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介词文言文

作者&投稿:舟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于"在文言文中做介词的情况

"于"在文言文中做介词时,有7种用法:1.在,从,到 ①乃设九宾礼于庭.(在)《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劝学》) ④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廉颇蔺相如列传》 2.“在……方面”“从……中” 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游褒禅山记》) 3.由于 ①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4.向,对,对于.①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②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赤壁之战》) 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5.被.①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6.与,跟,同.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②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赤壁之战》 7.比.①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一个“于”:比)(《劝学》)。

2. 古代介词于的用法

“于”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的词性比较固定,一般只作介词,可带宾语。因语境不同,“于”有多种含义和作用。 一、与名词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 (一)、在文言里,“于”经常与名词组成介宾短语放在句末,构成一种状语后置的特殊句式。这也是“于”作为介词的常见用法。又分为几种情况: 1、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时间,可译为“在”“到”“从”等。例如: (1)乃设九宾礼于庭。(在)《廉颇蔺相如列传》 (2)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劝学》) (4)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廉颇蔺相如列传》 (5)邑~歧山之下居焉

《梁惠王下》 (6)则塞~天地之间

《公孙丑上》 (7)吾闻出~幽谷迁-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幽谷者

《滕文公上》 (8)裸将~京

《离娄上》 (9)舜往~田

《万章上》 (10)放太甲~桐

《尽心上》 2、引进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译为“向”“对”“跟”“与”等。例如: (1)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译为“向”) (2)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译为“对”) (3)故燕刑~寡妻

《梁惠王上》 (4)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跟”)

3、引进比较对象。译为“比”。这种情况中,“于”的前面往往是形容词。例如: (1)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译为“比”)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译为“比”) 4、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它往往跟在动词后面,译为“被”。例如: (1)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被”) (2)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译为“被”) 有时,它还与“见”“受”合在一起表被动,构成一种固定结构的句式。例如: (1)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见„于„”译为“被”) (2)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战》“受„于„”译为“被”) (二)、“于”和名词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不后置的情况。一般可译为“对于”。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译为“对于”) 2、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国也》译为“对于”) 二、与名词组成介宾短语作补语 这种情况比较少见,而且这种形式的句子与作状语后置句在结构上非常相似,有人把它作为状语后置来解释,其实,两者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例如: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刻舟求剑》“于水”作补语) 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于河东”作补语) 三、有时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例如: 1、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 2、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同上)

四、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在现代汉语中,“于是”是一个词语;而在古汉语中,“于是”大多是两个词语。 【于是】 1.相当于“于+此”,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例: 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这时) ②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捕蛇者说》) ③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罅。(对此)《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于是余有叹焉。(因此)(《游褒禅山记》) ⑤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从此) 【见„„于】表示被动。 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

3. 介词“于”的几种常见用法

文言虚词“于”的用法规类

1.对,对于。例:①贫者语于富者曰。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谄渖硪玻?虺苁ρ伞”燮溆谌艘玻?嗽唬骸澳苡惺牵?且嘧阋印!?

2.在。例:①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②乃设九宾礼于庭。③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3.与,跟,同。例:①幻者而同于真邪?真者而同于幻邪?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③燕王欲结于君。④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4.到。例:①指通豫南,达于汉阴。②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5.从,自。例:①子墨子闻之,起于鲁。②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6.在。。方面。例: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

7.比。例:①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②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③青,取之于蓝,而青而蓝。(本义项是指后一个“于”。)

8.被。例:①君幸于赵王。②受制于人。③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9.受。例:不拘于时,学于余。(本义项指前一个“于”。)

10.向。例:①不拘于时,学于余。(本义项指后一个“于”。)②事急矣,请求救于孙将军。

11.给。例: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

12.复合结构的用法

(1)“于是”:⑴在这时。例: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⑵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⑶在这件事上。例: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⑷在这种情况下。例: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罅。⑸对此。例:于是余有叹焉。⑹从此。例: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2)“于路”:沿路。例: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赍盘缠,于路投奔人。不想日却在这里撞见。

(3)“于是乎”:于是。例: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于是乎书。

4. 文言文介词之的用法

解答:

一、用作代词:

①表第三人称。例如:

吾得兄事之。(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②这,这些。例如: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用作助词:

①相当于“的”。

②取消句子独立性。例如:

吾妻之美我者。(佚名《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宾语前置标志。例如:

夫晋,何厌之有?(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

④定语后置的标志。例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⑤音节助词,无实义。例如:

顷之,持一象笏至。(归有光《项脊轩志》)

三、用作动词:

①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

5. 【文言文介词宾语前置有介词"于","以","为","与",

介词宾语前置句举例:说明:用介词“于”的暂时没有想到例句.抱歉!1、用介词“于”的:2、用介词“以”的:《老子》:“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论语·季氏》:“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史记·项羽本纪》:“不然,籍何以至此?”《叶公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余是以记之.”《论语》:“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勾践灭吴》:“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3、用介词“为”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孟子》:“许子奚为不自织?”4、用介词“与”的:范仲淹《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5、用介词“从”的: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金王若虚《论语辨惑四》:“不知仕之所以见理明白,灼知千古治乱者,何从而得之?6、用介词“自”的:明文徵明《叙陈氏家乘》:“不知姓之所自,而昧昭穆之叙.”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快雪堂》肥瘦两刻皆佳,而瘦本神理,绝似伯衡相公.虽为至戚,询其后人,莫知所自.”7、用介词“向”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6. 文言文中介词什么意思

