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与曹操的汉中争夺战

作者&投稿:舟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刘备与曹操的汉中争夺战

在三国鼎立的局势中,汉中是蜀、魏接壤的战略要地,但在地理位置和风俗民情上近蜀而远魏,因而归蜀易而归魏难。那时,曹操虽迅速平定汉中,抢在刘备之前,却进退两难了。刘备当时在成都立足未稳,无力来争,但是一旦安定,从曹操手中夺取汉中则势在必行。

这一点,刘备的谋主之一、关中郡县人、蜀郡太守法正看得一清二楚。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法正见时机成熟,便为刘备分析形势,指出曹操轻取汉中却不乘胜进攻巴蜀,反而留夏侯渊、张合屯守,主力北还,这不是曹操愚蠢,而是实力不足,离邺城太远,有内顾之忧所致。现观渊、合才略,不胜蜀中将帅,如果举兵征讨,必可攻克。占据汉中后,可充分利用当地的富庶,广积粮谷,伺机而动。这样上可以扫平天下,收复汉室,中可以蚕食雍、凉2州,广拓疆土,下可以凭险固守,作持久之计。他力劝刘备不要失掉天赐良机。

这一番透彻的议论,正合刘备之意。于是刘备调兵遣将,亲征汉中,法正随行,运筹帷幄。

刘备先令张飞、马超、吴兰诸将屯兵下辩(甘肃成县西)。曹操派遣曹洪抵御。次年,曹洪击败吴兰,张飞、马超撤退。吴兰被阴平(甘肃文县西)氐人首领强端斩杀,献首曹军。刘备大怒,与张飞、马超会合,亲率主力进逼阳平关。

汉中曹军将帅夏侯渊、徐晃、张合分头据关固守。刘备先派陈式断绝马鸣阁道,遭徐晃反击;又自攻广石的张合,久不能克。双方长期对峙,刘备紧急向成都要援兵。诸葛亮询问杨洪,杨洪说:“汉中是益州的咽喉,存亡相依,如无汉中,就等于无蜀,这是家门口的祸福。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七月,曹操亲领大军再次西征,增援汉中。九月,曹操坐镇长安。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春,刘备得到诸葛亮派来的援兵,便按法正的精心谋划,自南平渡沔水,抢占战略要地定军山。定军山位于汉中勉县东南5公里处,沿汉江东西绵亘耸立着12座山峰,山峦叠嶂,气势雄浑。它隔江与天荡山对峙,形成天险。

刘备预先让勇毅冠三军的老将黄忠,在天荡山下和定军山西峰仰天窝依山势扎营,作为伏兵。他亲率精卒万人,星夜急攻驻屯在广石的张合。张合率亲兵搏战,刘备转而在走马谷火烧都围,诱迫曹军统帅夏侯渊来救。

只知恃勇的夏侯渊果然中计,急切来争。他率轻骑驰援,途经定军山,遭到刘备拦击。正当两军酣战之际,法正说:“可以出击了。”黄忠便率伏兵突然从西峰居高临下冲出来,将夏侯渊团团围在山下干坦处(今称武侯坪)。夏侯渊虽然兵马精锐,顽强抵抗,但黄忠更勇,率众短兵接刃。蜀军士气高昂,金鼓振天,欢声动谷。

黄忠在激战中,手起刀落,将夏侯渊斩于马下;随军的曹操委任的益州刺史赵颐也阵亡,曹军大败。现在,定军山武侯坪有一斩将桥,据说是当年夏侯渊被杀之处。隔江的天荡山天灯寺前有一巨石,相传是黄忠得胜回营时下马的踏脚石。还有黄忠插旗山等古迹。

张合退至阳平关,与汉中曹军合为一处。当时,三军失帅,军心动摇。督军杜袭与司马郭淮对众将说:“张将军是国家名将,刘备惮畏;今日事急,非张将军不能安定军心。”于是大家推举张合为帅。张合重整曹军,一一布署。各营将领全都接受号令,众心才得到安定。

当刘备乘胜追击,要渡汉水时,汉中曹将主张依水为阵抵抗。但郭淮却说:“这是示弱,不足以挫敌。不如远水列阵,引诱敌军半渡,然后攻击,可破刘备。”张合采纳。刘备见曹军远离汉水,心中生疑,未敢轻率渡河。

曹操损兵折将,打听到是法正为刘备出谋划策,便叹息道:“我本来就知道刘备没有如此眼光和智谋,一定是有人教他。”三月,他亲自率军从长安出发,穿过斜谷,援救汉中。刘备说:“曹公虽来,也无能为力,我必得汉川。”于是敛兵拒险,不与交锋,坐等曹操兵疲自退。

一次,赵云率数十骑出营侦察,与曹军大队遭遇。赵云且战且退,回到营中,敞开大门,偃旗息鼓。魏军疑有埋伏,自动回兵。赵云命士兵击鼓,仅用劲弩射击。魏军大惊,自相践踏,不少坠入汉水淹死。刘备前来视营,称赞赵云:“子龙一身都是胆。”

曹操此来,确实不是要争汉中,而是要接应张合诸军及汉中民撤离汉中,以充实关中。在长安时,他审时度势,就已决定忍痛放弃汉中,但又担心刘备乘胜北攻武都氐人,威胁关中,便向雍州刺史张既问计。张既建议用厚赏劝说武都氐人迁居关中西部。曹操来汉中的同时,便派曹真与张既到武都接应曹洪并迁徙当地氐人5万户到扶风、天水一带。

