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山区与地貌相关的灾害及防治措施

作者&投稿:刁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八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山西教育出版社)~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纬度位置及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一小部分在 (热带) ,没有(寒带 ) 。气候差异大,为发展( 多种农业经济 )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1)位于( 亚)洲的东部, (太平 )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 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 降水 ) 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 海外各国友好往来 ) ;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 ,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 交往和合作 ) (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
●我国领土面积(960万 )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 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陆上邻国14个。逆时针依次为朝鲜、( 俄罗斯)、( 蒙古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 )、(老挝 )、越南。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 )、菲律宾、(马来西亚 )、文莱、(印度尼西亚 )。
2、我国的人口
●人口总数:2000年( 12.95 )亿。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 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 东部 )地区人口密度大,( 西部 )地区人口密度较小。(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但自然环境相对脆弱。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当尖锐的条件下,开发西部,一定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不能先开发后再治理。)
●人口国 策: 实行计划生育。
●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我国的民族
●我国共有(56 )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 汉 )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壮 )族。
●汉族分布特点: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 ( 中部 )和(东部)最为集中。
●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 东北 )、( 西北 )、(西南 )。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 )族。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少数民族风情:
( 蒙古 )族的那达慕大会
( 傣族 )族的泼水节、孔雀舞,
(藏族 )族的集体舞、藏历年,
(朝鲜 )族的长鼓舞等。
4、我国的地形
●我国地形的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在开发和保护方面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1)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
(2)在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我国地势特征:(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阶梯的分界线 海拔高度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一、二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间分布 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2)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
(3)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西侧 东侧
①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②太行山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③巫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④横断山脉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或云贵高原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北侧 南侧
⑤昆仑山脉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⑥天山山脉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
(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黄土广布、地表千沟万壑
(云贵高原 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显著
●四大盆地
面积最大的盆地是( 塔里木盆地)盆地
海拔最高的盆地是( 柴达木 )盆地
纬度最高的盆地是(准噶尔)盆地
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最优越的盆地是(四川)盆地
●主要山脉走向: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昆仑山脉――秦岭
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5、我国的气候
●根据活动积温,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
.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此外还有一个地势较高的高原气候区.
(1)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高原气候区
(2)0
(3)暖温带
(4)琼 台 粤 桂 云或滇
(5)一 三
(6)②亚热带 ③暖温带
●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我国可以划分
为4个干湿地区( 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干湿区 湿润区 半湿润区、 半干旱区、 干旱区。
植被 森林 森林草原、 草原 、荒漠。
农业类型 种植业(水田农业) 种植业(旱地农业) 畜牧业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说出下列地理现象存在差异的原因: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特殊的“鱼米之乡”的景观得益于( 雨热同期的季风 )气候。
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青藏高原处在大体相同的纬度上,但气候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地势(青藏高原海拔高 ))因素;
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阿拉伯半岛大体相同的纬度上, 气候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受(海陆位置 )和( 夏季风 )的影响。北京与乌鲁木齐纬度大致相当,但降水却有很大的差别。(海陆位置、夏季风)
在不同的温度带内生长不同的果树;不同的温度带内熟制也不同;南北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也不同。原因是(纬度因素 )
东西植被不同;东西农业类型不同,东部以耕作业为主,西部以畜牧业为主;东西部房屋屋顶的结构不同,东南部多钭顶房,西北部多平顶屋。(降水量不同)
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气候复杂多样 )
②形成不同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气候复杂多样 )
③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各有不同,如:四川、湖南等地冬季比较阴冷潮湿爱吃辣椒;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爱吃面食。(气候复杂多样 )
④人们的服饰也因为适应气候而多姿多彩(气候复杂多样 )
,如:西藏的藏袍就是为了适应西藏日较差大的气候特征的(地形);⑤各地的建筑特点不同,北方的屋顶斜度较小,墙体较厚,南方的屋顶斜度较大(气温、降水);⑥对。……
(1)①7;②7、8;③4、5、6、7、8;④4、5、6、7、8、9
(2)夏秋多冬春少
(3)广州、哈尔滨;我国的雨带推移是自南向北推进。
(4)因为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迟、雨季长;我国北方雨季开始迟、结束早、雨季短
●季风气候带来的灾害性天气( 寒潮 )、( 台风)、(水旱灾害 )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 从图中读出我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 )气候显著。
(2)三明属于(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
●列表对比长江、黄河
项目 长江 黄河
发源地 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 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
源头 沱沱河 约古宗列渠
流经省区 青、川 、藏、滇、渝、鄂、湘、赣、皖、苏、沪 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
流经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主要支流 嘉陵江、汉江、赣江等 洮河、湟水、渭河等
流域范围 位于秦岭与南岭之间 位于阴山与秦岭之间
开发 水能(上游)、航运 水能(上游)
治理 兴建中上游防护林 (略,见下表)

