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貌格局的特点自然地理学

作者&投稿:微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自然地理学中国自然界的最基本特征~

问题太大.

主要形成原因有气候和地貌,其次也不能忽略人的作用,即社会因素。
至于主要特点建议看看《中国自然区划概要》或《综合自然地理学》等书籍

中国地貌格局的特点:

中国境内不仅有常见的构造地貌、河流地貌、海岸地貌,而且有现代冰川和古代冰川作用遗迹、冻土和冰缘作用现象、沙漠和戈壁等,还有在一定气候条件下,反映特殊岩性的石灰岩地貌和黄土地貌。中国地貌种类的多样、典型,是世界其他国家难以相比的。

中国大陆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形成三大阶梯下降。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高原面海拔多在4000~5000米,其上耸峙多座海拔超出7000米,甚至8000米的山峰,享有“世界屋脊”之称。第二阶梯是青藏高原的北缘与东缘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间,包括了若干高原和盆地,盆地底部高低不一,高原面海拔多在1000~2000米。第三级阶梯是更东的低山丘陵和大平原,山丘海拔多在千米以下,平原一般不超过200米。这一级阶梯也包括沿海大陆架, 其水深通常在200米以内。

扩展资料:

中国地貌格局是指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地貌单元,在平面上的排列组合与垂直向上的高低起伏。

中国民族地区地貌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1、类型复杂多样

有被内力推移而高高抬升的高原和山地,也有被挠曲下降的低洼的盆地和平原,还有起伏和缓的丘陵。如横断山脉的许多山峰海拔超过5000──6000米,一般也在4000米左右。又如天山山脉东段的吐鲁番盆地,盆地最低部分的艾丁湖面海拔─155米, 是全国最低的洼地,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海拔3500──4000 米, 最高的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二者高差5600米,距离仅有150公里左右。

2、山地高原广泛分布

民族地区大约93.5% 的面积位于中国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上。全国主要的极高山(海拔5000米以上)、高山(海拔3500──5000米)出现在西部的最高一级阶梯─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的面积230万平方公里,占民族地区面积的36.8%,在青藏高原上,位于中尼边界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3、平原狭小,分布零散

第三级阶梯上民族地区的平原,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占民族地区总面积的1.7%。这些平原之中,除内蒙古东部有较大面积的平原外,其他民族地区主要是分布零散的狭小平原,而且多属海拔200─500米的平原。

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众多的小平原,面积共约3.16万平方公里,最大的平原是南宁──桂平的郁江河谷冲积平原,面积仅6400平方公里。一般平原的面积为300──600平方公里,海拔200──500米,相互间被山地丘陵分隔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地貌



我国地形复杂,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五种地形,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阶梯状分布。

中国地形特征

1中国地形特征
中国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 ,向海洋倾斜,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另一方面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河流自西向东,逐级下降,河流落差大,水能蕴藏丰富。 多种多样的地形为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种植业。由于山区面积广大,平原较少,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中国境内不仅有常见的构造地貌、河流地貌、海岸地貌,而且有现代冰川和古代冰川作用遗迹、冻土和冰缘作用现象、沙漠和戈壁等,还有在一定气候条件下,反映特殊岩性的石灰岩地貌和黄土地貌。中国地貌种类的多样、典型,是世界其他国家难以相比的。

黄土高原介绍
黄土高原的黄土,在早更新世堆积的,即所谓午城黄土,只在某些塬区,如隰县的午城、陕北的洛川等地,有所出现。分布在广大的黄土塬、梁、峁地区的是中更新世的离石黄土(见离石县)和晚更新世的马兰黄土。离石黄土含有若干红色条带,即褐色型古土壤层,又称红色黄土,厚度很大,分布很广,覆盖在岩石山地之间的各种地形上,构成塬、梁、峁的物质主体。马兰黄土颜色灰黄,质地松软,厚度不大,却罩盖在所有塬、梁、峁上面,并散布在一些石质山地的坡麓、甚至山顶上。

