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辛亥革命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

作者&投稿:辉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辛亥革命那么容易就推翻了清朝~

1因为封建帝制已经走到了末路,只有彻底推翻它,才有可能建立一个更科学公平的社会。

(2)阶层和群体
  辛亥革命的力量有很多,包括留洋归国的学生及知识分子、会党群众、海外华侨、新军士兵、地方士绅、农民、游民等。
  (3)新兴知识阶层
  新兴知识阶层以留洋学生和新式学堂学生为主体。科举制度废除后,清政府兴办新学并鼓励留学,很多年轻士子或进入新式学堂,或留洋学习。在陶成章的倡导下,很多士子捐官学军,到日本学习军事,如徐锡麟等。
  1900年代,中国出现了留日热潮,辛亥革命前留日学生已累计万人多,在日本留学生周围,集结了一大批反清中坚力量。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时,参加者90%以上都是留日学生。在日本学习军事的同盟会成员还组织了丈夫团。
  留日学生在辛亥革命中具有巨大贡献,辛亥革命的领导力量除孙中山外,如黄兴、宋教仁、胡汉民、廖仲恺、朱执信、汪精卫等领导和骨干都是留日学生。
  科举制度的废除,使的新兴知识阶层出现和崛起。受过西方文化洗礼的新兴知识阶层,成为辛亥革命的领导力量。
  (4)会党群众
  在清朝末期,许多秘密会党,包括洪门、哥老会、致公堂、三合会、洪江会是领导群众进行反清斗争的主要力量。会党的会众包括地主士绅,农民,手工业工人,小商贩,士兵,城市平民和无业游民等。会党的上层为地主士绅所把持,会党向来提倡“反清复明”的思想。
  华兴会与哥老会,光复会与青帮,兴中会与三合会皆有密切关系;而孙中山亦为洪门致公堂的会员。1908年前,革命党人着眼于联系和利用会党,准备通过会党会众发动反清起义,充当推翻清朝的重要力量。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回忆当初寻找革命力量时说“士大夫方醉心功名利禄,唯所称下流社会,反有三合会的组织,寓反清复明之思想于其中。”
  (5)海外华侨
  在辛亥革命中,海外华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在侨居地积极参加和支持同盟会,提供经费支援革命活动,还回到家乡建立革命组织,多次参加武装起义。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兴中会,首批加入兴中会的20余人都是华侨。
  辛亥革命的成功,海外华侨功不可没,在黄花岗起义中遇难的黄花岗72烈士中,华侨就占了29人。
  (6)新军士兵
  1908年起,革命党人将发动群众起义的重点转向新军。革命党人在新军内进行秘密的革命活动,向士兵进行革命的宣传。由于科举制度被废除,许多青年知识分子投入当时兴办的新军当兵,成为新军中的有生力量。文学社社长蒋翊武和许多骨干如刘尧澄(刘复基)、詹大悲、王宪章、张廷辅、蔡大辅、王文锦都是投营当兵的青年。
  后来组织武昌起义的文学社、共进会很早就同新军建立了联系。
  (7)士绅和商绅
  1907年9~10月,清政府下诏筹设资政院和咨议局。这为士绅和商绅参政议政提供了机会。1909年,各省咨议局成立,许多士绅、商绅通过选举进入咨议局,在咨议局中集结了一批开明士绅。地方士绅的力量在地方政治中有着越来越突出的地位。
  这些士绅、商绅本来都是立宪派,后来推出的第一个内阁竟然是皇族和满族主导的,立宪派对满清政府有所失望。武昌起义后,立宪派才纷纷附和革命。
  (8)外国人
  除了中国人及华侨外,支持及参与辛亥革命的还有部分外国人;当中以日本人对中国革命的参与最为积极。不少革命组织都是在日本成立和运作;而中国同盟会亦是在支持革命的日本人撮合下在东京成立,部分日本人更加入同盟会成为会员(甚至包括日本社会主义思想大家北一辉,后于日本二二六事件后被判死刑)。在多次革命起义中都有日本人直接参与,部分更在起义过程中牺牲。
  (9)会党群众
  在清朝末期,许多秘密会党,包括洪门、哥老会、致公堂、三合会、洪江会是领导群众进行反清斗争的主要力量。会党的会众包括地主士绅,农民,手工业工人,小商贩,士兵,城市平民和无业游民等。会党的上层为地主士绅所把持,会党向来提倡“反清复明”的思想。

