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姑嫂崖

作者&投稿:闽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民间故事《找姑鸟》 谁能告诉我里面的内容?谢谢!~

  可能是民间故全集
  找姑鸟
  从前有一个女人,她出嫁了,离开娘家,来到婆家。女人模样长得秀气,家务活也没有少干。可是婆婆就是不喜欢她,三更就叫她起来舂米,半夜也不让她休息。
  于是这个女人总是哭,她哭呀哭,舂米的时候,泪水落在米粒里。洗衣裳的时候,泪珠落在河水里。
  看着树上的鸟儿,这女人就想:想是能变成一只鸟就好了,要是能变成一只鸟就好了!
  看到水里的鱼儿,这女人就想:要是能变成一条鱼就好了,要是能变成一条鱼就好了!

  《找姑鸟》故事的三个版本:

  找姑鸟一

  从前有一个老太婆,她有一个儿子,一个闺女.儿子娶了媳妇不多日子,就下关东去了。老太婆只亲自已的闺女,对待儿媳妇却总是那么刻薄厉害.一年老太婆养了很多蚕。每天,不等天亮,老太婆就赶着媳妇上山去采桑。天长日久,山上的桑叶快采光了.家里的蚕,却越长越大。四月天,蚕变亮了,蚕吃起老食来了。撒上的桑叶,都被蚕吃光了。

  有一天,老太婆指着要去采桑的儿媳妇骂道:“你给我采不回桑来,哼!就用皮鞭抽你,用棍子打你!我三天不叫你吃饭,五天不叫你睡觉!”老太婆的闺女长得十分俊秀,可不和老太婆一样,她很疼爱自己的嫂嫂。小姑悄悄离开家,上山去给采桑的嫂嫂送饭送汤。到了山上,见嫂嫂没采到桑,就陪嫂嫂留在山上,乞求山神可怜,叫柞叶变成桑叶。等到月亮出来了,嫂嫂劝小姑回去,小姑也不肯走。小姑看嫂嫂篮子里空空的,小姑着了急。南风呜呜地吹,涧水涂涂地响,小姑忽然抬起头来说道:“山大王!山大王!你能叫柞叶变成桑,我情愿嫁给你山大王!”小姑刚刚说完了第三遍,忽然平地起了一阵旋风,天也昏了,地也暗了,四下哗哗啦啦地直响。转眼工夫,风停了,月亮又明了。漫山的柞叶,变成了桑,姑嫂二人,又惊又喜,慌忙动手采起桑来。棵棵桑树都是青苍苍,摘下个桑叶就有巴掌大。不一会儿,篮子就装得满满的了。两人抬着下了山。

  第二天,嫂嫂又上山去采桑,妹妹又送去了白面饼,过了不几天,蚕吐了丝,结了茧。有一天,姑嫂二人正在家缴丝,只见从西北面飞来了一片乌云,跟着便扑来了一股顶天立地的黑旋风,小姑喊也没顾得喊一声,就被旋风卷走了。看不到小姑,嫂嫂急红了眼,她一头扑进黑旋风里,她拚命地一边喊一边追,“山大王!你留下我妹妹呀!”可是那黑旋风越走越远,一会儿工夫,那股黑旋风忽然不见了。嫂嫂前山找,后山找,厚厚的鞋底磨透了。嫂嫂日日寻,夜夜寻,衣裳也被棘针剐破了,连小姑的影也没找着。山上的每根草都知道她在找小姑,就用自己柔软的叶子垫着她的脚板。山上的每一棵果树都知道她在找小姑,主动把自己的红果子伸到她眼前,山上的各种各样的鸟儿,也都知道她在找小姑,都愿意分些羽毛给她过冬,它们扯下了自己的羽毛,一齐向她抛去。羽毛把嫂嫂全身都盖严了。

  第二天,嫂嫂已变成了一只俊俏的小鸟,遍身长满了温暖的羽毛,它一面飞,一面叫:“找姑!找姑!”
  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温暖的春天又来了。
  这俊秀的小鸟,在葱绿的桑树上飞着,叫着:“找姑!找姑!”
  它飞在一望无边的庄稼上面,它飞在飘着白云的青天下面,它每时每刻都在叫着:“找姑!找姑!”
  月月叫,年年叫,当地的人们都怜惜地叫它:“找姑鸟”。


