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被北大录取的田晓菲,赴美留学后,为何选择嫁52岁老教授?

作者&投稿:诺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有一句名言,相信大家都听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事实上,这句话还有后半句——“但是那百分之一的灵感远远要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来的更加重要。”

诚然如此,勤勉是有心人都能做到的事情,但是天分却是每个人不可多得的机遇。真正有天赋的人就像是扔进沙堆里的金块,无论如何去埋没,终究会有洗尽铅华的那一天。

世界上之所以出现“天才”、“神童”之类的字眼,到头来不过都是印证了那一句“金鳞岂是池中物”。当然,拥有天赋是一件事,能否运用天赋则是另外一件事,否则又怎么会出现方仲永“泯然众人矣”这样的悲剧?

对于普通的芸芸众生来说田晓菲无疑是幸运的,她拥有旁人无可企及的家世与天资,造就了她璀璨的一生;她无疑也是强大的,虽然天赋异禀,却从不因为自己的天赋自傲,永远满怀对于诗歌与文学的热忱。

可以说,她的成功,是因为幸运,却又不是全部因为幸运。

书香世家

1971年,田晓菲出生于哈尔滨。父母是文字工作者,因此从出生开始,她在文学教育方面就得到了很好的熏陶。

良好的家庭环境、开明的父母,这也是她日后打好良好文学基础的最大助力。

也许是天赋使然,也许是父母的耳濡目染,田晓菲自童年时期起便不似其他孩童一般沉迷于游戏,而是对于文学如痴如醉。

给这个孩子一本散文集,一杯茶,她便可以安静地在自己的房间里面待上一整天。从事文学工作的田家父母看到女儿入戏醉心于文学,心中自然也是喜出望外,不仅在书籍储备上对于女人大加支持,还发动自己在文学界的人脉好友为女儿指点迷津。

虽然吃的是“百家饭”,但是个个都是文坛数一数二的“常青树”、大名鼎鼎的文学巨擘,田晓菲的文学功底在少年时期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自己的诗歌生涯一帆风顺的时候,田晓菲也为自己的人生做着详尽的打算。她自从七岁那年在照片上窥得北京大学宁静致远的未名湖后,从此对北京大学的向往便一发不可收拾。

为了尽早进入北京大学就读,去往自己心中的诗歌圣地,田晓菲即使天资聪颖,也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她上课勤勤恳恳,用心打好自己的文学基本功,“啃”起中外名家的散文集、诗歌集来更是如痴如醉。

皇天不负苦心人,在田晓菲13岁那年,她就顺利被北京大学破格录取,成为北京大学有史以来入学年纪最小的学生之一。

当时这位“神童”的偶像是著名诗人海子。她上北京大学之前,曾经专程去问过海子自己的诗如何,海子回答她说:“若你能够继续写诗,前途不可限量。”这在后来也成为了田晓菲坚持写诗的动力。

好景不长,1989年,海子自杀。这让田晓菲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中:为什么当年要自己坚持写诗的人,却最先放弃了写诗?

诗歌的意义是什么?是坚持、还是死亡?带着这些疑惑,田晓菲决定离开祖国,远赴国外探寻生命与诗歌的真谛。

遇见爱情

20岁的田晓菲留学深造的第一站选择了世界顶尖学府哈佛大学的文学系。她打算通过这比国内更加浓郁的文学环境来好好沉淀自己。

而宇文所安就是这个时候出现在田晓菲的生命中的,不过有所不同的是,他比她大整整二十几岁。身份地位也相当悬殊,第一次见面,他是她的博士导师,她是他的学生。

宇文所安其人,正如同田晓菲一样,对于诗歌文学有着近乎痴狂的热情与根本无法浇灭的求知欲。尤其是他从小便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着十分强大的兴趣。

这种兴趣直接导致了他后来从事的工作基本都是在同中国文化打交道。同时他在中文学术方面的成就也不可估量,在哈佛大学有着非常高的地位。

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宇文所安很快注意到了班级里的华人学生田晓菲。经过一段时间相处,他发现田晓菲不仅在古典文学方面有很大的造诣,在诗歌方面的成就更加是登峰造极。再加上她学习勤勉非常,人也是知书达理,在朝夕相处中,宇文所安不禁对这个年轻的中国女学生产生了感情。

但是当时宇文所安身为老师,与自己的学生产生私人感情,无疑是有悖道德的。因此在田晓菲的博士期间,他一直将这份爱意深深的埋在心底,在功课学业方面尽自己的全力去为她指点迷津。

田晓菲也非常感谢自己的这位老师,同时也仰慕于他的才华,两人竟然暗生情愫。

田晓菲毕业后,大胆的向宇文所安表达了爱意,两个人很快走到了一起。当时的田晓菲也面对着一个非常大的难题:父母与国籍的问题。

她先是飞回国内,说服了父母自己即将要和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结婚,父母尊重田晓菲的选择,表示了同意与支持。紧接着,田晓菲又更换了国籍便于和宇文所安长相厮守。

当时这个举动在中国文坛掀起了不小的水花,有人直指田晓菲“不爱国”。但是田晓菲怎会在意他人的眼光?