背景
1、洋务运动失败
2、戊戌变法失败
3、义和团失败
4、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

这么多失败和丧权辱国的条约说明清朝将亡,要救中国只有一条路:武力推翻清王朝。
19世纪90年代,不少人开始主张以暴力革命彻底推翻由满人成立的皇朝及帝制,建立类似法国及美国的共和政体。最早主张革命的人多数集中在海外,以留学生、华侨青年为多。最早期的革命团体亦是在海外成立,当中由杨衢云为骨干的辅仁文社在1890年左右即成立于香港。而孙中山亦于1894年11月24日在檀香山首次组织兴中会,为革命筹措经费。二者后来在1895年1月在香港合并,继续称之为兴中会,并且于同年10月26日首次在广州发动武装暴动起义,但并未取得成功。孙、杨二人亦因此而被通缉,并被香港当局禁止入境。孙中山于次年在伦敦为清廷所绑架,事件成为国际新闻,孙亦因而闻名国际。杨衢云则在1901年被清吏在香港刺杀。
1900年,中国北部爆发义和团事件。清朝皇室在事件中的拙劣举措使其威信大幅下降。1901年的《辛丑条约》签订后,国内的知识分子更感受到中国正面对前所未有的危机。自甲午战争起,中国派往海外留学的学生大量增加,当中以日本为数最多,1904年时一度达到二万多人,不少为官费留学。革命的思想在留学生中广为散播,主张革命的学生成立各种团体,发行刊物鼓吹民主革命。当中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在日本非常活跃。后来不少留学生归国,成为国内革命组织的骨干。
1903年日俄在中国东北开战,满清政府划出部分国土让两国交战而自称保持中立;皇室内更有人称满清的国土,“宁赠友邦,不予家奴”,令革命救亡的呼声更高。各种革命团体亦于此时纷纷在国内出现。最主要有黄兴领导的华兴会(1904年在长沙成立,成员有黄兴、刘揆一、宋教仁等,以湖南青年为主),以及陶成章、蔡元培领导的光复会(1904年10月在上海成立,为会长,成员包括秋瑾、章炳麟等,以江浙青年为主);此外有更多各式各样的革命小团体,如江苏的励志学会、强国会,四川的公强会,福建的益闻会、汉族独立会,江西的易知社,安徽的岳王会,广州的群智社等等。这些革命团体不一定互相隶属,而且多数带有地方色彩。但大致上他们都有相同的目标:谋求推翻满清、恢复汉人原来的江山;建立类似美国的共和制国家。当中推翻满清的诉求着重满汉之分;而要求恢复的江山亦只限以汉人为主的十八省,东北三省、新疆、西藏及内外蒙都被排除。排满的态度正与中国各地方地下帮会“反清”传统相通。故此不少革命组织都有借助秘密会党的势力进行革命。例如华兴会与哥老会,光复会与青帮,兴中会与三合会皆有密切关系;而孙中山亦为洪门致公堂的会员。
孙中山在1905年夏,在日本成功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在8月20日于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纲领,在《民报》(原名《二十世纪之支那》,为华兴会机关刊物,同盟会成立后易名民报)上阐述了这一观点。同盟会积极宣传他们的思想,大力推动群众的觉醒。《民报》在章炳麟、陶成章等主编下,由胡汉民、汪精卫等执笔,与主张保皇、由康有为、梁启超执笔的《新民丛报》展开激烈论战,成为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同盟会虽在1907年曾一度出再次分裂(孙中山因未经众议收受日本政府资助,自光复会退出。孙中山与汪精卫、胡汉民等于南洋另组总部;黄兴则继续支持孙中山),但是在革命中仍起极为重要的作用。
1906年2月,日知会召开成立大会,由刘静庵主持,到会的还有孙武、张难先、何季达、冯牧民等百余人。日知会的前身是基督教武昌美国圣公会下设的一个阅报室,日知会,注重在学生、新军和会党中灌输新知识和革命思想。后来日知会成为同盟会湖北分会的机关。
1906年起,陈去病等人在江南先后组织成立黄社、神交社、匡社等文学团体,1909年又组织成立南社,通过文学创作传播新思想。
1907年七月,在东京的部分同盟会会员主张在长江流域发动革命。刘揆一、焦达峰、张伯祥、孙武等人在东京成立共进会。共进会性质及纲领与同盟会几乎相同,但不直接隶属同盟会。共进会是武昌起义的领导组织之一。
1911年1月30日,振武学社改名为文学社,推举蒋翊武为社长,詹大悲为文书部长,刘复基为评议部长。文学社为新军内青年军人组织,旨在通过渗透到新军中,掌握武装。文学社是领导武昌起义的另一个领导组织。

