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小调,旋律小调,和声小调

作者&投稿:函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自然小调,和声小调与旋律小调的区别~

自然小调:无论上行下行,均无升降音。
和声小调:无论上行下行,均升高Ⅶ级音(导音)。
旋律小调:上行升高Ⅵ、Ⅶ级音,下行时该两个音还原。
自然小调是由自然大调式转化而来的。但它是完全独立的调式,同样是由七个音组成,由LA做主音,上面分别是si do re mi Fa so la。
和声小调:把自然小调的Ⅶ级音升高半音,叫做“和声小调”它的音程结构是这样的。a和声小调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Ⅰ
主音 上主音 中音 下属音 属音 下中音 导音 主音
旋律小调:把自然小调的第Ⅵ Ⅶ 级都升高半音,叫做“旋律小调”它的音程结构是这样的:
a旋律小调(上行音阶)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Ⅰ主音 上主音 中音 下属音 属音 下中音 导音 主音


拓展资料
五声调式是我国特有的,也可以称为民族调式。这五个音的名称分别是:宫、徴、商、羽、角。 将这五个音移在一个八度内,它们名称的顺序是:宫、商、角、徴、羽。
五声调式有下面几种:
(一) 以宫音为主音的调式称为“宫调式”。
(二) 以商音为主音的调式称为“商调式”。
(三) 以角音为主音的调式称为“角调式”。
(四) 以徴音为主音的调式称为“徴调式”。
(五) 以羽音为主音的调式为“羽调式”。
在五声音阶里,每一个音都可以成为主音,因此在每个调式的前面必须把主音的音高位置标出来,比如:以A做主音的宫调式,称为“A宫调”,F做主音的角调式称为“F角调”,D做主音的羽调式称为“D羽调”。

用自然小调写出的歌具有忧郁、唯美的作用,和声小调是小调音阶中最常用的一种,旋律小调下行有新的发展,可以直接用作和弦。
在现代的和声中,旋律小调的上下行音阶结构是不变的,C、D、E♭、F、G、A、B、C,也就是我们常说的“jazz minor(爵士小调)”,包含了半个减音阶与半个全音阶(七级音向上到三级音是减音阶结构,三级音再向上到七级音是全音阶结构)。
它在听觉上像自然大调(F,G,A,B,C),但保留了小调的降III级音(C,D,E♭结构决定了它属于小调音阶)。它所制造出来的顺阶和弦与调式,在爵士乐领域已被大量使用,这就是为什么它被称为“爵士小调”。

扩展资料:
理论中的旋律小调:
1、c旋律小调上行为: C、D、E♭、F、G、A、B、C
2、c旋律小调下行为: C、B♭、A♭、G、F、E♭、D、C
3、a旋律小调上行为: A、B、C、D、E、F♯、G♯、A
4、a旋律小调下行为: A、G、F、E、D、C、B、A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然小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和声小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旋律小调

你说得不对,不知你是从哪听到“和声小调用来配和弦,旋律小调写旋律”的说法的……不要从字面上臆断。

和弦和旋律都可以用任何调式来写,并不是说有的调式只能用来配和声或写旋律。

例如,和声小调也可以写旋律,自然小调也可以配和弦,当然,自然小调也可以写旋律。

虽然你要求有针对性地回答、不要长篇大论,但我感觉你似乎并不明白这三种小调式的意义。

首先,希望你好好看一下这三种调式到底是如何定义的——http://www.kouqinlinks.com/theory/th4_4_2.asp,并不是从字面上定义的。


下面我简要说一下这三种小调式的本质区别到底是什么。首先,一开始只有自然小调,但自然小调的音阶里没有导音(第七级音与主音是全音关系,第七级音对主音的倾向性不强),于是产生了和声小调,和声小调恰恰弥补了自然小调的那个缺陷,因为和声小调中第七级音与主音是半音关系,对主音具有很强的倾向性,然而,和声小调因此产生了另一个缺陷,那就是第六级音与第七级音之间的增二度音程(这是个不协和音程),于是产生了旋律小调,旋律小调的特点是既没有那个增二度又具有导音,似乎两全其美,但旋律小调由于音阶的后半部分与自然大调的音阶完全相同,因此听觉上具有了一定的大调特性。

说到这里,我想你应该明白了一个事情——三种小调式是互补的,并不是孤立的三种调式


为什么旋律小调的音阶只有上行而下行却与自然小调一样呢?因为上行时涉及到导音对主音的倾向,所以需要让第七级音与主音相距小二度,而下行不牵扯导音向主音的进行,所以直接与自然小调一样即可。

至于和声小调的上下行,在实际乐曲中,和声小调的上行音阶很少见,一般使用小调的上行音阶时用旋律小调的上行音阶,但和声小调的下行音阶还是比较常见的,因为下行增二度比上行增二度在听觉上更易接受。


最后关于你的问题,自然小调是用来干嘛?显然就不需要回答了,因为三种小调式是互补的,都可以写旋律,都可以配和声,并非每种有应用限制。事实上,三种小调式中,和声小调式最常见。自然小调式由于没有导音,所以其和声比较复杂,而且听觉上会有很特殊的感觉。而旋律小调式一般并不是出现在整首乐曲中,而是夹杂在和声小调的乐曲中(也就是说刚才我说的有时为了弥补和声小调的增二度而出现)

所以,你问“和声小调式和旋律小调式出现在同一首曲子中会不和谐吗”,当然不会!事实上它俩就是经常出现在同一首曲子中,以和声小调式为主,旋律小调式为辅(旋律小调式仅起一个修饰和完善的作用)。


以上还有任何疑问欢迎追问!



