重耳,叫重耳回国即位。
重耳还不知道国内出了什么事,就有些举棋不定。
这就给二公子夷吾钻了空子,夷吾的运气不错,逃到了梁国后,梁国的主公没有嫌弃他的流亡身份,还把自己的大女儿嫁给了夷吾,生了个儿子姬圉。夷吾的消息网比较广,他听说老爸死了,骊姬也死了,甚至奚齐、卓子等威胁到王位继承的人也都死了,前面除了一个重耳再无拦路虎,当下暗爽,想着这回自己总算能翻身当主人了。

夷吾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立刻拉拢里克,给了里克一堆的好处,又是让他当国相,又是送他上百万亩的土地,手笔阔绰,很难让人不心动。同时,夷吾还向秦穆公开了口,请他帮个忙,出兵护送他返回晋国继位,还很大手笔地放话说,只要他顺利即位了,就把晋国河西的五座城池都送给他。
于是,接到夷吾的求援信后,秦穆公就派出大将公孙枝领着三百辆兵车,把夷吾安全地送回了晋国。
公元前650年,夷吾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晋国的新主公,也就是晋惠公。

晋献公与骊姬

晋献公晚年昏聩,听信骊姬之言,先是诛杀了世子申生,后又发兵驱逐公子重耳和夷吾,使得晋国埋下了内乱的种子。然而,看似诡计得逞的骊姬母子却没有笑到最后,原世子申生一党的里克派心腹扮演成刺客,于葬礼之上突然袭杀了骊姬之子奚齐,后又于朝堂诛杀少姬之子悼子。

《史记·晋世家》:十月,里克杀奚齐于丧次,献公未葬也。荀息立悼子而葬献公。十一月,里克弑悼子于朝,荀息死之。

晋献公托孤荀息,为何失败了?

晋献公有很多儿子,与夫人齐姜生有世子申生,与狐季姬生有公子重耳,与小戎女生有公子夷吾,与骊姬生有公子奚齐,与少姬生有公子悼子,其中骊姬和少姬是两姐妹。

众所周知,晋献公临终前曾托孤荀息,要他辅佐骊姬的儿子奚齐。

《史记·晋世家》:献公亦病,病甚,乃谓荀息曰:“吾以奚齐为後,年少,诸大臣不服,恐乱起,子能立之乎?”荀息曰:“能。”献公曰:“何以为验?”对曰:“使死者复生,生者不惭,为之验。”

托孤荀息

献公以为,以荀息的威望足以震慑群臣。说起来,相国荀息并非骊姬一党,他与世子申生反而有旧交,这让很多人以为他会废掉奚齐而立重耳,这一点,晋献公也是清楚的,但献公选择他不仅是因为他在朝中的威望,更多的还是看准了荀息为人的忠诚。

荀息此人虽是贤才,却愚忠不已,他本是忧国忧民的良臣,也知道公子重耳等人远胜过奚齐,更知道骊姬用计害死了世子申生,可他却不顾诸大夫的反对,执意要拥立骊姬的儿子,只因为献公的遗命。

按说,晋献公的托孤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可为什么荀息还是没能保住奚齐兄弟的性命呢?

托孤失败的第一个原因便是荀息的“愚忠”。

忠孝仁义

荀息此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忠诚,但最大的缺点也是忠诚。

荀息虽然对献公临终前的嘱托持保留态度,却因爱护自己名声而不想留下不遵君命的“不忠”之名,导致他明知公子重耳、夷吾均强过奚齐,还是执意要拥立奚齐为君。其实,荀息坚持拥立骊姬之子为君并不是单纯履行君王的遗命,他更多的是想保护晋献公的两个爱子。

荀息本以为让奚齐继位就是对他最大的保护,故而当诸大夫提出要改立重耳时,他坚持要立奚齐为君,以为只要登上君位,献公的两个爱子便安全了,却不想将军里克竟然政变弑君,荀息不仅没能履行对献公的承诺,甚至连两位小公子的性命都没有保住。

有时执意前进则会跌落悬崖,退一步反而海阔天空。奚齐兄弟的处境便是如此,当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他们时,荀息如果废掉奚齐改立贤德的重耳为君,新君反而会放过甚至保护自己的兄弟,也不会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

托孤失败的第二个原因是荀息的“迂腐”。

荀息迂腐

当奚齐被里克突然袭杀在晋献公的葬礼上时,作为首席大臣的荀息就应该意识到晋国朝局的危险,在这种时候,荀息应该立刻查办凶手,铲除反对派,可荀息做了什么呢?