喀斯特(岩溶)地貌 中国碳酸盐岩分布很广,但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完美的是在西南地区,即广西、贵州、云南和川东、鄂西、湘西一带,因为这些地区在相当长的地质时期处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之下。

广西过去和现在都属热带型气候,碳酸盐岩分布很广,而且多属厚层的石灰岩和白云岩,喀斯特地貌非常发育,大致可分四种类型:一是峰丛,山体巨大,顶部为分割的峰林,基部彼此接联,相对高度可达500~600米,峰丛之间有溶蚀洼地、漏斗、落水洞等。二是峰林,形状如圆柱或锥体,溶洞极为发育,有"无山不洞"之称,如桂林的七星岩、芦笛岩等,溶洞长达数公里,高有数十米。三是孤峰,即分散的、孤立的峰林,相对高度一般在50~100米。孤峰之间,地表有串珠状的落水洞,地下常有暗河。四是残丘,丘体低矮,星散在喀斯特平原与谷地上。这四种类型反映喀斯特发育从不成熟到更成熟的不同阶段。

海岸地貌 中国海岸类型,根据海洋所接触的陆地形态,可以概括为平原海岸与山地丘陵海岸。此外,还有生物海岸(见中国的海岸)。

杭州湾以北的平原海岸从第四纪以来都是沉降的,山东、辽东半岛及杭州湾以南的山地丘陵海岸都是上升的。平原海岸下降的幅度,根据海岸带的第四系厚度,一般变化于300~400米到500~600米。山地丘陵海岸上升的数字,比较难以确定,估计最大上升幅度总在200米以上。即第四纪以来,由陆地构造变动而产生的海岸升降最大幅度至少有800米。 由冰期与间冰期交替所引起的海面变动,就世界范围而论,也不过一百数十米。所以整个第四纪的海岸带的水平移动范围,仍然取决于构造升降运动。然而就全新世的海岸带变化而论,冰后期海面的回升幅度就具有重大的作用,因为,如以最近一次冰期的最盛时间起算,冰后期也只有2万年左右。即使外在构造变动很活跃的海岸带,升降幅度亦很有限。现代海岸轮廓大体上处在距今前6000年左右以来较稳定的高海面与陆地的接触界上。正因如此,山地丘陵海岸,由于海面上升大于陆地上升,海水侵入,造成岬湾相间的海岸线;平原海岸,由于陆地下降敌不过河流输出大量泥沙的填充,使海岸线仍然向海伸展(见中国历史时期海岸线的变迁)。

中国岛屿,按其成因可归为三类:一类是与大陆或大陆架的地质构造直接有关系的基岩岛,除台湾岛和海南岛以外,还有若干面积较小的群岛,如渤海海峡中的庙岛群岛,由30多座岛屿组成;浙江东南海岸外的舟山群岛,由1339座岛屿组成;珠江口外的大万山群岛(见珠江口外群岛),由150多座岛屿组成;台湾海峡的澎湖列岛由64座岛屿组成;以及台湾岛东北海岸外的钓鱼岛列岛,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和南小岛、北小岛等组成。

