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教,父之过谁的名言,出自哪里

作者&投稿:戢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出自哪里?什么意思?~

"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应该是养不教,父之过。意思是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出自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
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扩展资料:
一、作品历史背景
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代学者倾向的观点意见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即王应麟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读书,于是编写了融会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
王应麟是南宋人,《三字经》原著中的历史部分只截至到宋朝为止。随着历史的发展,为了体现时代变迁,各朝代都有人对《三字经》不断地加以补充,清道光年间贺兴思增补的关于元、明、清三代的历史,共计二十四句话。
二、作品影响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知名度极高。古代儿童都是通过背诵《三字经》来识字知理的。《三字经》用简洁通俗的白话讲出了亘古不变的哲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不受文字限制,用通俗的文字将经史子集等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全文用典极多,全篇充满乐观精神;在《三字经》出现之前,蒙学读物都是四个字一句,《三字经》则以三言形式出现。
读起来轻松愉快,更符合儿歌特点,明朝赵南星称其“句短而易读,殊便于开蒙”,故此为蒙学第一书。《三字经》在古代被称为“小纲鉴”,可以将零散的知识贯穿起来,使读书积累的百科知识,得以纳入一个清晰知识体系。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三字经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子不教,父之过”是《三字经》中的名言,原句为:“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翻译:养不教,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作为呢?

扩展资料:

《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三字经》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出自孔子的《三字经》

养不教,父之过,出自《三字经》。

《三字经》最初的作者究竟是谁?这一问题至今尚未得出一个明确的答案。目前主要有四种说法,即王应麟说、区适子说、黎贞说和陈淳说。其中,认为南宋学者王应麟是《三字经》原作者的看法得到了比较普遍的认可。

民不信不立首先是孔子的意思,是说人没有信用就没有立足之地。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其次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诚信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要在这个世界上得到人们的信赖与支持,就必须以诚待人,以信交友,否则纵使你有过人的天赋,也会寸步难行。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受到一些对自己学习也是对诚信的考验。

三字经里面的话。

子不教父之过出自哪里 子不教父之过的出处是哪里
答:1、“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出自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原文是养不教,父之过。意思是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2...

知子莫若父怎么回怼?
答:答案是“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出自《论语》中孔子的名言,意思是指孩子的教养应该由家长来承担,如果孩子表现不好,家长也要反省自己。因此,当有人用“知子莫若父”来回怼时,我们可以用“子不教,父之过”来回应。这样可以表明我们对儿女教养的重视和对家长的尊重。

怎么理解“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
答:1、这句话出自《三字经》。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译文: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这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学习,是不对的;年纪小的时候,不肯努力、用功学习,等到年纪大了,还能有什么作为呢?2、...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什么意思?
答:这句话出自《三字经》,原句应为: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字面意思不难理解,仅仅是物质上供养子女衣食住行,而不从精神领域施加教育,是做父亲的过错。在学校里,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老师的懒惰。时至今日,仍然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青少年的茁壮成长,身与心应是并行不悖的,二者不可偏废。否则,不能...

父之过的原句和翻译是什么
答:1. 《三字经》中的名言“子不教,父之过”揭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2. 原文中的“养不教,父之过”强调了父母在养育子女时的教育责任。3. 该句话的翻译指出,如果父母只是养育而不进行教育,那就是父母的过错。4. 《三字经》进一步阐释,教育如果不严格,则是教师的懒惰。5. 文中提到,孩子如果...

古代教育孩子名言名句
答:养不教,父之过。(《三字经》)富若不教子,钱谷必消亡;贵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长。(《增广贤文》)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治家格言》)儿小任情骄惯,大来负了亲心。(《小儿语》)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爷娘。(《小儿语》)事亲须当养志,爱子莫令偷安。(《增广...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缺陷用孔子的一句名言怎么说?
答:子不教,父之过

三字经名言名句鉴赏 三字经经典名句和鉴赏
答:4、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鉴赏】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5、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鉴赏】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6、子不学,非所宜。

关于父母严格要求孩子的名言警句
答:岳母刺字,精忠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