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灾的分类及特点是怎么样的?

作者&投稿:海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雪灾如何分类?~


正确答案是:B。C是错的,我刚刚正在答题,看过了正确答案

雪灾的概述

雪灾亦称白灾,是因长时间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围积雪成灾的自然现象,它是常发生的一种气象灾害。由于冬半年降雪量过多和积雪过厚,雪层维持时间长,而不同程度影响人类活动。雪灾主要发生在稳定积雪地区和不稳定积雪山区,偶尔出现在瞬时积雪地区。

雪灾的分类

可怕的雪灾

雪灾按其发生的气候规律可分为2类:猝发型和持续型。①猝发型雪灾发生在暴风雪天气过程中或以后,在几天内保持较厚的积雪对牲畜构成威胁。本类型多见于深秋和气候多变的春季。②持续型雪灾达到危害牲畜的积雪厚度随降雪天气逐渐加厚,密度逐渐增加,稳定积雪时间长。此型可从秋末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春季。

根据雪灾的形成条件、分布范围和表现形式,将雪灾分为3种类型:雪崩、风吹雪灾害(风雪流)和牧区雪灾。

根据积雪稳定程度,将我国积雪分为5种类型:

(1)永久积雪:降雪积累量大于当年消融量,积雪终年不化。

(2)稳定积雪(连续积雪):空间分布和积雪时间(60天以上)都比较连续的季节性积雪。

(3)不稳定积雪(不连续积雪):虽然每年都有降雪,而且气温较低,但在空间上积雪不连续,多呈斑状分布,在时间上积雪日数10~60天,且时断时续。

(4)瞬间积雪:主要发生在华南、西南地区,这些地区平均气温较高,但在季风特别强盛的年份,因寒潮或强冷空气侵袭,发生大范围降雪,但很快消融,使地表出现短时(一般不超过10天)积雪。

(5)无积雪:除个别海拔高的山岭外,多年无降雪。雪灾主要发生在稳定积雪地区和不稳定积雪山区,偶尔出现在瞬时积雪地区。

积雪对牧草的越冬保温可起到积极的防御作用,旱季融雪可增加土壤水分,促进牧草返青生长。积雪又是缺水或无水冬春草场的主要水源,可解决人畜的饮水问题。但是雪量过大,积雪过深,持续时间过长,则造成牲畜吃草困难,甚至无法放牧,而形成雪灾。

雪灾的指标

通常用草场的积雪深度作为雪灾的首要标志。由于各地草场差异、牧草生长高度不等,因此形成雪灾的积雪深度是不一样的。雪灾的指标为: (1)轻雪灾:冬春降雪量相当于常年同期降雪量的120%以上; (2)中雪灾:冬春降雪量相当于常年同期降雪量的140%以上; (3)重雪灾:冬春降雪量相当于常年同期降雪量的160%以上。 雪灾的指标也可以用其他物理量来表示,诸如积雪深度、密度、温度等,不过上述指标的最大优点是使用简便,且资料易于获得。

雪灾的规律

牧区雪灾规律:根据调查材料分析,我国草原牧区大雪灾大致有10年一遇的规律。至于一般性的雪灾,其出现次数就更为频繁了。据统计,西藏牧区大致2~3年一次,青海牧区也大致如此。新疆牧区,因各地气候、地理差异较大,雪灾出现频率差别也大,阿尔泰山区、准葛尔西部山区、北疆沿天山一带和南疆西部山区的冬牧场和春秋牧场,雪灾频率达50%~70%,即在10年内有5~7年出现雪灾。其他地区在30%以下。雪灾高发区,也往往是雪灾严重区,如阿勒泰和富蕴两地区,雪灾频率高达70%,重雪灾高达50%。反之,雪灾频率低的地区往往是雪灾较轻的地区,如温泉地区雪灾出现频率仅为5%,且属轻度雪灾。但不管哪个牧区大雪灾都很少有连年发生的现象。 雪灾发生的时段,冬雪一般始于10月,春雪一般终于4月。危害较重的,一般是秋末冬初大雪形成的所谓“坐冬雪”。随后又不断有降雪过程,使草原积雪越来越厚,以致危害牲畜的积雪持续整个冬天。 雪灾的预警

