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有同样的上中下三策,缘何李鸿章断言日本胜清朝输?

作者&投稿:台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在日本九州岛的西北部,有座臭名昭著的军港,它就是现如今美军的海外基地——佐世保军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美军的第七舰队常年驻守于此,包括旗舰“蓝岭”号和驱逐舰“贝劳伍德”号正是在这里训练。然而甲午海战时期,它也是日本海军的大本营。

公元1894年7月19日,日本久负盛名的海战名将,桦山资纪奉天皇的命令来到此地。首先他的眼球,就为此地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所吸引。佐世保位于长崎县的西北部,四面群山环绕,进口航道的西面有五座岛屿作屏障,其自身由西彼杌岛和针尾岛组成,在地图上呈“Y”形,然后15 35米深的水域也为停泊舰船提供便利。

——日本佐世保海军基地

经过两个日夜的深思熟虑,在得到天皇批准后,桦山资纪将日本常备舰队、西海舰队与其它舰船合并,这就是二战令人闻之色变的日本联合舰队,其首任司令长官是海军中将伊东佑亨。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日本的上中下三策也新鲜出炉。 上策是海战获胜,躲得制海权,日本陆军则长驱直入平壤;中策是海战失败,则陆军继续进攻平壤,而海军接着与北洋水师死磕;下策是日本联合舰队全军覆没,日本陆军退出朝鲜,残存的海军在日本沿海阻止北洋水师入侵。

当间谍把这份战争策划书,通过接力方式放在李鸿章的案头时。在它的旁边是淮军将领叶志超的战争策划书,这份策划书发自1894年7月12日的牙山。主要内容和日本惊人的相似,同样分为上中下三策。上策是增加入朝军队,同日寇血战到底;中策是见好就收,不作纠缠;下策是坐地自守。两鬓如雪的李鸿章,看着桌上的两份绝密文件,他自嘲的说道还是和对大清国有益,若真枪实弹的干非输不可!

对于李鸿章那声意味深长的惊叹,我得从两个文件起草者的生平说起。我认为叶志超是个贪生怕死之辈,有两件事足以说明。光绪二十年,随着运兵船“高升号”被击沉,聂士成建议前往易守难攻的公州驻防。没曾想聂士成在赶赴公州的半道上,中了日寇在成欢的埋伏损失惨重。听闻噩耗的叶志超,不仅没回师救援,反而一溜烟逃到汉阳(今韩国首尔)。明明是丢盔弃甲,叶志超却谎报是大捷,得到李鸿章赏银二万两的犒劳。

——长跑将军叶志超

第二件事情和左宝贵有关,摆脱日寇的追击后,叶志超志得意满,每日在营帐饮酒作乐,至于防御措施是非常简单,仅仅在军营外面摆了数门大炮。果不其然,日寇尾随他们到了大同江。日寇的攻城措施分为四面包围,其中东、南二面攻势稍弱,稍微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能从这两个方向突围。可惊弓之鸟的叶志超,龟缩在城内不敢出击。

志虑忠纯的左宝贵不愿坐以待毙,就当他带领敢死队出发时,忽然听到统帅叶志超企图逃跑。于是七窍生烟的左宝贵,命人把叶志超软禁在城里,自己把守玄武门不幸中炮而牺牲。没有了束缚的叶志超,急忙在城头竖起降旗,全然不顾左宝贵的临终振臂一呼。

——以身殉国的左宝贵

桦山资纪在日本是个名人,是个典型的军国主义分子。其出生在日本的鹿儿岛县,因为这个地方是萨摩藩的领地,因此桦山资纪和日本海军有了不解之缘。其履历是简单清晰:1885年累升至海军中将,任海军军务局局长,旋出任海军次官。1890年任海军大臣,1893年任海军军令部长。甲午战争时参与指挥,擢海军大将,封子爵。1895年5月出任日本第一任台湾总督,1896年封伯爵,任枢密顾问官。

然而今日我要说的是其勇敢无畏的形象,和叶志超爱生恶死形成强烈的反差。公元1890年是松方正义任海军大臣,这一年日本海军的预算因政府贪污遭到削减。而操纵政府的是萨摩藩和长州藩的集合体,出生茅庐不怕虎的桦山资纪,在群情激愤的时候爬上讲桌,怒骂道:“来口闭口都是萨长政府,若没有数量庞大的民众,他们还能运转个鬼儿。”一时激起千层浪,结果内阁政府因此垮台,日本军队走向了 历史 舞台! 从两个人泾渭分明的性格来剖析,两份策划书一个透露出消极的状态,而另一个散发出积极的力量,这是李鸿章看完后求和不求战的原因之一!

作为中日两个国家的元首,其不同的态度也预示这份策划书的走向会不同。先来说说光绪帝的情况,同治十年六月的太平湖,一个婴儿呱呱坠地。婴儿的父亲是道光帝的七子醇亲王奕譞,母亲是慈禧太后的妹妹,婴儿就是日后的光绪皇帝载湉。

——清朝光绪皇帝

说起来载湉能荣登帝位,和慈禧追求权力密不可分。光是他和慈禧之间的训政和亲政,都在乾清宫上演了好几回。光绪十三年正月十五日,在钦天监的提议下光绪本可亲政,然而在生父醇亲王奕譞的劝说下,慈禧继续垂帘听政。光绪十五年的正月,随着大婚的顺利举行,慈禧表面上把权柄交了出去,可幕后操纵者还是她。随着光绪十六年十一月,生父醇亲王奕譞的去世,光绪再无人真心扶持。