  找姑鸟二:这个是孩子找姑姑

  传说大概是说当地一个非常善良美丽的女子,收养了一个因为长相丑陋被父母丢弃的孩子,两个人以姑侄相称。因为每年的春季在那个山脚下都要举行几天大的春季交易会,交易会期间除了南来北往的商人外,还有各地的民间艺人来这里凑热闹,因而每年的这个季节这里都是最热闹的。有一年的春天,姑姑带着很小的侄子来到集市上,也许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对这个热闹的场面充满了好奇,东瞅西逛,加上人多挤来挤去的,姑姑一不留神的空,侄子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这可急坏了姑姑。姑姑就一边喊一边找,来来回回,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从早晨一直找到黄昏,可是侄子始终没见到踪影。等到第二天早晨太阳升起的时候,人们发现从山谷里飞出一只黑色的小鸟,它的叫声就象是“找姑”,当地人说,这是侄子走迷了路,进了山谷,可是它直到化鸟还在思念疼爱自己的姑姑。传说很美丽,但也透着伤感和凄凉。


  找姑鸟三:这个属于那种多如牛毛的地域传说、风景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浑源城里有一个十分美丽的少女。一年夏天,她年迈的母亲患病,姑娘便和嫂子一起上恒山为老人寻取草药。谁知刚刚走进那幽深的松林,便撞见了一只恶狼。那恶狼张开血盆大口,向她们扑了过来。正在这危急万分之时,有一个年轻人从后面赶来,挥舞木棒,赶跑了恶狼。姑嫂二人非常感激,连连向青年道谢。言谈之中,得知这青年是在恒山修庙的画匠。少女见他容貌英俊,言谈举止又十分稳重干练,便产生爱慕之情。好心的嫂嫂看出了小姑的心思,便在一旁穿针引线,帮助小姑与画匠定了终身。

  不料好事多磨,祸从天降。浑源知府老爷的公子久闻少女美貌出众,便要强行霸娶;而少女的母亲也嫌贫爱富,贪图知府家的钱财,又是打,又是骂,逼迫着女儿应允知府公子的婚事。少女无法忍受,便连夜逃出家门,上恒山去寻找画匠。贤慧的嫂嫂怕小姑发生意外,也急急忙忙跟随上山,暗中保护小姑。

  姑娘跑遍恒山的山山岭岭,却不见情人的身影。这时,知府公子又率领家丁追来。眼看着如狼似虎的家丁们步步逼近,少女把牙一咬,从这万丈峰顶跳了下去。嫂嫂赶到崖顶,不见小姑踪影,也从这里跳崖而亡。

  姑嫂二人壮烈的行动感动了北岳之神。北岳神便施展神法,使少女化为百灵鸟,嫂子化为找姑鸟,日夜形影不离,飞绕此山,凄凉的叫声不绝。据说“舍身崖”或“姑嫂崖”便由此而得名。


  再来个详细版本的:
  从前有一个老太婆,她有一个儿子,一个闺女.儿子娶了媳妇不多日子,就下关东去了。老太婆只亲自已的闺女,对待儿媳妇却总是那么刻薄厉害.一年老太婆养了很多蚕。每天,不等天亮,老太婆就赶着媳妇上山去采桑。天长日久,山上的桑叶快采光了.家里的蚕,却越长越大。四月天,蚕变亮了,蚕吃起老食来了。撒上的桑叶,都被蚕吃光了。

  有一天,老太婆指着要去采桑的儿媳妇骂道:“你给我采不回桑来,哼!就用皮鞭抽你,用棍子打你!我三天不叫你吃饭,五天不叫你睡觉!”老太婆的闺女长得十分俊秀,可不和老太婆一样,她很疼爱自己的嫂嫂。小姑悄悄离开家,上山去给采桑的嫂嫂送饭送汤。到了山上,见嫂嫂没采到桑,就陪嫂嫂留在山上,乞求山神可怜,叫柞叶变成桑叶。等到月亮出来了,嫂嫂劝小姑回去,小姑也不肯走。小姑看嫂嫂篮子里空空的,小姑着了急。南风呜呜地吹,涧水涂涂地响,小姑忽然抬起头来说道:“山大王!山大王!你能叫柞叶变成桑,我情愿嫁给你山大王!”小姑刚刚说完了第三遍,忽然平地起了一阵旋风,天也昏了,地也暗了,四下哗哗啦啦地直响。转眼工夫,风停了,月亮又明了。漫山的柞叶,变成了桑,姑嫂二人,又惊又喜,慌忙动手采起桑来。棵棵桑树都是青苍苍,摘下个桑叶就有巴掌大。不一会儿,篮子就装得满满的了。两人抬着下了山。

