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中的合作探究

作者&投稿:实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呢?本人以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育观念,建立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目标。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学习建立在学习者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忽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探究性与独立性。中国为什么有持续几千年“师道尊严”的历史?仅仅用“封建思想”是难以全面解释的,其中隐含了人们对“学习”本质的认识。正如赫尔巴特所指出的:学生在老师面前,天然应当保持一种被动的状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实质就是认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就是“接受”,“接受”当然就应当“被动”。
更新教学观念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是教师角色转换的前提条件。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和目标的指导下,认真审视自己的课堂角色定位,逐步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点拨者”、“知识探索发现的导航者”、“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放下架子和学生一起探索知识,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寻根究底、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关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首要原则。
二、创新教学方法,营造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过程
从某种意义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否发挥,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和创新教学方法,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演示课件、观看教学录像,加强实验教学,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等等。这样不仅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生动具体,增强教学内容的感知性与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以下谈几点如何营造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过程。
2.1敦促学生制定自主探究学习的目标
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首先表现在具体学习活动开始之前,制定具体可行的学习目标和周详的学习计划上。有研究表明,与低成绩的学生相比,高成绩的学生更经常、更一致地根据学习任务设置学习目标。这是因为学习目标能更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重视课前预习,提高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
预习是学要提高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工作。预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的过程。经过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生物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预习是生物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2.3、作好课堂教学设计,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作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不要一味使学生被动接受,不要把学生视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的学习,善于使他们的外来性动机向内在性动机转化。那就是要善于利用教材、教法,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产生兴趣,从而形成学生对知识的"内在诱因",使学生饱尝学习成果的甜味,以构成他们自我强化的能力。因而在教学中,首先要做好教学设计,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使教师通过知识的了解,明晰、系统地把握教学尺度。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
2.4重视“问题情境”在课堂中的作用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前提
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让学生亲近教学,使学生经常处于“愤悱”的状态中,给学生提供学习目标和空间,自主探究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或利用多媒体等,为学生创造适合教学情境。以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以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创设直观性图形情境,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生物概念;以创设新异悬念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创设疑惑陷阱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讨论;以创设已有知识的问题序列,引导学生自己获取新知识的生长点。如:在教学提出“糖是不是都是甜的?甜的是不是都是糖”,“糖是碳水化合物吗?碳水化合物都是糖吗?”这些问题的提出是为了创设一个开放性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索、研究的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5教师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时候,要让学生参与评价,形成学生自觉、主动、积极评价的教学民主风尚,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习评价,学会评自己、评同学、评教师、评结果、评过程、评方法。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如:在“细胞的分化”这节课上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后,教师做点评前,让学生先进行评价,学生们一般都能做到客观公正地给同学以评价。引导学生注意评价不仅要关注演讲的水平、精彩程度,还需关注学习的态度、获得的体验、方法与技能、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否得以提高。同时,让同学们学会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善意的给同学提出意见和建议,学会友好相处,大家一起总结经验与教训,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学生参与评价时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也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2.6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时,要培养学生学会对知识的总结归纳。生物知识看似凌乱、繁多,其实内在都有紧密联系。只有学生主动去总结归纳,才能有效地使知识变成自己的思维产物,才能深刻理解本质。否则教师讲解的再详尽清楚,也决不意味着学生能全部掌握。
2.7适时检查、总结与评价,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学会自我评价,是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特征。这在传统教学中是注意不够的方面,即使是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的注意力也大多集中在课堂授课时学生主动性的发挥,较少注意课后学习的指导。新教材在每节后有练习,在每章结束时,都有简约精炼的小结和有较丰富的、多形式的自我检测。提供一个自我评价的平台,使自主学习延伸到课后,逐步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提升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三、教师进行学法指导。教师除了要通过丰富的语言艺术、生动感性的实例,深入浅出、突出重点、难点,注意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各种直观教具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启发式教学,讲练结合,力争课堂解决问题,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减轻学习负担;还要常抓不懈对学生做好学法指导,包括制订学习计划,如何选参考书,如何掌握学习技巧(阅读技巧、记忆方法、概括知识的方法、如何向老师提问等),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起来就会主动、轻松、针对性强,学习效果大大提高,积极性也就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
四、改革作业方式。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是课内知识的继续和发展。其目的是巩固、消化所学的知识,使知识转化成技能、技巧,教师布置作业合理、有趣、简洁,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探究性的重要环节。教师要从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有的放矢地布置作业。教师既要重视面向全班学生的集体作业,又要针对各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辅以个别作业,对一些后进生可利用他们好动手、喜欢标新立异的特点,布置小实验、小创新等形式的实践性作业,给他们展现自己智能的机会,发掘、发扬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
