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建国后,什么原因导致了国家急转直下?

作者&投稿:方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隋朝在我国历史上,算是一个伟大的朝代,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同时,也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为强盛的时代之一。但是,如此强盛的王朝,从公元581年建立到617年覆灭,仅仅走过了二十九年的时间,可以说是一个较为短暂的统治帝国了。


535年,北魏分裂局势扩大,形成了东西两大势力;577年,北齐被北周覆灭,同时,北周统一了北方地区;589年,隋朝打败陈朝,完成了统一。

不过,虽然国家统一了,但是,国家内部的争斗却并没有因此消亡。西魏和北周,东魏和北齐,其实,本属“一族”,但是,由于多年的征伐,使得各方对彼此都持有非常强烈的敌意。不仅如此,北周作为征服者,对原来北齐人非常歧视。

所谓山东之人,认为他们是“机巧奸伪,避役游惰”之民,所以,在各种政策方面,对原来的北齐人多加限制,更有一些不平等对待的出现。而且,不仅是普通老百姓受到了这样的待遇,就连原来北齐社会中的一些高层,也受到相关的高压态势。这些在《隋书·食货志》,以及牟发松的《旧齐士人与周隋政权》中,都有一些记载。


此外,隋朝将陈朝灭掉之后,对南方地区也采取了高压政策。

诸多苛罚,各种打压政策,以及对民众的各种歧视性待遇,让百姓苦不堪言。最终,促使众多旧陈人起兵反抗隋朝的统治,且数量众多,规模逐渐扩大,但最终还是被隋朝镇压了。

由此,反映出隋朝统治中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它虽然实现了领土上的统一,将地方政权变成了国家性的中央集权,但却没有实现政治理念上的统一,即“地方政权中央化”的历程没有完成。而之所以让原北齐、陈朝的上层人物入关,只是为了方便控制这些势力,而不是为了扩大自己的政治统治打基础。

此外,隋朝各地表面上实现了统一,但实际上,仍然停留在一个地方,一个中心人物,一个地方政权的管理模式上。这不仅成为了当时政治上的一个主要问题,还给隋朝的早早覆灭埋下了隐患的种子。604年,在隋朝实现全国统一的十五年之后隋文帝死了,他的儿子杨广继位,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隋炀帝。

他从登基到618年在江都遇害,统治时间还不足十五年,可以说,在隋文帝统治期间,对关中地方政权的中央化根本没有完成。


那么,在隋炀帝执政的这十五年里,他有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付诸行动加以解决呢?

604年七月,隋炀帝在仁寿宫继位。十一月到洛阳之后,他便开始营建东都,并将政治中心进行东移。这些行动都是其意识到“关中政权中央化”重要性的具体行动,但是,他的行动却不彻底,或者说,还存在一些固有的思维。因为,他的这种营建,仍然是自设关防、设关自固的思维。

当然,他疏通运河,并将东都定为国家中心,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关中与山东、江淮地区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让统治在政治地理意义上有了一个联合的整体关系。同时,他也先后多次进行巡行和耀兵,对周边地区以及各方敌对势力,都起到了一定的威慑和控制作用。

在《隋书·炀帝纪》中,对于隋炀帝在位期间,各种巡行和耀兵的行程及线路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记载。隋炀帝的第一次巡游从605年八月开始到606年四月结束。之后,他每年都要进行为期数月的各地巡行,直到616年七月江都行程成为了他最后一次巡行。因为,在618年三月他遭到了宇文化及的杀害。


从隋炀帝的这些行程中可以看出,从他当上皇帝以后,待在长安的时间非常少,除各地的巡行之旅外,他多数都停留在江都和东都。613年,民众的暴动规模开始扩大,隋朝政治形势急转直下。615年,隋炀帝被围雁门,使隋朝对国内的控制能力大幅度减弱。

第二年,隋炀帝到了江都,并一直待在了那里。在隋炀帝执政期间,对高丽的进攻成为了他统治中的一个转折点。而且,对于隋炀帝为何多次攻打高丽,历史界一直以来都说法不一。按理来说,高丽对隋帝国的统治,并没有构成太多实质性的危害,而真正危及隋朝统治的应该是突厥。

但是,在对突厥的对抗中,隋炀帝却显得非常理性,一直都采取防守态势。很多学者分析,隋炀帝之所以对突厥采用这种结好的态度,主要是为了震慑高丽,以及河北和河东地区。不过,凡事都要找清主次矛盾,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做人如此,治国理政更是如此。

而隋炀帝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弄清状况,这才加速了隋帝国的灭亡。


然而,大运河的开凿消耗了太多的国力;残暴的性格让很多官员对统治不满;膨胀的野心与国力的严重不符;对外没有实力进行真正的对抗,对内没能让百姓休养生息,而是盲目建立大业,劳民伤财。此外,再加上隋帝国本身的集权化管理,没有得到很好的发育,这些都注定隋朝是一个短寿的王朝。