《史记·晋世家》:荀息将死之,或曰不如立奚齐弟悼子而傅之,荀息立悼子而葬献公。

也就是说,当荀息无力挽回悲剧时,他第一时间想做的事居然是自杀。自杀能解决问题吗?显然是不能的。这时,多亏骊姬及时劝阻了荀息,称:“奚齐虽死,但他的弟弟悼子还在,可以拥立悼子为君。”

这时又到了荀息抉择的时候了,摆在他面前的选项依然有三人,重耳、夷吾、悼子。重耳自不必说,年纪最长且又是国内公认最贤德的公子;夷吾次于重耳,虽然没有贤德的名声,但也是成年的公子;至于悼子,他是骊姬的妹妹少姬的儿子,年纪才9岁。

此时的荀息如果选择拥立重耳继位,里克、郑父未必会对悼子下手,虽然不能将君位传给奚齐的兄弟,但至少能保住最后一点血脉。然而,荀息没有这么做,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愚忠,更迂腐地坚持既定的继位程序,他所做的唯一一件事便是拥立悼子为君,并为献公举行葬礼。

殊不知,此时最重要的不是另立新君,而是追查凶手,消除隐患,可荀息这么做了吗?

弑君之臣

弑君的凶手是谁,荀息知道吗?又该怎么处置他们呢?

其实杀害奚齐的凶手,荀息是知道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早在献公刚刚离世的时候,大臣里克、郑父两人就曾登门拜访荀息,试图劝说荀息改立重耳为君。

“主上晏驾,重耳、夷吾俱在外,叔为国大臣,乃不迎长公子嗣位,而立嬖人之子,何以服人?且三公子之党,怨奚齐子母入于骨髓,只碍主上耳。今闻大变,必有异谋。秦、翟辅之于外,国人应之于内,子何策以御之?”

里克、郑父的分析非常中肯,重耳、夷吾都是长公子,且一个有秦国庇护,另一个有翟国辅佐,国内的百姓都怨恨骊姬母子,只是由于晋献公在世才不敢造次,现在国有大丧,支持重耳和夷吾的人必定会有行动,到时里应外合,奚齐肯定无法坐稳君位。

虽然里克、郑父没有言明,但他们明显是在说自己,既晓之以理,又示之以危,但荀息依然不为所动,大怒曰:“吾既以忠信许先君矣,虽无益,敢食言乎?”

里克、郑父走后,荀息并无其他动作,他一没有试图改变里克等人的想法,二没有剥夺里克等人的权力,仿佛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这等于是自掘坟墓,明知敌在何处,却听之任之,荀息怎么能不失败呢?

里克政变

忠于骊姬母子的大臣曾建议荀息立刻诛杀里克、郑父,以稳定悼子的君位。但是荀息过于迂腐,竟然回答道:“里克、 郑父都是国之宿老,在朝中有一半的大夫出自他们的门下,万一讨伐失利,我们在晋国将无立足之地,不如暂时将此事按下不提,等丧事完毕,新君继位之后,再设法驱散二人党羽,处置他们。”

好一招“缓一缓”,荀息在明知威胁新君的就是里克一党的前提下,依然按部就班地执行“先办葬礼,再继君位”的程序,全然不知道变通,此时的他本来可以用“谋逆”、“弑君”的名义合法除掉里克、郑父,但他竟然以里克党羽众多就放弃了,殊不知,如果荀息公开里克等人的罪行,那些朝中大夫未必会跟着里克一起“谋逆”,荀息优柔寡断,白白错过了诛杀里克等人的最佳时机。