五、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启动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关键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过程。不和谐的师生关系,缺乏情感的维系,学生对教师总带有一种畏惧、戒备、冷漠等不正常心理。久而久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想也不敢回答问题或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那么课堂效果自然也就无法得到提高。因此,要真正落实有效的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创新精神,就必须重新建立一种新型师生关系,以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平时注重与学生沟通,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了解其认知规律和兴趣点,与学生交朋友、谈心,进行书信交流沟通,使课堂气氛和谐民主,给学生创造创新的环境,使其具备创新的品质,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方案措施,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能在自主开展研究性学习中大胆发言,大胆实践,大胆创新。
六、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上网查找生物学资料,培养自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的能力。
只有掌握了了丰富的材料,扩大了知识面,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才可能的产生创造性思维;没有渊博的知识,创造思维是难以形成的。生物知识包罗万象,教师应提醒学生重视生物知识素材的收集、整理。在教学中将平时收集的相关生物学资料打印出来,装订成册,发放到每一个班。例如在讲《细胞中的糖类与脂质》时,让学生在课前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糖尿病人的饮食,纤维素的作用,肥胖的原因等,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总之,生物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是逐步形成的,不能一蹴而就。我们要遵循人的发展客观规律,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并积极地创造有利于自主探究学习生物的条件和因素,逐步增强学习生物的独立性,促进“教”学向“自”学转化,促进生物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我们只有把生物课堂教学建立在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使生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新的教学理念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用它来规范教学行为以启迪我们的教学智慧,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工作中感触多。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课改教材中探究性学习的体会。
一、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倡导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在合作中学的探究性学习方式。
探究学习的目标: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更要注重探究过程和处理信息的科学方法,并致力于培养他们探究合作的科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探究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获得科学观念,掌握科学本领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
二、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探究能力
1.实验是一种探究性学习的载体。
实验教学应该为学生创造积极探究的条件,让学生敢于实验,乐于探究,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学生在观察探究实验中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例如,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我提前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实验,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验体会进行讨论:“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阳光、水分、空气、温度”都是种子萌发的条件吗?讨论时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的学生坚持光也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我就因势利导,布置他们继续做光是否影响种子萌发的探究实验,把探究活动引入了新的境界。这种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以往的生物实验,基本上是教师示范,然后让学生重复。新教材中的实验大部分是探究实验,都是先提出问题,再根据已有知识做出假设,然后根据假设制定实验方案。新教材安排的实验多,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实验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在手动、眼观、耳听、脑思的过程中完成实验,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从而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探究能力。
2.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学习过程中,要勇于探索,敢于质疑,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怎样让学生在学习中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是探究性学习过程的核心。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达到最佳学习状态。
我在教学中对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的体会有两点。
第一,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问题要有科学性和趣味性。例如在进行“探究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的进一步探究中,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我们吃的蒜苗是绿色的,而蒜黄是黄色的,它们是怎样培育出来的,你想知道吗?那就请你亲自种植来探究吧。这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愿望,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选择材料进行培养,并找出光是探究的主要因素。一组蒜苗放在光下培养,另一组放在暗处培养,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证实光是叶绿素形成的条件。学生通过亲自体验,主动获取了知识,提高了学习能力。
第二,创设情境要强调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主动探究。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思维。主动思维能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努力解决问题,因此,设计问题要有启发性和引导性,如利用丰富多彩的生物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去研究和探索;利用各种新的生物科技信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探究生物科学的奥秘。
3.分层次、把握度,面向全体学生。
在实施探究性学习中,由于班级人数多,难管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以及教育背景不同,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水平也有层次性。如果教学中不注意这一点就难以达到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了解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在探究学习中,提出不同的要求:对思维活跃的学生,不仅要求掌握完成一般的探究过程,而且要求他们积极思维,开展有创造性的探究性学习;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求把握好探究活动的梯度。
三、“守住一条线”,确保探究性学习实施
倡导探究性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不可能单纯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必须改变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要变学生被动的听讲为动手、动脑的主动参与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在质疑、调查、实验、搜集、分析和解读数据、推理、判断和反思等探究活动中,既发展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又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倡导探究性学习,还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富有个性化,对情感的体验、科学态度的养成、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也会有很大的帮助。教材中出现的分层次的多侧面的探究活动,是教材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中要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我们在教学实践中-2-
深刻体会到:要守住这条线,教师是关键,工作中要扎扎实实地把每一节探究活动课上好,从备课到材料的准备,从活动设计到指导学生实施,从课堂组织到活动的完成,都要做大量的工作。当然,学生是参与探究活动的主体,教师必须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否则,探究活动难以完成。
总之,新教材从内容上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素材保证。我们要立足新教材,把握新教材,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启迪我们的教学智慧,推进课程改革,跟上时代的步伐。