雪灾预警信号分3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黄色为三级防御状态,上面是橙色,最后的红色表示一级紧急状态和危险情况。

(1)雪灾黄色预警信号:12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或牧业有影响的降雪。 ①相关部门做好防雪准备; ②交通部门做好道路融雪准备; ③农牧区要备好粮草。 (2)雪灾橙色预警信号:6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或牧业有较大影响的降雪,或者已经出现对交通或牧业有较大影响的降雪并可能持续。

①相关部门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②驾驶人员要小心驾驶,保证安全;③将野外牲畜赶到圈里喂养。 (3)雪灾红色预警信号:2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或牧业有很大影响的降雪,或者已经出现对交通或牧业有很大影响的降雪并可能持续。 ①必要时关闭道路交通; ②相关应急处置部门随时准备启动应急方案; ③做好对牧区的救灾救济工作。 警惕——暴雪的预警

暴雪预警信号分4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1)暴雪蓝色预警信号: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4毫米以上,或者已达4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影响。

①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准备工作;②交通、铁路、电力、通信等部门应当进行道路、铁路、线路巡查维护,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③行人注意防寒防滑,驾驶人员小心驾驶,车辆应当采取防滑措施;④农牧区和种养殖业要储备饲料,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准备;⑤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压的临时搭建物。

(2)暴雪黄色预警信号: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6毫米以上,或者已达6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影响。

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落实防雪灾和防冻害措施;②交通、铁路、电力、通信等部门应当加强道路、铁路、线路巡查维护,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③行人注意防寒防滑,驾驶人员小心驾驶,车辆应当采取防滑措施;④农牧区和种养殖业要备足饲料,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准备;⑤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压的临时搭建物。

(3)暴雪橙色预警信号: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或者已经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较大影响。

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的应急工作;②交通、铁路、电力、通信等部门应当加强道路、铁路、线路巡查维护,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③减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动;④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压的临时搭建物,将户外牲畜赶入棚圈喂养。

(4)暴雪红色预警信号: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5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5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或者已经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较大影响。

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的应急和抢险工作;②必要时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③必要时飞机暂停起降,火车暂停运行,高速公路暂时封闭;④做好牧区等救灾救济工作。

有关雪灾的防范

农业生产防雪灾的5条措施:

(1)要及早采取有效防冻措施,抵御强低温对越冬作物的侵袭,特别是要防止持续低温对旺苗、弱苗的危害。 (2)加强对大棚蔬菜和在地越冬蔬菜的管理,防止连阴雨雪、低温天气的危害,雪后应及时清除大棚上的积雪,既减轻塑料薄膜压力,又有利于增温透光;同时加强各类冬季蔬菜、瓜果的储存管理。

(3)要趁雨雪间隙及时做好“三沟”的清理工作,降湿排涝,以防连阴雨雪天气造成田间长期积水,影响麦菜根系生长发育。同时要加强田间管理,中耕松土,铲除杂草,提高其抗寒能力。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4)及时给麦菜盖土,提高御寒能力,若能用猪牛粪等有机肥覆盖,保苗越冬效果更好。

(5)要做好大棚的防风加固,并注意棚内的保温、增温,减少蔬菜病害的发生,保障蔬菜的正常供应。

我国2008年的南方特大雪灾

2008年我国的雪灾

在2008年1月10日,雪灾在南方爆发了。严重的受灾地区有湖南、贵州、湖北、江西、广西北部、广东北部、浙江西部、安徽南部、河南南部。截至2008年2月12日,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已造成21个省(区、市、兵团)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107人,失踪8人,紧急转移安置151.2万人,累计救助铁路公路滞留人员192.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77亿亩,绝收2530亩;森林受损面积近2.6亿亩;倒塌房屋35.4万间;造成1111亿元人民币直接经济损失。

造成这次雪灾的天气成因是什么呢?形成大范围的雨雪天气过程,最主要的原因是大气环流的异常,尤其在欧亚地区的大气环流发生异常。

我们都知道,大气环流有着自己的运行规律,在一定的时间内,维持一个稳定的环流状态。在青藏高原西南侧有一个低值系统,在西伯利亚地区维持一个比较高的高值系统,也就是气象上说的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这两个系统在这两个地区长期存在,低压系统给我国的南方地区,主要是南部海区和印度洋地区,带来比较丰沛的降水。而来自西伯利亚的冷高压,向南推进的是寒冷的空气。很明显,正常情况下,冬季控制我国的主要是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使得中国大部地区干燥寒冷。