正所谓“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荀息不肯动手诛杀叛党,里克、郑父等人却不会坐以待毙,他们公开举兵杀入朝堂,当着荀息的面摔死了悼子,又闯入后宫,逼迫骊姬投湖自尽。自此,荀息受命保护的两位小公子全部死于非命,他无颜再见先君,只能以死相报。

逼杀悼子

晋国内乱以里克连杀两君,又逼死一大夫,进入了高潮。

晋国二公子

骊姬、奚齐、悼子、荀息四人已死,晋国暂时被里克、郑父掌握。摆在众人面前的国君选项就只剩下了重耳和夷吾。在选择新君的问题上,里克、郑父以及百姓都比较倾向于重耳,一是因为重耳年纪比较大,二是因为重耳素有贤名。

然而,名声在外又深得人心的公子重耳,为什么没能继承君位呢?

里克等已杀奚齐、悼子,使人迎公子重耳于翟,欲立之。重耳谢曰:“负父之命出奔,父死不得脩人子之礼侍丧,重耳何敢入!大夫其更立他子。”

身在他国的重耳说道:“我本是违背父命而被赶走的罪臣,君父死后,作为儿子的我又没能及时尽孝,侍候丧事,现在我又怎么能回到国家继承君位呢?大夫们还是另立其他公子吧!”

公子重耳拒绝了里克、郑父的好意,外人都认为重耳果然是为贤德的公子,重视礼仪、淡泊名利,史书也因为重耳辞谢君位而赞扬他的贤德。然而,公子重耳真如他所言,是因为以上原因才拒绝回国继位吗?

重耳辞谢

事实上,公子重耳是想成为晋君的。他作为献公最年长的公子,是最有资格继承晋国的,而且在重耳的身边,还有诸如狐偃、赵衰、魏犨、介子推等贤德之臣,论声望、论支持率,重耳无疑是晋国君位的最佳人选。如果重耳真的是淡泊名利的人,那些有才干的大臣怎么可能一直跟着重耳流亡列国?这些人之所以跟着重耳,完全是因为看中重耳的才能,断定他一定能回国继承晋侯之位。

重耳之所以拒绝了里克、郑父,其实源于三个“疑”字。

1、要知道,里克等人一直是先世子申生的死党,这一点重耳是很清楚的,这也就是说,里克等人与重耳是既没有主仆关系,又没有往日交情,再加上献公的儿子很多,突然请重耳回国继位,是基于什么样的原因?此乃重耳的“第一疑”。

2、上卿荀息素有声望,又是托孤相国,里克、郑父竟然敢连续发动两次政变,先后诛杀奚齐和悼子,又逼死相国荀息,如此大逆不道之臣,能否安心拥护重耳继位,此乃重耳的“第二疑”。

3、当前奚齐兄弟刚刚死去,国内政局动荡不安,想必骊姬一党还未被全部铲除,此时如果贸然接受拥戴回国,是否能逃过骊姬一党的暗杀?此乃重耳的“第三疑”。

重耳曰:“群公子尚多,何必我?且二孺子新诛,其党未尽,入而求出,何可得也?天若祚我,岂患无国?”

公子重耳虽然有心继承君位,但由于他不信任里克、郑父二人,便委婉辞谢了他们的好意,拥立重耳这一选项便被自动去掉。

里克、郑父见重耳不同意继位,只好去见最后一个选项:公子夷吾。

夷吾能成功继位,源于授之以“利益”

和重耳一样,夷吾也想回国继位,也有一帮自己的追随者,他们是虢射、郤芮、吕甥。比起重耳的追随者,郤芮等人更擅长阴谋诡计,他们没有让夷吾直接返回晋国,而是赠送厚礼给里克、郑父,并承诺赐封给他们更多的土地,同时派使者面见秦穆公,请求秦国出兵护送夷吾回国继位,事成之后愿意割让河西之地给秦国。