●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
河 段 上 游 中 游 下 游
产生的主要灾害 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 水土流失 地上河
产生灾害的原因 气候趋于干旱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黄土高原的土层舒松,植被破坏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 黄河进入下游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
治 理 植树种草 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加固黄河大堤
8、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资源总量丰富)、( 但人均不足。)
土地资源类型 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干湿地区 主要地形类型
耕地 季风区 湿润、半湿润区 东部的平原、低缓丘陵、盆地
森林 湿润区 山地
草地 非季风区 半干旱区 高原
未利用土地 半干旱区 西部的盆地、高原
●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没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我国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特点: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空间上:南丰北缺。
●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办法: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例如:三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
●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有效办法之一:跨流域调水。例如:南水北调工程,引滦入津工程,引黄济青工程。
●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9、我国的交通
●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东密西疏
●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
①兰新线 ②青藏线(未建成) ③包兰线 ④京九线
⑤宝成线 ⑥成昆线
东西向:京包线(北京—包头)—包兰线(包头—兰州);
陇海(连云港—兰州)—兰新线(兰州—乌鲁木齐);
沪杭(上海-杭州)—浙赣(杭州—株洲)—湘黔(株洲—贵阳)—贵昆(贵阳—昆明)线
南北向:京哈线(北京—哈尔滨);京沪线(北京—上海);
京广线(北京—广州);京九线(北京—九龙)
焦柳线(焦作—柳州);
宝成线(宝鸡-成都)——成昆线(成都—昆明)
我国主要的交通枢纽及经过的铁路干线:
北京:(京哈线)、(京包线)、(京广线)、(京沪线 )、(京九线)。
徐州:(陇海线)、(京沪线)。
郑州:(陇海线)、(京广线)。
兰州:(陇海线)、(京包线)(包兰线)。
●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略)
9、我国的农业
●农业的地区分布:
东、西部差异:
西部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东部
种植业 畜牧业 种植业 林业 渔业
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大牧区 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东北、西南的天然林区,东南的人工林区 东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北方种植业的差异:
地区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一年几熟) 主要作物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秦岭-淮河以北 旱地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小麦 花生 甜菜
秦岭-淮河以南 水田 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水稻 油菜 甘蔗
●三大棉区:
●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P102图4.16填充图册P32五)
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农业生产还受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也是发展农业需要充分考虑的因素。
10、我国的工业
●工业分布特点:(沿海)、(沿河)、( 沿交通线)
●工业的空间分布:
(1) 京广、京哈、京沪等铁路沿线的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2) 黄河流域的(能源开发 )工业带。
(3) 长江沿线的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4) 沿海地区的(长江三角洲)、(辽中南)、( 京津唐) 、( 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 特征:从业的科技人员比重大;开发研究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快。
(2) 分布特点:大多依附大城市,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3) 开发侧重点:沿海地区侧重(科技园区型) 高新技术产业;沿边地区侧重(贸易导向型)型产业;内陆地区侧重与(国防军事类)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附于大城市,分布特点呈(大分散)、(、小集中)
●举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上海:优化调整了工业的产业结构。(上海工业的变化)
北京:增长速度快,促进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中关村对北京经济发展的贡献)
互联网: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网络购物、SOHO族、网络社区等)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纬度位置及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一小部分在 (热带) ,没有(寒带 ) 。气候差异大,为发展( 多种农业经济
)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1)位于( 亚)洲的东部, (太平 )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 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 降水 )
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 海外各国友好往来 ) ;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
,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 交往和合作 ) (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
●我国领土面积(960万 )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 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陆上邻国14个。逆时针依次为朝鲜、( 俄罗斯)、( 蒙古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 )、(老挝
)、越南。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 )、菲律宾、(马来西亚 )、文莱、(印度尼西亚 )。
2、我国的人口
●人口总数:2000年( 12.95 )亿。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 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 东部 )地区人口密度大,( 西部
)地区人口密度较小。(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但自然环境相对脆弱。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当尖锐的条件下,开发西部,一定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不能先开发后再治理。)