  第二天,嫂嫂又上山去采桑,妹妹又送去了白面饼,过了不几天,蚕吐了丝,结了茧。有一天,姑嫂二人正在家缴丝,只见从西北面飞来了一片乌云,跟着便扑来了一股顶天立地的黑旋风,小姑喊也没顾得喊一声,就被旋风卷走了。看不到小姑,嫂嫂急红了眼,她一头扑进黑旋风里,她拚命地一边喊一边追,“山大王!你留下我妹妹呀!”可是那黑旋风越走越远,一会儿工夫,那股黑旋风忽然不见了。嫂嫂前山找,后山找,厚厚的鞋底磨透了。嫂嫂日日寻,夜夜寻,衣裳也被棘针剐破了,连小姑的影也没找着。山上的每根草都知道她在找小姑,就用自己柔软的叶子垫着她的脚板。山上的每一棵果树都知道她在找小姑,主动把自己的红果子伸到她眼前,山上的各种各样的鸟儿,也都知道她在找小姑,都愿意分些羽毛给她过冬,它们扯下了自己的羽毛,一齐向她抛去。羽毛把嫂嫂全身都盖严了。

  第二天,嫂嫂已变成了一只俊俏的小鸟,遍身长满了温暖的羽毛,它一面飞,一面叫:“找姑!找姑!”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温暖的春天又来了。这俊秀的小鸟,在葱绿的桑树上飞着,叫着:“找姑!找姑!”它飞在一望无边的庄稼上面,它飞在飘着白云的青天下面,它每时每刻都在叫着:“找姑!找姑!”月月叫,年年叫,当地的人们都怜惜地叫它:“找姑鸟”。

恒山风景名胜区


--------------------------------------------------------------------------------

北岳恒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五岳,齐名天下。恒山山脉,祖于阴山,发脉于管涔山,是桑干河与滹沱河的分水岭。恒山称峰,东西绵延公里,西衔雁门关,东跨太行山,南障三晋,北瞰云、代二州,莽莽苍苍,横亘塞上,巍峨耸立,气势雄伟。恒山主峰玄武峰,在浑源县城南,海拔.8米。整个恒山,气势磅礴,蔚为壮观,有“天下第二山”之称,在五岳中,仅次于泰山。

恒山,又称常山、大茂山,亦名太恒山、元岳、紫岳、恒宗。被誉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据史书记载,早在年前,舜帝巡狩四方,北至恒山看到这里山势险峻,奇峰壁立,遂封恒山为“北岳”o到秦始皇时,朝封天下十二名山,恒山被推崇为天下第二山。秦始皇曾到恒山观光,汉武帝也来这里祭祀。北魏时,太武帝拓跋焘亲自登临恒山天峰顶。唐代帝王更著文对恒山加以称颂。到宋代,宋帝顶礼遥祝。明、清两代帝王,则派使臣赴恒山祭祀。历代名人李白、贾岛、元好问以及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也都游览过恒山胜地,并留下了吟咏的诗句和墨迹。

恒山在西汉初就建有寺庙,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飞石窟内的主庙,始建北魏,唐、金、元三代重修。明、清时,建筑林立,规模很大,祠宇楼台,耸峙巍峨,有“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二庙”之称。可惜,多数已遭到破坏,现在所剩无几。

恒山作为道教的活动的场所,由来已久。据传,我国传说中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就是在恒山隐居潜修的。我们这里介绍的恒山以及自古以来人们游历的恒山,是指浑源县城南附近的恒山主峰天峰岭所在的地区。

大字湾

上下水库大坝,穿过恒山隧洞,再行约2公里,然后顺着山路往东南方向一拐,就到了“停旨岭”。过去封建皇帝派遣的祭祀北岳的使者,到这里必须下马,与前来迎旨的恒山道人一同步行上山,到北岳庙祭祀。“停旨岭”因此而得名。

据史书记载,在停旨岭北面地势突起的高阜处,曾建有真武庙和望岳楼两处建筑,年代已无据可考,,真武庙向北偏东30度处,为早期祭祀北岳之地。望岳楼,取登楼望岳之意。据说在望岳楼上凭栏而望,可见奇峰插天,危岩万状,飞泉喷玉,老松百态,红墙衬绿,古庙藏荫,北岳恒山雄伟磅礴之势尽收眼底。可惜望岳楼已在解放初期倒塌,真武庙也在十年中被毁。这里现在仪留御碑一座,而且上半部已风化断落,只剩下半截立于废墟之上。

过真武庙,再顺着弯弯曲曲的山径西转,一座刀劈斧削似的耸天峭岩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峭壁的中腰像经过鬼斧神工一般,岩石光平如镜, 卜面刻着“恒宗”两个大字。两字总高20多米,字体雄浑,遒劲有力。远远看去,就像一块巨大无比的字匾,悬挂在顶天立地的石壁之上,气宁轩昂,引人人胜。峭岩旁边的山湾因此而被人称作“大字湾”。