里克、郑父绝不是忠义之人,如果他们是,他们就不会杀掉并无过错的悼子,更不会逼死荀息,所以当夷吾许诺分封汾阳之地时,里克一定动心了,权衡之下,里克、郑父自然选择有利可图的一方。

贿赂秦国

同样,秦穆公也不是急公好义之人,作为大国君主的他,自然以本国利益为第一考虑,拥立重耳固然能博得好名声,可除了名声外,秦国还可能塑造一个强大的敌人,但如果拥立夷吾,不但秦国能得到河西之地,开辟通往黄河的通道,还能扶植一个并不怎么贤明的君主,对秦国来说都是有利可图的。

这么看来,夷吾的一帮臣子比重耳等人更加高明,他们虽无法得知里克等人拥戴夷吾的真实目的,但却可以开出让对方不能拒绝的高价,而且还请来外援相助,这样一来,无论里克等人是真心还是假意,夷吾都有足够的实力继承君位。

必须承认的是,夷吾等人虽然谋高一筹,但却是以牺牲国家利益为代价,通过这样的方式换来的君位恐怕未必稳固。

《史记·晋世家》:夷吾欲往,吕省、郤芮曰:“内犹有公子可立者而外求,难信。计非之秦,辅彊国之威以入,恐危。”乃使郤芮厚赂秦,约曰:“即得入,请以晋河西之地与秦。”及遗里克书曰:“诚得立,请遂封子于汾阳之邑。”秦缪公乃发兵送夷吾於晋。齐桓公闻晋内乱,亦率诸侯入晋。秦兵与夷吾亦至晋,齐乃使隰朋会秦俱入夷吾,立为晋君,是为惠公。

至此,公子夷吾便成功抢在重耳之前继承了晋侯之位。

夷吾继位

为什么62岁的重耳,最终还是当上了晋侯?

公子夷吾继位后,史称“晋惠公”。表面上看,晋惠公外有诸国拥戴,内有强臣辅佐,似乎他成了这场夺嫡之战的最终赢家。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要坐稳一个国家,登基继位只是第一步。

晋惠公深知君位来之不易,要坐稳这个位子,就必须消除一切威胁。对于晋惠公来说,他的威胁有三,一是声名远播的哥哥重耳,二是弑君作乱的里克、郑父,三是即将得到河西之地的秦国。

杀功臣、弃盟约,惠公第一次忘恩负义

惠公此人极为吝啬,又是个忘恩负义之徒。刚刚继承君位后,惠公便后悔答应里克和秦穆公的事情,当时秦国使臣一路护送惠公返回绛都,就等着交割河西之地,但惠公却称大臣们都反对割让河西之地给秦国,他虽然极力反驳,但却无济于事,只好暂缓交割事宜,同时惠公也不再履行分封汾阳之地给里克的承诺,还夺取了他的权力。

惠公夷吾元年,使邳郑谢秦曰:“始夷吾以河西地许君,今幸得入立。大臣曰:‘地者先君之地,君亡在外,何以得擅许秦者?’寡人争之弗能得,故谢秦。”亦不与里克汾阳邑,而夺之权。

此举无疑同时得罪了拥戴他的内臣和外国。郑父愤恨,便请命为使,前往秦国道歉,实则是想把晋惠公背信弃义的真相告诉秦国,秦晋生隙。

郑父刚走,惠公便迫不及待地要除掉里克,他派郤芮前去见里克,说道:“主公说没有你,他不可能继位为君,这份恩情他本不应该忘记,但是你杀害了二位晋侯和上卿荀息,这是触犯了国法的罪恶,而我又决不敢因私恩而置国法大义于不顾,只有请大夫自尽了!”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里克长叹道,随后便举剑自杀了。

