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

作者&投稿:昔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怎么解释这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学习,是不对的;年纪小的时候,不肯努力、用功学习,等到年纪大了,还能有什么作为。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出自中国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三字经》是宋朝王应麟(存疑)先生所作,内容大都采用韵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

扩展资料
《三字经》赏析: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
《三字经》以三言形式出现,读起来轻松愉快,更符合儿歌特点,明朝赵南星称其“句短而易读,殊便于开蒙”,故此为蒙学第一书。《三字经》在古代被称为“小纲鉴”,可以将零散的知识贯穿起来,使读书积累的百科知识,得以纳入一个清晰知识体系。

1、这句话出自《三字经》。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译文: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这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学习,是不对的;年纪小的时候,不肯努力、用功学习,等到年纪大了,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2、“养不教,父之过。”短短的几个字,就把对子女教育责任分明。子女教育第一责任人是父亲,古人认为子女没教育好当然是“父之过”。

3、”家庭教育”是父母或家中的长辈对孩子的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早期教育几乎全都应该是家长的责任,因此,家教是最基础的教育,常被叫做“扎根教育”。没有良好家教的小孩子,即使学校教育再优秀,一生也难有大成,因为他没有良好的根基。这好比已经被涂抹了许多印迹的纸,要想再在上面重新画出美丽的画儿,无疑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4、“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名言,这种家风、门风,是其家庭氛围发生积极影响的结果;如果家庭氛围发生消极影响的话,将会出现相反的情况。那么,家有败儿,谁之过?古人认为当然是“养不教,父之过”。这里面的“父”就是单单指父亲,那么母亲的责任哪里去了?这是因为古代社会以男性为尊,女性读过书受过教育的很少,只能从事喂养孩子的事务,而教育孩子的职责大多落在父亲身上。现在应该摒弃古人这种男尊女卑和父权思想的糟粕,将这里的“父”理解为“父辈的家长”,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父母”。“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的现实含义应该是:不能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是做父母的过错。



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三字经中是养不教 父之过 还是子不教 父之过?
答:养不教 父之过 这句话的意思是 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什么是子不教,父之过
答:1、是养不教,父之过。意思是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2、出处 《三字经》,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3、原句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4、注释 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什么意思?
答:这句话出自《三字经》,原句应为: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字面意思不难理解,仅仅是物质上供养子女衣食住行,而不从精神领域施加教育,是做父亲的过错。在学校里,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老师的懒惰。时至今日,仍然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青少年的茁壮成长,身与心应是并行不悖的,二者不可偏废。否则,不能...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什么意思有什么故事?
答:“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意思是做父亲的生了子女后,只顾着去养活他们,而不去教育他们,是父母的过错;做老师的教育学生不够严格,不能使学生有所成就,这就是老师的怠惰。故事:从前,有个无恶不做的强盗,在他做尽坏事后,终于被衙门的捕快捉了起来。由于他犯了许多不可原谅的罪...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1. "养不教,父之过" 这句话表达的是,如果父母只是提供物质上的养育,而不给予孩子适当的教育,那么这就是父母的失职。2. "教不严,师之惰" 这句话则是指,如果教师只是进行教育,但没有实施严格的要求和指导,那么这就是教师的懒惰。3. 王应麟,南宋时期的官员和学者,他通过这两句话强调了...

"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答:三字经说过,养不教父之过,意思是孩子的教育全依靠的是父亲。父亲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这当然是对的啦,但是也不能把所有的责任或者所有的负担强加给一个父亲,母亲也承担着孩子的教育的责任。首先一个父亲,他应该能够给孩子提供基本的的温饱,把这些基本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一个...

子不教父之过的意思?
答:"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应该是养不教,父之过。意思是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出自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什么意思 有什么故事?
答:没有对应的故事。【原文】: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作者】:王应麟 (1223—1296)南宋官员、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祖籍 河南开封 ,后迁居庆元府鄞县(今...

子不教父之过真正意思 子不教父之过真正意思是什么
答:1、子不教父之过意思: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2、出处:《三字经》【作者】王应麟【朝代】宋朝。3、“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是《三字经》的一个改版,原文是: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