●人口国 策: 实行计划生育。
●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我国的民族
●我国共有(56 )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 汉 )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壮 )族。
●汉族分布特点: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 ( 中部 )和(东部)最为集中。
●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 东北 )、( 西北 )、(西南 )。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 )族。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少数民族风情:
( 蒙古 )族的那达慕大会
( 傣族 )族的泼水节、孔雀舞,
(藏族 )族的集体舞、藏历年,
(朝鲜 )族的长鼓舞等。
4、我国的地形
●我国地形的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在开发和保护方面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1)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
(2)在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我国地势特征:(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阶梯的分界线 海拔高度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一、二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间分布 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2)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
(3)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西侧 东侧
①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②太行山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③巫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④横断山脉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或云贵高原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北侧 南侧
⑤昆仑山脉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⑥天山山脉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
(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黄土广布、地表千沟万壑
(云贵高原 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显著
●四大盆地
面积最大的盆地是( 塔里木盆地)盆地
海拔最高的盆地是( 柴达木 )盆地
纬度最高的盆地是(准噶尔)盆地
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最优越的盆地是(四川)盆地
●主要山脉走向: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昆仑山脉――秦岭
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5、我国的气候
●根据活动积温,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
.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此外还有一个地势较高的高原气候区.
(1)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高原气候区
(2)0
(3)暖温带
(4)琼 台 粤 桂 云或滇
(5)一 三
(6)②亚热带 ③暖温带
●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我国可以划分
为4个干湿地区( 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干湿区 湿润区 半湿润区、 半干旱区、 干旱区。
植被 森林 森林草原、 草原 、荒漠。
农业类型 种植业(水田农业) 种植业(旱地农业) 畜牧业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说出下列地理现象存在差异的原因: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特殊的“鱼米之乡”的景观得益于( 雨热同期的季风 )气候。
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青藏高原处在大体相同的纬度上,但气候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地势(青藏高原海拔高 ))因素;
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阿拉伯半岛大体相同的纬度上, 气候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受(海陆位置 )和( 夏季风
)的影响。北京与乌鲁木齐纬度大致相当,但降水却有很大的差别。(海陆位置、夏季风)
在不同的温度带内生长不同的果树;不同的温度带内熟制也不同;南北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也不同。原因是(纬度因素 )
东西植被不同;东西农业类型不同,东部以耕作业为主,西部以畜牧业为主;东西部房屋屋顶的结构不同,东南部多钭顶房,西北部多平顶屋。(降水量不同)
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气候复杂多样 )
②形成不同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气候复杂多样 )
③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各有不同,如:四川、湖南等地冬季比较阴冷潮湿爱吃辣椒;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爱吃面食。(气候复杂多样 )
④人们的服饰也因为适应气候而多姿多彩(气候复杂多样 )
,如:西藏的藏袍就是为了适应西藏日较差大的气候特征的(地形);⑤各地的建筑特点不同,北方的屋顶斜度较小,墙体较厚,南方的屋顶斜度较大(气温、降水);⑥对。……
(1)①7;②7、8;③4、5、6、7、8;④4、5、6、7、8、9
(2)夏秋多冬春少
(3)广州、哈尔滨;我国的雨带推移是自南向北推进。
(4)因为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迟、雨季长;我国北方雨季开始迟、结束早、雨季短
●季风气候带来的灾害性天气( 寒潮 )、( 台风)、(水旱灾害 )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 从图中读出我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 )气候显著。
(2)三明属于(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
●列表对比长江、黄河
项目 长江 黄河
发源地 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 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
源头 沱沱河 约古宗列渠
流经省区 青、川 、藏、滇、渝、鄂、湘、赣、皖、苏、沪 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
流经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主要支流 嘉陵江、汉江、赣江等 洮河、湟水、渭河等
流域范围 位于秦岭与南岭之间 位于阴山与秦岭之间
开发 水能(上游)、航运 水能(上游)
治理 兴建中上游防护林 (略,见下表)

