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梅止渴、四面楚歌、三顾茅庐、负荆请罪分别出自哪本书

作者&投稿:邴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望梅止渴是一个成语,读音是wàng méi zhǐ kě,原意是梅子酸,当说到梅子的时候,就会想到梅子酸而产生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 魏武 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宋沈括《梦溪笔谈·讥谑》:“ 吴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尝望梅止渴也。”
2、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东汉末年,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他们的谈话内容即《隆中对》(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去南阳郡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隆中)的诸葛亮家去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3、四面楚歌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4、卧薪尝胆,读音wò xīn cháng dǎn,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苦尽甘来。
北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上负先臣未报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且权先世以德显于吴,权若效诸君有非常之志,纵不蒙显戮,岂不坠其家声耶?”
5、围魏救赵(成语、历史故事)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
战国时(公元前353年) 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将田忌、孙膑率军救赵 ,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魏国。魏军回救,齐军乘其疲惫,于中途大败魏军,遂解赵围。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此种战略后来常为兵家所采用,称为“围魏救赵”法。
6、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发生在赵国首都邯郸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称为将相和。 在邯郸市串城街(邯郸道)有一处巷子回车巷,这里就是蔺相如回避廉颇的窄巷。还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回车巷碑记,记述负荆请罪的故事。
意思: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予自己严厉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1.《望梅止渴》这篇文言文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我们先来看原文:“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 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2.
四面楚歌,读音为sì miàn chǔ gē,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3.三顾茅庐典出《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公元206年冬至公元207年春,当时屯兵新野的刘备,三次到南阳邓县隆中请诸葛亮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4.
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发生在赵国首都邯郸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称为将相和。 在邯郸市串城街(邯郸道)有一处巷子回车巷,这里就是蔺相如回避廉颇的窄巷。还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回车巷碑记,记述负荆请罪的故事。

是三国时期发生的故事有?三顾茅庐望梅止渴四面楚歌七步成诗纸上谈兵...
答:三顾茅庐 诸葛亮 刘备 望梅止渴 曹操 七步成诗 曹植 乐不思蜀 刘禅

列:四面楚歌(项羽)问:负荆请罪()指鹿为马()完璧归赵()三顾茅庐()煮豆...
答:四面楚歌(项羽)问:负荆请罪(廉颇)指鹿为马(赵高)完璧归赵(蔺相如)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纸上谈兵(赵括)还有:望梅止渴(曹操)卧薪尝胆(勾践 )草船借箭(诸葛亮)

四面楚歌、初出茅庐、煮豆燃萁、指鹿为马、草船借箭、闻鸡起舞、破釜...
答: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看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2、初出茅庐 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而关羽、张飞对他不以为然。没过多久,曹操派大将夏侯惇...

三顾茅庐,铁柞成针,望梅止渴,完璧归赵,四面楚歌,负荆请罪,精忠报国,手...
答:为了获得XX公务员的资格,我对于局长那是三顾茅庐的,纵使他不鸟我,不爽我,嫌弃我,我也一刻都没有放弃过,因为我坚信铁柞成针的道理,每当想放弃的时候,我就想着未来我公务员的样子,多么骄傲,多么自豪,于是又鼓起勇气继续战斗下去,这同望梅止渴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我复习的日子里,走入一个女人...

四面楚歌卧薪尝胆纸上谈兵望梅止渴的主人公分别是谁
答:四面楚歌卧薪尝胆纸上谈兵望梅止渴的主人公分别是:项羽、勾践、赵括、曹操 1、四面楚歌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sì miàn chǔ gē 释义: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出自三国历史故事的成语?
答:5、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6、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7、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8、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9、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方法。10、望梅止渴(曹操)...

中国历史故事种类繁多,其中来自历史故事中的成语有哪些?
答:背水一战(韩信) 完壁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颇)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 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赵高) 三顾茅庐(刘备) 东窗事发(秦桧) 如鱼得水(刘备)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庐(诸葛亮) 图穷匕见(荆柯) ...

...四面楚歌()三顾芧庐()入木三分() 望梅止渴()卧薪尝胆()纸上谈兵...
答:你好:如下 四面楚歌:项羽 韩信 初出茅庐:诸葛亮 煮豆燃萁:曹植 曹丕 围魏救赵: 齐:田忌、田婴、孙膑 魏:庞涓、魏惠王、庞葱 赵:赵成侯、丕选卧薪尝胆 :勾践、夫差 纸上谈兵:赵括 白起 指鹿为马:赵高 入木三分:王羲之 ...

写出下面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吕蒙()诸葛亮()曹操()项羽()赵括...
答:译文:光武帝在军事繁忙的时候,书本也不离手。2、诸葛亮(三顾茅庐)[成语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典故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译文:三次来到草庐里聘请我。3、项羽(四面楚歌)[成语解释]...

闻鸡起舞,四面楚歌,望梅止渴,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的主人公分别是谁_百...
答:项羽拿着筷子在碗边边敲打伴奏边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这时也悲切切地唱道: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二人歌还没有唱完项羽早已泪流满面,四周的人都跟着哭了起来。3、望梅止渴——曹操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