在大字湾前面的石梁上,伫立着四株形态奇特的唐代古松,名曰“四大夫”。这四株古松,根部悬于石外,紧紧抓住岩石,傲然迎风而立,经千年而不衰。它们是什么朝代被封为“大夫”的,已经不得而知,但那苍劲挺拔的雄姿,确给大字湾的宏伟景致增色不少。

从大字湾继续北上,山势益崇。悬石如飞,断悬欲坠,沟壑深邃,山道陡立,恒山地险山雄之势,在这里便展现出来。

游人攀登这样的山路,用不多久,便会气喘吁吁,热汗淋淋,当你正要坐下来喘息一下的时候,抬头一望,前面的山径更加崎岖难行。只见山间小道刻石为阶,一直通往云雾迷漫的高处,简直像一条通天的阶梯,这就是“步云路”。

从步云拾级而上,步步登高。白纱一样的轻云薄雾就在身边缭绕,犹如神山仙境,不禁使人如醉如痴,飘飘欲仙。

虎风口

登完步云石阶,峰回路转,右为高人云天的陡壁,左为不见沟底的深壑,巨石上刻有“虎风口”三个大字。一到此处,只觉狂风骤起,声如虎啸,令人不寒而栗。

站在虎风口,一面让飒飒凉风吹干汗水浸湿的衣衫,一面极目远望,观赏山坡上的古松,也颇有趣味。一株株苍劲的古松,有的倒挂于千寻绝壁之上;有的直立于丹崖石罅之中;有的像一把翠伞,停于鸟道之侧;有的似一座角亭,树于山泉之旁;有的如腾空飞越的苍龙,出没于云山雾海之上;有的似形态出奇的仙桥,横跨于沟涧之间。真是惟妙惟肖,千姿百态。

关于恒山之松,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据说在很古很古的时候,恒山道人有个聚宝盆。一天,道人要去四海云游,就将宝盆埋在山坡上的一棵松树底下,并在树干上系了一条红线作为记。待到道人回来,发现满山遍野都长满了松树,而且每棵树的树干上都系着一条红线,聚宝盆再也无法寻找。 过去恒山森林遍布,泉溪纵横,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由于历代战争的摧残和人为的洗劫,恒山地区的自然生态失去平衡,森林资源受到极大的破坏。原来茂密葱茏的森林,只剩下稀疏的树木;纵横山间的淙淙溪流,大多也已干涸;活跃在林间泉边的动物种类也因此大大减少,虎、豹一类猛兽早已绝迹,其它许多种禽兽也极为罕见;就连那虎口惊心动魄的风啸声,也因树木的减少,大大失去了当日的气势。

舍身崖

离开虎风口继续向北攀援而上,便到了“果老岭”。岭上的弯弯小路,都是由一块接一块的青石天然接连而成,好似人工铺设一般。在其中一块很大的青石上,有许多自然形成的小石坑,极似人的足迹和毛驴的蹄印。

据传说,就是那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八大仙之一的张果老,曾经倒骑着一头小毛驴从恒山上天。当他走到这条岭上时,因坡陡路滑,不能前进。张果老无计可施,只得仰天长叹一声,跳下来手牵着毛驴步行而过。这斑斑石坑,就是当年张果老拉着驴子爬坡时留下的痕迹。此处名为“果老岭”,大概就是根据这一民间传说而来的。

传说既非真事,张果老当然也不会重采,但那青石铺就的崎岖山道确实不太好走。游人到此,也不免滑上几跤。

就在这果老岭的东侧,一座万仞险峰面西而立,直插云端。翘首而望,看那古松摩云,危崖欲倾,确实雄伟壮观。这就是恒山另一处胜景“舍身崖”,又叫“夕阳岩”、“姑嫂崖”。每当日落之时,此处“余辉返照千山色,满峪参差人画中”,瑰丽的晚霞映着诡奇万状的险峰怪石,奇光异景,色彩缤纷,令人赞叹不已。 关于这美丽如画的“舍身崖”,还流传着一个悲壮动人的故事: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浑源城里有一个十分美丽的少女。一年夏天,她年迈的母亲患病,姑娘便和嫂子一起上恒山为老人寻取草药。谁知刚刚走进那幽深的松林,便撞见了一只恶狼。那恶狼张开血盆大口,向她们扑了过来。正在这危急万分之时,有一个年轻人从后面赶来,挥舞木棒,赶跑了恶狼。姑嫂二人非常感激,连连向青年道谢。言谈之中,得知这青年是在恒山修庙的画匠。少女见他容貌英俊,言谈举止又十分稳重干练,便产生爱慕之情。好心的嫂嫂看出了小姑的心思,便在一旁穿针引线,帮助小姑与画匠定了终身。