●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
河 段 上 游 中 游 下 游
产生的主要灾害 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 水土流失 地上河
产生灾害的原因 气候趋于干旱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黄土高原的土层舒松,植被破坏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
黄河进入下游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
治 理 植树种草 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加固黄河大堤
8、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资源总量丰富)、( 但人均不足。)
土地资源类型 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干湿地区 主要地形类型
耕地 季风区 湿润、半湿润区 东部的平原、低缓丘陵、盆地
森林 湿润区 山地
草地 非季风区 半干旱区 高原
未利用土地 半干旱区 西部的盆地、高原
●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没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我国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特点: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空间上:南丰北缺。
●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办法: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例如:三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
●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有效办法之一:跨流域调水。例如:南水北调工程,引滦入津工程,引黄济青工程。
●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9、我国的交通
●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东密西疏
●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
①兰新线 ②青藏线(未建成) ③包兰线 ④京九线
⑤宝成线 ⑥成昆线
东西向:京包线(北京—包头)—包兰线(包头—兰州);
陇海(连云港—兰州)—兰新线(兰州—乌鲁木齐);
沪杭(上海-杭州)—浙赣(杭州—株洲)—湘黔(株洲—贵阳)—贵昆(贵阳—昆明)线
南北向:京哈线(北京—哈尔滨);京沪线(北京—上海);
京广线(北京—广州);京九线(北京—九龙)
焦柳线(焦作—柳州);
宝成线(宝鸡-成都)——成昆线(成都—昆明)
我国主要的交通枢纽及经过的铁路干线:
北京:(京哈线)、(京包线)、(京广线)、(京沪线 )、(京九线)。
徐州:(陇海线)、(京沪线)。
郑州:(陇海线)、(京广线)。
兰州:(陇海线)、(京包线)(包兰线)。
●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略)
9、我国的农业
●农业的地区分布:
东、西部差异:
西部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东部
种植业 畜牧业 种植业 林业 渔业
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大牧区 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东北、西南的天然林区,东南的人工林区
东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北方种植业的差异:
地区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一年几熟) 主要作物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秦岭-淮河以北 旱地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小麦 花生 甜菜
秦岭-淮河以南 水田 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水稻 油菜 甘蔗
●三大棉区:
●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P102图4.16填充图册P32五)
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农业生产还受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也是发展农业需要充分考虑的因素。
10、我国的工业
●工业分布特点:(沿海)、(沿河)、( 沿交通线)
●工业的空间分布:
(1) 京广、京哈、京沪等铁路沿线的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2) 黄河流域的(能源开发 )工业带。
(3) 长江沿线的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4) 沿海地区的(长江三角洲)、(辽中南)、( 京津唐) 、( 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 特征:从业的科技人员比重大;开发研究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快。
(2) 分布特点:大多依附大城市,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3) 开发侧重点:沿海地区侧重(科技园区型) 高新技术产业;沿边地区侧重(贸易导向型)型产业;内陆地区侧重与(国防军事类)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附于大城市,分布特点呈(大分散)、(、小集中)
●举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上海:优化调整了工业的产业结构。(上海工业的变化)
北京:增长速度快,促进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中关村对北京经济发展的贡献)
互联网: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网络购物、SOHO族、网络社区等)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尤以崩塌、滑坡和泥石流造成的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最为严重。现对相关地貌做具体介绍:

一. 崩塌
斜坡上的岩屑或块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向下坡移动,称为崩塌。崩塌按发生的地貌部位和崩塌方式可分为山崩、塌岸、和散落。山崩是山岳地区常发生的一种大规模崩塌现象,山崩时,大块崩落石块和小颗粒散落岩屑同时进行,崩塌体能达数十万立方米。山崩常阻塞河流、毁坏森林和村镇。河岸、湖岸或海岸的陡坡,由于河水、湖水或海岸的冲蚀,或地下水的潜蚀作用以及冰冻作用,再岸坡的水面位置常被掏空,使岸坡上部物体失去支柱而发生崩塌,称为塌岸。散落是岩屑沿斜坡向下做滚动或跳跃式的连续运动。2
记得我小时候有一次在河南孟津县大柿树村就见山上的一些大石块从山顶滚落下来,速度非常快,不仅阻塞了上山的道路,还压断了山上仅存的几颗零零星星的树。
崩塌根据坡地的物质组成可以分为:崩积物崩塌、表层风化物、沉积物崩塌和基岩崩塌。而按崩塌体的移动方式又可分为:散落型崩塌、滑动型崩塌和流动型崩塌。对此不做过多描述。