你的理解有误。其实真正的小调只有和声小调,即将自然大调的第三级、第六级音同时降半音所得。古典音乐中的小调曲调广泛应用和声小调。但和声小调的七级音与六级音之间是个增二度音程,这种音程在声乐中,演唱起来是相对困难的,同时在记谱上,除了借关系大调的调号外,还额外需要对其第七级音做升半音的标示,故此就产生了与其关系自然大调完全等音的自然小调。
旋律小调其实是和声小调在曲调中的一种特别的应用形式,通过上下行变音的变化还原,增强其旋律的变化。
既然自然小调与旋律小调都是和声小调的变化形态,所以,他们不可能出现在同一曲调中。

那自然小调用来干嘛?很自然的抒写旋律,出现在同一首歌里面一般不要,调性不明确,歌曲最好还是吧调性明确你觉得呢思美澳

自然小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 、"现代小音阶"各是什么样的音程...
答:自然小调:大小大大小大大 和声小调:大小大大小增小 旋律小调:上行 大小大大大大 下行 大大小大大小大 现代小音阶不知···

小调式三种形态音阶
答:2、和声小调式:和声小调式的结构是在自然小调的基础上升高7级音,即6 7 1 2 3 4 #5 6,各音级间的关系为大二度、小二度、大二度、大二度、小二度、增二度、小二度。3、旋律小调式:旋律小调式的上行是在自然小调的基础上升高6、7级音,即6 7 1 2 3 #4 #5 6,各音级间的关系为...

自然小调,和声小调与旋律小调的区别
答:和声小调:无论上行下行,均升高Ⅶ级音(导音)。旋律小调:上行升高Ⅵ、Ⅶ级音,下行时该两个音还原。自然小调是由自然大调式转化而来的。但它是完全独立的调式,同样是由七个音组成,由LA做主音,上面分别是si do re mi Fa so la。和声小调:把自然小调的Ⅶ级音升高半音,叫做“和声小调”它的音...

小调音阶分为哪三种
答:分为自然小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自然小调:取自然音阶中任何一音为主音,然后按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的顺序排列而得的调式音阶。和声小调:在自然小调的基础上升高第七级。在和声小调等级中,第六级的音程和第三级都比大调主音低半音。旋律小调:在自然小调的基础上,上行升高六,...

自然小调,旋律小调,和声小调
答:显然就不需要回答了,因为三种小调式是互补的,都可以写旋律,都可以配和声,并非每种有应用限制。事实上,三种小调式中,和声小调式最常见。自然小调式由于没有导音,所以其和声比较复杂,而且听觉上会有很特殊的感觉。而旋律小调式一般并不是出现在整首乐曲中,而是夹杂在和声小调的乐曲中(也就是说...

自然小调,关系小调,和声小调和旋律小调!?谁和我讲讲啊 !
答:事实上,所有的小调都是由大调变化而来,而和声小调,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小调,自然小调与旋律小调的产生,都是为了调节和声小调在音乐曲调上应用中的某些不足。首先为了记谱上的方便,当我们采用自然大调的音级来记录和声小调,即将小调的每个音级降下小三度:6 7 1 2 3 4 #5,这里的第七级音变...

自然大小调 和声大小调 旋律大小调,给我详细讲解一下,我学声乐的,高三...
答:小调式简称也叫“小调”,也可以称呼“小音阶”,同样也是由七个音来构成的。小调的主音与Ⅲ级音之间的关系是小三度,因此小调的调性有一种柔和的感觉并带一些暗淡的色彩。这是小调的特征。同大调一样,有三种调式,自然小调,和声小调及旋律小调。自然小调与自然大调一样,同样在一个八度之内的每一个音都...

自然小调,和声小调和旋律小调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用自然小调写出的歌具有忧郁、唯美的作用,和声小调是小调音阶中最常用的一种,旋律小调下行有新的发展,可以直接用作和弦。在现代的和声中,旋律小调的上下行音阶结构是不变的,C、D、E♭、F、G、A、B、C,也就是我们常说的“jazz minor(爵士小调)”,包含了半个减音阶与半个全音阶(七...

什么是自然小调?什么是和声小调?什么是旋律小调式?
答:自然小调就是用调式音级组成,la si do re mi fa so la,下行不变 和声小调就是在自然小调的基础上升高第七级音,la si do re mi fa #so la,下行不变 旋律小调就是上行升高第六、七级,下行还原,la si do re mi #fa #so la, 下行la 还原so 还原fa mi re do si la ...

旋律小调,自然小调,和声小调的升降号
答:自然小调:无升降号 和声小调:升七级 旋律小调:上行升六七级,下行还原六七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