中国境内不仅有常见的构造地貌、河流地貌、海岸地貌,而且有现代冰川和古代冰川作用遗迹、冻土和冰缘作用现象、沙漠和戈壁等,还有在一定气候条件下,反映特殊岩性的石灰岩地貌和黄土地貌.中国地貌种类的多样、典型,是世界其他国家难以相比的.(见彩图中国地貌类型)
  地势总特点 中国大陆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形成三大阶梯下降.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高原面海拔多在4000~5000米,其上耸峙多座海拔超出7000米,甚至8000米的山峰,享有“世界屋脊”之称.第二阶梯是青藏高原的北缘与东缘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间,包括了若干高原和盆地,盆地底部高低不一,高原面海拔多在1000~2000米.第三级阶梯是更东的低山丘陵和大平原,山丘海拔多在千米以下,平原一般不超过200米.这一级阶梯也包括沿海大陆架,其水深通常在200米以内.
  北纬30°附近地势剖面
  东经89°附近地势剖面
  垂直分布特点 以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哀牢山为界,可将中国分为东西两部,中国西部,从新疆吐鲁番盆地底部的艾丁湖湖面 (海拔-154米)到中尼边界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高差可达9000米;东部从海滨平原到秦岭的太白山(海拔3767米)或台湾省的雪山(海拔3884米),高差不到4000米.两者地势高差和倾斜方向均不相同,特点各异.
  ①昆仑山脉以南的西部南方,阶坡明显的只有其北缘的昆仑山北坡和东缘的龙门山东坡,其余边缘多和缓的倾斜,很难划出阶梯的边坡.昆仑山以北的西部北方,主要为高大山系所围隔的大型盆地,如昆仑山与天山之间的塔里木盆地、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的准噶尔盆地、昆仑山与祁连山之间的柴达木盆地、祁连山与走廊北山之间的河西走廊等.上述盆地底部均甚平坦,但其高程却甚悬殊,最高者和最低者可相差近3000米.各盆地周围的山地,许多山峰又高出盆地本身3000~4000米,甚至5000~6000米,地面相对起伏巨大.
  ②中国东部真正存在阶梯地形的,只有在上述第二阶梯的前缘和第三阶梯的后缘之间.前者是内蒙古高原、山西高原、鄂西高原和云贵高原(见云南高原、贵州高原),后者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江汉平原和江南丘陵,双方高差达1000~2000米,其间又多具有连续而陡峭的斜坡,坡折相当明显.然而,在高原地带的西侧,出现地势低下的河套——银川平原(见河套平原)、渭河关中平原和四川盆地,而在平原丘陵地带的东侧,更有地势高起的辽东山地、山东山地及浙、闽、粤沿海山地,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它们打破了地势由西向东递降的局面.

中国境内不仅有常见的构造地貌、河流地貌、海岸地貌,而且有现代冰川和古代冰川作用遗迹、冻土和冰缘作用现象、沙漠和戈壁等,还有在一定气候条件下,反映特殊岩性的石灰岩地貌和黄土地貌.中国地貌种类的多样、典型,是世界其他国家难以相比的.(见彩图中国地貌类型)
  地势总特点 中国大陆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形成三大阶梯下降.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高原面海拔多在4000~5000米,其上耸峙多座海拔超出7000米,甚至8000米的山峰,享有“世界屋脊”之称.第二阶梯是青藏高原的北缘与东缘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间,包括了若干高原和盆地,盆地底部高低不一,高原面海拔多在1000~2000米.第三级阶梯是更东的低山丘陵和大平原,山丘海拔多在千米以下,平原一般不超过200米.这一级阶梯也包括沿海大陆架,其水深通常在200米以内.
  北纬30°附近地势剖面
  东经89°附近地势剖面
  垂直分布特点 以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哀牢山为界,可将中国分为东西两部,中国西部,从新疆吐鲁番盆地底部的艾丁湖湖面 (海拔-154米)到中尼边界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高差可达9000米;东部从海滨平原到秦岭的太白山(海拔3767米)或台湾省的雪山(海拔3884米),高差不到4000米.两者地势高差和倾斜方向均不相同,特点各异.
  ①昆仑山脉以南的西部南方,阶坡明显的只有其北缘的昆仑山北坡和东缘的龙门山东坡,其余边缘多和缓的倾斜,很难划出阶梯的边坡.昆仑山以北的西部北方,主要为高大山系所围隔的大型盆地,如昆仑山与天山之间的塔里木盆地、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的准噶尔盆地、昆仑山与祁连山之间的柴达木盆地、祁连山与走廊北山之间的河西走廊等.上述盆地底部均甚平坦,但其高程却甚悬殊,最高者和最低者可相差近3000米.各盆地周围的山地,许多山峰又高出盆地本身3000~4000米,甚至5000~6000米,地面相对起伏巨大.