对于她来说,心中有国家,研究的方向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史,即使更换了国籍变成了美国国籍,自己骨子里不变的,依然是流动的炎黄血液。

婚后,田晓菲与宇文所安的生活非常幸福,一直维持至今。

我们对于天才,不可说不艳羡。但是往往人们只能看到天才的天资聪颖,而看不见天才在背后所付出的成千上万的努力。多少个日夜,他们在案前研究工作,不眠不休;又是多少个昏暗的灯光下,他们决不放弃,砥砺前行。田晓菲的成功是必然的,因为唯有努力,才是成就一个人的绝佳途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无论做出任何事情我们应该尊重,这是对别人总有礼貌的行为,不应该过多的猜测和议论。

首先老教授的学识让田晓菲仰慕,所以产生爱情;其次老教授肯定有人格魅力吸引了田晓菲;第三田晓菲也许没有找到其他更合适的人选,所以选择老教授。

因为他们两个都非常的喜欢中国的文化。两个人也互相的喜欢。所以她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13岁被北大录取的田晓菲,赴美留学后,为何选择嫁52岁老教授?
答:皇天不负苦心人,在田晓菲13岁那年,她就顺利被北京大学破格录取,成为北京大学有史以来入学年纪最小的学生之一。当时这位“神童”的偶像是著名诗人海子。她上北京大学之前,曾经专程去问过海子自己的诗如何,海子回答她说:“若你能够继续写诗,前途不可限量。”这在后来也成为了田晓菲坚持写诗的动力。好...

谁13岁被北大招收,写下一文入选中学课本,嫁给美国老头引争议?_百度...
答:13岁就被北大破例招收田晓菲曾是不少学子的学习榜样,她13岁就被北京大学破例招收,获得了进入北大求学的宝贵机会,令人十分羡慕不已。而北大之所破例招收田晓菲,是因为田晓菲小的时候展露了过人的天资,天赋异禀,因此北大才把她招揽到门下,并且悉心培养。对于田晓菲,北大寄予了厚望,希望她日后能够成长...

天才少女13岁考上北大,赴美留学后嫁给了53岁美国教授,现状如何?
答:13岁的时候,田晓菲因为优异的成绩和开朗的性格被北大少年班的老师看重,随即她便展开了自己开挂的人生。年仅13、14岁的田晓菲喜爱在文坛上发表自己的文学创作,成年人尚且达不到的文化水平,田晓菲却能达到,她华丽的辞藻和深刻的见解也被无数文圈人士刮目相看。进入了北大少年班深造的田晓菲选择了英美文...

神童田晓菲:13岁读北大,出国留学后,为何嫁给50多岁的美国人?
答:到了她13岁那一年,神童的名号越叫越响亮,甚至传到了北大招生办,为了招揽人才,也为了迎合当时对于"神童"的追捧,北大破格录取了她,她成为了北大年纪最小的学生之一,也成了所有人羡慕的对象。进入北大之后,田晓非依然才气不减,继续充满热情地搞创作,又发表了许多作品。人们所担心的"伤仲永"并没...

13岁被北大挖掘培养4年,赴美留学一去不归!后来怎样?
答:13岁被北大挖掘培养4年,赴美留学一去不归!1971年,本文的女主人公田晓菲出生在哈尔滨。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常年从事文字工作。尤其是田晓菲的父亲田师善,早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后成为某高校大学教授。在这样一个书香家庭中成长,幼时的田晓菲就已经显露出惊人的文字天赋。1974年,田晓菲4岁。因为其父的工作...

13岁考上北大的田晓菲,为何出国后,转身嫁给52岁的美国人?
答:而田晓菲的光辉事迹也被北京大学所知晓,北京大学对于这样炙手可热的人才绝对是不会错过。因此,北京大学对这位十三岁的女孩抛出了橄榄枝,因此,田晓菲在十三岁时就被北大西语系录取。这位少女在当时绝对是凤毛麟角一般的存在,能进入北大大学已经是实属不易,更别提一位年纪轻轻的少女了。而尽管身处于...

谁被北大录取,后来成了哈佛教授,嫁给了自己的老师?
答:田晓菲,13岁被北大选中录取之后,20岁又前往美国哈佛深造,之后成为了哈佛史上最年轻的博士。最后嫁给了西方汉学家“宇文所安”。

13岁神童被北大破格录取,留学后嫁52岁美国老头,后来怎样?
答:被北京大学破格录取 田晓菲13岁的时候,她的的才女名号就已经人尽皆知,很多人都关注到了这个小才女。此时的北京大学也关注到了田晓菲这个年仅13岁的神童小姑娘,并且在商量过后选择破格录取了田晓菲进入北京大学西语系,田晓菲大学读的专业是英美文学专业,进入大学的田晓菲,更加是如鱼得水。她掌握了越来越...

13岁北大天才少女,为了留在美国甘愿嫁给52岁美国大爷,后来怎样?
答:正是因为田晓菲在文学方面的天赋,连北京大学都注意到了这个这么小诗歌就写得这么好的小姑娘,便向她伸出了橄榄枝,于是田晓菲就被北大破格录取成为了一名13岁的北大学生。在拿到北京大学的学士学位之后,田晓菲选择了留学,她去到了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念了硕士,在硕士毕业之后去了哈佛大学读了博士...

天才少女13岁被北大破格录取,18岁赴美留学,后来怎样?
答:她,是我国公认的天才少女,5岁学古诗,10岁出版诗集,13岁被北大破格录取,16岁写的文章入选中国教科书,20岁拿下英国文学硕士学位,27岁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是当年哈佛历史上最年轻的博士生,毫无疑问,这就是一位彻头彻尾的天才。就在所有人都期待着她回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时,年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