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哲学——庄子:心灵之道

作者&投稿:主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  心斋坐忘,庄子喜欢借助儒家的圣人来讲自己的故事。心斋坐忘是由儒家之口提出来的,在《庄子》这部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颜回跟孔子诉苦,老师问他,你有什么痛苦之处呢,颜回说为什么我总是没有进步。孔子说,那你要做到斋,颜回说我家庭贫困,已经好几个月不食酒肉了,孔子说,你那是身斋,我说的是心斋。那么什么是心斋呢。不用耳听,用耳听的是外部客观的声音;不用心听,用心去听到的是一些文字思想。你要用气去听,气是虚的,用气去听你才能听到道。“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不但要让孔子师徒谈论心斋,而且还让孔子去向道家的老祖宗老子请教。有一天,年轻的孔子去拜访德高望重的老子,他请教老子,怎么样才能致道。老子回答说:“汝斋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掊击而知。”这里的“而”当“尔”讲,意思是,你要疏通你的心,你要清洁你的精神,你要放弃你的知识。坐忘也是出自孔子师徒之口,颜回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此为坐忘。”这句话的意思是,坐在那里,用意念去掉自己的四肢,人有手就要去抢、去夺;人有脚就要去为名利而奔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聪是耳朵,即听力;明是眼睛,即视力。聪明,既是人的器官又是人的智慧,所以堕肢体是离形,黜聪明是离智,去掉自己的智慧,这样才能和大道相通。心斋坐忘是相通的,心斋是一个前提,一个过程。坐忘是一种结果,一种境界。

  庄子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寓言故事叫梓庆削木为鐻,“鐻”是琴的意思,梓庆是做琴匠师,孔子向子庆请教如何做鐻,梓庆说我先斋三天就忘记了庆赏爵禄,斋到第五天就忘了非誉巧拙,斋到第七天就忘了我有四肢形体,三个阶段,三个层次,先忘利,再忘名,最后忘我。

二、心静则明。庄子的心灵之道第二个要义是静,老子讲虚静。庄子讲心静。庄子说水静的时候则明烛须眉,水平静的时候,就犹如一面镜子,它能把人的面貌准确的照出来。水平是匠人筑墙的标准,圣人之心静乎?圣人的心如果平静了,那就是天地的标准,万物的明镜。

三、  法天贵真。法天是老子提出的,贵真是庄子提出的。天、自然是最真的,人法天必然要以真为贵。庄子主张人要真率真诚,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反对强哭、强怒、强亲。真正的哀伤,即使没有哭声,也有哀痛之感,真正的愤怒,即使没有发出来,也有威严感,真正的亲切,即使是不笑,也会给人温和之感。真,是能够被感知到的。庄子的法天贵真对中国的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 ,要为情造文,千万不要为文造情;明代李贽的《童心说》,童心就是真心,就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李贽认为,天下最好的文章均是出自童心;王国维的境界说,他认为,能写真景物真情感叫做境界,王国维从这一点出发,最推崇的词人是李后主,他作为亡国之君,非常真率,他能将亡国之痛毫无遮拦地写出来,是真的体现。

   庄子的心灵之道和老子的本体之道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老子是关心政治现实的,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而庄子的心灵之道,他常常是深入到人的内心,深入到人的情感深处。庄子的心灵之道更多的是影响到后来的文学作品。

道家哲学——庄子:心灵之道
答:二、心静则明。庄子的心灵之道第二个要义是静,老子讲虚静。庄子讲心静。庄子说水静的时候则明烛须眉,水平静的时候,就犹如一面镜子,它能把人的面貌准确的照出来。水平是匠人筑墙的标准,圣人之心静乎?圣人的心如果平静了,那就是天地的标准,万物的明镜。三、  法天贵真。法天是老子提出...

通过《老庄哲学》章节的学习,你得到哪些人 生哲理的启示?
答:道家哲学以老庄为代表,从“道”的视角来阐释生命的奥妙,其中“道法自然”生存之道,“逍遥自在”的人生态度,“贵生养生”的生命哲学,充满了哲学智慧,为我们认识生命、思考生命、珍爱生命、享受生命、定位生命,为我们建立认识宇宙、和谐自然、万物共生的生态文明价值体系,为我们建立现代社会人的“心灵说”的哲学信仰,提...

庄子提出的修养方法
答:从哲学观点来看“心斋”这段话,道、气、心三个重要基本范畴及其相互关系值得探讨。而“唯道集虚”这个命题,不仅隐含着“道”具象化为“气”,并且在老庄文献中首次出现道心合一的思想观念。同时我们从“心斋”这段话中,很容易联想到战国时代南北道家诸多观点的相通之处。“心斋”修养方法,最紧要的是心神专注,其进...

庄子哲学的核心是什么?
答:摘要:《庄子》面对百家争鸣时,独辟蹊径地对先秦百家所依持的名言系统做了质难,对明言系统本身的有效性做了一番追问,在此过程中《庄子》描述了世人之俗知对原初之知的背离,继而批判了名言系统本身的缺陷和对道的割裂、支离,依此庄子主张弃绝知识,才能与道同一,体得真知。《庄子》一书独辟蹊径,以“无言”言“真知...

虚而待物,意味着活在这个世间,心无挂碍游刃有虚
答:这是从哲学本体意义上阐述“虚静”是万物的根本特性,也就是作为万物之本的“道”的性质就是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的。认识的对象既然如此,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在认知过程中当然就更需要以“虚静”心灵去合于本性“虚静”的道。为了主体心灵之道的虚静的形成,庄子伪托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提出了所谓“心斋...

论述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
答:庄子认为生命的本质是有限,为此庄子通过自然逍遥之道,通过审美超越等手段解决了生命的有限性问题,但要完成这种超越,人还必得以现实的生命为基础,正因为现实生命的存在,人的超越才成了可能,由此庄子重视现实生命。但庄子毕竟和儒家等别的哲学有所不同,他所重视的现实生命是排弃了存在着的现实社会的,庄子的现实生命只...

对庄子的看法
答:由是导出庄子哲学之轻视物欲的奔逐,而倾向于精神的自由,并求个人心灵的安宁。 庄子对于现象界有深刻尖锐的洞察力。他是个绝顶聪明的人,把一切都看得太透彻了。如茫茫人海,各人也浑浑噩噩像乌龟似的爬来爬去,忙忙碌碌像耗子似的东奔西窜,然而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惊惧结什么,为得着什么。一旦省悟时,便会觉得...

谁可以讲一下庄子的哲学(无为),简洁
答:这是庄子哲学中另一个重要概念,这是个体精神解放的境界,即无矛盾地生存于世界之中。庄子并不否认矛盾,只是强调主观上对矛盾的摆脱。庄子用“无为”来解释这一术语,与老子不同,这里“无为”是指心灵不被外物所拖累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这种状态,也被称为“无待”,意为没有相对的东西。

《庄子》中最接近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是什么呢?
答:老子游历一生,撰写《道德经》流传后世;而庄子则把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都记载到了《庄子》之中,至今也是无数学者研究的文化巨著。庄子中,最核心的思想,可谓就是“齐物论”了。小编个人认为,这恰好也是庄子一生处世哲学的精髓所在,反应了某种程度上,人类的心灵与自然的“合二为一...

为什么说庄子的哲学是美学
答:王建疆先生也曾经说到:“这里的道已经不是自然哲学之道,而是具有了人的主体之性因而它是一种主观的心灵体验,也是一种主观心灵的超越;这里的境界也不是什么自然美之境,而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超自然化之境。”[4]所以,庄子所言的美学,并不是生态美学或其它的美学,而是站在“道”的高度上的人生境界的生命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