里克之死

里克死后,郑父鼓掌难鸣。当他从秦国回来后,便着手废除惠公的密谋,大臣祈举、共华、贾华、骓遄等人都加入了他,然而郤芮、吕甥察觉了郑父的异样,便暗中派屠岸夷假装投靠郑父,得到了他们密谋的盟约誓纸,于是晋惠公便将郑父等人全数诛杀,他的儿子丕豹被迫逃往秦国避难。

幸灾乐祸、趁火打劫,晋惠公第二次忘恩负义

不久之后,晋国爆发了饥荒,粮食歉收。晋惠公厚颜无耻地求秦国支援些粮食,本来秦国大臣都反对救援晋国,因为惠公背信弃义不肯割让河西之地,但秦穆公觉得惠公虽然可恨,但晋国的百姓无罪,便慷慨解囊,用船只运送了上万斛粮食给晋国,史称“泛舟之役”。

泛舟之役

次年,秦国饥荒缺粮,秦穆公请晋惠公援助粮食。但贪婪的晋惠公却认为这是讨伐秦国的大好良机,非但不借粮食,反而谋划出兵攻秦。

晋惠公又一次背信弃义,秦穆公大怒,先发制人,抢先率兵攻打晋国。晋惠公遂召集军队与秦国交战于韩原。

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本有绝对优势的晋国,竟然被兵微将寡的秦国杀得大败而归,连惠公本人都被秦国俘虏了。

韩原之战

这下晋惠公只好割让河西之地予秦国,同时派世子圉到秦国当人质,这才让晋惠公得以返回绛都,但从这以后,晋惠公再也不敢违逆秦国,郁郁而终。

晋惠公死前,世子圉害怕晋国君位落入其他公子手中,便悄悄从秦国逃回了晋国,史称“晋怀公”。

晋怀公不辞而别再次惹恼了秦穆公,他遂改为拥立公子重耳,派兵攻打晋国,晋国大臣郤芮、吕甥临阵倒戈投降了重耳,晋怀公被迫逃离了绛都,重耳得以继位,史称“晋文公”。

晋文公继位

后来,晋文公派人诛杀了怀公,晋国自骊姬之乱后的夺嫡大战总算划上了句号。

晋文公便是日后的另一个春秋霸主。

春秋五霸

一家之言

诚然,晋献公的赫赫武功确实为晋国称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他在人品道德方面却为人所诟病。骊姬乱晋后的夺嫡大战之所以会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晋献公违背礼法,废长立幼,这直接导致了没有实力却又强行坐上君位的悼子兄弟被杀,而晋惠公和怀公的落败,则是由于他们忘恩负义,不讲道义,这在春秋绝对是最最让人唾弃的事情。所以,晋国内乱的根源还是“违背礼制”,反观晋文公,他讲礼法、守信义,晋国这才得以称霸列国。

往事已矣,我们在叹息历史的种种过往时,不要忘记反思历史,“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又何尝不是今天人们需要面对的现实,千万不要思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骊姬乱晋后,晋国夺嫡大战中有哪些不为人知的隐秘?
答:晋献公晚年昏聩,听信骊姬之言,先是诛杀了世子申生,后又发兵驱逐公子重耳和夷吾,使得晋国埋下了内乱的种子。然而,看似诡计得逞的骊姬母子却没有笑到最后,原世子申生一党的里克派心腹扮演成刺客,于葬礼之上突然袭杀了骊姬之子奚齐,后又于朝堂诛杀少姬之子悼子。 《史记·晋世家》:十月,里克杀奚齐于丧次,献公未...

骊姬之乱的典故和意思是什么?
答:献公隐隐有废申生而立奚齐之意。骊姬为其子夺嫡,勾结大夫梁五、东关五,欲分化申生、重耳、夷吾三公子。梁五、东关五进言献公:“曲沃,晋之宗庙所在,当派申生镇守。蒲城与屈为边防要塞,当以重耳、夷吾戍其地。”在分封制的时代里,公族在外,其意即为分封。分封则另立宗庙,为旁支,就基本丧失...