不止是生物教学,任何学科都存在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问题。
具体做法可归纳为四个步骤:“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交流点评”。
总的指导思想是:利用任务驱动学习,同一协作小组内各成员或者各协作小组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方面进行探索,担任不同角色,协作交流,最终完成任务,共同解决问题。

一、任务驱动。在课堂中,学习任务要比传统课堂上的学习任务更清晰、更简洁。它可以是围绕学习目标、源于真实生活、富有挑战性的隐含矛盾的某些问题;也可以是为了解决问题、来自于学习需要的真实任务;或者是结合学习内容所提出的研究课题。

在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设计“任务”时,其认知目标一般可以采用了解、掌握、熟练应用三个层次。“了解”主要指学生能够记住或初步感知已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掌握”指学生能用所学过知识和操作方法去解决简单问题;“熟练应用”指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任务”的设计需遵循以下原则:

任务大小要适当。一个问题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这些任务可能是在同一时间内由不同的角色分别去完成,因此,各个任务的大小要适当,不宜出现任务过大或者任务过小的情况。

任务覆盖的知识点要适当。在设计任务时,不能孤立地去设计某一任务,而要考虑各个任务之间的有机联系,任务和任务之间应该呈现“正互赖性”的特点。

任务表述要明确。任务的完成最终要落实到具体、可操作的层面上,任务完成要达到什么目标,符合什么标准,采用什么表现形式等等,都要做出详细说明。

角色分配要合理。角色是与任务直接联系的。从协作小组的形成到组内各成员担任角色,都需要从任务出发,做出全面考虑。这种角色分配既可以学习者自由组合,自由选择,也可以由教师根据学习者特征而替代学习者去组合和选择。由于任务之间的“正互赖性”,因此,角色分配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效率。

在本阶段,教师向学习者呈现任务,做出必要说明,学习者必须明确任务和角色,具有完成任务的心理准备。任务驱动的目的在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二、自主探究。自主探究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学习者明确任务后,就需要寻求相关的资料来完成任务。在自主探究阶段,教师要向学习者介绍可能与任务完成相关的资料,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具体说来就是:呈示资料,简要说明——向学习者呈示或介绍相关资料,简单说明资料的内容概要。方法建议——向学习者提供把握资料信息的方法建议。

在自主探究阶段,学生的学作为教学的中心,学习过程更多由学生自主控制。教师从知识的主要来源者转变为指导者、学习策略的服务者、任务或问题的展现者。此外,教师有责任为学生创设丰富信息资源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在其中思考、探索和进行知识的建构。在学习中,学生和教师、信息资源、学习材料、学习伙伴相互作用、交流互动时,学生便自觉进入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状态。

三、合作学习。在基于自主、合作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不再作为一个孤立的学习个体,而是以小组成员的角色参与更加广泛的、讨论协商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每个学习小组实质上是一个完整的认知系统,每个合作学习者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而结成了“学习共同体”,它将是一种更加有效的学习组织形式。合作学习小组是在教师协作组的指导和支持下,以完成某项研究课题为主要学习任务,采用智能互动的、多方交流的方式来建构知识。尤其在现代媒体教学中,学生间的多方交流,可以通过基于网络讨论来实现。学生可以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参与讨论和交流,在其中发表帖子,每个人的发言随时都可以被所有参与讨论的学习者浏览到,每个人都可以利用网页浏览并参与讨论、发言。其次,也可以采用网络聊天室的方式进行讨论和交流。参加者建立一个融洽的讨论环境。在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里,把对某一主题感兴趣或有研究的人集中起来,让每个参与者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以集益广思。