不料好事多磨,祸从天降。浑源知府老爷的公子久闻少女美貌出众,便要强行霸娶;而少女的母亲也嫌贫爱富,贪图知府家的钱财,又是打,又是骂,逼迫着女儿应允知府公子的婚事。少女无法受,便连夜逃出家门,上恒山去寻找画匠。贤慧的嫂嫂怕小姑发生意外,也急急忙忙跟随上山,暗中保护小姑。

姑娘跑遍恒山的山山岭岭,却不见情人的身影。这时,知府公子又率领家丁追来。眼看着如狼似虎的家丁们步步逼近,少女把牙一咬,从这万丈峰顶跳了下去。嫂嫂赶到崖顶,不见小姑踪影,也从这里跳崖而亡。

姑嫂二人壮烈的行动感动了北岳之神。北岳神便施展神法,使少女化为百灵鸟,嫂子化为找姑鸟,日夜形影不离,飞绕此山,凄凉的叫声不绝。据说“舍身崖”或“姑嫂崖”便由此而得名。飞石窟离开舍身崖,向北再走六七百米,转而东南,跨过层层石阶,便看到以寝宫、梳妆台为主的另一组建筑。

寝宫、梳妆台等,建筑在一个巨大的天然崩石凹壑之中。东南西三面环壁,北面豁开若门,中间空地约删平方米,如同一座宽敞的庭院。据史书记载,舜巡狩采到北岳时,忽有一石飞坠帝前。据说,那块巨石,就是从这里飞出的。这石窟便是巨石飞出后留下的印迹,因此命名为“飞石窟”。

寝宫,建在飞石窟内东侧的石壁之下。殿堂重檐歇造,结构窈窕,原来为古北岳庙。据《恒山志》记载,寝宫建于北魏太武帝太延元年(公元年),后经多次毁建。现在留下的建筑,是明洪武年间(年)复建的。明弘治十四年(年)扩修时改古北岳庙为寝宫。

寝宫南侧耳殿内有一洞穴,名叫“还元洞”,其深莫测,传说与遥远的东海相通。一走近洞口,便觉冷风飕飕,寒气逼人。

寝宫北面,上石磴数级,紧贴石壁建有殿台一间,内塑一夫人泥像。据说这就是恒山掌管土地的女神后土夫人之庙。

飞石窟内南侧,伫立着一座单檐九脊二层的小亭。绿瓦红柱,亭盖如翼,名曰“梳妆台”o传说每天清晨,美丽无比的后土夫人披着薄雾轻云走进梳妆台,开始晨妆;傍晚,又用从“石脂图”采来的朱色卵石研制的胭脂,在这里进行晚妆。游人站在这间小亭里环视四周,只见晴云浮谷,玉镏漾泉,松柏遮天,花草封阶,真有置身于瑶池仙境之感。

飞石窟内的三面石壁上,留着历代游人的许多款题刻石,内容大多是咏赞恒山壮美之景的。其中有明御史王献臣题写的“千岩况秀,石壑争流”八个大字,字体潇洒奔放,游人赞不绝口。

从寝宫向东而望,是紫芝峪。传说那里生有紫芝(灵芝的一种)。还有传说中后土夫人采脂的石脂图,产五色卵石。向西而望,是一条经山涧长年切割而成的深谷,谷底原有潺潺流水,现已干涸。这里曾建有飞桥连通两崖,渡桥而过可直达恒山山门。可惜飞桥不知在什么时候早已坍塌,深涧已无法跨越。向南而望,紧贴着寝宫背后山墙的是“鹰翅岩”,形如雄鹰展翅,跃跃欲飞。

走下寝宫前面的石阶,向左转,沿着蜿蜒远去的山间小径前行不远,就到了夕阳岩的背后。在山崖的断壁中腰,凿石依山,建有“得一庵”和“阎道祠”两座小小的庙宇。阎道祠内,立有一座道人的泥塑,据说这就是在恒山修炼成仙的阎道真身炼丹的遗迹。另外,在山壁的高处,还有一个不知有多深的山洞,名白“紫芝洞”。洞口原架有一副木梯,供游人攀登进洞。因时间太久,木梯早已朽坏,人们只能在下面望洞兴叹。这一组小小的建筑,上载峭峰,下临绝地。从远处相望,只见红墙若染,绿瓦泛翠,庙宇玲珑透剔,如镶如嵌却也别有一番情趣。

