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天津高考语文卷文言文翻译及阅读理解答案(点评)

作者&投稿:说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语境推断

文言文实词含义丰富,大多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要想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理解,需要我们借助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

如2006年天津卷考查的是“南迫洛阳”一句中“迫”字的含义。审视该句语境“今河内带河为国,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可以看出,“南迫洛阳”一句是交代“河内”的地理位置,所以“迫”解释为“逼近”更符合上下文意。据此可以推断,该题A项的解释是不合语境的,因为“逼迫”的对象应为“人”,而该句中“迫”的对象是“物”(洛阳)。

又如2005年重庆高考(课程)试题中考查“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中“质”字的含义,从这一段的上下文来看是说那些富人不拥有“田籍”却要向百姓收税,由此看来“质”与质问之间显然没有什么关系,而应理解为“抵押”。

(二)巧借字形

中国汉字中多为会意字和形声字,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汉字的形旁来忖度实词的含义。

如2006年天津卷考查“有牧人御众之才”中“牧”的含义。该句中的“牧”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为“牛(泛指牲畜”,右为“人手中拿着一条鞭子”,把两者的意思联系起来,就是“放牧牲畜”;引申一下,对象如果是人,自然就是“统治,治理”之意了。所以该项的解释是正确的。

又如2004年全国高考试题甲卷要求解释“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这其中涉及对一个“籴”字的考查,而这个字对于大多数的考生而言都比较陌生。如果观察这个字的字形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个由“入”字和“米”字组成的会意字,故其本意应为“买进粮食”,与“粜”相对。

此外古汉语中的通假字绝大多数为形近通假,故而借助字形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通假字: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娶)(《孔雀东南飞》)

屈平既绌(黜)(《屈原列传》)

召有司案图。(按)(《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迁移联想

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趋于浅近,且贴近生活,贴近课本。因此,在揣测实词含义时可以迁移联想,从而对这些实词作出正确的援引解释。

如2006年四川高考试题考查“环堵之中”的“堵”的含义,联想到高中语文课文《促织》中有“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的句子,这里的“堵”,就是“墙”的意思。推断出所给选项“院子”的说法显然有误。

如2005年北京高考试题考查“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趸诛封”一句中“诛”字的含义,我们就可以联想到成语“口诛笔伐”中的“诛”是“讨伐、谴责”的意思,这样就不难推断出题干所说的“杀掉”是错误的。

如2001年全国高考试题要求解释“使老弱女子乘城”中“乘”的含义,联系高中课本第三册中《氓》一文中“乘彼?垣,以望复关”一句,这里的“乘”字应理解为“登上”,从而排除“巡视”这一错误选项。

(四)语法求解

所谓语法求解,即运用现代汉语的语法常识,通过判断其词性的方法对所给选项进行推断排除。

如2006年安徽高考试题中“资生之业,靡不毕书”一句中,考查“资”的含义,由语法结构可以看出“资生”一词应为动宾结构,“生”应为“资”的宾语,故这里解释为“资财”显然有误,应理解为“凭借、获取,本文指用来谋生的方法。”。

又如:2005年浙江高考试题“庭除甚芜。除:废弃”。从句子结构形式看“庭除”是句子的主语,从而推断“除”是名词,解释为“废弃”显然有误。联系《苏武传》可知“除”是“台阶”的意思。

又如2004年湖北高考试题中考查“昌期少年,不闲吏事”一句中“闲”字的含义,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该句主语是“昌期”,后边有宾语是“吏事”,根据语法可以推断“闲”应该是一个动词,由此初步推断“空闲”这种解释有误,这里应理解为通假字,通“娴”,是熟悉的意思。

(五)妙用修辞

在古汉语中常常会出现“互文见义”、“同义词复用”等文言现象,故而我们可以依据这一特征,借助已知实词的含义推断未知实词的含义。

如1991年全国高考试题中要求解释“顽鲁者亦当矜怜”中“顽鲁”一词的含义,我们可以参照原文,找到与这句话相对应的句子“贤俊者自可赏爱”,从而可得出“顽鲁”是相对“贤俊”而言的,即“才德不出众,愚昧蠢笨”之意,而非“顽皮”、“固执”抑或“鲁莽”。