四、交流点评。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中,学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作业,得到帮助和启发,并能就其他人的作业提出帮助性的反馈性意见。这种反馈过程是全开放式的,所有教师和学生均可以参与其中。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累积起来的反馈意见可以作为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的参考。同时,这种学习反馈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多种的方式进行,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全方位交流,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

在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面,我们不能只是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更应该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例如,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态度如何,所完成的作业表述方式是否清晰,陈述理由是否足充,解决方法是否新颖,学习效果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等等。这些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的方法,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公正的评价,也给学生提供了利用反馈改进学习的方法,并帮助他们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观念。当然,这种过程性评价仍然需要不断的修改和完善。

而对于集体合作的作业,应当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例如,研究方案是否科学可行,小组分工是否合理,小组成员的合作程度如何,组员参与度如何,课题完成质量如何等等。而对于小组成员的个人评价,应着重对其参与活动的态度,执行和完成任务的情况,在小组集体活动的具体表现,与学习伙伴的合作情况,以及对作业的完成和研究结果有何贡献等等。

总之,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关键在于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只要我们破除了“师道尊严”的观念,构建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爱心献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过程,就能真真正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1 想省事的话,可以到教育局调取中学生体检报表,上面有学生视力情况,他们每年检查一次。

自己调查的话,在全市各区抽几所学校,请校方提供数据,注意是各区
2 用抽样调查吧,一个班抽几个学生,然后算下他们的平均身高,用最频繁的来代表全部学生的平均身高,只不过这只是大约的,在数据比较庞大的时候用抽样调查。没什么方面可说,就是查身高即人数

望采纳

细胞器分工 [必修1学案: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II]
答:5. 细胞膜 内部环境 物质运输 能量转换 信息传递 酶酶 生物膜 化学反应 【课前预习自测】 1-6 C B B C C A 【课堂合作探究】 迁移训练1-3 D B C 迁移训练4. (1)内质网 高尔基体 细胞膜 (2)分泌蛋白 核糖体 胃蛋白酶 (3)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和运输 囊泡 内质网膜 高尔基体膜 功能 (5)胰岛素 ...

如何在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答:中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生物切片标本的方法等实验活动,操作步骤复杂,注意事项很多,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实验操作方法和过程制成卡通图片、简单动画等加以形象演示,学生能够很快知道操作要领,这样,既增强了实验效果,避免了时间上的浪费,又能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实验方法,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有目的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

生物新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分析范文(精选5篇)
答:针对这些理念,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努力改变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人文精神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生物学教学要求大胆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和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学,加强生物学实验教学,积极采用计算机...

八年级上册生物课件教案
答:结束语:在动物王国里,还有许多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它们是怎样适应陆地环境生活的?请大家课前预习、查阅资料,我们下节课再来一起学习。 4.八年级上册生物课件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结合生活经验及实验观察尝试着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 3.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

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种方法
答: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精心设计教学,以兴趣为切入点,把课堂的舞台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很好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一、精心构思、认真落实教学设计 1.精心设计导学案。导学案的编写...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答:2、在学习和生活中能保持愉快的心情。3、认同酗酒和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选择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 1、全面理解健康的概念。2、学会调节情绪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3、能说出健康的概念;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健康生活方式的内容与作用。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合作探究。1.完成P89-90...

生物七年级认识生物教案
答: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在这里生活和繁衍。 地球表层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 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合作探究 智慧碰撞 探究一:什么是生物? 探究二:如何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观察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2)观察可借助哪些工具和仪器? (3)科学观察...

高中生物2019新课程教材比较_新课程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答:因而对于探究学习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可以让学生讨论探究;2.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而且有一定的难度时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3.当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时,而且有必要争论时,不妨让持有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探究,并准备与对方争辨。4.合作中不能把学习好的分在一组...

怎样写一篇完整的生物论文
答: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选题意义 本研究结合初中生物学科特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合理化的策略,这些策略提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不同的智力水平、性格、兴趣和思维方式,改变教学中重学科,忽视学生的现象。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之间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引导学生思...

七年级生物下册课时练答案人教版
答:七年级生物下册课时练答案人教版(二)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高效探究导学】 知识点一 [自主预习] 鼻咽喉 气管支 气管 肺 [合作探究] 1.提示:外界空气一鼻一咽一喉一气管一支气管一肺。 2.提示:目的是使溺水者的鼻、咽、喉部通畅,以利于空气进出肺部。否则空气容易进入胃内,回气时可能带动胃内食物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