长于高墙深院的光绪皇帝,长期沦为慈禧太后的提线木偶,因此迫切希望能有一展抱负的机会。所以光绪二十年的时候,在翁同龢、李鸿藻等人的怂恿下,召回驻日本大臣汪凤藻。匆忙之中,就对日宣战。

反观甲午海战时的日本明治天皇,则没有太后的处处掣肘。明治天皇出生于1852年的11月3日,是孝明天皇的次子,于1860年被确立为储君,这一点光绪和同治是堂兄弟。随着幕府被推翻,日本建起君主立宪制,有了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人的扶持,日本步入大刀阔斧的改革之路。至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再到1912年因尿毒症亡故,明治天皇走完了辉煌的一生。

——日本明治天皇

与光绪在甲午海战表现出的血气方刚不同,明治天皇算得上是老谋深算。明白自身武器不如清朝后,明治天皇在1893年2月10日,对内阁大臣、贵众两院的人说:“国防之事,苟延一日,将遗恨百年。”身先士卒的从皇室经费中,每年拿出30万日元用以购买军舰,到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大体上完成了海军造舰计划,建成了一支拥有31艘军舰、24艘鱼雷艇、总排水量61373吨、具有相当规模的近代日本海军。

综上所述,李鸿章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外表强大的北洋水师,还有僵硬的清朝官僚体系,都不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敌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干好自己的事本职工作,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才能避免在新的时期重蹈覆辙

——END——



谋士总爱提“上中下三策”, 君王为什么总不选上策?
答:我的感觉是一旦一个谋士说出了上中下三策,那么说明他知道君王很可能心里已经内定了中策或下策,只是趁此机会想说服君王而已。如果谋士知道他说什么君王就会照做的话,只要说上策就好了。但也不全是这样,谋士给出的策略是从自身所了解到的情况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君王则是从全局出发,会考虑到谋士所不...

古代谋士总爱提“上中下三策”,而君王总是不选上策,这是为何?
答:立刻整顿兵马直攻刘璋的老巢程度,这样一战就能定输赢。从最后的回报上来看,这个上策确实是不错的选择,说的也很有道理,但就实际的操作来看却要大打折扣了。古代谋士之所以常常提出上中下三策,其实就是为了给主公提出更多的建议,以供选择。而之所以主公总是愿意选中策,其实里面有很多原因,比如谋士和...

在孙子兵法里指的上中下策具体是怎么说的,典故是什么
答: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因为孙子主张不通过战争解决问题是上策,再次是通过外交解决问题,再次是通过战争解决问题,最下策是攻打城池解决问题,因为那样死伤很大,不符合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孙子历来主张兵不顿而利可全,全胜天下。

刘备夺取益州庞统出了三策,为何刘备选择了中策?
答:这样的突入,兵临城下,如果不能及时破城,就会陷入没有后路,敌人源源不断的包围之中,刘备又不是陷入了必死需要拼命的程度,何必如此冒险。可见上下策其实都不可行,最可行的就是中策,中策的收益比下策高,危险比上策小,其实是最好的谋划。上中下三策的模式,不过是让主公更好的选择中策而已。历...

刘备取益州,庞统提出上中下三计,刘备选择中计的原因是什么?
答:这个“上中下三策”有利弊,刘备为什么不中计,偏偏选择了稳妥的中策呢? 我个人认为刘备选择中仪是出于以下考虑。 首先,刘备认为计算风险太大,万一失败,损失太大。庞统和谨小慎微的诸葛亮不同,是曹操谋士郭嘉那样冒险的谋士。 郭嘉力引起众议,强烈建议曹操冒着被荆州刘表偷袭许昌的风险,...

孙子兵法中的上下策是什么?
答:在孙子兵法看来用兵打仗要战胜敌人作为行动的目的,但是战胜敌人具有上、中、下三策:上等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在实际运用上,可分为两个范畴、四个...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答:甲午战争前,日本“战时大本营”和海军部长桦山资杞针对可能发生的三种情况制定了上、中、下三策。一是如果海战获胜,取得制海权,陆军就长驱直入,进攻辽东、山东及北京;二是如果海战胜负未决,陆军只占领朝鲜,海军尽可能维持朝鲜海峡的制海权;三是若海战失败,则撤退朝鲜陆军,海军协防日本沿岸。日本的战略思想非常明确,把...

刘备取益州,庞统提出上中下三计,为何刘备要用中计呢?
答:总之不能犹豫不前,不能在这儿久留。这“上中下三计”,各有利弊,那么刘备为何不选上计,偏偏选了稳妥的中计啊?个人认为刘备选择中计,是出于以下考虑。首先,刘备认为上计风险太大,万一失败,损失太大。庞统和谨小慎微的诸葛亮不同,他是一个冒险型谋士,如同曹操谋士郭嘉一样。郭嘉力排众议,...

小人奸诈太难缠,只要用上中下哪三策,就能束手就擒?
答:再奸诈的小人,面对王阳明的上中下三策,也可能会束手就擒:强硬对待乃是下策 ,对待小人不能硬碰硬,要以柔化之,实乃中策 ,遇事要保持冷静,心若止水,随机而动则是上册。

跪求!!!1972年中日建交的原因(越详细越好).
答: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访华的消息,如同一股旋风,迅速刮向全球,引起各个国家和各方人士的震惊。而震惊力度最大的,当属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由于日本是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又是美国对华政策中的一环,日本政府一直采取敌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而与台湾方面签有《日台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