(六)引申推断

古汉语经历了一个由单音节词转变为多音节词,由一词一义演变为一词多义的过程,因而一个词的原始含义与其不断扩展、丰富后的引申义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如果我们知道其中一个义项,便可以据此推想到其他相关义项。

如2006年重庆高考试题考查“特拜陕西行台中丞”中“拜”的含义,所给选项解释为“拜:拜访”,首先考虑到“拜”原指“古人表示敬意的礼节”,后又引申出“行礼”、“拜谢”、“拜见”、“授予官职、任命”等含义,拜:用在表官职的名词前面,一般讲为“授职、任命”,故而此处讲为“授职、任命”。

又如2003年全国高考考查“务”字的含义,而这个词有多种理解,如“事务、务必、从事、致力等”,如高中第六册书《报任安书》中“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一句中,“务”解释为“事情、事务”,而就2003年全国高考所考文本来看,说的是“太宗初即位”想要整顿政务,故这里可以由“事情、事务”引申为“致力”。

;

2010年天津语文高考文言文<支诺皋上>翻译
答:逾年,不复应。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成式旧家人李士元听说。士元本邕州洞中人,多记得南中怪事。翻译:南方人祖上传说,在秦汉之前,有个姓吴的洞主,当地人就叫他吴洞。他娶了两个老婆,其中一个老婆死了,留下一个女儿叫做...

2012高考天津卷文言文
答:在出校门的那一刻我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向我走来:“友谊是真正的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它会调零,他们用无声的爱呵护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像夏天里的习习凉风,感恩那危险来临是想的都是别人的伟大行为2012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满分作文 都说世界上最珍贵的都是免费的东西,更是爱的完美诠释,我们要学会感恩友情;友情...

默写古诗词的历届高考题目有什么???
答:1991--200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名句默写汇总答案 200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古诗文默写汇总 1、甘肃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5、天津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___,___。是知也。”(《论语?为政》)(2)云销雨霁,...

如何看待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
答:试卷结构稳定。全国Ⅰ、Ⅱ、Ⅲ卷试卷结构与2019年一致,试题模块依次为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新高考I卷、II卷试卷结构与新高考适应性测试一致,试题模块依次为现代文阅读I、现代文阅读II、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

2015天津卷语文文言文
答:1. 2005年高考语文天津卷文言文(《庄子·说剑》)译文 庄子·说剑》译文(2005天津卷文言文)【原文】: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 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 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

谁有《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卷(十一)》文言文整体...
答: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①兵难逾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3分)②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3分)③此穷寇,不可迫也,缓之则走不顾,急之则还致死。(4分)参考答案:4、D 烦:劳烦 5、D A于:比/从 B之:代词,代罕羌/代词,这 C如:如果...

评价剑文言文
答:4. 2005年高考语文天津卷文言文(《庄子·说剑》)译文 庄子·说剑》译文(2005天津卷文言文)【原文】: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 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 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

求2005年天津语文高考文言文《庄子 说剑》的答案
答:11A 12C 15.(8分)(1)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中止大王对斗剑的喜爱。(2)在赵国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3)您歇着吧,到馆舍等待命令。

求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语文古诗文默写,
答:求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语文古诗文默写, 10 要求最少是4年的以新课标卷为主2008到2012年的必须...19【2005年】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___, 一夜飞渡镜湖月。__...【2007天津卷】43.补写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两组中只选一组)。(5分)(1)①贾谊在《过秦论》中...

谁能翻译一下今年天津卷的文言文《文学徐君家传翻译》啊?多谢啦。_百...
答:谁能翻译一下今年天津卷的文言文《文学徐君家传翻译》啊?多谢啦。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蓝洁瑛生前发生了什么?乖乖的萝莉 2014-06-10 · TA获得超过43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5.2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2014年高考天津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