崩塌形成的条件有:①地形条件(包括坡度和坡地相对高度),坡度对崩塌的影响最为明显。而大于33°的山坡不论岩屑大小,都将有可能发生移动。②地质条件,岩石中的节理、断层、地层产状和岩性等都对崩塌有直接影响。③气候条件,气候可使岩石风化破碎,加快坡地崩塌形成的时间。④地震因素,地震是崩塌的触发因素。地震时,能形成数量多而规模大的崩塌体。⑤人为因素,任意开挖、砍伐森林等。
崩塌形成崩塌堆积地貌。沿斜坡崩塌的物体在坡度较平缓的坡麓地带堆积成半锥形体,即倒石堆。
在山区经常发生崩塌,使村庄、道路和渠道常受破坏。崩塌发生前的前兆特征包括:①有小崩小塌发生;②裂缝加大加宽、或出现新的裂缝; ③岩石崩塌前有时可听到摩擦声、撕裂声、错碎声;④出现热、气、水等异常;⑤动植物有异常,如家禽惊恐乱窜, 树林枯萎或歪斜等现象。3应做好必要的监测和预防工作。
二. 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 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 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影响滑坡的因素有地下水(地下水可使岩体或土体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而失去稳定,产生滑坡。)、地表水、斜坡岩石结构和岩性、地震及人为因素等。
滑坡的发展分3个阶段,即蠕动变形阶段、滑动阶段和停歇阶段。滑坡有许多形态特征:滑坡体、滑动面、滑坡壁、滑坡裂隙、滑坡阶地和滑坡鼓丘等。这些滑坡形态都是识别滑坡和研究滑坡发展的重要标志。
崩塌发生前的前兆特征包括: ①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 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②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长加宽, 新裂缝不断产生,滑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沿土体出现松弛, 小型坍滑现象。③滑带沿土体因磨擦错动发出声响(原文为“滑带沿土体因磨擦错动面出声响”,若修改错误,请李老师予以改正,谢谢。), 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气。④动植物有异常。4