在离后土夫人庙不远的山腰上,还有一个小山洞,无径可通,名为“出云洞”o每当阴雨即将来临之时,便有缕缕白云从洞中袅袅而出,为恒山奇景之一。所谓“石窟看云行,崖半听泉雷”,颇有些诗情画意。

北岳庙

从紫芝峪沿着古松荫罩、花草指路的盘山小径而行,走不多时,就看到了朝殿的山门。山门为单檐歇山屋宇式建筑,朱门铜钉,绿瓦红墙,气势壮观。门内伫立着体态高大魁梧的恒山之神泥塑。

跨进山门,便是有名的“陡若天梯”的石阶。石阶踏跺共有Ⅱ03级,但却传言难以数清。每级石台高约60厘米,宽约25厘米。因脚踏面向前倾斜40度,所以使得阶梯更加险陡。游人爬至中腰,便觉胆寒,不敢直立。有人叙述到这里的险陡难行时写道:“登如缘壁行,以手足踞地,匍匐始上。”

石阶的两边,东西相对,垒石台为基,建有龙虎二殿,取青龙、白虎之意。可惜现已濒于毁坍。

胆战心惊地爬上“天梯”,便进了朝殿大院。

朝殿,也就是北岳庙,建于明弘治年间(大约在—年),是恒山众多庙宇中最为宏伟的一座。它位于恒山主峰天峰岭南面的石壁之下,单檐歇山,进深五椽,前檐为单步檐廊,两檐歇山绕回廊,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具有独特的风格。

朝殿当中楹额上悬挂着一块风字形大匾,上题“贞元之殿”四字;前楹六根明柱,又挂着两副长长的对联,据考为清代人所题。中间的一副,上联为:“恒岳万古障中原惟我圣朝归马牧羊教化已隆三百载”;下联是:“文昌六星联北斗是真人才雕龙绣虎光芒雄射九重天”。两旁一副,上联为:“蕴昂毕之精霞蔚云蒸光芒万丈连北斗”;下联是: “作华夷之限龙蟠虎踞千秋保障镇中原”。对联的文意主要是赞扬北岳恒山的宏伟气魄的,但其中也有颂当时的封建统治者之意。
朝殿的前廊下,置放着清代御祭恒山文碑20余通,这些碑文都是研究恒山历史及文物的宝贵资料。据《恒山志》记载,明万历二十七年(年)曾赠送恒山庙大藏经重种,原来贮存在四只大经橱内,藏于寝宫。初年完全遗失,不知去向,实在可惜。

朝殿廊前,还有一座恒山真迹图碑,即恒山全景图碑,是——件有保存价值的文物。为防止风化,此碑现已用木橱罩起。朝殿内殿堂正中神龛里,有一尊北岳真君像,塑造工艺精湛,栩栩如生。

朝殿依山而建,极尽天巧。

出朝殿东耳门高阜处旧有三清殿,现已坍塌,只留一处遗址。从这里有小径可直达天峰岭。
出朝殿西耳门不几步,便为“金鸡报晓处”。这里有一巨大的青色岩石,以石敲击,如同雄鸡报晓之声,实在令人惊奇。从这里再向上,山岩下建有元灵宫、会仙府和康熙皇帝御书“化垂悠久”碑楼。会仙府内塑有历代著称的仙道泥像,相貌不同,神态各异,颇有风趣。这组建筑虽然规模不大,但却背依崇峰,危岩环护,气魄宏伟。

在这里的悬崖峭壁上,多摩岩镌字,颂赞恒岳雄姿。西面石壁上有“天地大观”四个大字,为金大定七年(1.年)所刻;“灵峰耸秀”、“壁立万仞”,为明万历十三年(年)、万历二—卜三年(年)所刻。东面壁上有“昆仑首脉”、“天下名山”等大字石刻,也是明万历年间(一年)镌刻的。这些石刻大字,大多字体雄浑,遒劲有力,实为少有之艺术珍品。
会仙府西北,有巨石进裂,上有方形基石一块,面平如镜。在此处既可独坐抚琴,又可邀朋对弈,故名“琴棋台”。

朝殿的西南,依山势建有龙王庙、灵宫府、关帝庙、文昌庙、疮神庙、奶奶庙、纯阳宫、碧霞观、—卜王殿等许多庙宇。这些庙宇大都较小,只有龙王庙正殿为单檐九脊,甚为壮观。古人以山岳为兴云致雨之地,每当久旱不雨之时,便要到此向龙王祈雨。