1,介词的语法特征: (1)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对象等语法意义.如: 从明天(开始)(表示时间) 在家(自修)(表示处所) 按原则(办事)(表示方式) 把作业(做完)(表示对象) (2)介宾结构主要充当状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如"从车上下来""比他高".有的介宾结构可以作定语,但要加"的",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在桌子上的书".少数介宾结构可以充当补语,如"工作到深夜""睡在床上".介宾结构不能做谓语. (3)"在,向,于,到,给,自"等可以直接附着在动词或其他词语后边,构成一个整体,相当于一个动词.如"落在我身上""奔向二十一世纪""取决于你的考试成绩""勇于实践""走到了目的地""献给人民""来自纽约". 2,介词的分类 (1)表示时间,处所:从 自 自从 于 打 到 往 在 当 朝 向 顺着 沿着 随着 (2)表示方式:按 照 按照 依 依照 本着 经过 通过 根据 以 凭 (3)表示目的:为 为了 为着 (4)表示原因:因 由于 (5)表示对象,范围:对 对于 把 向 跟 与 同 给 关于 (6)表示排除:除 除了 除去 除非 (7)表示被动:被 叫 让 给 (8)表示比较:比 和 同 上述介词中的"着,了,过"是语素,不是动态助词. 3,介词与动词的区别 现代汉语的介词大多数是从古代汉语演变而来的,有些词还兼有介词和动词两种功能.如"在,为,比,到,给,朝,经过,通过"等. 他为谁 为大家.(动词) 我们为人民服务.(介词) 学校的大门朝南.(动词) 学校的大门朝南开着.(介词) 今天我们比技巧.(动词) 你比他强.(介词) 计划通过了.(动词) 通过学习,我们提高了认识.(介词) 二者的区别在于: (1)动词能肯定否定相叠表示疑问,介词不能. 他在不在宿舍 (动词) 他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在"为介词,不能改为"在不在") (2)"X+宾"的前后是否有别的动词,若有别的动词,"X"是介词;若没有别的动词,"X"是动词.如: 火车到站了.(动词) 火车到十一点钟才进站.(介词) 他在宿舍.(动词) 他在宿舍住.(介词) 他住在宿舍.(介词) (3)大部分动词能带动态助词"了",介词不能. 汽车经过了八一桥.(动词) 经过认真的考虑,他决定到新疆去.(介词) 他给了我一本书.(动词) 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介词)。

7. 文言文里什么叫做介词

文言文中以下词的意思!之、乎、者、也、焉、为、若、其、乃、以、所、与、而、于、因、既、何、及 。。。等1、之

(1) 代词

1>第三人称 今译为:他、她、它 例释:臣请入,与之同命。《鸿门宴》

2>第一人称 今译为:我例释:①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蔺列传》

3>;表近指 今译为:这 例释: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助词

1>;表结构 今译为:的 例释:①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②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韩非子》

2>;主谓之间取独 例释: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三国志



“于”在文言文中有什么意思
答: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一个“于”:比)(《劝学》)【于是】1.相当于“于+此”,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例: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这时)②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捕蛇者说》)③于是余有叹焉.(因此)(《游褒禅山记》)④遂墨以葬文...

于字在文言文里的意思
答:文言文中的“于”是介词,现以初中文言文为例,来说明“于”字的意思和用法。 1、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句中的“于”,表示对象,译为“对,向”。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句中的“于”,表示处所,译为“在”。 3、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句中的“于...

于文言文的
答:4. 于在文言文里的意思 【于】 (一)介词。 1.在,从,到 ①乃设九宾礼于庭。(在)《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劝学》) ④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到)《廉颇蔺相如列传》 2.“在……方面”“从……中” ①...

于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答:于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如下:1、介词:在,如“生于北京”;到,如“荣誉归于老师”;对,如“勤于学习”;向,如“出于自愿”;给,如“问道于盲”;自,从,如“取之于民”;表比较,如“重于泰山”;表被动,如“限于水平”。2、后缀:在形容词后,如“疏于防范”;在动词后,如“属于未来...

文言文中,表示“于”这个意思的字词还有哪些? 就是 对于,至于 这种意思...
答:“至”,“若” 有至,至于的意思.“对于”这个意思是“于”的介词意思~大部分虚词作介词时都可译为“对于”,“在”,“到”,“向”,“从”.

文言文虚词于
答: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史记·淮阴侯列传》 2. 文言文中虚词“于”的意思 1.作介词;表示行为的时间.地点.对象.原因,相当于"在"."对","向","从","到","跟","由于","对于"等.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对于古今治乱兴亡的道理很精通,对于交际应酬的语言很熟悉。](《屈原列传〉) 业精于勤...

文言文介词于
答:1. 【文言文介词宾语前置有介词"于","以","为","与", 介词宾语前置句举例:说明:用介词“于”的暂时没有想到例句.抱歉!1、用介词“于”的:2、用介词“以”的:《老子》:“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论语·季氏》...

"于“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答:"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一、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例如:得复...

文言文于的解释
答:1. 文言文中“于”的所有解释 一、介词 “于”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结合起来组成介宾结构,在句中充当状语或补语。 1.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处所。 ⑴表示动作行为在何处发生、出现或进行。 A.“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在”,或仍作“于”。 例:身直为闺合之臣,宁得...

文言文于的用法及例句
答:1. 古文中于的用法及例句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