曹操理智上虽要放弃汉中,感情上却实在不愿认输,内心矛盾,所以在汉中下达的营中口令为“鸡肋”,随行众官都猜不透是什么意思,只有主簿杨修一听就明白了,开始收拾行装。别人吃惊地问他为什么,他回答:“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所得,正好比是汉中?由此猜知魏王要撤军了。”

五月,曹操果然撤兵回到长安,并迁徙汉中民众数万户落籍三辅。他令曹洪、张合诸将把守关中西大门陈仓,严防刘备。十月,自率主力还师洛阳,两个月后就病死了。

刘备唾手而得汉中。接着他又派宜都(湖北宜都)太守孟达北攻房陵(湖北房县),并遣养子刘封自汉中乘沔水而下与孟达合攻上庸。到了秋天,刘备志满意得,步曹操称魏王的后尘,自称汉中王,凯旋回师成都,委任魏延为都督,镇守汉中。至此,刘备拥有荆、益2州及汉中,势力达到顶峰。



汉中之战,不可一世的曹操为何最终惨败于刚刚崛起的刘备?
答:此战后,刘备派出刘封叫阵曹操,可曹操因兵力折损严重一直避而不战,最终撤出汉中。汉中争夺战,便以曹操方将领王平投降、刘备占领汉中全境而结束。而孙权在刘、曹争夺汉中之时,可谓是坐山观虎斗。不过曹操还是有所担忧,惧怕孙权在东方有所行动,一旦腹背受敌,他便不能集中兵力对付刘备。刘备攻占汉中则...

刘备与曹操的汉中争夺战
答:刘备当时在成都立足未稳,无力来争,但是一旦安定,从曹操手中夺取汉中则势在必行。 这一点,刘备的谋主之一、关中郡县人、蜀郡太守法正看得一清二楚。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法正见时机成熟,便为刘备分析形势,指出曹操轻取汉中却不乘胜进攻巴蜀,反而留夏侯渊、张合屯守,主力北还,这不是曹操愚蠢,而是实力不足,离邺城...

曹操兵力明明占优势为何在汉中之战中还是被刘备打败?
答:总结:正是由于上诉两个原因,汉中对刘备一方的重要性超过曹操,所以实力实力占优的曹操被刘备一方打败,最后,汉中归属了刘备。曹操年岁也日益增大,进取心小了,彻底放弃了汉中的争夺。

曹、刘争夺汉中之战是怎么回事?
答:刘备占领定军山,打通了通往汉中的道路,并且威胁着阳平关曹军侧翼的安全,夏侯渊被迫将防守阳平关的兵力东移,与刘备争夺定军山。刘备使法正协助黄忠,抢占了定军山之西的高山,与定军山相对。黄忠屯守在半山,法正居山顶,可以观察曹军行动,用红、白旗向黄忠发出攻守信号。夏侯渊得知黄忠占了对山,...

汉中之战:刘备用“全明星”阵容治好“恐曹症”,却还是棋差一招_百度...
答:除了孙权对汉中鞭长莫及以外,曹操和刘备都对这里觊觎已久,一场汉中争夺战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二、曹操捷足先登破汉中 公元215年3月,曹操率领10万大军从关中出发,直奔汉中而来。在阳平关,曹军遇到了张鲁之弟张卫的顽强抵抗,正当曹军粮草将尽,而曹操考虑退兵之时,他却因为侥幸意外攻破了张卫,夺取了阳平...

汉中之战,刘备出动了帐下四位大将,曹操出动了哪几位呢?
答:文聘原是荆州刘表麾下大将,曹操南征时归附到曹军帐下。魏延打开襄阳城门欲迎刘备进入,文聘杀出来阻止魏延,两将在城下交战,“从巳至未”,魏延折尽兵卒后只身逃走。能与魏延交锋一段时间不败,文聘的武艺也算相当不错了。在汉中之战中,文聘始终没有在战场上参加过厮杀,但他在米仓山...

汉中之战双方损失有多大 刘备为什么要夺取汉中地区
答:也就是说,刘备集团若是能够占据汉中,那么蜀汉霸权基本上可以进一步巩固,便有了争夺天下的资格,倘若汉中之地不取,则刘备集团很难出头了。而曹操在平定张鲁,夺取汉中之后,司马懿、刘晔等谋士就劝他直接乘势占据益州灭掉刘备,但惋惜曹操未听取谋士的意见,否则,整个三国时期就没刘备集团什么事情了。对此,建议刘备直取汉中...

刘邦占据汉中夺取天下,为何刘备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却没能赢得胜利...
答:战国时期秦国能够强大起来,一方面是商鞅变法为秦国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另一方面就是夺得巴蜀之地,成为其战略后方,在东汉末年,各路军阀围绕汉中也进行了多场战争,张鲁割据关中于公元215年投降曹操,关中地区为曹操占据,在此后,刘备与曹操进行了一场关中争夺战,当时蜀汉正处于巅峰时期,逼得曹操不得不...

汉中之战到底是谁赢了
答:汉中之战是刘备赢了。在汉中之战当中,占据优势的曹魏并没能击败蜀汉的军队,最后还是丢失了汉中地区的控制,这也就意味着胜利非刘备莫属了。汉中之战是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为了争夺汉中地区的控制权而进行了的一场战争。在历史当中有许多名将参与到此战当中,譬如蜀汉的黄忠、张飞、马超等。汉中地区在三国...

简述汉中争夺的故事情节
答:从公元217年冬到219年5月,刘备为争夺汉中,与曹军展开了全力以赴的作战。经过一年多的苦战,终于迫使曹操自汉中撤兵,刘备全部占有了汉中地区。刘备一生中多次直接与曹操作战,总是遭到失败。这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与曹操的作战,刘备不仅没有被曹操打败,还赢得了战略上的胜利。其中的经验值得好好总结。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