而在2008年1月,西南暖湿气流北上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而北边的高压系统稳定存在,从西伯利亚地区不断向南输送冷空气,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就形成了一个交汇带,冷空气密度比较大,暖空气就会沿着冷空气层向上滑升,这样暖湿气流所携带的丰富的水汽就会凝结,形成雨雪的天气。由于这种冷暖空气异常地在这一带地区长时间交汇,导致中国南方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持续时间就比较长。

齐心协力抗雪灾

有关雪灾的常识

雪灾给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不便。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如何应对这种恶劣天气,保证人身安全和健康呢?专家温馨提示,请注意以下事项。 (1)了解信息,防寒保暖,注意安全。

要注意关于暴雪的最新预报、预警信息;要准备好融雪、扫雪工具和设备;要减少车辆外出;要了解机场、高速公路、码头、车站的停航或者关闭信息,及时调整出行计划;要储备食物和水;要远离不结实、不安全的建筑物;要为牲畜备好粮草并收回野外放牧的牲畜;对农作物要采取防冻措施。 雪灾一旦发生,应该积极应对:要做好道路扫雪和融雪工作,居民和商铺也要积极配合,“各人自扫门前雪”是必要的;外出时要采取防寒和保暖措施,在冰冻严重的南方,尽量别穿硬底鞋和光滑底的鞋,给鞋套上旧棉袜,是很多人在这场冰雪灾害中摸索出来的好办法;驾车出行,慢速、主动避让、保持车距、少踩刹车、服从交警指挥和注意看道路安全提示是关键;给非机动车轮胎稍许放点气,以增加轮胎与路面摩擦力,也能防滑。 如果遭遇了暴风雪突袭,除了上述注意事项外,要特别注意远离广告牌、临时建筑物、大树、电线杆和高压线塔架;路过桥下、屋檐等处,要小心观察或者干脆绕道走,因为从上面掉落的冰凌,在重力加速度作用下,杀伤力不次于刀剑。 (2)应对雪灾必须特别注重膳食营养。

寒冷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①影响机体激素调节,促进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素的代谢分解加快,尤其是脂肪代谢分解加快;②影响机体的消化系统,使人提高食欲并消化吸收也较好;③影响机体的泌尿系统,排尿相应增多使钙、钾、钠等矿物质流失也增多。因此,这些变化都需要相应的营养素进行合理调节,以防机体在寒冷环境中出现上述一些生理变化,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增加御寒食物的摄入。

在寒冷的冬季,往往使人觉得因寒冷而不适,而且有些人由于体内阳气虚弱而特别怕冷。因此,在冬季要适当用具有御寒功效的食物进行温补和调养,以起到温养全身组织、增强体质、促进新陈代谢、提高防寒能力、维持机体组织功能活动、抗拒外邪、减少疾病的发生。在冬季应吃性温热御寒并补益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甲鱼、虾、鸽、鹌鹑、海参、枸杞、韭菜、胡桃、糯米等。 ②增加产热食物的摄入。

由于冬季气候寒冷,机体每天为适应外界寒冷环境,消耗能量相应增多,因而要增加产热营养素的摄入量。产热营养素主要指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因而要多吃富含这三大营养素的食物,尤其是要相对增加脂肪的摄入量,如在吃荤菜时注重肥肉的摄入量,在炒菜时多放些烹调油等。 ③补充必要的蛋氨酸。

蛋氨酸可通过转移作用,提供一系列适应耐寒所必需的甲基。寒冷的气候使人体尿液中肌酸的排出量增多,脂肪代谢加快,而合成肌酸及脂酸、磷脂在线粒体内氧化释放出的热量都需要甲基,因此,在冬季应多摄取含蛋氨酸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籽、乳制品、酵母、叶类蔬菜等。 ④多吃富含维生素类食物。

由于寒冷气候使人体氧化产热加强,机体维生素代谢也发生明显变化。如增加摄入维生素A,以增强人体的耐寒能力。增加对维生素C的摄入量,以提高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并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维生素A主要来自动物肝脏、胡萝卜、深绿色蔬菜等食物; 维生素C主要来自新鲜水果和蔬菜等食物。 ⑤适量补充矿物质。