晋国骊姬乱晋
答:晋惠公因担忧里克的威胁,最终杀死了里克等人,此举令他失去了民众的支持。晋惠公背弃与秦的盟约,甚至攻打昔日的盟友,导致晋国在诸侯中的声望大损。在饥荒时期,秦帮助晋国度过难关,但当秦国遭遇饥荒求助时,晋惠公却恩将仇报,结果反被秦军击败,自己也被俘虏。秦穆公夫人因晋惠公的遭遇而悲痛,...

在历史故事中,《重耳落难》和《重耳归国》讲述的故事内容是什么?_百度...
答:《重耳落难》的故事内容:骊姬诬陷重耳与申生合谋,参与了下毒谋害晋献公一事, 献公要杀重耳。重耳逃回母国狄,一住十二年。后来晋惠公派人人狄追杀重耳,重耳只好逃往齐国。路过卫国时,卫文公见重耳年已五十,头发花白,不但不礼遇,反而羞辱了他。一行人忍饥前行,看见几个农民正在田里吃饭,重耳派...

中国古代四大妖姬传奇故事及结局
答:而骊姬的妹妹少姬生子卓子。公元前656年,骊姬设计诬陷太子申生企图谋害晋献公,使申生被迫自缢。从而制造了“骊姬倾晋”、“骊姬乱晋”事件,使晋献公立其子奚齐为太子。公元前652年,晋献公去世,奚齐继位。但在丧礼过程中,里克杀死奚齐,荀息于是改立卓子为君。不久,里克杀害卓子和骊姬。

四大妖妃是哪四个 四大妖妃真的活该吗?
答:公元前652年(晋献公二十六年),献公死,奚齐继立,但却被晋大夫里克等杀死,立公子夷吾为晋惠公,公元前650年,骊姬因诬害太子罪迹暴露,被处死。四大妖姬里真正有乱国之嫌的是骊姬,晋国因她而乱,太子申生因她而死,说她是乱国妖姬一点也不为过。但其他三位却或多或少有背锅的嫌疑,她们是...

骊姬影视剧
答:故事的开端是重耳和夷吾在一次狩猎中误入敌国骊戎,被误认为奸细被捕。然而,他们凭借骊戎公主骊兰和骊朵的协助,成功化解危机并建立起深厚的情感纽带。当老晋王意图借此机会攻占骊戎时,两位公子的忠诚与智慧起到了关键作用,保护了姐妹俩免于被杀。姐妹俩被带回晋国后,晋王出于对儿子未来的考虑,坚决反对...

骊姬骊姬之乱
答:起源于《左传·僖公》记载,晋献公打算立骊姬为夫人,起初卜筮结果不一致。尽管卜人建议遵循灵验的筮辞,但献公坚持己见。骊姬生下奚齐和卓子后,与中大夫预谋陷害太子申生。她怂恿申生为梦见的母亲齐姜祭祀,随后在酒肉中下毒。申生被诬陷后逃至新城,最终自尽。骊姬诬陷重耳和夷吾,导致他们分别逃亡。...

秦穆公为什么把重耳送回晋国,造就出春秋第二位霸主?
答:宫廷之乱往往都是由于王位之争而引起的,只要你处在这个位置,哪怕没有野心,也会成为别人打击的对象,重耳就是这样一个不幸的人。公元前672年,晋献公打败骊戎,骊戎为了求和,将骊姬与其妹少姬献给晋献公,没想到因此引发了晋国内乱。《史记》有记载,及破骊戎,获骊姬,爱之,竟以乱晋。骊姬虽是...

《史记》赏析 | 晋文公重耳励精图治,终成霸主
答:晋文公重耳的称霸进程能够说是历尽艰险,先是骊姬乱晋被迫带着赵衰、狐偃咎犯(是文公的舅父)、贾佗、先轸、魏武子等人出逃,在翟国,又碰到宦者勃半路截杀、到卫国被卫文公拒之门外、向乡间人乞讨被赠予土块、投齐国遭遇竖刁之乱、到曹国被曹共公玩耍、到宋国后又被介绍到郑国、投郑国被郑文公另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