崩塌、滑坡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诱发、互相转化, 二者有着相同的次生灾害和相似的发生前兆。对于这两者的防治,应采用“防”、“治”、“避”、“撤”
5四种方法。即灾害发生之前,要做好预防工作;灾害发生后,要及时采取措施,
遏制灾害进一步恶化;平时要做好监测工作,避免人为在灾害可能发生区活动(包括搞建筑);灾害已经发生,要及时将人、物转移,减少损失。
三. 泥石流
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易发生滑坡、崩塌的区域也极易发生泥石流,即泥石流是滑坡和崩塌的次生灾害。6
泥石流是一种含大量泥沙石块等物质,突然爆发,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具有强大破坏力的特殊洪流。它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2009 年8 月11 号,“莫拉克”带来的暴雨重创台湾中南部十余县市。台风“莫拉克”过后,高雄县的六龟乡草南村、甲仙乡小林村及旗山镇寮巷4 个村落的30 多户村民遭泥石流淹没, 约有600 多人恐遭活埋。据相关信息,泥石流5 秒就吞噬了村庄!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①大量松散固体物质(大多由崩塌、滑坡造成)、②起润滑作用的暴雨和洪水、③陡峻的沟谷(使泥石流快速形成并迅猛下泻)。按泥石流的物质结构和流态特点将其分为:粘性(层流性)泥石流和稀性(紊流性)
泥石流;按激发因素可分为:冰川泥石流、地震泥石流、暴雨泥石流等;按物质组成的差别又可分为:泥流、泥石流、水石流等。
泥石流形成的地貌特点是上游以侵蚀为主,中游以搬运为主,下游以堆积为主。泥石流的堆积物会改变主河河流的作用过程,使主河形态发生变化,还会影响其下游相邻地区的地貌发育。泥石流是一种山区常见地质灾害,在半干旱山区或高原冰川区最容易发生。我国山区面积占全国面积三分之二,是个多山的国家,泥石流现象时有发生。尤其当暴雨来临或冰川解冻时,洪水或冰雪融化的水携带着泥沙、巨石混合成粘稠的泥浆,顷刻间奔腾而下,冲到平坦的地方才能停下来,堆积成一片片扇状石海。7
泥石流发生前的前兆特征:①河(沟)床中正常流水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夹有较多的柴草、树木;②上游山谷中传来轰鸣声;③有轻微的振动感;④动物有异常。8
泥石流的识别:泥石流实质上是滑坡和崩塌的次生灾害。它的识别特征是: 中游沟身长不对称, 参差不齐; 沟槽中构成跌水; 形成多级阶地等。9
泥石流是一种较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其形成原因是自然界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较为复杂,根治极为困难。为此,泥石流防治应遵循一下原则: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避强制弱,重点治理,沟谷的上、中、下游全面规划,山、水、林、田综合治理;工程方案应中小结合,以小为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防治措施:
(1)排导工程 为避免泥石流流出口后造成灾害,常采用导流排放措施。这类工程主要有导流堤、急流槽、束流堤和渡槽等,有时也采用明洞和隧道,让泥石流在其上通过。
(2)拦挡工程 ①拦碴坝、②泥石流储淤场、③ 生物措施(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10
河南卢氏县罗家沟对2007年发生的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就比较成功,值得我们学习与参考。
四.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 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 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亦称水土损失。土地表层侵蚀指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以及其他外营力作用下, 土壤、土壤母质及岩屑、松软岩层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11
位于东北黑土区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过渡地带的拜泉县,水土流失严重,但经过整治之后,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在此,我们就以拜泉县为例,来看一下其对水土流失的防治:
ⅰ.全面规划,因地施治。对7°以上坡耕地采取逐步退耕还林; 7°以下的进行横坡打垄, 修坡式梯田。对1°-3°的缓坡耕地, 采取调整垄向, 改顺坡垄为横坡垄, 以“拐弯大弯就势, 小弯取直,拐慢弯, 保水土, 不仍地”为原则。
ⅱ.蓄排工程配套, 有计划地截排径流。
ⅲ.工程、生物和耕作措施相结合, 搞好土壤培肥制, 土地耕暄制, 作物轮作制及应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 提高农田生产能力。
ⅳ.蓄水保土, 控制泥沙下泄。12
对于水土流失的防治,因各地情况并不相同,完全应该因地制宜。
五. 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的主要原因是在岩溶地区修建铁路、公路、进行各种土木工程建设、
大量汲取地下水等, 由于细颗粒流失以及动、静载荷等影响, 破坏了原有的平衡, 以致发生塌陷, 它们往往是突发的, 全国已发生塌坑数万个; 采矿区塌陷在我国较大的矿区均有发生。13
地面塌陷的前兆有: 泉井的异常变化、地面变形、建筑物倾斜开裂;地面积水冒气泡、植物变态、动物惊恐等。在地面塌陷的同时或地面塌陷之后往往会产生地裂缝。14
地面塌陷的防治措施有:①加强岩溶区、采矿区的工程勘察工作、②建立工程监测系统③合理采矿, 预留保护柱、④开发岩溶地下水要进行技术论证、⑤防治结合、加强工程自身防护能力。
针对于我国曾多次发生过地面塌陷这一事实,我们就应该加强防御意识,不能仅仅等出了事再想解决的方法,而应防治结合,将隐患扼杀在摇篮中。
六. 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某些半湿润、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它使土地生物和经济生产潜力减少,甚至基本丧失。表现在耕地退化、林地退比、草地退化而使土地沙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以及石质荒漠化。15
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在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许多农田因风沙毁种,粮食产量长期低而不稳,群众形象地称为“种一坡,拉一车,打一箩,蒸一锅”。
荒漠化常形成风蚀地貌(代表地貌有石窝和风蚀壁龛、风蚀蘑菇和风蚀柱、风蚀洼地、风蚀残丘、风蚀雅丹、风蚀城堡等)和风积地貌。
荒漠化的成因有:①森林遭受破坏,伐木开荒;②土壤盐渍化导致田原荒废;③对沼泽地和泥炭田的开发;④土壤侵蚀;⑤人类的有害活动等。16
荒漠化的防治包括生物措施(有造林固沙、育草封沙等)、工程措施和化学固沙措施。腾格里沙漠里的包兰铁路所经之处,两侧用草方格固沙的方法将沙土牢牢封住,这是治理荒漠化非常成功的一个例子。我们也应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的防治措施,来遏制荒漠化的蔓延。同时,也应加强人民对沙漠化的防治意识,从每个人做起,节约水资源,合理开垦、放牧等。
七. 火山活动
火山喷发时,有大量气体(主要是水蒸气,还有碳酸气、氢、氨等)、熔融的岩流和固体碎屑(火山灰和火山砾等),它们通过火山喉管(火山通道)从地球深部喷发出来。17大规模的火山喷发,除了有人员伤亡外,大量的火山灰、烟尘和气体冲上高空,甚至进入大气同温层,使气候发生异常,造成一系列灾难。
火山喷发的危害分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爆发式的火山喷发往往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四周抛射出大量的火山物质,如灰、渣、岩块、岩浆等。它们具有炽热、高速等特点,可以摧毁和掩埋火山附近的居民点,造成人们生命财产的损失。火山喷发引起的间接危害包括地震、海啸、洪水、泥石流、山崩、雪崩、毒气及气候异变等。
由于地震、火山活动等地质灾害具有不可抗拒性18,我们平时也就多留心观察,并适当了解当地火山之前的喷发频率,做好监测工作。
地质灾害的发生,是自然与人为双重作用的结果。说是完全地做好预防工作,使之不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伤害,那是不切实际的。但我们要尽量地将其对我们的影响降到最低,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学习、了解并掌握这7种常见灾害性地貌,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并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造
福大家。