人怕冷与机体摄入的矿物质量也有一定关系。如钙在人体内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响人体的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缩性和兴奋性,补充钙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含钙丰富的食物有牛奶、豆制品、海带等。食盐对人体御寒也很重要,它可使人体产热功能增强,因而在冬季调味以重味辛热为主,但也不能过咸,每日摄盐量以最多不超过6克为宜。 ⑥注重热食。

为使人体适应外界寒冷环境,应以热饭热菜用餐并趁热而食,以摄入更多的能量御寒。在餐桌上不妨多安排些热菜汤,这样既可增进食欲,又可消除寒冷感。



中国下雪最多的地方是哪个
答:这些大气固态降水的叫法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名目繁多,极不统一。为了方便起见,国际水文协会所属的国际雪冰委员会,在征求各国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于1949年召开了一个专门性的国际会议,会上通过了关于大气固态降水简明分类的提案。这个简明分类,把大气固态降水分为十种:雪片、星形雪花、柱状雪晶、针状...

自然灾害的种类有哪些
答: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高温、低温、寒潮、洪涝、积涝、山洪、台风、龙卷风、火焰龙卷风、冰雹、风雹、霜冻、暴雨、暴雪、冻雨、酸雨、大雾、大风、结冰、霾、雾霾、浮尘、扬沙、沙尘暴、雷电、雷暴、球状闪电等气象灾害。

自然灾害的分类
答:有些自然灾害,当致灾因素的变化超过一定强度时,就会在几天、几小时甚至几分、几秒钟内表现为灾害行为,像火山爆发,地震、洪水、飓风、风暴潮、冰雹、雪灾、暴雨等,这类灾害称为突发性自然灾害。旱灾、农作物和森林的病、虫、草害等,虽然一般要在几个月的时间内成灾,但灾害的形成和结束仍然比较...

雪崩和雪灾有什么区别
答:你的问题分类弄错了吧,什么动漫类啊?- - 然后,雪灾是指降雪过多、积雪过厚和雪层维持时间过长造成的灾害。雪崩指山坡积雪内部的内聚力抗拒不了它所受到的重力拉引时,便向下滑动,引起大量雪体崩塌。这两者完全是不同的概念!前者就是广义的积雪自然灾害,后者强调雪体崩塌这个现象,贵公司建在山...

冰雪灾害的图书名称
答:中国冰雪资源分布及变化1.3 冰冻圈的作用1.4 作为气候产物的雪冰分布特征1.5 雪冰形成的气候影响因子1.6 雪冰界面的地气相互作用第2章 牧区雪灾2.1 雪灾的特点和主要规律2.2 牧区雪灾等级标准2.3 雪灾分级评估2.4 中国畜牧业雪灾承灾体脆弱性与可持续发展第3章 暴风雪3.1 我国暴风雪特点3...

灾区分类
答:2. 水灾:洪水泛滥,河流决堤,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破坏,特别是对于低洼地区的居民。3. 旱灾:长时间的干旱使得水源枯竭,影响农业生产,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和生计。4. 雨灾:连续的降雨可能导致洪涝,引发山体滑坡,对基础设施造成严重损害。5. 冰灾:寒冬时节,冰雹、雪灾等极端天气可能导致交通中断,...

灾害的主要分类
答:灾害大致分为两大类: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自然灾害主要有洪涝、水淹、地震、雪灾、台风、泥石流、滑坡等。人为灾害主要有战争、交通事故、火灾、泄毒、化学爆炸、环境污染、工程事故和运营事故等。长期以来,人类经常受到各种灾害的严重危害。据美国海外灾害救援局统计,20世纪60~70年代,全世界人口死亡数...

雪灾的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答:正确答案是:B。C是错的,我刚刚正在答题,看过了正确答案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答:因此,季风气候的特点,特别是冬、夏季风的异常变化,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气象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干旱、暴雨洪涝、低温冷害等是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据1950~1999年统计,我国每年干旱、风雹、低温霜冻等灾害的受灾面积平均约为3800多万公顷。以热量指标分类看我国的气候类型 我国地处世界上最大的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