.我国地貌的基本类型,按形态可分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和平原五大类型。

2.我国陆地地势高度相差悬殊。

3.我的地貌总轮廓是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渐下降,构成巨大的阶梯状斜面。

4.各级阶梯的地势都是东坡陡峻,西坡和缓,即呈阶梯状上升。

详细的: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形成一个层层降低的阶梯状斜面,成为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

2.山脉众多,起伏显著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占全国总面积的1/3。从最西的帕米尔高原到东部的沿海地带,从最北的黑龙江畔到南海之滨,大大小小的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貌的骨架,控制着地貌形态类型空间分布的格局。

3.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构造、地表组成物质及气候水文条件都很复杂,按地貌形态区分可分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五大基本类型。以山地和高原的面积最广。

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是什么作业帮
答:航空和卫星照片大大地提高了直观性,成为地理教育的重要手段。③注重实地考察。使学生通过野外考查和郊游等实践活动学习地理。④注重综合性。综合性是地理学的特点所以地理教育涉及许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内容(见地理学)2赞·216浏览2016-05-30江门 黄磊选择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学科诊断+考题剖析根据文中提到的作业帮...

自然地理和地质地貌的区别是什么?
答: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综合性的分支科学有综合自然地理学、区域自然地理学、古地理学等。部门性的分支科学有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生物地理学、冰川学等。狭义的自然地理学仅指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

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哪些方面
答:2.气候(气候类型,气温,降水)3.地形(地形类型,海拔,地貌)4.水文(流量,汛期,结冰期,含沙量,水系发育)5.土壤(种类,肥力)6.植被(种类,分布状况)自然地理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综合性的分支科学有综合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哪些方面
答:2.气候(气候类型,气温,降水)3.地形(地形类型,海拔,地貌)4.水文(流量,汛期,结冰期,含沙量,水系发育)5.土壤(种类,肥力)6.植被(种类,分布状况)自然地理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综合性的分支科学有综合自然地理学、...

地理主要内容
答:地图是地理学的重要工具,包括中国地图、世界地图,以及气候、地形、地势等各类专题地图。 地理学的分类体系并不统一,西欧将其分为通论地理学和专论地理学,其中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是最基本的两大分支。前苏联则分为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西方学者的分类可能更为细致,分为自然、经济和人文地理学,各有次级分支,...

自然地理特征 包括位置和范围吗?
答:3.地形(zhi地形类型,海拔,地貌);4.水文(流量,汛期,结冰期,含沙量,水系发育);5.土壤(种类,肥力);6.植被(种类,分布状况).三、自然地理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综合性的分支科学有综合自然地理学、区域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分别包括什么
答:自然地理:气候(光照、降水、热量),地形地貌,河流(水文水系特征)湖泊,土壤,植被 人文地理:农业,工业,聚落,交通,商业贸易,产业,人口等等 人文地理学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学科体系。一般可以分为综合理论部分、通论部分(部门人文地理学)和专论部分(区域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是研究...

地理和自然地理有什么区别?
答:自然环境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等圈层,由此就产生了地理的各个分支,例如气候现象、水文现象以及水环境、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地貌、生物的分布以及生态现象,土壤的分布以及类型等等很多现象,除了这些以外,自然地理现象还关注于由于样式、水文、植物、土壤相互作用的地表系统现象以及由于人类...

地貌对地理环境有什么重要作用?
答:自然地理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从这时起,自然地理学由单一的、表象的、静态的自然地理成分和现象的研究走向把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的、内在的和动态的研究。随着自然地理学研究的深入,许多分支学科,如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冰川学、冻土学等迅速发展...

中国古代地理学特点
答:回答: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是战国时代的《尚书·禹贡》和《管子·地员》。《尚书·禹贡》按地理特征将古代中国版图分为九州,并概要记载各地自然条件、经济活动和物产交通,堪称世界上第一部综合地理作品。《管子·地员》探索了中国土地的分类和山地植物的垂直带谱,是世界上最早对土地进行系统分类的作品。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