因为清政府顽固坚持封建专制,镇压了戊戌变法,被迫实行的宪政改革换汤不换药,组织了一个皇族内阁,改良的道路行不通,只有推翻清朝政府,才能实现革命民主主义。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答:在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武装斗争都是短期的。“二次革命”中国民党人虽然掌握了一些军队,但并不是统一的革命力量,护法运动则依靠军阀的力量,因此每当遇到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就不能不失败。 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也是松散的。同盟会建立后缺乏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武昌起义爆发前实际上已名存...

辛亥革命简介(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答:辛亥革命的操作步骤 1.组织革命团体 辛亥革命的爆发,需要有一支强有力的革命团体来组织和领导。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就是这样一支团体。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旨在推翻清朝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同盟会通过秘密组织和宣传活动,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成为了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2.发动武装起义 辛亥革命的...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答:2、辛亥革命脱离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的农民群众。马克思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而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孙中山自兴中会时,就致力于少数人的武装起义,推翻清朝的胜利更使他相信少数革命党人的作用。孙中山强调少数“先知先觉者”作用的哲学思想,也使他在实践中轻视群众运动。3...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异同点?
答:而辛亥革命则使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4、结果不同:辛亥革命成功的推翻的清政府,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平天国运动则具有动摇清王朝统治基础的贡献 二、共同点:1、手段上都是暴力武装起义。目标上多想推翻清政府的统治。结果上都以失败告终。

辛亥革命
答:武昌起义 辛亥武昌起义是在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一部分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於在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辛亥武昌起义前夕,中国的各种社会...

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答:③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在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武装斗争都是短期的.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也是松散的.同盟会建立后缺乏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武昌起义爆发前实际上已名存实亡,没有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就不能使革命者紧密地团结起来形成坚强的战斗力.教训:因为资产阶级的...

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答:因此每当遇到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就不能不失败。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也是松散的。同盟会建立后缺乏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武昌起义爆发前实际上已名存实亡,没有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就不能使革命者紧密地团结起来形成坚强的战斗力。袁世凯能够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也与同盟会的涣散、领导成员政见不一有关。

辛亥革命 为什么说是用暴力手段
答:所谓暴力革命,就是指用武装夺取政权或变更制度的手段进行革命。反之,一切通过非武力手段进行的制度变革与权力更迭,都是非暴力革命。在我国,象商鞅变法所进行的封建革命,是通过法律制度等变革措施来实施的,属于非暴力革命。而我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是通过武装起义推翻封建帝制(假如此前的戊戍...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答:d.革命党人没有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以推翻旧政府,保卫新政权。他们依靠的是清军士兵和民间秘密反 清会党。武昌起义后,各地建立的民军,大部分是由原来的旧军和会党改编而成,领导权也掌握在立宪派和旧官 僚手里。(2)辛亥革命的教训 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注重上层,而轻视对下层民众,尤其是对...

近代中国为什么会发生革命?
答: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实践证明,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体制,走改良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革命成为近代中国向前进步的唯一途径。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采用武装暴力手段,推翻了清王朝。辛亥革命的成功,改变了中国封建专制主义制度,把中国引向新的历史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