参考资料:

【《隋书·帝纪一·高祖上》、《隋书·卷三·帝纪第三》、《周书·卷八·帝纪第八》】



大肆的挥霍国库的钱财,大手笔的开挖京杭大运河,导致了国家的急速衰败。

隋炀帝在位十几年间,频繁地发动战争,亲征吐谷浑,三征高丽,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起,造成天下大乱。

隋朝从建国到灭亡只有38年,但是却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过辉煌的一笔,从繁荣到没落皆因当时的统治者隋炀帝的荒淫和政治腐败。

隋朝建国后,什么原因导致了国家急转直下?
答:然而,大运河的开凿消耗了太多的国力;残暴的性格让很多官员对统治不满;膨胀的野心与国力的严重不符;对外没有实力进行真正的对抗,对内没能让百姓休养生息,而是盲目建立大业,劳民伤财。此外,再加上隋帝国本身的集权化管理,没有得到很好的发育,这些都注定隋朝是一个短寿的王朝。参考资料:【《隋书...

结束分裂建立大一统的隋朝,为何刚刚建国就国泰民安?
答:对前朝积累的继承是重要原因正如提到唐朝便不得不提到隋朝一般,我们提到隋朝也不得不提到它的前身——北周。北周是由北魏分裂而来,由同为鲜卑族的宇文泰家族建立。虽然北魏是我国历史上官员贪污腐败最为严重的朝代之一,但它的这一特点却是被它的另一个分裂势力——北齐给继承走了,北周则截然不同。...

为何说隋朝建立,就已经埋下灭亡的种子?
答:1、内部矛盾冲突多,这些矛盾很难被调和。隋朝的建国,可以说是历史的偶然,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在建国前只是一个军阀,实力并不是特别强大。他武力逼迫当时的北周皇帝退位,自己改朝换代做了皇帝,建立了新的王朝隋朝。正是因为开国皇帝的皇位来得太轻松,很多人对此都不服气,隋朝并不得人心。为了拉拢...

隋朝建国原因
答:1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 2长期分裂割据,人们渴望统一 3陈朝统治腐朽 4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 5隋朝为灭陈作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经过:589年隋文帝派兵沿长江八路出击。仅用四个月时间就攻下建康俘虏陈后主,完成统一事业 ...

隋朝建国原因隋朝的建国原因是什么
答:①中间五胡乱华南北朝等多个政权相互割据,中华大地饱经270多年的战火人们早已向往安逸和平的生活。②隋文帝杨坚又是官二代,手下有权有钱。③皇室无能,外戚掌权。北周皇帝周宣帝宇文赟(yún)还是皇太子时因父亲周武帝宇文邕(yōng)对其十分严苛,导致宇文赟继位之后过于放纵、沉湎酒色,暴虐荒淫,大肆装饰...

隋朝是如何统一全国的
答: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隋朝开通了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创立科举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这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

隋朝当初那么强大最后为什么还是灭亡了 原因出在杨广身上吗
答:最后导致隋炀帝本人在江都被反叛军杀死,隋朝也随之灭亡了。三、历史回眸 历史是一个车轮,他的循环往复,朝代更迭,在固定的时期,时代也给予了它固定的使命,不能背道而驰。隋朝根本灭亡的原因在于急于求成,过度作为。实力弱时应选择蛰伏,实力强时才能选择扩张,而不是在错误的时间做看似对的事情。

隋朝统一的背景及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答:隋炀帝继位之初营建东都洛阳,于大业二年迁都洛阳,开凿沟通中国南北的隋唐大运河,修驰道、 筑长城,带动中原与南北各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与商贸发展,并对四周展开征讨,扩大了隋朝版图。然而由于隋炀帝过于急功好利,这些举措相反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破坏。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人民带来很多负担...

完成大一统的隋朝,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快速灭亡了?
答:简答:隋朝快速灭亡,主要是应为隋炀帝杨广个人的原因,其次是社会环境。大隋朝比与之较早的大秦帝国有许多相似之处。一、都是强大的帝国。二、建国前都很乱,大秦建立前,战国七雄征战不已,大隋建立前中原五代十国,五胡乱华。三、都是二世而亡。四、都是小儿子上位,嫡长子被干掉。五、都在二世时...

隋朝为什灭亡?隋朝为何在最强盛的时候亡国
答:隋朝最大的不该就是三征高句丽,可以说,隋朝灭亡的间接原因便是因为此事。当时为了攻打高句丽,隋炀帝不惜动用全国兵力,看这气势似乎与高句丽有什么深仇大恨一般。其实,隋炀帝对于高句丽并无大怨,之所以如此兴师动众,目的只是为了削弱世家大族的实力。当时,隋军的兵力多是来自于朝中各个大族,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