流水侵蚀地貌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答:滑坡、泥石流等。流水侵蚀会带来水土流失,破坏土壤肥力,在一些山区还会引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成因是地势险峻而且土质疏松,由于长时间的大雨或者暴风雨而不断冲刷泥面,造成山体滑坡,泥土表面被严重冲刷。流水作用一般可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

上篇 全国地质灾害及应对总体情况
答:1 亿元。本篇为全国地质灾害通报编写工作内容,所用数据来源于 2011 年各省 (区、市)国土资源厅(局)地质灾害月报,涉及数据均未包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2011 年地质灾害发生在我国 27 个省 (区、市)境内,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的中西部、西南局部、华南局部、华东部分地区。行政区划上是陕西...

中国自然灾害类型分布特点及灾情
答: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全球20世纪发生的54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我国占了8起。我国灾种多、灾次频的原因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概括。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

地质灾害都有哪些种类
答:地质灾害的种类有:1、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2、崩塌:是指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3、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带大量泥沙、石块...

“7·5”陕西汉中市略阳县象山崩塌灾害
答:略阳县位于陕西省汉中市的西北部的秦岭南坡,地形地貌总体轮廊呈高山狭谷特征,按其形态及成因类型,可划分为剥蚀山地和侵蚀 - 堆积河谷两大类,全县99% 以上为山区,仅 1% 为河谷区。图 1 崩塌前坡体全貌图 图 2 崩塌全貌 2. 2 灾害地质体特征 灾害点位于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城嘉陵江左岸略康 (...

为什么最近几年四川地质灾害不断?
答:除了以上两点,人为因素对于地质灾害的产生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尤其是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迅速、工厂、生产基地的发展,人类对于能源的过度开发,导致地质、环境发生恶化。四川矿产丰富,随着人类疯狂采矿,造成矿山和地质发生严重损伤,引起地质灾害。总结 崩塌、泥石流等这类地质灾害,主要受到地质地貌的影响...

地质灾害状况
答:中国绝大多数滑坡都分布在河流、沟谷的两岸。因此,在较小区域的滑坡分析预测时,地形切割度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但是,大区域的分析预测时,大的地貌单元界线更为重要。4)强降雨集中和剧烈的人类活动也是滑坡灾害频繁发生的重要因素。 根据滑坡、崩塌灾害历史分布情况、地质背景环境特征、灾害与环境条件相关关系分析,全国滑坡...

...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西部地区山区面积广大,地形复杂,山地多,平地...
答:(1)甘肃;宁夏;陕西;贵州;云南(2)C(3)祁连;B落差大,水流急(4)崩塌、滑坡、泥石流(5)大力发展旅游、水电、采矿、林业等。

三峡库区重庆市巫山县滑坡灾害分布发育规律
答:2004年3月我公司受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委托承担了三峡库区巫山县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监测预警专项调查评价工作,基本查清了巫山县地质灾害的分布发育规律,为有效的防治巫山县的地质灾害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资料。 1 滑坡的成生环境 1.1 地形地貌 库区地貌类型为侵蚀溶蚀中山地形和侵蚀剥蚀低山丘陵地形,从北至...

我国的泥石流大多发生在什么地形区,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是什么,该地...
答:1、西南地区正好处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区,地质活动活跃,是中国有名的地震带;2、西南地区降水丰富,地质的不稳定加上丰沛的降水,很容易形成泥石流。近年来,各地注重发展经济,不注意对环境的保护。河道於堵、荒山伐树、人为的拦河建坝淘金洗矿等,这些都人为的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