朝殿以北大峰岭的峭岩上,生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松。特别是正对大殿山壁上的一株,枝蔓曲折,几乎要垂到朝殿的中脊,其状如一条飞腾的苍龙。此树虽经千年风雨,依然生机勃勃,枝繁叶茂。当地的老乡称之为“木龙”,也是恒山一景。

朝殿南面,从西向东,又建有马神殿、紫微宫、官亭、白虎观等殿堂。白虎观内有个“潜龙泉”,又叫“玄武井”,为南北并列的两口井。两口井相隔仅数尺,而南边的井水腥咸苦涩,北边的井水却甘甜如饴。古人云:“山腰双涌碧瑶水,甘苦平分别有天。”

天峰岭

从朝殿出来,恒山主峰天峰岭已在眼前。由此攀登峰顶,有东西两条小径。东路约有1公里,但巉chan岩参差,小路曲折,坎坷难行,从恒山后背上山者多走此路。西路约有2公里,但山路比较平缓。

步出朝殿山门,从东路上天峰岭,漫山遍野灌木丛生,绿草如茵。沿着弯曲崎岖的羊肠小道奋力攀登,用不多时,就可登上峰顶。

天峰岭上没有树木,只有丛生的野花杂草。一上峰顶,,顿觉山风骤起,凉爽宜人。举目四望,豁然开阔,大好河山尽收眼底。只见那万峰由南而来,桑干河东流而去,长城逶迤不断,关山雄姿百态。此刻,山间白云缭绕,薄雾缥缈,山川之色朦朦胧胧,似隐似现,更显得壮丽神奇,使人不禁心旷神怡,浮想联翩。可谓“灵山瞻礼罢,登览意无穷!”

姑嫂塔的传说是福建省泉州市的汉族民间传说故事。从前,宝盖山下居住的乡亲们为纪念姑嫂望夫终不能相会而跳崖自尽而建筑的石塔。
从前,宝盖山下居住着一对穷夫妻还有一个小妹妹,一家三人,生活困苦。俗话说:“盐水也有口渴的人喝。”大兄只好离别年轻的妻子和妹妹,孤身一人,往南洋谋生去了。
大兄去了南洋,几年没有回家,也没有寄来一枚钱一封信。他到底是死是活,是好是歹,真叫姑嫂两人牵肠挂肚,日夜思念。他俩经常登上宝盖山顶,对着大海看啊看,可是每次却只能看到一个灰蒙蒙的大海,哪有大兄的归帆呵?为了能看得很远很远的大海,她们一次又一次的扛来石头,堆迭起来,年久月深,成为一个高高的站台。她们站在石台上,踮起脚尖,不停地看啊盼啊,可是一月过了又一月,一年过了又一年,大兄还是没有回来。
有一天,姑嫂俩看到孩子们在放风筝,她俩心想,我们写封家信,把它绑在风筝上,让它随风飘到南洋去吧。可是放风筝,得有风筝绳索呵。她俩就剪下自己长长的头发搓成风筝的绳子。这系上家信的风筝,就这样飘起来了。那头发编织的风筝,绳子也越接越长,突然一阵大风,绳子被吹断了。那风筝飘在南洋上空落下来了,系在风筝上的家信被番客们捡到了。这信终于传到大兄的手里了。
原来大兄到了南洋后也没有找到什么好利路。他落泊在外,没什么好消息可告慰妻妹,连家信也懒得写了。如今,他读着姑嫂俩这血泪写成的家信,悲痛得大哭起来,就急急忙忙收拾行装,赶回唐山,以安慰亲人的思念。
这日,天气晴朗,姑嫂两人又登上宝盖上顶的站台,对海眺望。一会儿,只见她俩眼睛放亮,兴高采烈喊着:“啊!来了!真的来了!”大兄正驶着小船回来了,亲人相聚就在眼前了。可是,就在这一霎那间,狂风大作,海浪滔天,一个浪头打了下来,小船翻沉海底了。姑嫂眼睁睁看着即将相会的夫、兄顷刻间又葬身大海,呼夭抢地的惨哭几声,也相抱跳崖自尽了。
后来,乡亲们为纪念这对姑嫂,就在她俩迭石堆台的地方,建筑了这座石塔,叫姑嫂塔。塔里还雕着姑嫂的石像。

民间传说姑嫂崖
答:姑嫂塔的传说是福建省泉州市的汉族民间传说故事。从前,宝盖山下居住的乡亲们为纪念姑嫂望夫终不能相会而跳崖自尽而建筑的石塔。从前,宝盖山下居住着一对穷夫妻还有一个小妹妹,一家三人,生活困苦。俗话说:“盐水也有口渴的人喝。”大兄只好离别年轻的妻子和妹妹,孤身一人,往南洋谋生去了。大兄去...

中国民间故事《找姑鸟》 谁能告诉我里面的内容?谢谢!
答:嫂嫂赶到崖顶,不见小姑踪影,也从这里跳崖而亡。 姑嫂二人壮烈的行动感动了北岳之神。北岳神便施展神法,使少女化为百灵鸟,嫂子化为找姑鸟,日夜形影不离,飞绕此山,凄凉的叫声不绝。据说“舍身崖”或“姑嫂崖”便由此而得名。 再来个详细版本的: 从前有一个老太婆,她有一个儿子,一个闺女.儿子娶了媳妇不多日子...

姑嫂潭在哪儿
答:一潭在河南境内人工-处,为“嫂潭”,长20米、宽10米、深3米,上部水流落差近10米;一潭位于湖北境内狮子峰下,为“姑潭”,长10米、宽6米、深3米。传说有姑嫂亲如姐妹,嫂因不堪忍受婆母的-跳潭,姑随嫂而亡,双双化为蝴蝶,翩翩起舞于潭上,当地民间后流传蝴蝶舞。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息影塔...

中国民间故事里面的三个贪心人的主要内容?
答:嫂嫂赶到崖顶,不见小姑踪影,也从这里跳崖而亡。 姑嫂二人壮烈的行动感动了北岳之神。北岳神便施展神法,使少女化为百灵鸟,嫂子化为找姑鸟,日夜形影不离,飞绕此山,凄凉的叫声不绝。据说“舍身崖”或“姑嫂崖”便由此而得名。 再来个详细版本的: 从前有一个老太婆,她有一个儿子,一个闺女.儿子娶了媳妇不多日子...

福建武夷山有什么好玩的?
答:回答:武夷山西部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分布着世界同纬度带现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东部山与水完美结合,人文与自然有机相融,以秀水、奇峰、幽谷、险壑等诸多美景、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而享有盛誉;中部是联系东西部并涵养九曲溪水源,保持良好生态环境...

恒山十八景景观介绍
答:断崖啼鸟:即姑嫂崖,又称舍身崖,位于夕阳岭中段极陡峭的一段山崖,传说因姑嫂投崖而得名,姑嫂投崖后,小姑化作百灵鸟,嫂子化作找姑鸟,在舍身崖上绵绵双飞。危岩夕照:即夕阳岭,位于果老岭东侧,是一段插入云天的万仞绝壁,面西峭立,每当夕阳西下,“余辉反照千山色,满峪参差入画中”,奇...

恒山的风景名胜有哪些?
答:据说舍身崖和姑嫂崖便由此而得名。 危岩夕照,就是夕阳岭,位于果老岭东侧,是一段插入云天的万仞绝壁,面西峭立,每当夕阳西下,余晖反照千山色,满峪参差入画中,奇光异景,令人神往。 金鸡报晓,就是金鸡石,位于朝殿西古楼外,有一状如古磬的青石,以石相击,声振幽谷,如金鸡鸣叫,情趣绝妙。传说是黄山鸡吃了三茅...

姑嫂塔的来历和传说 姑嫂塔的来历和传说是什么
答:姑嫂塔的来历和传说姑嫂塔第一层西北面开一拱型石门,二至五层各有两个门洞,转角倚柱作梅花形,顶置穹形斗拱。塔身从下往上逐层缩小,每层迭涩出檐。外有回廊围栏环护四周,内有石阶可绕登塔顶。二层门额上刻“万寿宝塔”四字,顶层外壁建有方形石龛,龛内并刻两个女像,是姑嫂两人形象。明朝...

姑嫂塔的传说童话故事
答:姑嫂塔的传说是福建省泉州市的传统民间传说故事,宝盖山下居住的乡亲们为纪念姑嫂望夫终不能相会而跳崖自尽而建筑的石塔,接下来就由我带来姑嫂塔的传说童话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相传,八百多年前,有一条身长八十华里的水龙王,横卧安东,头在西南,尾在东北。这是一条懒龙,每年只伸一次腰,翻...

亲们前几天恒山后背发生什么事情
答:这就是恒山另一处胜景“舍身崖”,又叫“夕阳岩”、“姑嫂崖”。每当日落之时,此处“余辉返照千山色,满峪参差人画中”,瑰丽的晚霞映着诡奇万状的险峰怪石,奇光异景,色彩缤纷,令人赞叹不已。 关于这美丽如画的“舍身崖”,还流传着一个悲壮动人的故事: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浑源城里有一个十分美丽的少女。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